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负荷的简易计算法
- 格式:pdf
- 大小:98.57 KB
- 文档页数:3
电力负荷的简单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是指电力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量。
在电力系统中,负荷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电力设备的负载能力。
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瞬时功率法和平均功率法。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1. 瞬时功率法
瞬时功率法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得出瞬时功率值,最终得到负荷的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比较精确,但对仪器的要求较高,且需要进行实时计算,因此适用范围较窄。
2. 平均功率法
平均功率法则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平均值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得出平均功率值,最终得到负荷的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用范围广,但计算结果相对较不准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对于需要精确计算负荷的场合,可以采用瞬时功率法;对于一般情况下的负荷计算,可以采用平均功率法。
- 1 -。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 A3 F7 y& G7 S+ QT2 = 热侧出口温度3 s' _% s5 s. T" D0 q4 bt1 = 冷侧进口温度& L8 ~: |; B: t2 M2 w$ z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0 B N/ I" A+ m0 z' H9 ~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Q/ p3 p: I4 ~0 N' I) W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Z: I9 b- h9 h" r3 P) {/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6 L8 t6 b3 o& m/ n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w3 v) j4 I4 R一侧有相变化1 Y# e$ B6 c& z% C3 W- W* J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度日法和温频法计算方法介绍度日法和温频法计算方法介绍摘要:根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导则》(地源热泵系统测评)可以知道: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的计算,冬季:根据测试期间系统的实测热负荷和室外气象参数,采用度日法计算供暖季累计热负荷。
夏季:根据测试期间系统的实测冷负荷和室外气象参数,采用温频法计算供冷季累计冷负荷。
本文主要介绍度日法、温频法的来源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
前言能耗模拟计算的基础是建筑物冷、热负荷的计算。
建筑物热负荷计算较冷负荷计算简单,因为冬季的耗热量比较稳定。
而夏季建筑物冷耗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墙体的蓄热等。
根据ARSHRAE 公布的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确模拟计算法,包括DOE — 2、BLAST 、AXCESS 以及国内的DEST 等。
这类软件一般较为复杂,不太容易被一般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人员掌握;另一类是简化模拟法,包括度日法、当量运行小时数法、设备满负荷小时数法、温频法(BIN)等.虽然这类方法在理论上做了大量简化,结果也较粗略,但计算速度快,易于手算,可用于研究能耗趋势,进行系统比较与替代[1]。
一、度日法度日法:通常用来计算采暖期总的累计采暖耗能量。
度日,是指每日平均温度与规定的标准参考温度(或称温度基准)的离差。
因此,某日的度日数,就是该日平均温度与标准参考温度的实际离差。
即:()B HDD T T =-式中:(HDD )——某日度日数(D.D ),当B T T >时,则(HDD)=0; B T ——标准参考温度(℃),一般取18℃; T ——某日平均温度(℃),我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每天观测记录(2, 8, 14和20时)室外空气温度,故2814204T T T T T +++=采暖期总度日数是采暖期每日度日数的总和。
为了使统计出的度日数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一般应统计十年以上的气象资料,具体的数据可以查阅《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
热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热负荷特征,采用合理的方法和计算手段,计算出热负荷的大小及其分布情况的过程。
热负荷计算是建筑热工设计的基础,热负荷的大小和分布对热工系统的设计有重要影响。
热负荷计算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具体的计算方法取决于热负荷特征,如需要计算的空间、温度、湿度、热负荷和计算时间等。
根据热负荷特征,热负荷计算可以分为室内热负荷计算、室外热负荷计算和热桥计算三大类。
室内热负荷计算是指根据室内空调需求,采用热能平衡原理,计算室内的热负荷的总量和分布情况的过程。
具体的计算方法有:一维传热计算法,二维传热计算法,多层结构热负荷计算法,热损失和热汇计算法等。
室外热负荷计算是指根据室外建筑物的热负荷特征和环境条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计算手段,计算出室外建筑物的热负荷的总量和分布情况的过程。
具体的计算方法有:太阳辐射及周边热源热负荷计算法,空气换气热负荷计算法,温度梯度热负荷计算法等。
热桥计算是指根据室内外环境条件和建筑物的热桥特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热桥计算是指在确定热桥之前,通过对建筑物外表面与室内环境的温度进行计算,来确定热桥的位置。
