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废气基础监测
- 格式:ppt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76
如何建设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平台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平台的建设对于保护环境、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选址、设计、设备选购和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址1.确定监测范围:根据地区的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和环境质量等因素,确定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范围。
2.选择适宜的位置:选择地势较高、风向稳定、无影响监测的建筑物、道路或其他建筑设施周边的地理位置作为监测平台的选址。
3.考虑基础设施:选址时要考虑周边配套设施是否完备,如电力、水源、通讯和交通等便利条件。
二、设计1.平台设计:根据监测的需要以及监测设备的尺寸和功能要求,设计平台的布局和结构。
2.平台防护: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和浓度,设计合理的防护措施,如防护墙、通风系统和排污装置等。
3.强化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作为平台的建造材料,以保证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
三、设备选购1.智能监测设备: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设备,如气体分析仪、气象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2.自动采样系统:选购能够按照预定时间间隔和流量采样的自动采样系统,确保采样质量和准确性。
3.数据处理和传输设备:选购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等工作。
四、运行管理1.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平台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维护、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等方面。
2.定期维护和校准:保障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测设备,并校准仪器,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分析与报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并撰写监测报告。
通过以上的建设步骤,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平台,实现对废气排放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废气排放自行监测方案模板1. 背景- 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严格控制废气排放已成为各个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 自行监测废气排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管理环境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 编制一份废气排放自行监测方案是企业自觉管理的基础和实施依据。
2. 目标- 确保企业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 增加废气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降低环境风险。
3. 方案概述- 编制废气排放自行监测方案是企业自行设计和实施废气排放监测的基础。
- 方案应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等内容。
- 方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环评报告要求进行定制。
4. 方案内容- 监测目标:明确废气排放监测的范围和要求,包括监测参数、监测地点和监测时段等。
- 监测方法:详细描述废气排放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校准和使用。
- 监测频率:确定废气排放监测的时间间隔和频率,根据法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 数据处理:规定废气排放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包括数据记录、存档和归档的要求。
- 报告要求:明确废气排放监测数据报告的内容、格式和提交周期,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实施步骤- 制定废气排放自行监测方案,包括组织编制、内部审核和批准等流程。
- 实施废气排放监测,包括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过程。
- 定期审核和评估监测数据,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及时报告监测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
6. 监督和管理- 建立废气排放自行监测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和监测数据的合规性。
-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
- 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报告重大问题和责任事故。
7. 其他事项- 方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并进行内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意识。
- 方案应根据法规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
氟化物的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浓度进行准确测定,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湿液相法、干液相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法、络合滴定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湿液相法湿液相法是指将废气中的氟化物通过吸收转化成液态,然后通过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
一般采用硫酸、硝酸等溶液吸收氟化物,并在湿液相条件下进行反应。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废气通过吸收装置,用硫酸或硝酸吸收氟化物,生成氢氟酸或亚硝酸盐。
2. 将产生的湿液相混合溶液进行适当处理,如加入醋酸进行中和。
3. 用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氟化物的浓度。
湿液相法的优点是可以对氟化物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吸收,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缺点是操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配备专门的吸收装置和化学品。
1. 将废气通过干燥装置,用氢氧化钙或硅藻土吸附氟化物,形成固态样品。
2. 将固态样品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得到可测定的液态样品。
干液相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配备吸收装置和化学品,且样品稳定性较好;缺点是提取过程比较繁琐,容易产生误差。
三、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是指利用离子色谱仪对废气中的氟化物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柱对氟化物进行分离,再通过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2. 将液态样品通过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将氟化物与其他离子分离开来。
