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_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互联网_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互联网_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互联网_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doi:10.3969/j.issn. 1672-5166.2016.01.018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李晓南①孙俊菲②倪小玲①张金贵①熊 蕊③李小红①陈 敏②孟 浦①△

文章编号:1672-5166(2016)01-085-04 中图分类号:R- 39;R 197.61 文献标志码:A

摘要“互联网+”为创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目前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以社区健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依托,同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网络化联接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互联网

A Discussion on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

Li Xiaonan, Sun Junfei, Ni Xiaoling, Zhang Jingui, Xiong Rui, Li Xiaohong, Chen Min, Meng Pu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Abstract“Internet plus”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a serie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such as mobile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sensor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 which based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eam, relied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and professional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model, Internet

当前社会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最热门的抓手。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词,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级战略高度。“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从而提升传统行业的创新力和生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HUST(项目编号:2014YGYL010)

① 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市,430074

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市, 430030

③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武汉市,430074

作者简介:李晓南(1966),女,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社区健康管理;E-mail:hustlinan@https://www.doczj.com/doc/2e12716649.html,

通讯作者:孟浦(1963),男,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儿科心血管;E-m a i l:Mpu401@https://www.doczj.com/doc/2e12716649.html,

△通讯作者

产力。传统医疗服务业在互联网的渗透下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医疗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远程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1]。其优势在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大数据提供可靠诊疗决策,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拥有了更多主动权,享受到更多融合个性化需求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涵盖全生命周期、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术的学科,更加需要借助互联网和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和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及性,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1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总数约10万人,是武汉市第二大社区。社区中各类在校学生近7 万人,且高知人群在社区居民中比重较大,普遍工作和学习压力大,存在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些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亚健康人群占40%以上,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健康管理需求。此外,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约占居民人口14%,老年人群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高发,对健康照护需求较高,也是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不

断深入,实现了门诊、住院、检查

检验、远程会诊等业务的数字化管

理,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

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和医院信

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都为实现信息

化社区健康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社区健康管理主要存在以

下问题:(1)健康信息采集不完全,

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应涵盖生理、

心理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多方面的内

容,目前社区健康信息采集主要以

体检数据为主,缺乏对健康指标的

动态、持续监控和管理,导致连续

性健康数据缺失。(2)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由于医务人员缺乏,健康数

据的融合、挖掘技术及设施欠缺等

问题,目前还主要是针对异常状况

和个人历史健康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评估,并没有做到对健康大数据的

深层挖掘、分析和预测,健康评估

系统尚不完善[2]。(3)健康干预主

要以疾病为中心,很少针对个人整

体健康状态评估和预测,干预措施

不到位,缺乏个性化健康指导。(4)

没有建立完善的动态跟踪评价机

制,而健康管理循环往复的特点要

求不断对干预效果进行跟踪反馈,

才能及时调整健康管理方案,真正

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近年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

善、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

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以及各种高新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改善和解决上述

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互联网+

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就是将移动互

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

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一系列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到健康

信息采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

预、动态跟踪反馈等各个环节,优

化服务流程,打破信息区域性和时

间的局限性,增强人与人、物与

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能力,促使

人们变被动的接受健康服务为主动

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将健康管理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居民家

里,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实

现健康体检、预防保健、疾病治

疗、心理咨询、生活方式指导等

全方位、个性化的社区健康管理

服务。

2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

模式体系结构

近几年湖北省人口健康信息化

建设快速发展,省内三级人口健康

信息平台加紧建设,目前基层医疗

卫生县(区)级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武汉市级区域信息平台也已经建

成,并且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卫

生信息专用网络。区域信息平台实

现人口信息、电子病历、健康档案

数据的集中整合、存储和管理,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托卫生信息专

网,实现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的网

络联接,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提供

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

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并与区域人

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以社区健

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健康管理服

务系统为依托,完成居民健康信息

的采集、处理、分析、评估及健康

干预,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3]。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是社区健康管理体系中的控制单元,其系统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4个层次,分别实现个体健康信息的智能采集、健康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各项健康管理应用与服务。健康门户支持PC端、PAD端、手机端多种方式访问,方便社区居民和医生随时登陆系统查看信息和互动交流。

3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实施步骤

3.1 健康信息的智能采集与处理

主要从两个方面采集居民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为做好社区健康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弥补以往社区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短缺的问题。

3.1.1 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区域信息平

台,实现了对居民分散的健康数据

集中整合管理,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系统通过与区域平台对接与互联获

取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和医疗

机构诊疗数据。

3.1.2 系统感知层实现对个人

各类生理指标数据的实时采集,建

立社区医疗公共终端“健康小屋”

