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修理八发动机的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376.00 KB
- 文档页数:28
汽车发动机的分解过程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驱动汽车行驶的动力源。
分解汽车发动机是为了检修和维修汽车发动机,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汽车发动机的分解过程。
首先,在进行发动机分解之前,需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螺丝刀、扳手、千斤顶等。
还需要准备一个宽敞明亮的工作间,以便于操作和观察。
接下来,先将汽车停在平坦坚实的地方,并用千斤顶将汽车抬高,以便于下面的操作。
然后,打开汽车的引擎盖,找到汽车发动机的位置。
第一步是拆卸汽车的电池。
首先,拆下电池连接线,先拆正极(红色)再拆负极(黑色),并妥善放置在一旁,以免短路或发生意外。
第二步是拆卸进气系统。
首先,拆下进气管路上的螺丝和夹子,将其从发动机上取下来。
然后,拆下空气滤清器和进气歧管,将其放置在一旁。
第三步是拆卸排气系统。
首先,拆下排气管路上的螺丝和夹子,将其从发动机上取下来。
然后,拆下排气歧管和废气净化器,将其放置在一旁。
第四步是拆卸冷却系统。
首先,拆下冷却液箱盖,然后将冷却液放出,并用特殊工具将冷却液箱与发动机分离。
接着,拆下散热器和水泵,将其放置在一旁。
第五步是拆卸供油系统。
首先,拆下油箱盖,并将油放空。
然后,拆下油泵和油管,将其放置在一旁。
第六步是拆卸点火系统。
首先,拆下点火线圈和火花塞,将其放置在一旁。
然后,拆下点火器和点火线圈,将其放置在一旁。
第七步是拆卸发动机的动力传动系统。
首先,拆下离合器和变速器的连接螺栓,并将其从发动机上取下来。
然后,拆下曲轴和连杆,将其放置在一旁。
第八步是拆卸发动机外壳。
首先,拆下发动机上的盖板和外壳螺丝,并将其从发动机上取下来。
然后,拆下曲轴箱盖和汽缸盖,将其放置在一旁。
最后,进行检查和修理。
在发动机分解后,可以对发动机的各个部件进行仔细检查,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
最后,将已修理好的发动机重新组装好,并进行调试和试车。
以上就是汽车发动机的分解过程。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分解发动机时,需要仔细细致,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拆解、再利用、再制造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和维护成本不断上升。
同时,由于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复杂性和高技术要求,其零部件的拆解、再利用和再制造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方案旨在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拆解、再利用、再制造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促进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零部件拆解:将故障或报废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进行拆解,将其分解为单一的零部件。
2.零部件清洗:对拆解后的零部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确保零部件的清洁度。
3.零部件检测: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对零部件进行检测,了解其性能状况,确定是否具有再利用价值。
4.零部件再制造:对具有再利用价值的零部件进行再制造,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材料,恢复其性能并达到原厂标准。
5.零部件装配:将再制造后的零部件重新装配到航空发动机上,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详细的拆解、再利用、再制造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2.采购先进的拆解、清洗、检测设备,确保设备的精度和效率。
3.培训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
4.对故障或报废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进行实际拆解、清洗、检测和再制造。
