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言暑假作业报告 (2)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引言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历史记忆和民族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
然而,方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各地方言,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方言实践调查。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目的与内容1. 目的:- 了解我国各地方言的特点和分布;- 提升自己的方言交流能力;- 传承和保护地方语言文化。
2. 内容:-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资料收集等方式,了解各地方言的基本情况;- 学习并掌握一定量的方言词汇和语法;- 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提高自己的方言沟通能力。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 收集整理我国各地方言的资料,包括方言分布、特点、代表性词汇等;- 制定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目标和步骤。
2. 实地走访:-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地区进行实地走访;- 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方言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记录方言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3.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调查当地居民对方言的认知、使用情况和态度;- 分析问卷结果,了解方言在当地的普及程度和传承现状。
4. 网络资料收集:- 查阅相关书籍、论文、网站等资料,了解各地方言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演变过程;- 分析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方言分布与特点:- 我国方言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 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丰富的地域文化。
2. 方言交流能力提升:-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部分方言词汇和语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和欣赏地方语言文化,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方言传承现状:-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部分方言逐渐被边缘化,传承面临挑战;- 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重视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加强方言教育和研究。
方言调查报告(共)docx(二)引言概述:方言是指由于地理、历史、民族、社会等因素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
方言调查是为了了解某一特定地区的方言使用情况、方言特点以及方言的演变过程和影响等。
本文将对方言调查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旨在更全面地了解方言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意义。
正文内容:一、方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方言的地理范围与分布2.掌握方言对当地人口的影响3.研究方言的起源与演变4.分析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5.评估方言在语言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二、方言调查的方法与步骤1.选择调查地点与调查对象2.设计方言调查问卷3.开展现场调查与采集录音资料4.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5.总结调查结果并撰写报告三、方言调查的具体实施步骤1.地理范围的确定与划分2.方言地图的制作3.方言调查问卷的编制4.调查对象的选择与邀请5.调查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四、方言调查中的问题与挑战1.语言障碍与沟通困难2.调查对象的接受度与积极性3.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复杂性4.文化背景与社会因素的影响5.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五、方言调查的应用与推广1.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2.方言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方言教育与方言资源的开发4.方言在语言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5.方言调查成果的报告与发布总结:方言调查是了解方言地理范围、特点、演变和影响的重要手段,对于语言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言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语言障碍、提高调查对象的积极性,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方言调查的应用与推广可以促进方言保护与传承,拓展方言在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一、前言方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所取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方言的现状,探寻其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开展了以“方言”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家乡方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2. 调查家乡方言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
3. 探索方言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家乡方言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三、实践内容1. 调查走访我们小组走访了家乡的村庄、学校、社区等地,与当地居民、教师、学生等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家乡方言的发音、词汇、语法等特点,以及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2. 访谈专家我们邀请了语言学家、民俗学家等专家,就方言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座谈。
专家们分析了方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发展建议。