和利用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将

健康信息采集延伸到院外和居民家

里。“健康小屋”融合了传感技术、

红外检测、智能嵌入技术、数据传

导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身份

识别技术及人体生物技术等多学科

交叉技术[4],配置一体化健康监测

设备,集成心电、血脂、血氧等一

系列生理体征监测模块,居民可通

过身份识别进入健康小屋进行健康

自测。此外,利用可穿戴设备,结

合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居家测量

连续监测个人的实时体征指标如饮

食状况、运动状态、睡眠质量、心

理表现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数

据。获取的信息通过因特网、无线

网络、移动通信等多种方式进行传

输和汇集,满足不同人群、不同设

备的多样化需求。

将居民的电子病历、健康档

案、健康监测数据进行融合、过滤

和处理,不断补充完善社区居民的

个人健康数据库,为下一步的分析

评估提供全面、动态的数据支持。

3.2 健康数据挖掘分析与健

康评估

数据分析与评估是健康管理

的关键环节,相比于单一的个人体

检情况评估,数字化健康管理更注

重运用分析工具处理海量的健康数

据,发现蕴藏的规律和关联关系,

并预测未来的健康状况发展趋势。

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

融合的健康大数据深层挖掘分析与

处理,包括各种指标数据和医疗活

动中的关键医疗行为信息。

健康评估包括健康状态评价

和健康风险预测两个方面。健康评

估子系统依据其规则知识库和评估

模型,对健康数据进行量化和质化

评估,确定个人处于“健康”、“亚

健康”、“高风险”或“患病”状

态。健康风险预测是针对个人的各

种致病危险因素做出健康风险预警

性提示,通过对个人数据纵向比较

和对人群大数据的横向比较,分析

其健康变化情况,筛选出疾病危险

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

间内(如

5~10年)患病的危险程度、发展趋

势等,通过可视化分析图表、健康

趋势图等展现出来,并自动生成完图1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总体架构

整的健康评估报告。

此外,数据分析模块还支持根据社区医生或管理人员的需求进行群体健康信息分析与评估,例如对社区人群健康状态的归类分析,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康复情况分析,筛选社区人群重点健康危险因素等,为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调配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决策支持[5]。

3.3 个性化健康干预计划制定与实施

健康干预模块在健康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处于不同健康状态等级的人群,结合其个人健康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个人健康指导计划(包括膳食指导、运动指导、健康知识等),并将管理方案分解为可执行的任务列表,落实到日常执行操作的任务点。同时系统对居民健康危险因素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智能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波动或超出设定的阈值,即自动触发预警模块,发出不同级别的警告通知,启动响应机制[6、7]。

在互动交流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包括公卫医师、全科医师、心理专科医师、中医师、营养师、康复医师等人员的健康服务团队,居民通过系统与医务人员在线沟通交流,获取保健、饮食、用药、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由于社区中大学生和高知人群比重较大,还可通过互动社区设计维系居民参与健康管理的主动性,按照人群有针对性的划分不同的

社交圈子,为居民提供交流互动

的平台。

在健康体检方面,以往的体

检项目难以依照个人身体状况和生

活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通过健康

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体检项目的定

制。系统根据个人健康评估报告和

健康干预执行情况给出相应的体检

建议,居民可以在线进行检前咨询

和体检预约,获取个性化的体检方

案,使体检更有针对性且节约时间

和费用成本。

3.4 动态跟踪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性、动

态性和循环往复的过程,建立动态

跟踪反馈机制才能实现健康管理闭

环服务。跟踪回访子系统主要实现

对居民健康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和

干预效果的追踪记录。社区医生和

居民个人按照系统要求将干预具体

执行情况录入系统,如果超过规定

时限没有执行相应操作,系统则通

过短信、微信、邮件等方式发出提

醒;对于高风险人群和疾病人群,

跟踪回访系统还能够识别被管理者

在健康干预方案中医生建议的回访

时间,自动提醒定期回访[8]。健康

评估子系统根据跟踪回访的信息定

期进行效果评价,重复评估健康状

况,3次回访后生成个人小结报告,

统计分析干预执行前后的健康变化

情况,评价出现的问题和需要加强

改进的内容,以便系统根据居民的

健康变化趋势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以保持个人的健康行为与健康状况

相协调,达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

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医疗[EB/OL][2015-06-06].

https://www.doczj.com/doc/2e12716649.html,/link?url=bE25-

w358Ke_zNS1t0WK1o3r5Pbg-ofKtU-

Ozd9eGr86bmp-X6QnIuadq_agI4Q_

nPDWX0N7jjJlGasfExgA7qCq.

[2] 鲍娟, 柯尊平, 魏刚. 基于物联网的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模型研究[J]. 医

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6(1): 7-11.

[3] 杨松, 唐铭坚, 邱晨, 等. 我院开展

“网络医院”健康管理的探索[J]. 中

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 30(6): 478-

480.

[4] 徐婷, 鲍勇. 基于云计算远程平台的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新模式的思

路与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 81-83.

