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学案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
2. 恒星和行星:介绍恒星和行星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黑洞:介绍黑洞的概念、特点和黑洞的性质。
4. 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探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演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让学生掌握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了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概念、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宇宙的演化和黑洞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 讲解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组成和演化。
(2) 讲解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差异。
(3) 讲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黑洞的特殊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宇宙的概念组成:恒星、行星、黑洞等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恒星和行星特点:恒星的亮度、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等分类:恒星的类型、行星的类型黑洞概念:黑洞的定义和特点性质:黑洞的引力、黑洞的辐射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宇宙的概念,并描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答案:宇宙是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宇宙的演化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请描述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答案:恒星的特点包括亮度、温度等,分类有巨星、超巨星、白矮星等。
行星的特点包括自转、公转等,分类有地球行星、气体行星等。
3. 请解释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宇宙探秘学案苏科版7、4、宇宙探秘【课前预习】1、科学家把称为分子,分子直径数量级为 m。
2、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间有。
3、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4、分子动理论内容:【课堂重点】〖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组织学生讨论,从“古人看天”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说明了什么?探究活动二:恒星也在运动。
探究活动三:太空中有无数的星系。
讨论归纳: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探究活动四:1、宇宙从何而来?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宇宙科学家认定的宇宙起源理论是什么?如何科学的、全面的理解?2、“量天尺”的单位是什么?〖要点归纳〗1、哥白尼“日心说”;2、宇宙起源。
〖当堂反馈〗1、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
为此,建立了托密玫的学说。
2、创立“日心说”,对宇宙有一个正确、深刻认识的科学家是()A、托密玫B、哥白尼C、牛顿D、布鲁偌【课后巩固】1、宇宙是一个的天体结构系统。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及的。
3、关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年的一次。
4、科学家通过探索,发现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科学家的依据是()A、测量到星系到地球的距离在变大B、观察到星系正在离开地球运动C、根据测到的星系光谱的波长在逐渐变大D、科学家们自己的理解和设想5、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对宇宙的起源和形成原因普遍认同是由于()A、宇宙急剧膨胀B、板块的分裂移动C、混合气体的凝聚D、一开始就具有的教学反思:。
7.4宇宙探秘导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的展示,培养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在载人航天、登月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体现我国综合国力及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
【课前阅读】一、人类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证据。
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地球绕太阳运转的理论,却没有人相信。
在欧洲,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
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为代表)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行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转动的。
这种“地心说”正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
《圣经》成了当时检验真理的标准,谁要是宣传和《圣经》不同的观点,谁就是“异端邪说”,谁就亵渎了“神灵”,谁就要受到宗教法庭的严厉制裁。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真理的传播被禁锢了。
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哥白尼完成了这部著作后,犹豫了36年才拿出出版。
书一出版,即遭到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
他们宣布太阳中心说是“异端邪说”,烧了哥白尼的书,残酷迫害传播哥白尼学说的人。
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教会将布鲁诺送进监狱,罪名是反对《圣经》。
布鲁诺坚强不屈,最后却被送到火弄场上活活烧死。
真理的声音是元法烧毁的。
在布鲁诺死后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第一次指出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的位置在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马尔谷教堂塔楼上,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浩瀚的天空,发现了哥白尼假设的天文事实,有4个卫星在绕木星不停地转动。
伽利略也因此受到迫害。
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英国科学家牛顿又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7.4宇宙探秘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并解释宇宙的膨胀现象。
2. 黑洞:介绍黑洞的概念、特点以及黑洞的吸积现象。
3. 宇宙的起源:讲解大爆炸理论,探讨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探索宇宙: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伽利略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组成,认识恒星、行星、星系等概念。
2. 理解宇宙的膨胀现象,掌握宇宙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3. 掌握黑洞的概念、特点以及吸积现象。
4.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黑洞的吸积现象、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2. 教学重点:宇宙的基本组成、宇宙的膨胀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宇宙探秘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2)讲解宇宙的膨胀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宇宙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3)讲解黑洞的概念、特点以及吸积现象。
(4)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黑洞的吸积现象,如恒星被黑洞吞噬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宇宙膨胀、黑洞吸积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宇宙起源、人类探索宇宙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宇宙探秘1. 宇宙的基本组成: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宇宙的膨胀现象: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3. 黑洞:概念、特点、吸积现象。
4.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宇宙的基本组成,并说明恒星、行星、星系之间的关系。
