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读《西游记》有感1200字,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就连生平经历也各有特色,但是这样的组合却凭着团结互助、不畏艰难的精神完成了他们最初的梦想。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欢迎阅读。
读《西游记》有感1200字(一)《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品写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
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故事提出批评。
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万余字。
故事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着。
《西游记》此巨着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恶如仇。
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它一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打败妖魔,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但唐僧却有些看不清事实,被妖怪伪装成的善良表面所蒙蔽,责怪悟空杀了他们,念紧箍咒,甚至把它赶走,但它还是对唐僧非常忠心,一路保护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终于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它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
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精选17篇)西游记1200字篇1有时候会读读《西游记》,小学生版的。
感一,孙悟空乱开杀戒孙悟空这个家伙很不怎么样,刚跟了唐僧后碰到强盗来劫道,其实人家也不一定是要他们的命,好么孙候子一般情况都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死人家,出家人的第一戒都持不了,这样的人就凭立了些功劳就能成佛吗?这样的修为怎么能服重?可见佛教界也就是个江湖,有很多的内幕和交易,跟悟道没有关系的。
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传来传去宗教的本意都变得跟释迦牟尼和耶稣相差太远,让人失望。
孙悟空的毛病还完全不止这些,的确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而所有的这些性格基本上都源自语有本事,如果没有这些本事,他将一文不值。
所以说,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不在于他的修养,这个太势力了。
公共道德让人真的很失望。
以前经文里讲的那些舍己为人等等,现在都没有了。
所以现在去寺庙里尽见些蛮横贪婪的和尚道士,也就不足为奇了,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感二,孙悟空嫉妒心太强关键在于六耳弥猴。
六耳弥猴从各个方面都跟孙悟空很像,本事也相当。
应该也是天地间精华孕育而成,可是到最后观音制服了他,孙悟空不由分说一棒将六耳弥猴打死了,这件事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如此不凡的一个人物就这样消逝了!其实六耳弥猴又做过什么孽呢?真正作孽的那些观音的座骑、太上老君的做骑等,吃人,抢人家国王的王妃,坏事做尽,到头来还是变成了坐骑,继续当神仙,一点都不吃亏。
可是六耳弥猴呢,被孙猴子打死了!这世道!感三,唐僧太不厚道,一为知恩不报,二为唯利是图,三为不思进步唐僧很不厚道。
孙悟空帮了他多少忙?救了他多少次命?他可曾好好教导过孙悟空?在女儿国,国王要招他当王,什么都交给他,孙悟空却怂恿他先答应了,然后换来了公文然后拍屁股走人,出家人不打诳语,这唐僧连想都没想就应承了,实在是差劲!不思进步,那么多次范了肉眼凡胎的错误,没有一次真正相信孙悟空的,这样的人实在是缺乏起码的智慧,怎么能够悟道成佛呢?感四,孙悟空太窝囊,一怕唐僧,二怕观音,三怕如来孙悟空真的很窝囊。
读《西游记》有感读《西游记》有感(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西游记》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西游记》有感1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
此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叹为观止。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有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西游记》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些问题。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之一,是一个英勇无畏的角色,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
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作斗争、与妖魔鬼怪作斗争、与无数困难作斗争。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一种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可比孙悟空差远了,但他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好吃懒做,贪小便宜,好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的毛病实在很多,作者对他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讨厌猪八戒,相反觉得他十分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高超,猪八戒的诡计多端,沙和尚的老实勤快,但他品行端正,不怕困难,并且乐于助人。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的高超,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取得真经,而且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想想自己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懈呢?只要我用心并且做完一件事,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西游记》读后感1唐僧的三个徒弟中,我最最喜欢孙悟空了。
他大闹天宫,被如来佛主压在五行山下无法脱身。