[5] 周光华, 辛英, 张雅洁, 等. 医疗卫

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 中国卫

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10(4): 296-

300.

[6] 陈卫平, 刁文凯, 徐渊红. 基于物

联网技术的居民健康信息智能管理

应用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5,

10(1): 35-36, 39.

[7] 周伟, 董青, 周作建, 等. 基于智能

终端设备的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架构

设计[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5, 12(1): 49-54.

[8] 曾斐, 朱菊平. 健康管理过程中的

信息化平台探索[J]. 卫生软科学,

2011, 25(6): 372-374.

[收稿日期:2015-11-22

修回日期:2016-01-11]

健康管理的营利模式及体系构建

健康管理的营利模式及体系构建引言 在80年代,跟随西方工业发展的脚步,中国喊出了“管理出效益”的口号。从此,中国企业管理开始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90年代,一些高科技公司提出了“管理出技术”的理念,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由此身价百倍,技术创新走出了神秘的“黑匣子”首度和管理联姻。21世纪伊始,一个新的声音从美国破空而来,“管理出健康!”于是,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开始了漫漫的探索之路。 美国的研究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对诱发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得病的概率将大大降低。根据我对健康管理的理解,它的内涵可以表达为10个字,那就是健康、个性、过程、科学、管理。 健康是对服务领域界定;个性化是指根据客户个人特殊的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它一般有量身定制的内涵;过程是指管理的重点在健康演变的过程,揭示生活中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在疾病产生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期待的结果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一旦患病,其结果就属于医疗的范畴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服务的连贯性,有些健康管理机构也提供医疗等延伸服务;科学是指健康管理利用疾病预防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IT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手段,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所谓管理,它提供的就不是某个单一的服务项目,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管理服务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可分解可量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健康管理的理念传入中国后,众多有识之士纷纷看好这个新兴的市场,一时风起云涌,在短短数年间迅速使健康管理成为发展一个产业。仅以杭州为例,三年间就冒出十五家健康管理机构,这还不包括那些三甲医院、疗养院正在筹建很多健康管但奇怪的是经过五年的发展以后,的国际保健中心和衍生服务机构。. 理机构开始进入调整期,目前杭州的健康管理公司已经先后有三家倒闭,四家调整了业务方向,还有三家业务基本属于停顿状态。据了解,这一地方性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那么为什么一个朝阳产业在短短五年间,会出现这么惊心动魄的潮起潮落呢?这里面,应该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经验教训。 本文试图对健康管理业的营利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就健康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 健康管理公司的主要营利模式 要了解健康管理业的现状,就有必要对健康管理公司的营利模式和业务构架进行分类。目前国内的健康管理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一、体检主导型 体检是目前健康服务领域最成熟的营利模式,也是客户接受度最高的健康服务品种。由于其客户基数大,利润率高、现金流稳定,各地体检中心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为了充分挖掘客户资源的消费潜力,部分体检中心开始介入健康管理服务。但是由于体检中心的初始团队架构设置和工作重心的调整没有及时跟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特别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体检中心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具有最合适的服务切入点,只要操作得当,在体检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康管理公司将将垄断健康管理行业的半壁江山。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在国外众多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本文汇编了三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供大家参考。 美国:公民自治的典型 一、美国社区治理的模式 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社区并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基层管理单元(行政区划) 而存在。联邦各州乃至各个市、镇,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治理方式,但是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都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他们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在社区的日常运作中,社区委员会、社区主任、专业社区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负有职责和义务。 (一) 政府机构制定政策 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政策影响社区的发展。例如,联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负责评估和修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联邦、州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并和慈善部门、社区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联邦、州地方政府还通过扩展社区组织来执行有关政府社区开发项目,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建设。 (二)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 国际上一般将非政府非企业的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它是美国社区治理的支柱力量。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的财政缩减,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是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包括社区护士、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以社区居民为对象,对健康和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和干预的管理过程。社区健康管理可为居民提供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跟踪个人健康状况,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全科医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应用健康教育、膳食指导和运动锻炼等各种干预措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我国国情,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开展慢性病管理应该是开展这方面工作很好的切入点。 慢性病管理的特点 多病因的特点决定了慢性病管理的复杂性从病因学观点系统地论述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各种因素,可对预防提供指导。现代医学认为,影响慢性病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以及卫生服务等,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多病因学说强调了慢性病和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对慢性病而言,在这些关系中找出与疾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不良生活方式致病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慢性病管理的可能性导致慢性病的病因虽然很多,但不良生活习惯 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已被 证明,而且它呈现一因多果、一果多 因的特点,例如吸烟和不合理的膳食 不仅会导致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 而且还会增加肠癌、胃癌的发生率。 同时,虽然这些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是 已知的,但是,要改变个人的生活习 惯却非常困难,不仅要依托有关法律 法规,更要注重社区的健康教育和健 康促进,通过综合干预,才能控制和 减少这些由生活方式导致的病因。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决定了慢性 病管理的社会性预防慢性病四种因 素的不良作用,并非能用单纯的生物 医学方法所能解决,因为社会因素和 心理因素对慢性病的发生也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而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必将涉及这两个领域。当前对慢性病 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这些慢 性病的控制情况却非常滞后,这种现 状要求我们对生物-心理-社会现代 医学模式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应用, 也决定了慢性病防治更是一项社会性 工程,将防治重心下沉到社区家庭和 社区单位,加大个人参与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社会每个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社区慢性病管理可行性 政策支持1997年颁布的《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城市卫生服务 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 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 网络”;中央十四条指导意见中明确了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 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 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 康复”。随着一系列的卫生改革政策的 出台,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新一轮 卫生改革的起点,作为基层的卫生医 疗机构,应该尽快建立以健康为中心, 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 向,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 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开展有效、 经济、方便、综合、连接的基层卫生 服务,保证80%的居民能在社区内解决 常见的健康问题。2006年卫生部、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城市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卫妇社发 [2006]239号)明确指出:“开展高危 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 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所有这些 政策环境的转变为慢性病防治介入到 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提供了可能。 慢性病防治的工作需要随着疾 病模式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经济 发达地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 共卫生问题。如江苏省60岁以上的老 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1.0%,冠心病为 7.65%,脑卒中为3.05%,糖尿病为 2.73%。而国内外经验证明,高科技并 不能控制慢性病。因此如何尽快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阵地,建立和完善服务 机制,控制和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率,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应是当 前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慢性病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机制 国内外经验证明,采取积极的措 施预防慢性病,可延迟患病年龄,缩 短患病时间,由此显著降低患病率。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已被普遍认为是 解决慢性病流行的重要策略。 慢性病患者的系统管理是社区卫 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慢性病通常病程 长,多数难以治愈而终身带病或伴有 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这些患者长期住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 王家骥李芳健 510180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 本刊关注 1 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第24期(第23卷总第342期)

