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缩孔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19
电泳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缩孔这类缺陷在湿的漆膜上看不见,当烘干后漆膜表面出现直径通常为0.5-3.0mm漏底微孔、不漏底的火山口状的凹陷,称为陷穴、凹洼,露底者为缩孔,中间有颗粒但不刮手的称为“鱼眼”。
由于电泳漆湿膜中或表面有尘埃、油渍或与电泳涂料不相容的粒子,成为陷穴中心,因而产生涂膜缺陷。
很多情况下这类缺陷还与被涂物的材质有关,如金属底材上存在微裂纹和微孔等。
原因1:外来油污污染电泳漆膜,油污附着在工件表面,使电泳漆成膜受到影响。
这种原因引起缩孔的几率较大。
解决方法:可检查输送机构、挂具,防止油滴污染漆膜。
从电泳设备制造安装开始就要避免上述物质污染,每一种新零件投入电泳前最好进行相关检验,防止受油、硅油、蜡、脂性碳化物、胶水等污染物对工件,电泳设备及电泳槽液的污染。
原因2:前处理除油不干净,造成润湿性不良,使电泳漆烘干后漆膜有缩孔。
解决方法:加强前处理清洗。
原因3:槽液有油污、异物混入,影响电泳漆膜外观。
解决方法:用吸油纸吸去油污,清除槽液内异物,同时避免异物混入,保持电泳槽液清洁原因4:加漆时有电泳漆没搅拌均匀,使槽液无完全熟化,引起漆膜不良。
解决方法:确保加入的电泳漆搅拌均匀,加强槽液循环,使槽液完全熟化原因5:电泳后水洗中含油分或烘干室内不洁净,循环风含油分,使油分附著在漆膜上面烘干后有缩孔。
解决方法:水洗经常更换,烤箱经常清理.烤箱链轨用油可选用耐高温,不会高温挥发为最佳2.针孔工件上有露底针状小孔,称为针孔,它与缩孔的区别是孔径小,中心无异物,且四周无漆膜堆积凹起。
由漆膜再溶解而引起的针孔,称为再溶解针孔;由电泳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湿膜脱泡不良而产生的针孔,称为气体针孔;(1)湿膜针孔:工件未进行烘烤,在空气中凉干,可看到的针孔原因1: 电泳电压过高,电流冲击反应过剧,产生气泡过多,或升压速度过快。
解决方法:适当降低电压,加长软启动时间原因2:溶剂含量偏低。
解决方法:添加溶剂,每次添加不能超过1%原因3:槽液温度过低。
电泳缩孔等级判断电泳缩孔等级判断是一种用于评估材料缩孔程度的方法。
缩孔是指材料在制备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孔洞或空隙。
它们可能对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缩孔等级对于评估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在电泳缩孔等级判断中,通常会采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样品的缩孔结构。
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
通过观察缩孔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缩孔的等级。
缩孔等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A级、B级、C级和D级。
其中,A 级表示缩孔几乎不存在,材料的质量非常好;B级表示缩孔较少,对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小;C级表示缩孔较多,可能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D级表示缩孔严重,对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电泳缩孔等级判断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观察缩孔的形态:缩孔的形态可以告诉我们缩孔是如何形成的,例如,是由于材料内部气泡的形成还是由于材料表面的孔洞。
不同形态的缩孔可能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2. 观察缩孔的分布情况:缩孔的分布情况可以告诉我们缩孔是否均匀分布在整个材料中,或者是否存在聚集现象。