5.对整个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种型号的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包括涡扇发动机、活塞发动机等。
同时,该方案也可应用于其他高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中,如汽车发动机、船舶发动机等。
五、创新要点1.通过先进的拆解技术,实现零部件的高效拆解和分类管理。
2.利用先进的清洗技术,确保零部件的清洁度和表面质量。
3.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实现对零部件性能的准确评估和再利用价值的判断。
4.采用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实现对有价值的零部件的高效恢复和性能提升。
5.建立完整的拆解、再利用、再制造流程和规范体系,确保整个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来看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拆解示意图气缸体拆解零部件气缸体上的零部件及各零部件位置1—O 形圈(节温器壳体到冷却液泵);2—节温器壳体;3—螺栓(节温器壳体到气缸体);4—节温器密封;5—节温器罩;6—O 形圈(节温器到冷却液管);7—连杆螺栓;8—连杆大头轴瓦盖;9—连杆大头轴瓦(上);10—连杆大头轴瓦(下);11—连杆;12—活塞;13—油环;14—第二道气环;15—第一道气环;16—气缸套;17—排气螺栓;18—冷却液管排气螺栓的密封垫圈;19—冷却液管;20—螺钉(冷却液管到气缸体);21—气缸盖衬垫;22—螺栓(节温器罩到节温器壳);23—气缸体;24—O形圈(冷却液泵到气缸体);25—螺栓(冷却液泵到气缸体);26—螺钉(冷却液泵到气缸体);27—冷却液泵;28—定位销(冷却泵到气缸体);29—定位销(气缸体到气缸盖)曲轴、油底壳和油泵拆解零部件下曲轴箱(气缸体下部)上的零部件及各零部件位置1—机油泵总成;2—机油泵衬垫;3—曲轴;4—止推垫片(位于3 号主轴承上的2个);5—主轴瓦(上部)(1号和5 号上是平的;2~4 号上是槽状的);6—定位销;7—曲轴后油封;8—飞轮总成;9—螺栓(飞轮到曲轴);10—主轴瓦(下部);11—定位销(轴承座到气缸体);12—轴承座;13—定位销(轴承座到变速器壳体);14—螺栓(涡轮增压器进油管到涡轮增压器);15—涡轮增压器进油管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垫圈;16—涡轮增压器进油管;17—涡轮增压器回油管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垫圈;18—涡轮增压器回油管;19- 涡轮增压器回油管垫圈;20—螺栓(涡轮增压器回油管到气缸体);21—机油滤清器;22—机油滤清器接头;23—螺栓(机油滤清器安装架到轴承座);24—机油滤清器座;25—机油滤清器座的锥形塞;26—机油滤清器座与轴承座之间的垫圈;27—螺栓(轴承座到机油槽轨);28—螺母(轴承座到机油轨);29—机油压力开关;30—油底壳;31—螺栓[油底壳到轴承座(长)];32—油底壳放油螺塞;33—放油螺塞密封垫圈;34—螺栓[油底壳到轴承座(短)];35—螺栓(机油机油集滤器到轴承座);36—机油集滤器;37—机油集滤器密封;38—机油轨中心螺塞;39—螺栓[轴承座到气缸体(长)];40—螺栓[轴承座到气缸体(短)];41—螺栓(机油泵到气缸体);42—曲轴前油封;43—油标尺管到轴承座的垫圈;44—螺栓(油标尺管到轴承座);45—油标尺管;46—螺栓(油标尺管到气缸体);47—油标尺;48—变矩器驱动盘;49—螺栓(变矩器驱动盘到曲轴)气缸盖及相关拆解零部件气缸盖及相关拆解零部件1—螺栓(凸轮轴架到气缸盖);2—凸轮轴架;3—进气凸轮轴;4—凸轮轴油封;5—排气凸轮轴;6—气缸盖;7—进气凸轮轴罩板;8—螺栓(罩板到凸轮轴架);9—排气凸轮轴罩板;10—螺栓(罩板到凸轮轴架);11—冷却液出口弯管接头垫圈;12—冷却液出口弯管接头;13—螺栓(冷却液出口弯管接头到气缸盖);14—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垫圈;1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6—螺母(涡轮增压器到排气歧管);17—涡轮增压器到排气歧管的衬垫;18—螺母(排气歧管到气缸盖);19—排气歧管;20—排气歧管和气缸盖之间的衬垫;21—螺栓(排气歧管到气缸盖);22—气门导管;23—排气门;24—嵌入式排气门座;25—进气门;26—嵌入式进气门座;27—气门杆油封;28—气门弹簧;29—气门弹簧座;30—气门锁夹;31—液压挺柱;32—定位销(气缸盖到凸轮轴架);33—凸轮轴传动销;34—气缸盖螺栓凸轮轴(气门室)罩盖、火花塞盖和进气歧管及相关拆解零部件凸轮轴(气门室)罩盖、火花塞盖和进气歧管及相关拆解零部件1—螺栓(火花塞盖到凸轮轴罩);2—火花塞盖;3—螺栓座(凸轮轴盖到凸轮轴架);4—机油加油口盖;5—机油加油口盖密封圈;6—螺栓(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到凸轮轴盖);7—凸轮轴位置传感器;8—O 