社区健康管理的意义

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防治慢性病,我国自1997年做出了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策后,社区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医疗费用仍在不断上涨。据调查,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过去10 年,我国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比例总数增加了18%,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医疗费用上涨了10倍,更为严重的是与慢性病相关的风险和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8亿,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5.7%和99.2%,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而 80%的疾病死亡是由慢性病转化的,因而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慢性病防治的挑战,我国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自2009年以来,国家提供人人享有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从当初11类43项到现在增加到了12类45项,从最初人均15元增加到今天人均40元,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至今甚至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们更多的是习惯了生病时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专家,支付高昂的费用,而不知慢性病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管理有效改变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各类慢性病高危人群高达 3.5亿,85%以上的国民身心未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指标。但由于社区卫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形势严峻。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共同服务于慢性病防治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对于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一、当前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与居民的健康观念、生活方式、就医选择有直接关系外,还主要由以下问题所导致: 1、社区卫生服务还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 表现在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仍以常见病的初步诊断、治疗为主,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卫生所、医务室的传统模式上,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

健康管理行业运营模式

健康管理行业运营模式 国内健康管理行业运营模式简析 中国“健康管理”的提出发展至今接近10年,但是健康管理在中国尚为雏形阶段,目前健康体检服务为健康管理中的主导,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和健康教育讲座为后续的辅助支持服务,而具有真正中国特色的系统完整的健康管理机构仍未诞生~ 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现况分类分层予以分析: (一)医院服务模式(公立医院开设的体检中心或体检科) 功能设置:与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迅猛,其经营模式最成熟,最容易复制,最容易被客户所接受,以及检测设备先进齐全、专业技术水平高、专家资源丰富,人群需求大,利润高,现金流回收快,为医院创收的新途径、就医便捷等因素有关。目前现状:以体检为主导,检后就医服务(专家特诊、住院、手术协调等)为辅助,少部分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管理服务。日前大部分医院体检中心已看准健康管理市场的发展前景,正在帷幄运筹开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干预技术手段,处于筹划启动服务阶段。 (二)专业体检中心服务模式(民营企业创办的体检中心或门诊部、疗养院) 功能设置:与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迅猛,其经营模式最成熟,最容易复制,人群需求大,利润高,现金流回收快,有利于企业加盟连锁发展、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采集健康数据提供实体平台等因素有关。 目前现状:以健康体检为主导,检后咨询指导与健康教育讲座为辅助,为了充分挖掘客户资源的消费潜力和维护客户体检的忠诚度,一部分体检中心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专项的健康管理服务。 例:深圳民营体检中心:瑞格尔健康管理中心、第一健康医疗、、爱康国宾、慈铭体检,