均匀分布的缩孔通常对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小,而聚集现象可能会导致局部性能下降。
3. 计算缩孔的密度:缩孔的密度可以通过统计缩孔的数量和样品的面积或体积来计算。
缩孔密度越高,表示缩孔越多,可能对材料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4. 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缩孔等级:通过对不同样品的缩孔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比较它们的缩孔等级。
这有助于评估不同材料或不同工艺条件下材料的质量差异。
电泳缩孔等级判断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缺陷情况并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对缩孔形态、分布情况和密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材料的缩孔等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泳缩孔等级判断只是一种初步评估方法,其结果可能会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电泳缩孔等级判断时,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来综合评估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电泳缩孔产生的原因
电泳缩孔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车身前处理脱脂不良或者清洗后又被油污、尘埃污染。
2.电泳槽液或电泳后清洗槽液被油污污染,液面漂浮有油污或者油污成乳化状态存在于槽液中。
3.槽液的颜基比失调,颜料含量低的易产生缩孔。
4.补给涂料中树脂溶解不良,中和不好也有可能。
5.涂装环境差(包括烘炉),空气中含有油雾,漆雾或含有机硅物质等污染被涂物或湿涂膜。
6.湿膜上下部分表面张力不同,流平性不良所致。
7.表面张力低的油污、硅酮类物质落到漆膜上。
8.外界低表面张力的固体物质(如颗粒、纤维)落在电泳漆湿膜表面。
9.槽液被设备、环境或者工件所带的油污或硅酮类物质所污染,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造成的槽液本身的缩孔问题。
10.有溶剂气泡、泡沫等堆积在电泳漆湿膜表面,进入烘房前未完成冲刷消泡,经烘烤后形成。
综上所述,电泳缩孔的产生原因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3. 1 滑橇底部油泥污染导致电泳缩孔及其解决办法在车身经手工预清理完后,进行洪流冲洗前,需要将车身承载在滑橇上并锁紧,再装挂在自行葫芦系统的吊架上,然后依次通过电泳涂装各工艺槽。
当滑橇第一次通过电泳槽时,滑橇表面会泳涂上一层电泳漆膜,形成绝缘层。
而当滑橇承载车身再一次通过电泳槽时,滑橇表面因有绝缘层的存在而不会泳涂上新的电泳漆膜,但会一次次附上一层新的电泳浮漆。
由于电泳后的水洗工艺主要是针对车身,而位于车身底部的滑橇不可能被冲洗干净。
因此,当附有电泳浮漆的滑橇在电泳后工位(如电泳烤房、电泳烤后存放)的输送链上前行时,滑橇底部的电泳浮漆和已泳涂上的电泳漆膜与输送链上的滚子不断接触、摩擦,就会粘附滚子上的润滑油,形成油泥。
由于这些油泥位于滑橇底部,并且有很强的粘附性,即使在通过脱脂和水洗等工艺槽时,也不能完全被清除干净,从而污染磷化槽液、电泳槽液及电泳烤房。
油泥污染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电泳漆膜缩孔。
经观察发现,在每次对电泳滑橇通过的输送链加油润滑后,电泳漆膜缩孔明显增加。
电泳漆膜缩孔不仅加大了电泳底漆打磨的工作量,也明显影响整车涂膜的质量和抗腐蚀性能。
人工擦除滑橇底部油泥,以避免电泳漆膜缩孔是一种解决办法,但费时费力;在预脱脂槽里增加喷嘴,利用高压脱脂液对滑橇底部油泥进行冲洗也是一种办法,但这样做需要对预脱脂槽进行较大的改造,并且还会加快预脱脂槽液的更新周期,从而造成成本上升;第3 种办法是在车身吊装进槽前的滚床间安装油泥清洗机。
清洗机带有一对呈滚轮状的毛刷,通过电机减速驱动毛刷对滑橇底部油泥进行刷洗。
该方法简便可行。
