生理学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7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一、前言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
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机体内环境与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教学内容: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血量。
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生理。
血细胞的破坏。
血液凝固。
抗凝系统的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
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要求: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2.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
3.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以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hys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201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临床、药学、医检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及临床有关课程选用教材:[1]生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孙红,彭聿平. 人体生理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必读书目:[1]朱大年,王庭槐. 人体生理学(第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M].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6;[3] Physiology(英文影印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4] 人体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 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选读书目:[1] Basic concepts in physiology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iton [M]. Singapore: Health Sciences Asia, Elsevier Science, 2002;[3] Physiological medicine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闫剑群. 生理学(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6.学习网站:/(人卫医学网)/(中国生理学会)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正常人体主要生命活动的机制和调节规律。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医学和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机制;2、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3、了解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机理。
三、课程内容1、绪论: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2、细胞生理:讲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等;3、组织生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4、器官生理:讲解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5、内环境稳态:阐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6、生理学实验:介绍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含若干个主题。
课程安排如下:1、第一章:绪论(2学时)2、第二章:细胞生理(4学时)3、第三章:组织生理(6学时)4、第四章:器官生理(8学时)5、第五章:内环境稳态(4学时)6、第六章:生理学实验(2学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板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70%。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及其运行机制。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
通过学习生理学,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为进一步学习医学、药理学、生物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分支,是研究机体功能的科学。
在医学课程体系中,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产生机制、调节方式及其过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研究和总结,逐步积累和发展为有关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形成人体生理学这门学科。
要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变化,首先就要先弄清楚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因为临床各种病理变化都是在生理基础上衍生或演变过来的。
所以,只有认真把握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地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因此,医学生学好生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生理学知识是从各种生理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课程安排的生理实验项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知识与动物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实践和验证部分所学的生理学理论。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学、乡村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专科以及护理本科等专业。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基础和临床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时数分配章节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尝试时数第一章绪论14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55第四章血液轮回9第五章呼吸5第六章消化与吸收5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2第八章渗出5第十章神经系统7第十一章内分泌4测验29合计45四、考核要求本门课程成绩:理论考核80%;实验成绩占10%;出勤率占10%。
理论考核范围:把握约占60%;熟悉约占30%;了解约占10%。
考核题型:单项选择题、添补、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等。
125第一章绪论研究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研究,明白心理学这门课程与医学的相互干系,理解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基本概念,以及维持稳态调节的三种基本途径。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
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康复治疗专业课程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学习生理学目的是在了解正常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机制的基础上,去了解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器官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后续课程和疾病康复治疗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人体整体性观点、人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用生理学知识去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4.要重视实验课和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教学改革医学教育中的生理教学应传授实用性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并为康复临床医学实践奠定实用的理论基础。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改变传统生理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教学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的内环境 1学时知识点:生理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水平、机体的内环境第二节机体的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学时知识点:机体的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负反馈)与前馈控制系统。
本章小结重点: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正反馈与负反馈。
难点:前馈控制系统思考题:1.兴奋与兴奋性有何区别?反应与反射有何区别?2.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有何生理意义?3.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机制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各种功能的基本认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实验和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1. 细胞与组织的生理学-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运输- 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神经生理学-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传导与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3. 心血管生理学- 心脏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 血压与血流的调节4. 呼吸生理学-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的调节与适应5. 消化生理学- 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摄食与吸收的调节6. 生殖生理学- 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生殖周期与性激素的调节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介绍生理学基本概念和机制;-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小组讨论与案例研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 评估方式-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领域,并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教材1.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Elsevier Saunders, 2015.2. Sherwood L. Human Physiology: From Cells to Systems. 9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5.六、教学团队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资深生理学教师组成,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机能的基本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2. 掌握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3. 了解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2学时)- 生理学的定义和分类-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2. 神经生理学(10学时)-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和神经传导-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治疗3. 心血管生理学(8学时)-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血压调节和心血管疾病- 心脏电生理和心电图分析4. 呼吸生理学(6学时)-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过程和肺活量测定- 呼吸调节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呼吸治疗5.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8学时) -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量代谢和食物消耗- 消化系统疾病和营养失衡6. 泌尿生理学(6学时)-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尿液形成和排泄过程- 肾脏调节和体液平衡- 泌尿系统疾病和肾功能评估7.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8学时) - 性腺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生殖周期- 内分泌调节和性激素作用- 生殖系统疾病和生殖健康8. 感官生理学(6学时)- 视觉、听觉和平衡感觉- 嗅觉和味觉感受- 感官系统的疾病和康复9. 植物生理学(6学时)-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理调节与环境适应- 植物生理与农业生产四、实验教学1. 实验项目设计- 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2. 实验内容- 神经生理学实验- 心血管生理学实验- 呼吸生理学实验-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实验- 泌尿生理学实验-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实验- 感官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20%)- 课堂参与与讨论-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 课堂考试(40%)- 理论知识考核-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3. 期末综合实验报告(40%)-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学术写作与表达能力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要教材:- 《生理学导论》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教程》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参考书目:- 《生理学》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技术》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七、教学团队与资源保障本课程由生理学专业教师团队承担,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保障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为后续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熟悉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了解生理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3、生理性止血血管内皮的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止血作用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4、血型和输血原则ABO 血型系统Rh 血型系统输血原则(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3、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的组成和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四)呼吸1、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4、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五)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2、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唾液的分泌胃液的分泌胰液的分泌胆汁的分泌小肠液的分泌3、胃肠道的运动胃的运动小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4、吸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六)能量代谢与体温1、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机制(七)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的功能解剖肾血流量及其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和保持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5、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6、清除率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7、尿的排放排尿反射排尿异常(八)感觉器官的功能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的适应现象2、视觉器官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3、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内耳的感音功能听神经动作电位4、平衡感觉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九)神经系统的功能1、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非定向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的分类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4、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的分类和反射弧的组成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5、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传入通路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痛觉6、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7、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8、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十)内分泌1、内分泌与激素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下丘脑垂体系统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腺垂体的激素神经垂体的激素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和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4、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 D3 和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维生素 D3 的生理作用和代谢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5、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6、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7、胰岛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8、其他激素松果体激素胸腺激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地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