民营医院类:远东医院(博爱医院集团)、阳光医院集团、仁爱医院集团等都有涉足或者想涉足这方面。 (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模式(公立综合一级医院) 功能设置:预防、保健、医疗、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目前现状:主要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中老年人四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进行疾病管理。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如健康知识讲座深入各居委会开展卫生服务义诊活动和疾病咨询服务。 (四)第三方服务模式(公立、民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包括健康技术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公司、健康咨询公司、健康保险公司、保健品公司、美容保健中心、养生馆、足疗、按摩中心、健身康体、健康管理、俱乐部等服务公司。 功能设置:以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相关健康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利用IT技术研发健康管理软件服务工具(健康体检系统管理软件、健康信息档案管理软件、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软件),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为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信息数字化管理服务;(例:深圳天方达体检软件、北京博益美华KNY系统、北京易康数字健康) 2、网络信息服务为主导:利用现代通信设施,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供健康资讯服务、就医导航服务挂号、预约专家服务;(例:国康网、导医网) 3、健康产品服务为主导:以产品使用服务为核心(保健品、功能食品、美容用品等),为特定人群开展健康咨询与保健指导服务;(传统保健品公司) 4、健康检测服务为主导:亚健康检测、基因检测技术、动脉硬化检测、电子扫描代谢分析系统、人体成分分析、心率变异分析系统-精神压力分析、红外线热成像检测等,进行相关疾病早期预测与分析评估服务;(例:联合基因“易感基因检测”)

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1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健康管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立足于找出隐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或解决。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 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它的应用范畴现在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肿瘤等。 健康管理可根据个体的健康信息对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人们能够有目的的主动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减少患病机率和降低医疗费用,最终提高生活品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机率的上升,人们对健康维护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康管理模式对提高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我国居民健康程度分析与结果 2.1影响人们健康的危险因素 目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影响人类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有4100万余人因疾病死亡,其中59%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70%,每天约有1.3万~1.5万人死于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症,脂肪肝而导致的肝脏疾病等,现在也把这些疾病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些疾病都是在我们生活改善以后的近几年才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在以前的生活不好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是极其低的,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是一些传染性疾病。 笔者认为,最主要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树立健康的管理观念,没有预防保健的意识。在生活物资极为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许多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可以随便消费,。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知识,因此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指导,乱吃乱喝,毫无节制。例如,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油炸、烧烤等味美却含有强烈致癌物的食品,农药残留的食品,加上人为的掺入一些毒害物的加工食品等,这些都是对健康有极大负面影响的。 另外,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使得人们,尤其是所谓的白领的工作压力骤然增大。心理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却没有适合的调节放松方式,加上过度的饮酒吸烟,更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负担,为慢性疾病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2.2当前人们的健康程度 来自卫生部统计资料:根据全国36个城市的疾病监控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第一位,恶性肿瘤为第二位,特别是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和死亡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其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已成为易患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处于所谓的“亚健康”状态,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中,北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是76%,上海73.49%,广东74.41%。 2.2.1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水平和变动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7亿多。与2001

互联网_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doi:10.3969/j.issn. 1672-5166.2016.01.018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李晓南①孙俊菲②倪小玲①张金贵①熊 蕊③李小红①陈 敏②孟 浦①△ 文章编号:1672-5166(2016)01-085-04 中图分类号:R- 39;R 197.61 文献标志码:A 摘要“互联网+”为创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目前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以社区健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依托,同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网络化联接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互联网 A Discussion on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 Li Xiaonan, Sun Junfei, Ni Xiaoling, Zhang Jingui, Xiong Rui, Li Xiaohong, Chen Min, Meng Pu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Abstract“Internet plus”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a serie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such as mobile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sensor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 which based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eam, relied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and professional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model, Internet 当前社会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最热门的抓手。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词,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级战略高度。“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从而提升传统行业的创新力和生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HUST(项目编号:2014YGYL010) ① 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市,430074 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市, 430030 ③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武汉市,430074 作者简介:李晓南(1966),女,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社区健康管理;E-mail:hustlinan@https://www.doczj.com/doc/2e12716649.html, 通讯作者:孟浦(1963),男,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儿科心血管;E-m a i l:Mpu401@https://www.doczj.com/doc/2e12716649.html, △通讯作者