五百年之后,被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救下,并拜唐僧为师,一同前往西天取经。
在途中,孙悟空降妖除魔,屡建奇功,曾多次被唐僧误解,但最终还是和唐僧一同到达了西天,取得真经,并被封为斗战胜佛。
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
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勤劳勇敢、机智灵敏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想着放弃,这样是不行的。
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努力一把,都是可以克服的。
《西游记》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西游记里面的第十三回,三打白骨精,里面讲了唐僧师徒来到一座山谷里,这里有一个妖怪,差点就把唐僧吃了。
这个故事讲了孙悟空去找东西吃,白骨精就化作妇女给唐僧送饭,经过白骨精花言巧语,唐僧差点就被白骨精抓住了,幸好孙悟空及时赶到,但是悟空却被师父骂了一顿,师傅给了悟空一次机会,第二次也是同样的结果,但是第三回悟空打死了妖怪,唐僧这才恍然大悟,直到错过了悟空,但是八戒在一旁多嘴,唐僧就把悟空赶走了。
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妖怪,但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的出来,唐僧明明知道,悟空有火眼金睛,却不相信悟空,那是唐僧善良过头了。
今天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西游记》读后感3每次读西游记中白骨精这回,我都是又开心又生气。
开心的是白骨精虽然狡猾,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打败;生气的是忠心的孙悟空每次都被唐僧冤枉。
但是,我要说:孙悟空,你真棒!因为你不仅仅武功高强,而且为了除恶能够赴汤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紧箍咒,也要把妖精消灭,你是坚持自我信念的英雄!《西游记》读后感4我最近读了《西游记》这本古典名著,我被吸引住了。
吴承恩把孙悟空写的栩栩如生。
在文中有一次真假美猴王,在一天,一群强盗,来打劫唐僧,被孙悟空给打死了,唐僧怪罪他并把孙悟空给赶走了。
西游记1200字读书笔记(优秀10篇)西游记1200字读书笔记篇1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上,先辈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书,书是智慧的化身,凝聚了先辈们的.心血,能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得到历代人肯定赞许的叫名著,在众多名著中,我最爱,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这本书。
说起西游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孙悟空、唐僧等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他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动画片……这是其他名著没有的,由此可以看出西游记对中国人的影响。
《西游记》是一本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东方神话之父,这本书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经,历经了千辛万苦,一路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化险为夷,来到了灵山圣地,得到成佛。
孙悟空是《西游记》这本书的主人公之一,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
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
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感斗。
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愣是把“齐天大圣"的名,与妖怪敢斗,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妖怪,与一切困难敢斗,绝不低头。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人物,是孙悟空的第一得力助手,但他也有缺点,贪财好色,把私房钱藏在了耳朵里,经常骗师傅念紧箍咒来折磨孙悟空,因为他的贪财好色,所以经常中敌人的圈套,使自己连累了大家,但作者没有过分批评,猪八戒成为老实可爱的形象。
唐僧是取经路上的领导人,一心向佛,善良和善,但有时也是非不分,错怪了徒弟们,让妖怪有可趁之机。
文中含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故事多样有趣,情节曲折,人回味无穷。
第一次看,只以为是取经探险的故事,只看了热闹。
第三次看,别可以看出其中的情节,人物特点与命运。
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它是一部神话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得到了真经。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7篇),以供大家参考!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1《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情节逼真,故事动人,深受人们的爱好,不论是老人儿童,还是青年,都是百看不厌。
如果你看过《西游记》,你一定会看出许多道理,也一定会有所感悟。
故事的开头是一只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很是奇妙,他还去拜了师,学到了七十二变,筋斗云。
他回到花果山当了美猴王,之后的大闹天宫就更杰出了,十万天兵也拿不下他,最后还是如来佛把他压在五指山下。
唐僧要经过五指山去取经了,猴子等了无数个冬去春来,终于等到了能救他的唐僧,他终于得救了,如鱼得水般开心。
为了报答唐僧他愿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样,他就成了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
一只猴子也会感恩师父的救命之恩,用保护师父西天取经的方式作为回报,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猴子都知道知恩图报,那我们人类更应当向他学习了。
我想,这就是古时的文明和优秀品质,古时人们就具有这一好品质,我们就应当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悟,学会知恩图报。
就这样,孙悟空和师父一路赶往西,到了高老庄。
遇到了一个妖怪,妖怪抢了一户人家的女儿做娘子,悟空大胆正义,决定为那户人家斩妖除魔,救回女子。