3. 采集方言资料我们通过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方式,采集了家乡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资料,为方言研究提供依据。
4. 制作方言推广材料我们根据采集到的方言资料,制作了方言推广材料,如方言歌曲、方言故事、方言动画等,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家乡方言。
四、实践成果1. 撰写调查报告我们小组根据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撰写了《家乡方言传承与发展调查报告》,全面分析了家乡方言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2. 举办方言推广活动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在学校、社区等地举办了方言推广活动,如方言歌曲比赛、方言故事会等,吸引了众多居民和学生的参与。
3. 制作方言推广材料我们根据实践过程中的成果,制作了方言推广材料,如方言歌曲、方言故事、方言动画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家乡方言。
五、总结本次方言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方言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家乡方言的命运,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方言,共同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努力。
一、前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智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所取代,许多地方的方言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方言的现状,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我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了一次家乡方言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许多地方方言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家乡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的体现,亟待得到保护和传承。
2. 目的: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旨在:- 了解家乡方言的分布、使用情况及传承现状;- 搜集家乡方言的词汇、成语、谚语等,为方言研究提供资料;- 通过实地调查,提高自己对家乡方言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宣传家乡方言,唤起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家乡方言的历史、分布、特点等;- 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方言使用情况、词汇积累、方言传承等方面;- 准备录音设备,用于记录方言发音和词汇。
2. 实地调查:- 走访家乡的村庄、城镇,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方言使用情况;- 记录方言词汇、成语、谚语等。
3. 资料整理:- 对收集到的方言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对方言发音进行录音、标注;- 撰写调查报告。
四、实践成果1. 方言分布及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家乡方言在村庄、城镇的分布较为广泛,但使用人数逐年减少。
年轻人多使用普通话,老年人则保留了一定的方言词汇。
2. 方言词汇:收集到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如“蹚河”(趟水过河)、“抓耳挠腮”(形容焦急不安)等。
3. 方言传承:许多年轻人对家乡方言的了解有限,方言传承面临挑战。
五、实践体会1. 方言的魅力: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家乡方言的独特魅力,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方言的传承不仅关系到地方文化的繁荣,也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第1篇一、前言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的语言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为了深入了解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某地区的方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普通话的普及,许多地区的方言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方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传承。
2. 目的:- 了解该地区方言的分布、使用情况和特点;- 分析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 探讨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1. 实践内容:- 方言现状调查:包括方言使用人口、年龄分布、使用频率等;- 方言特点分析: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方言的特点;- 方言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了解方言在家庭、学校、社区等领域的传承与保护情况。
2. 实践方法:-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方言使用情况的调查;- 访谈法:与方言使用者、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方言的传承与发展;- 观察法:实地观察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四、实践过程与成果1. 实践过程:- 实践前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方言的基本知识;- 实践中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 实践后期:整理数据,撰写报告。
2. 实践成果:- 调查报告:详细记录方言的使用情况、特点及传承与发展状况;- 方言录音:收集当地居民使用的方言样本;- 方言词汇整理:整理方言中的特色词汇。
五、方言现状分析1. 方言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方言使用人口占比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2. 方言特点:该地区方言语音丰富,词汇独特,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3. 传承与发展:目前,方言的传承主要依靠家庭和社区,但面临着年轻一代对普通话的青睐,方言传承面临挑战。
六、方言保护与传承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重视方言教育,让孩子从小接触和使用方言。
2. 社区方言活动:举办方言文化活动,提高人们对方言的认识和兴趣。
第1篇一、引言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信息。
在我国,方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方言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方言的现状和传承,我们开展了一次方言调查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实践报告。