新型社区管理与服务体质

新型社区管理与服务体质的典型调查 摘要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细胞,是社会有机体良性运作的基础,也是社会管理的最基本单元。基于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实验单位的南通市,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坚持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实践,努力探索社区服务管理的新路子。通过科学谋划、精心设计,不断打造平台、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强化保障,着力构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四位一体”网格化社区组织新构架,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新格局,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凝聚了民心,激发了活力,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满意度。目前,全市平安社区、文明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率均达90%以上,建成城市和谐社区534个、农村和谐社区1238个、国家级民主法治村5个、省级民主法治村236个,实现了村民自治模范县(区)全覆盖。 关键词 社区管理服务体质 正文 沿南通市最繁华、最靓丽、最宽阔、最清洁的人民东路,越过海港河,就踏上了观音山镇这方热土。人称南通东区“第一门户”的二桥村展现在你的面前。 全村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9个村民小组,700多户,总人口数为2200多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900万元,销售收入9850万元,利润289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28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基础,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连续多年荣获“文明村”、计划生育示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工业经济先进村、卫生创建工作先进村等殊荣。党支部也连续多年荣获镇先进党支部称号。 本文就南通市二桥社区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来看南通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体制的现状。 一、南通市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群众诉求多元,基层矛盾凸显。基层政府要向服务转型。

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设计方案

健康服务平台实现方案 作者姓名:邱宏军 单位:福建电信 地址:福建省东街7号福建电信IT支撑中心邮编:350001 摘要: 本文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服务处理的思想,将健康服务平台按照:客户接触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接口处理子系统三个系统实现构架层次,并简述了各个逻辑层次的功能和实现方法。由于篇幅限制没有提供实现细节。 关键词:健康服务平台(HSP)、中间件、分布式处理。 1.概述健康服务平台是一个实现了健康信息采集、疾病风险评估和健康指导干预的全信息化模式的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每一位注册会员都可以拥有免费的个人健康主页,享受包括信息采集、健康测评、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和风险因素干预在内的健康服务。 2.)系统设计方案HSP健康服务平台(2.1.系统结构概述 健康服务平台包括:客户接触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接口处. 理子系统。客户接触子系统实现用户的注册、登陆鉴权、信息录入维护、

定制信息推送、服务推介、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测试、养生保健、专栏资讯服务、商城服务、论坛服务、账户充值查询、积中间件结构。分消费及信息查询等功能,拟采用WEBLOGIC信息处理子系统实现信息的存储、分析、抽取、完成客户健康 它的上层是客户接信息的再造计算它是系统的核心处理模块,系统的建模算法从简单到它的下层是接口处理模块,触模块,复杂逐步演进最终实现分布式服务处理阵列(云计算处理)。接口处理子系统实现包括:客服系统接入、业务平台接入、银 联接入、医疗机构接入、会员俱乐部、诊疗传感等接口接入功TUXEDO 消息中间件实现接口功能。能,拟采用统逻辑结构说明2.2.客户接触子系数据总线服信息安全服信息处理子系接口处理子系 健康服务系统逻辑结构图 1 客2.3.户接触子系统架构说明及实现方案客户接触子系统实现用户的注册、登陆鉴权、信息录入维护、、 账户充值查询、积分消费及信息查询等功能,拟采用WEBLOGIC中间件结构。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客户信息管理、预约服务、账户充值、电子支付、账户信息查询、积分消费及信息查询过程。 2.3.1.用户注册、登陆流程 用户注册、登陆:实现用户注册及登陆功能。 2.3.2.客户信息管理流程 客户信息管理:信息录入维护、客户信息查询、密码修改、密码重置。 2.3.3.健康评估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窗口和缩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抓手。社区管理模式,一般是指社区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点和经验。加强社区管理创新,形成富有特点的社区管理模式,对于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要,壮大基层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当前,影响和制约社区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社区居委会与街道职责不明,政社不分,导致在行政事务上错位,自治功能上的缺位。为破解这些难题,北京市在社区原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服务站,专事居委会在组织群众自治过程中剥离出来的行政事务,成为政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依托和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居委会复原自治职能,发挥了解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协助社区服务站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和以居委会为自治服务体系、以服务站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三驾马车”式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三者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基层社区协调运转。 围绕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完善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的不职业,职业的不专业,难以承担复杂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应加快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录用、考评、培训和使用等各项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围绕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资金经费保障机制创新。将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符合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范围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吸引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基础设施,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围绕培育壮大社区参与主体,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协会、舞蹈协会等这些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在丰富社区生活、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不善,地位不合法,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借鉴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经验,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改革设立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引导鼓励其健康发展。围绕社区管理健康运行,积极理顺居委会与各参与主体的关系。推行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分设,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服务半径,推行一个服务站对应多个居委会,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方便服务居民。推进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对应,在设立居委会时,不必拘泥于小区户数的多少,尽量单独设立居委会。推进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整合,在“居站分设”情况下,二者范围重合起来,将会实现两种居民自治力量的联合,成为基层民主新的增长点。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doc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 一、学制 采用课时制,修业年限最高为3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基层政府,派出机构及物业公司,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掌握国家政策,熟悉国家社会保障和社区工作政策法规以及物业管理操作技能,具有较强人际协调能力、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商业物业管理,社会调查等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有: 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员、商业物业管理员、社区服务管理员、社区文化宣传员 社会调查员等。 培养的人才具有以下素质、技能和知识。 (一)基本素质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和人生观,具有尽心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有爱心、同情心和宽广的胸怀。 2.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宣传、协调、沟通、公关以及一定的心理救助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5.具有基本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和知识 1. 社区综合服务管理能力 熟练掌握网点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医疗服务,特殊群体服务能力,具有制定相应各类服务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的能力。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能力,具有文化娱乐和体育的组织能力。熟练掌握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申报及申报材料的归档保管工作能力,具有协调能力、微机操作能力。熟悉国家失业养老保险有关制度及就业政策。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楼层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社区行政管理能力,社区环境审美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社区健康管理初探