形圈(凸轮轴位置传感器);9—凸轮轴盖到凸轮轴架的衬垫;10—螺母(进气歧管到气缸盖);11—螺栓(进气歧管到气缸盖);12—进气歧管与气缸盖之间的衬垫;13—进气歧管;14—螺栓(进气温度和绝对压力传感器到进气歧管);15—进气温度和绝对压力传感器;16—凸轮轴盖总成;17—凸轮轴盖到涡轮增压器进气软管的全负荷通气软管;18—部分负荷通气软管到凸轮轴盖的弹簧夹箍;19—凸轮轴盖到进气歧管通气口的部分负荷通气软管;20—全负荷通气软管到凸轮轴罩的弹簧夹箍凸轮轴正时带机构拆解零部件凸轮轴正时带机构拆解部件1—螺钉(正时带前上盖到正时带后上盖);2—正时带前上盖;3—正时带;4—螺栓(正时带张紧轮到气缸盖);5—正时带张紧轮;6—螺栓(凸轮轴带轮至凸轮轴);7—凸轮轴带轮与凸轮轴之间的垫圈;8—进气凸轮轴带轮;9—正时带后上盖;10—螺钉[正时带后上盖到气缸体(长)];11—螺栓[正时带后上盖到气缸体(短)];12—排气凸轮轴带轮;13—正时带前下盖密封;14—正时带前下盖;15—螺钉(正时带前下盖到机油泵);16—曲轴正时齿轮;17—螺钉(正时带前下盖到正时带前上盖);18—螺栓(正时带张紧轮限位拉线到气缸盖);19—曲轴带轮减振器;20—曲轴带轮螺栓和垫圈;21—正时带前上盖密封排气歧管及相关拆解零部件排气歧管及相关拆解零部件1—排气歧管到气缸盖衬垫;2—螺母(排气歧管到涡轮增压器);3—排气歧管;4—排气歧管到涡轮增压器衬垫;5—螺栓(涡轮增压器到排气歧管);6—螺母(涡轮增压器到排气歧管);7—涡轮增压器;8—螺母(排气歧管到气缸盖)排气歧管是不锈钢制结构部件,4 个独立的分支最后汇合到一个法兰上。
实训一发动机总成的分解一、实训内容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作用,按照合理的操作规程对发动机进行解体。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常用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发动机总成的分解工艺规范,掌握发动机总成分解的操作技能。
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分解发动机是发动机修理的重要保证。
三、所需工具、仪器与设备1、常用拆装工具1套。
2、活塞环钳、火花塞套筒、气门拆装钳等专用工具。
3、清洗剂、油盆、棉纱等。
4、EQ6100、CA6102、桑塔纳JV发动机四、安全与环保教育1、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2、合理使用工具、量具及设备。
3、操作规范,安全、文明作业。
4、学生应穿工作服进行实习操作,工作场地应打扫清洁,机具摆放整齐。
五、构造、原理、技术要求构造: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五大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系、点火系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需经过进气、压缩、膨胀(作功)和排气四个过程,对应着活塞上下的四个行程,相应的曲轴要旋转两圈(720°)。
汽油机的动力来源于汽油燃烧产生的热能。
汽油在气缸内燃烧需要有足够的空气,汽油和空气在气缸外部通过“化油器”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在进气行程进入气缸。
1、进气行程进气行程开始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开启,活塞被曲轴带动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一个行程。
当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时,气缸内活塞上方的空间增大,压力降低到小于大气压力,即产生了真空度。
这时,可燃混合气由化油器经进气管、进气门吸入气缸。
由于进气系统有阻力,且进气时间很短,故进气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约为74—93kPa。
流进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因与气缸壁、活塞顶等高温机件接触并与前一行程(排气行程)留下的高温残余废气混合,所以它的温度上升到353—403K。
2.压缩行程为了提高工作循环的热效率,让可燃混合气能够迅速、完全、集中地燃烧,从而使发动机能够产生更大的功率,必须将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