为加强对油泥的清洗效果,利用该方法并采用3 套清洗机,通过其6 个呈滚轮状、用以粘附滚轮下面清洗液的毛刷对在清洗机上面通过的滑橇底部的油泥进行连续滚刷。
清洗机安装调试完毕,经过2 周的试运行后发现,清洗机工作稳定可靠,清洗效果明显提高。
滑橇底部油泥在经过3 次连续的滚刷后基本被清除,再经过后续的洪流冲洗、脱脂、水洗等流程,油泥被清除得更为彻底,不再对磷化槽液、电泳槽液形成污染,从而避免了因油泥而造成的车身电泳漆膜缩孔的问题。
阴极电泳漆膜缩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阴极电泳漆膜缩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阴极电泳漆膜缩孔的产生原因
1、釉料含脂量较高,釉料中添加的粘合剂或活性剂含量过高,易形成缩孔。
2、漆料在烤漆过程中,未能保持营养比例,引起釉料吸收了水分,而且温度过高在釉料上形成气泡,使膜层弹性差,引发缩孔。
3、漆料配比有误,釉料中添加的高分子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漆膜凝固速度过快,使膜层受到外界温度和气压变化,产生一定的缩孔变化。
4、烘箱温度控制有问题,导致漆膜受到温度和气压变化,产生缩孔及起皱现象。
二、阴极电泳漆膜缩孔的解决方法
1、严格控制釉料含油量和釉料中添加的粘合剂或活性剂的含量,以保持釉料的稳定性。
2、在烤漆过程中,需要保持营养比例,避免釉料中吸收太多水分;同时要注意温度控制,以保证釉料表面比较平整,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形成气泡,导致缩孔产生。
3、根据釉料的性能,科学组合漆料配比,使漆膜凝固速度和气泡退出速度可以得到较好的调节。
4、严格控制烘箱温度,避免漆膜受到温度和气压变化而出现缩孔及起皱现象。
电泳车身漆膜缩孔的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涂装是汽车防腐蚀和装饰的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电泳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之一。
电泳采用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涂膜形成方法,其原理是将具有导电性的被涂物浸渍在装满水稀释的、浓度比较低的电泳涂料槽中作为阴极,在槽中另设置与其对应的阳极,在两极间通一定时间的直流电,在被涂物上析出均一、不溶于水的漆膜的一种涂装方法。
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轿车车身及多功能汽车车身的阴极电泳底漆涂装中,可以说,电泳质量的好坏是决定车身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根据笔者亲身参与并成功解决国内某涂装生产线电泳车身出现的缩孔事件的一些经历,总结一下经验和心得,和朋友们共同探讨一下解决类似问题一些方法。
国内某著名汽车品牌的涂装生产线在刚刚建成后的试生产阶段,其电泳槽按设计节拍,车与车之间以正常间距连续过车生产,前车车尾距后车车头距离约为750mm。
车身电泳结束经电泳烘干炉烘干出来后,可以在车身发动机前盖上的外表层位置发现了大量很明显的缩孔现像,并且每次生产的第一辆电泳车身没有缩孔现象,其他后面连续跟在第一辆车后的其他车身都出现了缩孔现象,缩孔位置及缩孔现象图片如下:图一:发生缩孔现象位置发生缩孔现象位置图二:缩孔图片出现这种现象后,我们首先与涂装线油漆厂家对电泳前的车身洁净度与电泳槽液进行了取样化验分析,各种数据显示:车身的洁净度、电泳槽液、电泳电压等各参数值都在合理的正常范围内:于是,我们的目光转向了车身的加电过程。
该生产线电泳工艺采用的是两台整流电源、分别用作两段电压加电(低压、高压)的方式进行电泳。
在车身电泳的过程中,我们分别在电泳整流电源系统的触摸屏监控画面和阳极电流表上观察到两个比较异常的现象:1、低压整流电源电压、电流曲线有些异常,如图所示:图四:整流电源电压、电流曲线图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低压整流电源在软启动升压到大概5秒钟、电压升到大约到30V左右的时候,电压发生抖动,掉到10V左右维持大约1.5秒再重新上升,并在软启动设定的时间(30秒,油漆厂家定)内达到了正常的设定值;从曲线图中还可明显看出低压整流电源电压电流曲线不同步,电流滞后于电压大概2秒左右。