社区健康治理初探 1针对不同人群实行健康治理 1.1社区儿童健康治理:0~36个月儿童健康治理是国家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亦是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惠霞 等分析总结了“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治理”适宜技术在深圳市 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应用情况,以提升社区儿童的 健康治理水平。结果儿童健康治理工作有了质的改变,儿保人员的儿 童保健技能、健康治理意识明显提升:社区儿童受益明显,儿童保健 覆盖率、系统治理率明显提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持续提升儿童健 康治理水平,展开比如智力评估、抚触游泳、康复、亲子、早教的拓 展项目,以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需求,促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1.2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治理: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 期即提出要提升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更多的更年期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的是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的角色。所以,如何在社区为更年期妇女提供系统、方便、可及的卫生服务是 家庭健康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区健康治理一项重要的课题。 1.3老年人的健康治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已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首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 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 亡原因的79%。老年人的慢性病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如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王宝华论述了“知己健康治理模式”在社区 慢性病治理中的作用,说明其能够改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 活方式降低血压、血脂、体重、腰围等危险因素水平,从而进一步操 纵病情,减少并发症,并节约了医药费的开支,是社区慢性病治理的 有效手段。另外,随着居民对健康理解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 人走出家门,参加锻炼。当老年人为锻炼自发的聚集,能够利用这个 机会对他们实行健康教育。 2增强健康治理的硬、软件设施建设

健康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1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初探 所有从事健康管理的公司都看好健康服务巨大的市场,都知道在未来十年,这个市场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美国,健康管理服务业甚至占到GDP的10%以上,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然而在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保险公司和大型企业是健康管理业的最大买单者。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很多健康管理公司赢利,主要依靠私人或部分企业来买单,消费群体过小制约了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管理研发机构的积极性,也使得从事健康管理产业的企业和单位为了自己的赢利模式做出了各种尝试,从而中国目前市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健康管理赢利模式。有的是以健康体检为主,有的以网络为主,有的以热线咨询为主,有的以健康评估为主,也有的把体检和网络以及就医服务融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当然这样的大公司是投资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投资,我们探讨的健康管理赢利模式更多是大众化健康管理赢利模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角度简单的分析一下目前在我国的健康管理赢利模式。 一、健康管理以健康体检市场为主的赢利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都普遍增强了,对自己的身体开始越来越关心,定期对自己的身体作健康体检,已被人们广泛视为有效的保健措施。因而专门针对不同层次体检人群的…健康体检中心?越来越受欢迎。目前的体检市场主要三分天下,为专业化的健康体检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和社区卫生中心占领。相对于各种层次的体检中心,兴起最快的是高端健康体检中心。不同于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的体检,专业的健康体检中心可谓是为体检市场量身定做的。这些健康体检中心有传统的,也有近几年新兴的。以沈阳地区为例,传统的体检中心有沈阳市医大医院、医大二院,陆军总院,省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的传统体检中心,专门负责体检,它主要承担国家规定的招生、征兵、机动车驾驶员等人群的体检,此外还接待一些社会的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健康体检。另一部分是近几年新兴的健康体检中心,如沈阳慈济健康体检中心和沈阳大健康体检中心等,这部分新兴的健康体检中心,定位于中高端消费人群,近年成长很快。它们围绕健康体检拓展服务项目,寻找新的盈利点。如,为亚健康者提供保健调理方案;除了常规检查之外,还有专科检查;有的地方还集查体与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除了专业的体检中心之外,另一部分的体检市场被社区卫生中心,依托社区的方便资源和诊疗服务优势自然最先占领了一些低端健康体检市场。 由于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只是第一步,体检以后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来解决,广泛的健康体检市场的兴起发展,带动了中国健康管理的发展。 由于体检市场发展迅猛,健康体检利润丰厚,但是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很多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也开始出现了体检中心和健康管理捆绑在一起发展,这样很多健康体检中心为了完善服务,留住客户开始对客户追加健康管理服务,延伸赢利价值连,获取更高利润,如沈阳的大健康,北京的的慈铭,上海的国宾都属于这种赢利模式,但是从健康管理本义出发这些还不是健康管理,而是偏重于体检,但是已经触及到了健康管理,目前也被业内默认为健康管理产业的盈利模式之一。