二、调查背景1. 方言现状: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在许多地区逐渐边缘化,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
为了了解方言的现状,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
2. 传承问题:方言的传承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入手。
调查方言传承现状,有助于为传承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调查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论文、网站等,了解方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状。
2. 访谈法:走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方言使用情况、传承意愿和困难。
3. 观察法:观察当地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方言的生存状态。
4.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方言使用现状(1)城市方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
大部分年轻人已不再使用方言,转而使用普通话。
(2)农村方言:农村方言使用较为普遍,但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开始使用普通话。
2. 方言传承现状(1)家庭传承:家庭是方言传承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流动,家庭传承效果逐渐减弱。
(2)学校传承:学校教育在方言传承中起到关键作用。
但部分学校忽视方言教育,导致方言传承效果不佳。
(3)社会传承:社会传承主要表现在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方面。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传承方式受到冲击。
3. 方言传承问题(1)传承意识淡薄:部分人认为方言不重要,导致传承意识淡薄。
(2)传承途径单一:方言传承途径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3)传承资源匮乏:方言传承资源匮乏,如教材、师资等。
五、对策与建议1. 加强方言教育:将方言纳入学校课程,提高学生的方言使用能力。
2. 重视家庭传承:鼓励家长传承方言,关注孩子的方言学习。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9年七月—九月调查地点: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新丰村调查对象:50—80岁本地村民调查人:黄山学院文学院07汉本一班方建徽学号:20701011005调查内容:家乡方言的词汇以及语音特点调查方式:走访询问、笔记记录调查目的:通过对地方方言的归纳总结,分析家乡语言的词汇特点和语言特征,从而更好的了解家乡的语言特色调查结果:下页以论文呈现东至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北至安庆市,南抵鄱阳湖,东往徽州府,西至彭泽县,从地图上看,就像一枚椭圆形的鹅蛋,又似一枚楔子插入江西的赣北地区,所以素有“安徽西南大门”之称。
县境内崇山峻岭,小丘绵延,河湖纵横。
地形态势是南部山区、北部圩湖地区、中间是丘陵地带。
历史上按地形和人口分布为上乡、中乡和下乡。
上乡一带的居民多是清末民初、太平天国时期流入的江西、河南移民;中乡多是本地人和流入的徽州人;下乡,100年前还是大江滩涂,地称“雁汊”,出没者多系渔民。
今杨套一带旧属怀宁县,“雁汊渔火”为旧怀宁十景之一。
清末“桐怀”绅士合股圈圩,自此大量江北移民接踵而至。
今大渡口沿江一带为怀宁移民区,腹部直抵八都山多半是枞阳、桐城移民区,东南部是庐江移民区。
上中下乡的方言有很大区别,上乡说的是赣语,中乡说的是徽语,下乡说的是江淮官话。
因此,外地人都说东至方言是“九帮十三腔”。
由于东至县的不同镇、乡地区的方言有着不同的特色,不可能一一列举。
因此,该报告主要以东至县大渡口镇新封村的方言为调查对象,列举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一、词汇归纳:1、人称称谓方面额——我恩——你尅——他烧锅的——老婆老板——老公爹爹——爷爷嘎公——外公嘎婆——外婆哪过——谁自嘎——自己2、身体部位方面开提坡——膝盖板牙——门牙耳刀——耳朵俺睛——眼睛头毛——头发舌条——舌头哈巴国——下巴鸡哟(连读)──脚颈子——脖子嘎鸡窝——腋下拐子——跛子鼻(pi去声)子3、食物方面耙——米粉做的饼漏谷——玉米垮饼——一种厚烧饼足——稀饭搭嘴食——零食菜秧儿——小白菜混子——青鱼北瓜——南瓜4、日用品方面裤兜子——短裤背搭子——背心国子——硬币还(hai)——鞋条把——扫帚挑子——汤匙围颈子——围巾手抹子——手套排刀——菜刀手捏子——手帕催子——水壶还踏子——拖鞋水捂子——热水袋5、地点用语兜哈——下面高头——上面房干里——房间里蹲缸——厕所堂心——客厅该檐——屋檐锅门口——灶下活里——贺礼楼梯坡——台阶垅里头——胡同6、时间用语昨个——昨天跟个——今天门个——明天后个——后天一哈子——一会儿中时儿——中午清儿八早的——清晨哈昼——下午七、日常用语作死——找死孬日八西——骂人的不照了——不行了歇比了——完蛋了现世──形容人差而无自知之明包衣──:窝囊废蒋金──指吃、穿挑剔。
第1篇一、前言方言,作为中华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地方特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方言的使用正逐渐减少,许多方言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我们小组开展了方言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过程、发现以及感悟。
二、调查目的与意义1. 调查目的:- 了解家乡方言的分布、使用情况及传承现状。
- 探究方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 提高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调查意义:-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 为方言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 增进人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前期准备:- 确定调查范围:以家乡某乡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
- 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家乡方言的基本情况。
- 制定调查问卷:设计包含方言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问卷。
2. 实地调查:- 分组行动:将团队成员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前往不同村落进行调查。
- 访谈: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方言的使用情况。
- 记录:详细记录方言发音、词汇、语法等,并进行录音。
3. 后期整理:-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 撰写报告:撰写方言调查报告,总结调查成果。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方言分布:- 调查发现,家乡方言主要分布在乡镇及周边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方言已逐渐消失。
2. 方言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年轻人普遍使用普通话,方言使用率逐渐降低。
- 60岁以上老年人仍使用方言,但发音和词汇逐渐发生变化。
3. 方言传承现状:- 调查发现,方言传承面临严重挑战,许多年轻人对方言的了解甚少。
