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加强作风作风建设情况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8.33 KB
- 文档页数:4
学校加强作风作风建设情况报告
学校作风建设情况报告
一、前言
提高学校作风,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作风是一种思想、文化,是一种工作方式和态度的体现。一个良好的学校作风,不仅有利于优良教风的形成和传承,更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学校作风建设的意义
做好学校作风建设,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创新发展,为实现学校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学校作风建设主要有以下意义:
1. 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作风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校园文化。同时,有助于弘扬正气,压制各种不良文化的蔓延。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作风建设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学校作风,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避免不良竞争,推动教师协同合作。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学校作风,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 形成校园安全保障。学校作风建设有助于保障师生的安全,营造车到校安全、人到校安全、教学设施安全、教师职业安全和校园环境安全等全方面安全保障。
三、学校作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学校作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1. 教师道德水平整体降低。随着社会道德风气的恶化,教师道德水平整体下降,促使教师作风建设变得更加复杂严峻。
2. 学生素质差异较大。当前学生素质差异较大,不仅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差异,而且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存在较大区别,妨碍校园作风建设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有待完善和深化,对学校作风建设的影响非常重要,对促进学校作风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四、学校作风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职业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发挥教师“榜样力量”,助力学校优良作风的形成和传承。
2. 着力深化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以思政课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文化载体,创立独特的思想教育体系,加强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倡导文明习惯,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强化学校管理规范。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水平,加强教育执行力度,培育形成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夯实学校作风建设的制度基础。
4. 打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具有校园特色和优良文化氛围的学校形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人民精神和科学精神,形成决胜未来的精神力量。
五、学校作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1. 建立学校作风建设领导机制。明确责任部门,成立由校长担任主要负责人,学生工作、教育部门、保卫和管理科室等职能部门为主要成员的学校作风建设领导小组。
2.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由学校建立并完善师德评议制度,对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任教。每学期举行一次课堂纪律检查,开展课堂教学作风督查反馈,及时发现并督促教师改正不足。
3. 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代观,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奋斗、担当,积极培育品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监察机制,加强学校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考核制度、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等,确保制度和规则得以有效贯彻。
5.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讲座报告”、“校园艺术”等,弘扬学校文化和精神风貌,造就校园文化氛围。
六、实施成效评估
建设学校作风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因此,对于学校作风建设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评估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测评法、专家评估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同时,从学生、教师和家长等不同角度、不同听证名目下的评估成效也是必要的。
一方面,评估成效的反馈有助于发现不足和问题,及时完善和改进实施方案,更好地促进和加强学校作风建设。另一方面,评估成效的高低也是考评学校实力和档案的重要因素,对于学校的评分、入选和排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不断地深入推进学校作风建设,勇于创新,展开拼搏,付出劳动,借助多种评估手段,不断提高学校作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为实现我校“百年梦想,领航未来”的定位和目标贡献出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