2. 解释宇宙的膨胀现象,用公式表示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7.4 《宇宙探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三、教学资源多媒体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引入图片:“嫦娥奔月”、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你能从以上的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地心说(托勒密)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地心说这一学说从表面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日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量天尺的单位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天文单位( AU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 AU = 1.496×1011m光年(l.y.)——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 l.y. = 9.461×1015m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四、人类探索宇宙的辉煌历程.美国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上了月球.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认识宇宙,探索它的奥秘.我国人们努力的探索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遨游115.5小时,。
宇宙探秘【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重难点】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2、宇宙结构的设想【教学方法】阅读观察推理【教学过程】(一)引入:图片:“嫦娥奔月”、“鹊桥相会”、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
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新课教学(1)两大学说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2)追溯历史(借助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
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一一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7.4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宇宙的膨胀、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2. 宇宙的膨胀: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膨胀现象,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2.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膨胀现象的理解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了解;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膨胀的原理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笔记本、彩笔、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介绍宇宙的组成、宇宙膨胀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3. 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探索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利用彩笔和笔记本,绘制自己理解的宇宙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2. 宇宙的膨胀: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和膨胀现象,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2. 请绘制一幅宇宙模型,并标注主要组成部分;3. 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①了解宇宙天体的结构②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③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简史二、导学流程:xx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如期而至,重庆、安徽、四川、浙江等地全都观赏到了美丽的日冕现象,在日全食的时间,整个全日带就像是黑夜,古时候人感到恐慌,认为太阳被天狗吃掉了,而现在我们为能遇到这样的机会感到幸运和无比的激动,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关于宇宙的奥秘,你知道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宇宙奥秘吧!活动一:阅读课本P34-35页,了解历史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1、“地心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心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上网查阅相关视频资料,了解星空世界,学生交流汇报
对宇宙天体的认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哥白尼等人为坚持“真理”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随着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创立以及望远镜的问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就更远更深了,同学们已经知道太阳有八大行星,那么你知道哪颗离太阳最近?哪颗离太阳最远吗?赶快上网查询资料吧!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活动四:我们知道太阳是恒星,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那么恒星就真的不动吗?宇宙中的恒星只有太阳一个吗?宇宙中的星系约有多少个呢?分析:我们知道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中有二千多亿颗,而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在宇宙中也有1千亿个,那么这些星系叫什么名字?又是什么样子呢?赶快查询资料吧!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阅读课本P36页,了解长度单位之----光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1光年,1光年=_____________m活动六:阅读课本P36页,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科学家根据谱线“ ”现象提出了宇宙产生于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
活动七:人类在持之以恒的探索着宇宙,从嫦娥奔月到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再到神州五号、六号、七号的遨游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智慧和胆识,同学们认识他们(航天员)吗?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星球中,属于卫星的是 ( )、
A、地球
B、月球
C、水星
D、太阳
2、浩瀚的宇宙非常巨大而遥远,人们在研究宇宙时常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那么,1光年约等于 ( )、
A、9、41015m
B、9、41012m
B、151015m
D、3、151012m
3、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并认为 ( )、
A、目前宇宙仍在不断地膨胀
B、目前宇宙膨胀已结束且开始收缩
C、目前宇宙已处于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的稳定状态
D、宇宙膨胀早已结束,目前处于静态
4、浩瀚的宇宙由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星系团……组成,按尺寸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银河系、星系团、太阳系、地月系
B、星系团、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星系团、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
二、填空题:
5、宇宙间是分广阔的,单是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尺度就有10万光年,已知宇宙中有10万个银河系,宇宙的尺度至少有光年。
6、关于宁宙起源,人们较为支持的是理论,原始火球在不断膨胀的过程中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今天还在膨胀着的宇宙。
三、简答题:
7、你学过本章之后接触到一系列的名词:水滴、月亮、太阳、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夸克、分子、质子、原子、请你将它们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好。
8、如图所示分别为太阳系和原子结构的模型,请你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或不同点。
(只需列举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