4. 方言特点:- 家乡方言具有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语法结构。
- 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五、感悟与启示1. 方言保护的重要性:- 方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民族文化。
2. 方言传承的紧迫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方言传承面临严重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暑期社会实践方言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方言调查报告范文2篇【第一篇】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我在这五天里收获了很多,和队友说再见时,只有不舍。
作为我的第一次集体社会实践,我有太多太多感受,在采集临夏方言的语音资料时,我也有很多的感触。
我们要做的研究方向是临夏方言和东干语的对比,既然是语言,我们就要搜集语音资料,所以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找人阅读我们之前找好的词汇。
在开始问的几个人里,有几个是因为不识字,可是有的人我们刚走近,他们就躲开了,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不过万事开头难,很快我们找到了一位大爷,他非常热情并且很配合我们,冲散了我们本来有点沮丧的心情。
之后我们在临夏中学附近完成了大半的录音任务,士气大振。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后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哥哥,非常热情,我们和他聊了许久,他竟然了解一些东干的迁移,对我们的调查研究很有用。
其实在采访中,配合的人还是很多的,他们听到我们要研究临夏方言,觉得很骄傲很自豪,并且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我们调查的顺利进行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天我们去了回民聚居的八坊街,和居民们交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色。
在聊天中我才知道回民是没有寿衣一说的.,他们只用白布包裹。
可是我们记忆中的葬礼往往是吹吹打打,让死去的人极尽哀荣。
我觉得形式有没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女要在父母生前照顾好他们,多多陪伴;自己可以问心无愧,仰俯不愧于天地,就足够了。
之后我们还和一位阿訇交谈,这让我们感到他们信仰的纯净,也让人感到心里莫名的平静。
这就是我在这次暑期实践中一些小小的心得,总的来说收获还是非常大的。
我觉得我们研究的不足还是准备的不够充分,提问技巧还待提高。
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是会参加的,毕竟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认识了这么多人,也锻炼了自己。
【第二篇】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它使我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方言调查报告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
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
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一、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 (一)、声母1、在普通话中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音z、c、s、读音明显,但在重庆方音中没有zh、ch、sh、这组声母,而是把普通话分别读作zh、ch、sh、和z、c、s、的两组声母,都读成了z、c、s。
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言音寨 zhai在 zai zai 柴 chai才 cai cai 诗 shi私 si si2、普通话有明显的边鼻音l、n之分,而在重庆话中是不分鼻音n 和边音l的。
另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个舌尖后浊擦音r在重庆方音里一般都读成舌尖前音。
如:日、软、荣等字的读音。
重庆方音还有将这部分声母相混淆的情况,如下面的例字。
【1】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造躁zao cao 肇zhao sao 纯唇chun sun吃 chi ki(万州等地)荣融容 rong yong(二)、韵母1、重庆方音把普通话中的e韵母,分别读成了o或ê。
(1)、分清0和e重庆方音中,和g、k、h直接相拼的o韵母,在普通话里很大一部分读e韵母。
如: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歌、各、戈、割go ge 课、科、柯、渴ko ke喝、盒、河、贺 ho he(2)、分清e和ê重庆方音中,ê除了不同f、j、q、x相拼外,其他的声母都可以直接和它相拼。
例如: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伯、泊bê bo 迫、珀pê po 特、忑tê te2、普通话读üe韵母、uo韵母、ei韵母的字,重庆话分别读成了io韵母、uê韵母和ui韵母。
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约、确、学üe韵io韵国、扩、阔 uo韵uê韵雷、类、内 ei韵 ui韵此外,重庆方音en和eng、in和ing不分,把普通话中的eng 韵母读成en,把普通话中的ing韵母读成in。
独说家乡方言特色,共赏语言文化魅力
——布依话
一、布依话的形成历史
布依族过去没有文字,历来使用汉文。
但是,由于语言的不同,音位变化,汉文不能完全准确地记录布依语的语音和表达布依语的语义,因此,布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一种借用汉字的形、音、义为符号书写布依族的语言,人们称它为“布依文”。
如借汉:同音、近音的有:“卜”表示“父”、“米”表示“母”、“纳”表示“田”、“打”表示“河”、“利”表;“好”、“赖”表示“多”、“刀”表示“来”等。
这些方块“布依文”,多为巫师、道土用来书写经文咒语,也有用来记录歌谣、故事和用于民间记事的。
如《砍牛歌》、《保坝咒语》、《开天劈地古歌>>等。
还有人用来书写对联、诗词抨击旧社会黑暗。
但是因人、因地而另用方块字音作符号记录布依语是不科学的,仅为少数人所掌握,不能形成统一的布依字。
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经过调查研究,1956年11月制定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文。
经过几次修订后,布依文字方案共有26个字母,32个声母,87个韵母和8种声调,
结束了布依族人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
布依文言一致,科学易懂、易学易记。
县内布依族地区1957—1958年试点推行,因大跃进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暂停试行。
1982年以来又在部分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或学校恢复推行,受到布族群众的欢迎。
二、布依话的发展现状
布依语的使用人数较少。
掌握母语的人群呈老龄化趋势,母语传承断代问题突出,随着母语的人的逐渐减少,语言正一步步走向消亡,布依族母语已处于濒危状态。
三、布依语的未来愿景
对于布依语的濒危应采取保护工作,印发《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
该工程的目标是按照统一的工作和技术规范,对语言和方言进行调查、采录、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