电泳施工中常见的漆膜缺陷及预防办法虽然电泳涂装是大量操作变量的动态平衡,操作人员不时地对电泳涂装工艺的控制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膜厚和物理特性。
因此,当检测出漆膜缺陷时,就应对它进行一系列准确、可靠的分析,然后及时提出解决办法。
电泳施工中最常见的漆膜缺陷有涂膜粗糙、缩孔、针孔、花斑、涂膜过薄、涂膜过厚、水痕、工件内表面涂膜过薄等,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因素,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漆膜缺陷的原因及防止办法。
(一)漆膜粗糙(肉眼可见小颗粒)1.产生原因①槽液颜基比过高。
②进入电泳槽的被涂工件及挂具不干净。
③电泳槽由于过滤不良,使槽液杂质离子过多,电导率偏高。
④槽液中助溶剂含量偏低。
2.防治方法①与供应商协商,提供低颜基比涂料,以便调整槽液。
②加强前处理液的过滤,降低磷化液的残渣含量,严格控制磷化后冲洗的水质,以及浮在工件表面上的磷化残渣;定时清洗挂具疏松污垢等。
③加强电泳槽液的过滤。
定期清洗、更换过滤装置,严格控制槽液的PH值和碱性物质的带入,防止树脂析出。
④定期检测槽液溶剂的含量,若偏低应及时补加溶剂。
以确保槽液的稳定。
(二)缩孔、陷穴1.产生原因①槽液颜基比失调,颜料含量低。
②被涂工件前处理不良或清洗后磷化膜上面落上油污、尘埃等。
③槽液中混入油污、尘埃、油飘浮在槽液面或乳化在槽液中。
④电泳后冲洗液混入油污。
⑤外来油污污染电泳涂膜。
⑥烘干室内不干净、循环风内含油。
2.防止方法①调整槽液的颜基比,补加色浆提高颜料含量。
②加强被涂工件脱脂工序的管理,确保磷化膜不被二次污染。
③在槽液循环系统安装除油过滤装,同时检查油污染来源,以便彻底清除油法。
④加强后冲洗液水质的检测,定期清洗更换过滤袋,以确保后冲洗水过滤质量。
⑤保持涂装环境洁净,清除对涂装有害的物质,尤其是含有机硅物质源(如电缆、拉延油、防锈油、防焊渣粘结剂、密封胶等),涂装车间及相关车间的设备及工艺介质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都不能含有酯酮。
涂膜缺陷一、缩孔:1、原因:a)颜基比低,基料含量偏高,对油污敏感性增大,导致易产生缩孔;b)表面张力不均匀引起的,在出现缩孔的地方有低表面张力的物质作用,而它周围的漆膜的表面张力高,造成那一点缩孔;表面张力差异只是提供了缩孔的热力学上的可能性,至于最后能不能形成缩孔,动力学上的条件也必须要满足,涂膜粘度大、颜基比高,涂膜的流动性就较差,随着涂膜的固化,流动性越来越差,可能都来不及收缩形成缩孔,或者形成缩孔不会那么明显。
不过,貌似在实际生产中,这个原因产生缩孔的比例太低了,影响力较小。
至于,底漆比面漆少出现缩孔,在我们这里不成立,底漆的表面张力应该比面漆高,对于同样的油污,底漆产生缩孔的可能性会比面漆高。
c)一般是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涂料上下层的表面张力会由于溶剂挥发而造成不同, 树脂分增加,增加了漆膜致密性,导致表面干燥而底层含有溶剂,最终引起表面张力差异;d)颜基比高,流动性相对较差,湿膜向表面张力低点四周收缩的能量被抵消一部分。
此外,颜料多而树脂少,收缩的力量也随之降低,形成缩孔的可能性降低;e)底漆烤房里面过多的水蒸汽会产生缩孔。
防治及解决措施1适当降低电泳电压通过改变电泳涂装体系极板上的接通电压,可以控制电泳涂装过程的成膜速度和沉积量。
电泳涂装过程的电压可使金属表面释放部分能量,由此产生的温度使阴极电泳漆在沉积过程中已经开始固化,这一不均匀的固化,特别是驾驶室浸入电泳漆时产生的气泡被固化是金属表面产生缩孔的重要原因。
在保证漆膜厚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电压(在工艺参数范围内)可使缩孔的数量明显减少,且缩孔的大小明显缩小。
2提高固体质量分数、保持溶剂含量在驾驶室涂装过程中,由于树脂和颜料不断在驾驶室表面沉积被驾驶室带走,所以电泳漆液的固体质量分数容易偏低。
通过观察,固体质量分数过低,达到工艺范围下限时漆膜会出现缩孔,因此应定期向槽液内补加高浓度颜料浆与树脂,保持电泳漆的固体质量分数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保持在工艺范围的中限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