3. 通过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得到氟化物的浓度。
离子色谱法的优点是测定结果准确,分离效果好;缺点是需要专门的离子色谱仪设备和耗材,成本较高。
四、电化学法1. 制备氟化物电极和基础电解质。
2. 将废气样品通过吸收或溶解得到液态样品。
3. 将液态样品中的氟化物与电极反应,通过电化学仪器测定氟化物的浓度。
大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苯并〔a〕芘是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又名3,4-苯并芘,简称Bap,分子式C20H12;分子量253.23;沸点475℃;熔点179℃;相对密度1.351。
3,4-苯并芘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针状结晶,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苯、氯仿、乙醚、丙酮、环己烷、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在苯中溶解呈蓝色或紫色荧光,在浓硫酸中呈桔红色并伴有绿色荧光。
3,4-苯并芘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对动物致癌性很强的一种物质,主要是含碳燃料及有机物热解过程中的产物。
煤炭、石油等在无氧加热裂解过程中产生的烷烃、烯烃,经过脱氢、聚合,常可产生一定数量的3,4-苯并芘。
工厂烟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上吸附有3,4-苯并芘,散布在大气,一部分降落到水面和陆地上,从而污染水源和土壤。
炼焦、化工、染料等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中以及熏制食品、香烟烟雾中均含有3,4-苯并芘。
3,4-苯并芘对动物具有局部和全身的致癌作用,对猴子反复皮下注射可在局部形成肿瘤,从气管反复滴注可形成肺癌,在小鼠身上涂抹可使小鼠诱发皮肤癌。
流行病学调查认为人的肺癌与环境中3,4-苯并芘的含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虽然目前各国尚无公认3,4-苯并芘的最高容许浓度,但通过动物试验和现场调查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车间空气中3,4-苯并芘最高容许浓度为0.14μg/m3;居民区大气最高容许浓度为10-3μg/m3。
飘尘上有机物的组分异常复杂,仅其中多环芳烃(简称PAH)就有几百种之多。
测定3,4-苯并芘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将3,4-苯并芘与其他多环芳烃分开,常用的有柱层、纸层、薄层、气相色谱、高压液相色谱、气质联机等一系列分离体系。
其中以气相色谱法分离PAH尤为重要。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离迅速、效能高,再与薄层层析结合起来,可以迅速判断提取物中某些PAH的存在。
特别是用毛细管色谱与质谱及核磁共振谱联用,从城市悬浮颗粒物、烟草焦油及汽车废气中,可分离出100多种PAH,极大地发挥了气相色谱的分离效能。
废气检测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保护和改善我国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空气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废气检测工作的组织管理、检测范围、检测方法、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废气排放监测。
二、组织管理1. 各级环保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废气排放进行监测和管理,对企业废气检测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2. 企业应设立废气检测机构,负责本企业的废气排放监测工作。
企业废气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3. 废气检测机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开展废气排放监测工作,并接受环保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三、检测范围1. 废气检测范围应包括企业所有排放口,包括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2. 废气检测范围应涵盖各类废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等。
3. 企业应根据生产过程、生产规模、排放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废气检测频率和检测方法。
四、检测方法1. 废气检测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
企业应根据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2. 企业废气检测机构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企业应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对废气样品进行采集、保存和运输,确保样品的一致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数据处理和报告1. 企业废气检测机构应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废气检测报告。
废气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浓度、检测频次、检测方法、评价标准等内容。
2. 企业应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提交废气检测报告。
企业应将废气检测报告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3. 企业应根据废气检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排放污染,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六、监督和管理1. 环保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废气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企业废气检测机构的能力和检测数据进行审核。
冶金行业废气排放标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冶金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产生了大量的废气。
这些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冶金行业制定了相应的废气排放标准。
一、废气排放的基本要求冶金行业废气排放标准首先要求企业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采取减少和控制废气排放的措施。
特别是对于高浓度废气和有毒有害气体,要进行有效的吸附、吸收、净化等工艺处理,确保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二、主要废气的排放标准1. 硫化物排放标准硫化物是冶金行业常见的废气成分,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
冶金行业废气排放标准规定,硫化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空气中5毫克。
2. 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氮氧化物是冶金行业废气中另一常见的有害成分,主要来自于高温燃烧过程。
冶金行业废气排放标准规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空气中50毫克。
3. 烟尘排放标准烟尘是冶金行业废气中的可见污染物,包括悬浮颗粒物、颗粒物和气溶胶等。
冶金行业废气排放标准规定,烟尘排放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空气中30毫克。
4. 有机物排放标准冶金行业废气中的有机物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可燃性有机物等。
冶金行业废气排放标准规定,有机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空气中10毫克。
5. 酸性气体排放标准冶金行业废气中常含有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化氢等。