计算热桥的步骤如下:
1、计算物理热桥:首先,通过计算建筑物外表面与室内环境的温度,以及建筑结构之间的热传导,来确定物理热桥的位置。
2、计算空气热桥:其次,通过计算建筑物外表面与室内环境的湿度、温度,以及建筑结构之间的热传导和湿度传导,来确定空气热桥的位置。
3、计算汽蒸汽热桥:最后,通过计算室内温度、湿度、汽蒸汽率,以及建筑物外表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热传导和湿度传导,来确定汽蒸汽热桥的位置。
新风热负荷计算新风热负荷计算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确定新风系统所需的冷负荷和热负荷,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新风热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新风热负荷。
新风热负荷是指新风系统在给室内引入新风时所需的冷量和热量。
在计算新风热负荷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外部环境条件、建筑物内部的热源和人员活动等因素。
新风热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建筑物的热平衡原理,通过计算室内外温差、室内外湿度差、建筑物热传导等参数,来确定新风系统的冷却负荷和供暖负荷。
在进行新风热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建筑物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室外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新风系统的供冷和供暖需求有直接影响。
2. 建筑物的内部热源:包括人员活动、照明、电器设备等。
这些热源会对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需要计算在新风系统运行时所需的冷负荷和热负荷。
3. 建筑物的热传导:建筑物的墙体、屋顶、地板等结构会导致室内外温差的传导,需要考虑这些传导因素的影响。
根据上述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新风热负荷计算。
常用的方法有简化计算法、详细计算法和动态热负荷计算法。
简化计算法是一种快速计算新风热负荷的方法,适用于简单建筑物和常见场所。
该方法根据建筑物的面积、人员活动情况、热源负荷等因素,使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详细计算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复杂建筑物和特殊场所。
该方法通过对建筑物内外的热平衡进行详细计算,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材料、空气流动等因素,以及人员活动、照明、电器设备等热源,得出准确的新风热负荷。
动态热负荷计算法是一种考虑时间变化的计算方法,适用于需要对新风系统进行动态调节的建筑物。
该方法通过模拟建筑物内外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变化,得出不同时间段内新风系统的冷负荷和热负荷。
在进行新风热负荷计算时,需要准确获取建筑物的参数和数据。
这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人员活动情况、照明、电器设备等信息。
用热负荷计算方法
热负荷计算是指通过测定建筑内外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墙体、屋顶、地面等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出建筑表面单位面积
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量,以评定建筑内部的热环境负荷,为确定合
适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因此,在房屋设
计和改建时进行热负荷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热负荷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传统计算方法和现代计算方法。
传统
计算方法分为经验计算法和精细计算法。
现代计算方法主要是利用
计算机进行热负荷计算,计算过程更加准确、可靠,计算时间也更短。
为了实际计算时的方便性,热负荷计算中采用了一些惯用的物
理量和单位。
比如,热负荷计算中需要用到热传导率、传热系数等,这些物理量的单位是经过国际公制单位制定的。
而热负荷计算结果
一般用单位面积的热负荷表示,单位为W/m2。
总之,进行热负荷计算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建筑的采暖、通
风空调系统的选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帮助。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
而言,热负荷计算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浅议太阳能采暖房间热负荷动态计算法摘要:本文借鉴空调冷负荷系数法,提出了一种便于工程设计应用的太阳能采暖房间热负荷动态计算方法,即热负荷系数法。
本方法不但计算简便,而且可反映太阳能采暖房间热负荷的动态特性,从而为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调节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太阳能采暖;热负荷;动态计算中图分类号:tk511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围护结构耗热量是决定建筑供暖热负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中规定:围护结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其中基本耗热量按一维稳态传热近似计算;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主要考虑太阳辐射的热量及温差传热计算中某些条件改变时对于基本耗热量的修正。
目前国内关于太阳能采暖的两部设计标准对太阳能采暖房间热负荷仍采用稳态计算方法,此方法计算简便易行,但不能反映太阳能建筑热负荷波动性强的特征。
在太阳能采暖建筑中,不可忽略进入室内的被动太阳能的热量,而此部分热量不受围护结构传热衰减作用,会造成房间热负荷剧烈波动。
此外,太阳能采暖热源的供热量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与热负荷波动相位冲突,因此太阳能采暖系统应依靠蓄热调节保证采暖效果,而掌握太阳能采暖房间热负荷动态规律是进行热量蓄调的基础。