悟空把一个长类似猪的妖怪给抓回来了,两扇大耳朵,一个猪鼻子,还有那大肚子看起来就是特能吃,尽管妖怪已经被悟空绑起来了,但还是吓了大家一跳。
唐僧开始问话了,得知那妖怪本来是天上的天蓬元帅,但由于贪图美色,被打下人间,变成猪的模样,菩萨叫他等待唐僧并拜他为师,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样,妖怪就成了唐僧的二徒弟,叫猪八戒。
猪八戒本是一个天蓬元帅,应当是一个不小的官位,就是由于他贪图美色,才有这个下场,这告知我们一个道理,不管你地位多高,官职多大,只要犯了错就会遭到惩罚。
西游记观后感1200字(范文汇总7篇)西游记观后感1200字篇1今天,我看了新拍的、动画版的、3D版的《大闹天宫》。
五百年前得道的猴精——孙悟空在花果山上成为了大王,孙悟空来到宝座上,大吼:“孩儿们,操练起来!”小猴们纷纷进行对对方的攻击(这就是他们的操练),孙悟空乐得眉开眼笑,于是用自己的大环刀(那时还没有金箍棒)给小猴们演示,结果把大环刀折断了,一只老猴建议去向龙王接一件称手兵器。
老龙王的所有兵器孙悟空都觉得轻。
老龙王听从了海龟的建议,让孙悟空去拿禹王治水时的定海神针(也就是金箍棒),许诺只要孙悟空拿得动,就给他。
孙悟空拿动了,可是老龙王反悔,还向玉帝告状。
玉帝听了太白金星的话让孙悟空上天做官,可是马天君太嚣张,让孙悟空打伤了他,捣毁御马监,逃回了花果山,并且在花果山上挂起了“齐天大圣”的名字。
李天王怒火冲天,去捉拿“妖猴”,可是大败而归。
于是,玉帝给了孙悟空“齐天大圣”的空名,又一次他上天,去看管蟠桃园。
可是因为七个仙女在采摘仙桃的时候说没有齐天大圣的名字,开蟠桃盛会也没有他的座位的时候,让孙悟空大发雷霆,把蟠桃会搅得一团糟,并且偷吃了太上老君练的金丹。
但是,这部影片的结尾是孙悟空打败了玉帝,继续在花果山上称王称霸。
并没有像西游记上那样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这部影片真精彩!但是,这与以前的《大闹天宫》可大不相同。
西游记观后感1200字篇2历史的遗留,经典的汇聚,灿烂文化的发展,经历着历历代代的流传。
我国明清时代的四大名着,更是脍炙人口。
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富有那时期人民的具体特点一一通过小说向如今的我们传递着那时的信息。
当我看到“中华经典阅读读一本好书”的作业时,我陷入了沉思:什么书能代表经典呢?突然,灵光一现,就是他了《西游记》。
一个喜欢快刀斩乱麻,有那么点的冲动,但目的却是很实际的一个形象。
他因为一时忘了本性,变得目中无人,入地府销死籍,上天宫盗蟠桃故此受到五百年五行山压身,吃铜丸喝铁水之劫难,后来经历漫长岁月的悔悟,终于点醒,一路保护着唐僧与队友西天取经,不怕困难,有较强的责任心,作为团队中的重要一份子,每分每秒照顾着队友的安全,至始至终尽着自己的力量他当然就是孙悟空啦。
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西游记1200字(一)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
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
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
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
【名著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以下由为大家提供的“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1200字(一)从小就看《西游记》的电视剧。
甚至是牙牙学语的小孩都被它吸引。
我想它的原著定也传遍国内外,不少文学家也已经发表过这部名着的言论了,所以我不想对这部名着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想对其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四位主人公各有个性和特点。
孙悟空勇敢机智,猪八戒诚恳,沙僧勤劳,唐僧诚恳善良。
从孩提时代起,很多电视观众或读者就嘲笑朱八戒,认为他是四大师徒中最烦人的,但我不这么认为。
他结合了每个人的优点。
虽然他不像孙悟空那样勇敢机智,但在困难面前,他会不断用自己的一些想法给大家提建议;虽然他没有沙僧的辛苦工作,但他仍然会在路上帮助大家搬运东西;虽然他不像唐僧那样软弱善良,但他也会触动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相信很多人是喜欢猪八戒这样性格特点的人的。
为什么呢?因为:(一)在新世纪的现代生活中,无论是对儿童、年轻人还是成年人,人们都倡导“爱的教育”。
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除了他的外表),因为他善良,更了解外面的世界(因为他曾经是天鹏元帅,当然,他了解这个世界)。
他给了你很多课外知识。
从他平常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幽默的人,所以他可以带给你很多快乐。
学生们更喜欢这样的老师,不是吗?(二)除了小孩以外,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这种人,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说爱情,像猪八戒这种人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猪八戒这种人对爱情有责任感,并且会用真心去爱别人,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寡情薄意。
他的真情能感动别人,所以更能取得别人的信赖。
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
猪八戒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人,所以他能获得他人的爱。
(三)成年人包括年轻人、老年人和中年人。
他们也需要像朱八戒这样的人成为家人或朋友。
负责任的人总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负责任的人吗?没有人会知道答案。
《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5篇】《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1“《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
在中国眼里是一部充满趣味幻想的励志神,在外国眼里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
听了老师的这篇描述,这本名著深深地吸引着我。
记得小时候,我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只是微微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蹦出来的”。
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会得过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的看着,当时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到一种深刻的共鸣,但悟空被师傅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毅然去救唐僧,此时,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