社区医疗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分析

社区医疗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分析 社区医疗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分析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医疗机构管理与服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本文对社区医疗机构与服务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居民档案社区居民医保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众基础机构。最初由德国学者提出,我国学者从英文意译而来。社区医疗服务在国外开展已经有半个世纪,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1]。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城市已与上世纪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成为市民。这样原来的社区也有了发展壮大,管理的人员也相对加大,就医人员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管理社区的医疗,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医疗管理急需改革。 一、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与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对社区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差,社区医疗价格不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总体素质较差,知识陈旧,技能不够熟练[2]。因此急需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物质条件?环境条件?强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社区服务机构的文化建设,使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指南。建立民主化、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地鼓励与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设社区理疗机构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文化素养[1]。建立定期的专业培训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定期著名医生服务日,定期的著名医生坐诊社区,为社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建设定期开展居民健康医学知识讲座,丰富社区居民的医学知识。开展定期普查,及时发现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社区医疗机构改革与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设与服务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社区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种种弊端, 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国情不同, 几种社区管理模式各具特点,所以我们无法直接采用国外的方式。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尚处于探索发展时期, 各地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 应在比较分析不同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分析国内城市的社区管理现状,对比国内外经典城市的社区管理模式,总结出现如今我国城市的社区管理需要借鉴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管理模式,两种分化,比较研究,借鉴 引言 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是社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管理模式是以城市 街居组织的服务提供为基础的。世界各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变量多种多样, 反映了各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其城市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 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和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权能配置的方式。社区管理组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来运转。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内, 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能权限, 并将二者有机地衔接起来, 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网 络式社区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现行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列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在比较分析不同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迫在眉睫。 一、社区与社区管理模式概念与现状 首先,以北京为例,来说下社区管理的现状。 根据国内外关于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社区管理模式按照其发 展进程, 可以划分为四类, 分别是: 行政主导模式、并举模式、准自治模式和自治模式。在当前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框架下, 以及北京社区的不同发展水平, 北京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 ( 1) 行政主导模式------ 以纯居委会管理为主导,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它主要存在于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的老旧传统

社区管理与服务

推进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城市基层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强化社区党团群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2)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 (3)责任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建设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从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6)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促进社区发展的原则,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促进社区全面发展,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二)强化社区管理功能 (1)社区管理协调功能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协调社区各类组织,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做好社区具体事务等工作。 (2)社会化服务功能 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卫生保健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逐步建立完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卫生保健服务向发展小区和家庭延伸。 (4)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功能。

健康管理的三种商业模式

健康管理的三种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健康管理的三种商业模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模式一:健康目的地度假村 对资源匹配度要求最高 健康目的地度假村模式在全球已项目成熟,其中最顶级的,要数泰国华欣的Chiva-Som。这是一家全球最成功的健康管理+休闲度假项目。 Chiva-Som于1995年开业,内有58间客房及57间健康服务专用疗程室,打造面向身、心、灵的全方位豪华健康度假理念。 其模式核心是不卖客户卖套餐,其产品核心是疗程+套餐,疗程从3晚到28晚不等,满足不同的健康养生需求。 这里有: 多样化养生服务(提供超过150种养生服务项目),养生套餐设计(将养生服务组合包装,提供12种针对不需求的服务套餐供客户选择),顶级健康餐饮服务,以及专业服务团队。 Chiva-Som已成为国际名人、政要、王室首选的养生度假目的

地。 健康管理是目的地的灵魂,这极大地区别于传统的酒店行业。 传统酒店卖的是客房,客房只是你休息的一个场所,而目的地健康养生度假村不卖客房,卖的是健康,所有的一切都将围绕你的健康目标展开。 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健康管理,一个是目的地,这意味着客人应该是带着健康管理的目的去的,比如体重管理、消化系统调理、身体排毒、情绪管理与睡眠质量等等。 一组公开的数据足可以给Chiva-Som的成功模式背书: 5000-7000元/间夜起(算得上高消费了。并且,在这里,淡旺季是不明显的),平均入住率超过70%,回头客超过60%(客户粘性相当高),年营收接近2亿人民币,这可是不到60间的客房创造出来的。 模式二:健康养生酒店 适合一线或核心城市近郊 与健康目的地度假村模式相比,健康酒店模式从目标客群、产品定位、套餐服务等方面有所不同: 以某一线城市近郊健康养生酒店项目为例: 这间健康养生酒店定位于中高端客群,其中八成客源来自于这座一线城市,主要包括家庭、退休人士等高收入群体,关注退休人士、夫妇三个月重塑健康生活方式计划,为有相关健康行业背景(如度假酒店经营者、水疗从业者)而的都市精英人士设计健康生活套餐。 疗程评估参与者的生活习惯,并为他们制定个人健康生活疗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