二、理论分析(一)热负荷系数对于围护结构而言,本文提出采暖热负荷采用下式计算:hln=kf (t-tw)ε式中hln—围护结构逐时热负荷;f—围护结构的面积;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t—供暖室内设计温度;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ε—热负荷系数。
热负荷系数定义为室内温度为18℃时,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逐时热负荷与室内设计温度为18℃时稳态方法下计算的热负荷之比,即:ε=hl18n/kf(t-tw)式中hl18n—室内温度为18℃时的逐时热负荷;t—供暖室内设计温度,t=18。
由式可见,要想求出热负荷系数,首先应求出室内设计温度=18℃时的逐时热负荷。
(二)逐时热负荷在负荷计算中,围护结构传热问题和室内负荷的计算问题通常可作为线性定常系统看待,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最常用的是传递函数。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的电能。
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合理的负荷计算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计算负荷的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日、月、年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负荷的峰值、谷值等特点。
这种方法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提供依据,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其次,还可以采用负荷曲线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负荷大小的顺序排列的曲线,通过绘制负荷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负荷的变化规律。
利用负荷曲线,可以进行负荷分段、负荷平滑等操作,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依据。
另外,还可以采用负荷率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率是指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通过对负荷率的计算,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负荷利用率,从而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此外,还可以采用负荷预测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预测是指通过对负荷变化规律的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模型来进行负荷的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预测性的依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最后,还可以采用负荷抽样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抽样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负荷进行抽样观测,通过对抽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通过负荷抽样,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实时的负荷数据,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计算负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负荷计算,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暖通空调-第2章-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1. 热负荷计算1.1 热负荷计算的概念热负荷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建筑物所需要的热量。
在暖通空调领域,热负荷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精准程度直接影响着设计方案的质量。
1.2 热负荷计算的方法热负荷计算的方法主要分为传统计算法和现代计算法两种。
传统计算法传统计算法主要依据经验公式或者查表法来计算热负荷,这种方法优点在于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适合于一些建筑物的初步设计。
现代计算法现代计算法则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软件,可以做到更加精准的热负荷计算。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才能应用。
1.3 热负荷计算的要点要做好热负荷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建筑物的环境分析,包括气象条件、周边建筑物、设备情况等等;2.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手段;3.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4.对计算结果进行反复核对和修正,确保精度。
2. 冷负荷计算2.1 冷负荷计算的概念冷负荷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建筑物需要的冷量。
冷负荷计算是设计空调系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准确性关系到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和使用效果。
2.2 冷负荷计算的方法冷负荷计算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传统计算法和电脑计算法两种。
传统计算法传统计算法主要是基于经验公式或者查表法进行计算,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建筑物和初步设计。