这是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我们的化身。
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
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滤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
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似一调皮的孩子不小心跑进了大人们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团糟,大人们想哄住他,便封了他个弼马温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能哄住,而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他的调皮儿子。
度过了慢慢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长西天取经之路,也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
这就好像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
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在恰当不过了。
而我们只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
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像猪八戒一样,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马马虎虎,有的像沙憎,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感谢吴承恩爷爷,是她用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孙悟空了。
《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
《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就连生平经历也各有特色,但是这样的组合却凭着团结互助、不畏艰难的精神完成了他们最初的梦想。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品写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
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故事提出批评。
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万余字。
故事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着。
《西游记》此巨着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恶如仇。
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它一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打败妖魔,把师傅从危难中
救出来,但唐僧却有些看不清事实,被妖怪伪装成的善良表面所蒙蔽,责怪悟空杀了他们,念紧箍咒,甚至把它赶走,但它还是对唐僧非常忠心,一路保护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终于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它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
但在妖魔面前,担着保护师傅的重任之下,他也会扛起他那把九齿钉钯,勇敢的与妖魔作斗争。
它就是这样,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
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虽然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对师傅却很忠诚。
所以令读者不但不觉得很讨厌它,还觉得它有几分可爱之处。
沙和尚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
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
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好动调皮,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
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师傅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他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
事,鉴别能力差。
虽然没有高强的武艺,但是却有很大的毅力,坚持不懈的一直向西走去,不被困难所抵挡,直到达到目标才肯罢休。
在此之前绝不半途而废。
《西游记》有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外,还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
众多情节中,我记忆最清楚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这两回。
《孙悟空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自称"美猴王"。
去东海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
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最后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捉。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很多天后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三大白骨精》中,悟空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鉴别能力差,容易被表面所蒙蔽,所以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
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最后还是就了师傅。
这些情节都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