这些酸性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冶金行业废气排放标准规定,酸性气体排放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空气中10毫克。
三、废气处理技术要求冶金行业废气排放标准不仅要求企业达到相应的排放浓度限值,还要求企业采取有效的废气处理技术,确保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后能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要求。
1. 吸附技术对于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以采用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
吸附剂能高效地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排放浓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吸收技术对于酸性气体等化学性物质,可以采用吸收液进行吸收处理。
验收中废⽓采样和监测的频次你了解吗?附⾃⾏监测⽹上填报⼯作流程、步骤验收监测的频次来信:⼀验收技术指南中 6.3.42)规定:2)对⽆明显⽣产周期、污染物稳定排放、连续⽣产的建设项⽬,废⽓采样和监测频次⼀个样品。
般不少于 2 天、每天不少于 3 个样品问:1、不少于2天,必须连续两天吗;2、每天不少于 3 个样品,是指三个时均值还是三个普通概念的样品:以⾮甲烷总烃为例,是⼀⼩时内等间隔采集3个⽓袋样品即可,还是要去采集三个时均值(每个⼩时等间隔采集三个⽓袋共九个⽓袋);3、如果是必须采集三个时均值,请问这三个时均值在时间间隔上有什么要去吗?可不可以在连续的三个⼩时内完成?回复:⼀般不少于2天,并不要求连续监测2天,但必须确保在主体⼯程⼯况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废⽓采样和监测频次⼀般不少于正常的情况进⾏,并如实记录监测时的实际⼯况以及决定或影响⼯况的关键参数,如实记录能够反映环境保护设施运⾏状态的主要指标。
参与污染物排放评价的有效值样品。
个样品,是指参与污染物排放评价的有效值样品⼆、每天不少于每天不少于 3 个样品连续的三⼩时内进⾏监测;对于间三、对采集三个时均值样品的时间间隔⽆强制要求,对于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的,可在连续的三⼩时内歇排放的,应在污染物排放期间监测并应捕捉污染物排放浓度最⾼值,以确保监测结果能准确、全⾯反映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设施运⾏效果。
⽯油炼制⼯业⾃⾏监测的问题来信:在《⽯油炼制⼯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 中对⽯油炼制企业要求监测苯并芘和总铅,但在《排污单位⾃⾏监测技术指南⽯油炼制⼯业》HJ 880-2017 中在延迟焦化装置冷焦⽔、切焦⽔废⽔排放⼝要求监测废⽔中苯并芘,在航空汽油调和车间废⽔排放⼝和四⼄基铅⽣产装置废⽔排放⼝监测废⽔中总铅。
现有⼀家⽯油炼制企业⽆延迟焦化装置冷焦⽔、切焦⽔废⽔排放⼝,⽆航空汽油调和车间废⽔排放⼝和四⼄基铅⽣产装置监测苯并芘和总铅这两项指标吗?废⽔排放⼝,请问在此企业⾃⾏监测项⽬中还需要监测苯并芘和总铅回复:对于⽯油炼制⼯业⾃⾏监测,应严格执⾏《排污单位⾃⾏监测技术指南⽯油炼制⼯业》(HJ 880-2017)。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方法:
1. 环境质量监测仪器: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气体分析仪等,通过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和浓度来评估空气质量和废气排放情况。
2. 采样分析方法:根据空气和废气样品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吸附法、动态采样法等,将样品收集后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C-MS):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气体成分分析技术,通过气相色谱将气体成分分离,然后利用质谱将每个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 光谱分析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利用不同波长的光与气体或废气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测量这些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光的特征来确定气体成分。
5. 生物监测/生物指示法:使用某些生物生理学反应来评估空气和废气中的污染物水平,如苔藓植物在不同污染程度下的生长状况等。
以上是常用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事故风险源强识别:1、风险识别的围和类型风险识别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2)物质风险识别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风险识别容(1)资料收集和准备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2)物质危险性识别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知识点:此处主要包括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及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采样四个知识点。
1.监测因子(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2.监测制度(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对于评价围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废气平衡表废气平衡表,是指通过计算得出企业或机构各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气种类和数量,从而制定防治方案和实施措施的一项工具。
废气平衡表是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和监管时必备的基础资料,也是指导企业如何规范废气排放的重要工具。
废气平衡表的编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收集信息。
废气平衡表的编制需要收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的种类、数量和排放口位置等基本信息,这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技术文件、排放排污许可证等。
第二步,确定产生废气的工艺环节。
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种类和数量,逐一确定所来源的工艺环节,以便后续进行具体的采样和监测。
第三步,采样和监测。
采样和监测是废气平衡表编制的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在确定好产生废气的工艺环节后,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废气采样,并对废气进行监测,得出废气成分和分布的数据。
第四步,数据处理。
采样和监测过程得出来的数据是废气平衡表编制的最为基础的资料,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以便精确求算各种废气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第五步,编制废气平衡表。
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依据废气平衡试算原理,分步计算得出废气的产量和排放量。
废气平衡表中包含各种废气的名称、量、排放口位置和排放的质量浓度等基本信息。
最后,进行分析和应用。
废气平衡表编制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应用,以检查企业现有的废气处理系统是否能够满足要求,是否存在违规排放行为,并根据数据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
在实践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编制废气平衡表时可能存在一些细节差异,但整个编制流程基本相似。
编制废气平衡表是企业规范环境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措施,也是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