但是精度较低,无法满足高精度的设计需求。
现代计算法现代计算法则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计算精度高,可以应用于对精度要求高的设计项目中。
2.3 冷负荷计算的要点冷负荷计算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做好建筑物的环境分析,包括气象条件、周边建筑物、变化规律等等;2.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手段;3.参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4.对计算结果进行反复核对和修正,确保精度。
3. 湿负荷计算3.1 湿负荷计算的概念湿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建筑物所需要的水分量。
湿负荷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用于确定恰当的空气湿度,实现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采暖负荷计算与案例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tw'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
它是设计供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
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失热量: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冷风渗透耗热量Q2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Q3(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水分蒸发的耗热量Q4;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Q5 ;通风耗热量Q6 (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需要带走的热量)。
得热量: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7 ;非供暖通风系统的其它管道和热表面的散热量Q8 ; 热物料散热量Q9 ;太阳辐射热量Q10 ;通过其它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Q11 。
注:不经常的散热量,可不计入;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应采用小时平均值。
对于民用建筑以及产热量很少的工业建筑,热负荷主要考虑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太阳辐射得热量。
在工程设计中,对于没有设置通风系统、不考虑太阳辐射、人体散热量、照明散热量等,设计热负荷可表示为:Q=Q1+Q2+Q3-Q10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冷风渗透耗热量Q2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Q3 (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太阳辐射热量Q10。
围护结构耗热量Q1:Q1=基本耗热量Q1j+附加(修正)耗热量Q1x 基本耗热量:在设计条件下,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墙、地板、窗顶)从室内传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
附加(修正)耗热量包括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和朝向修正等耗热量。
基本耗热量Q1j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F:围护结构的面积( m2 )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 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 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高层住宅采暖负荷计算在寒冷的冬季,为了让高层住宅中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准确计算采暖负荷是至关重要的。
采暖负荷计算不仅关系到供暖系统的设计合理性,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能源消耗。
那么,什么是高层住宅采暖负荷?它又是如何计算的呢?高层住宅采暖负荷,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维持高层住宅室内特定的温度条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补充的热量。
这个热量的需求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建筑的围护结构是一个关键因素。
包括外墙、窗户、屋顶和地板等。
外墙的面积和保温性能对热量散失影响较大。
如果外墙保温不好,大量的热量就会通过墙体散失到室外。
窗户也是热量散失的一个重要部位,尤其是面积较大或者隔热性能不佳的窗户。
屋顶和地板同样会有热量的传递,其隔热和保温性能也需要考虑在内。
其次,室内外的温差是不可忽视的。
温差越大,热量散失的速度就越快,所需的采暖负荷也就越大。
在寒冷的地区,冬季室外温度极低,与室内期望的舒适温度相差较大,这就需要更多的热量来弥补温差造成的热量损失。
再者,高层住宅的朝向也会影响采暖负荷。
朝南的房间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相对来说需要的采暖热量较少;而朝北的房间则缺乏太阳的直接照射,热量需求相对较高。
另外,住宅的使用功能和人员活动情况也会有所影响。
例如,卧室的使用时间主要在夜间,人员活动相对较少,而客厅在白天使用频繁,人员活动较多,这两者的热量需求会有所不同。
了解了影响高层住宅采暖负荷的因素后,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计算方法。
目前,常用的采暖负荷计算方法有两种:稳态计算法和动态计算法。
稳态计算法相对简单,它基于稳定的室内外温度和传热条件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步设计和估算,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可能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动态计算法则更加精确,它考虑了室内外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以及人员活动等因素的动态影响。
虽然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采暖负荷需求。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通常会将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冷热负荷计算范文冷热负荷的计算过程包括几个关键的步骤:1.确定建筑物的设计条件:这包括建筑物的朝向、外墙和屋顶的热传导系数、窗户的传热系数、建筑物的外部光照和气候条件等。
这些条件影响着建筑物的散热和吸热能力,必须在计算中考虑进去。
2.确定建筑物的用途和活动强度:这包括建筑物的使用类型(例如住宅、商业、办公等)、使用面积、人员密度、设备负荷等。
不同的建筑物用途和活动强度对于制冷和供暖的需求是不同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3.计算建筑物的传热负荷:这是冷热负荷计算的核心步骤。
传热负荷包括传导热、对流热和辐射热三个部分。
传导热是指通过建筑物的墙壁、屋顶、楼板等传导进入室内的热量;对流热是指室内和室外通过空气对流传递的热量;辐射热是指室内和室外通过辐射传递的热量。
计算传热负荷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表面积、传热系数、室内外温度差、风速、光照强度等因素。
4.确定制冷和供暖设备的容量:根据传热负荷的计算结果,可以确定建筑物所需的制冷和供暖设备的容量。
制冷设备的容量一般以冷量(单位为千瓦)来表示,供暖设备的容量一般以热量(单位为千瓦)来表示。
确定设备容量的时候需要考虑制冷和供暖系统的效率,以及冷气和暖气的分布情况,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冷热负荷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和参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冷热负荷计算也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
计算机软件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和计算建筑物的传热过程,提高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但是,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参数的选择和结果的验证。
冷热负荷计算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管理非常重要。
正确的负荷计算能够确保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率,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减少运营成本。
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
因此,冷热负荷计算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六、城市供热工程规划(一)城市热负荷计算1.计算法①采暖热负荷计算Q=q·A·10-3(6-11)式中,Q为采暖热负荷(MW),q为采暖热指标(W/m2,取60~67W/m2),A为采暖建筑面积(m2)。
②通风热负荷计算Q T=KQn (6-12)式中,Q T为通风热负荷(MW),K为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Qn为采暖热负荷(MW)。
③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Qw=Kq w F (6-13)式中,Qw为生活热水热负荷(W),K为小时变化系数,q w为平均热水热负荷指标(W/m2),F为总用地面积(m2)。
当住宅无热水供应、仅向公建供应热水时,q w取2.5~3W/m2;当住宅供应洗浴用热水时,q w取15~20W/m2。
④空调冷负荷计算Qc=βq c A10-3 (6-14) 式中,Qc为空调冷负荷(MW),β为修正系数,q c为冷负荷指标(一般为70~90W/m2),A为建筑面积(m2)。
对不同建筑而言,β的值不同,详见表6-6。
表6-50 城市建筑冷负荷指标注:当建筑面积<5000m2时,取上限;建筑面积>10000m2时,取下限。
⑤生产工艺热负荷计算对规划的工厂可采用设计热负荷资料或根据相同企业的实际热负荷资料进行估算。
该项热负荷通常应由工艺设计人员提供。
⑥供热总负荷计算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加,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即得供热总负荷,但总负荷中的采暖、通风热负荷与空调冷负荷实际上是同一类负荷,在相加时应取两者中较大的一个进行计算。
2.概算指标法对民用热负荷,亦可采用综合热指标进行概算。
①民用建筑供热面积热指标概算值详见表6-51。
表6-51 城市民用建筑供暖面积热指标概算值注:1.总建筑面积大,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离户面积小,可采用表中较小的数值;反之,则采用表中较大的数值。
2.上表推荐值中,已包括了热网损失在内(约6%)。
②对居住小区而言,包括住宅与公建在内,其采暖热指标建议取值为60~67W/m2。
六、城市供热工程规划(一)城市热负荷计算1.计算法①采暖热负荷计算Q=q·A·10-3(6-11)式中,Q为采暖热负荷(MW),q为采暖热指标(W/m2,取60~67W/m2),A为采暖建筑面积(m2)。
②通风热负荷计算Q T=KQn (6-12)式中,Q T为通风热负荷(MW),K为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Qn为采暖热负荷(MW)。
③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Qw=Kq w F (6-13)式中,Qw为生活热水热负荷(W),K为小时变化系数,q w为平均热水热负荷指标(W/m2),F为总用地面积(m2)。
当住宅无热水供应、仅向公建供应热水时,q w取2.5~3W/m2;当住宅供应洗浴用热水时,q w取15~20W/m2。
④空调冷负荷计算Qc=βq c A10-3 (6-14) 式中,Qc为空调冷负荷(MW),β为修正系数,q c为冷负荷指标(一般为70~90W/m2),A为建筑面积(m2)。
对不同建筑而言,β的值不同,详见表6-6。
表6-50 城市建筑冷负荷指标建筑类型旅馆住宅办公楼商店体育馆影剧院医院冷负荷指标βq c 1.0q c 1.0q c 1.2q c0.5q c 1.5q c 1.2~1.6q c0.8~1.0q c 注:当建筑面积<5000m2时,取上限;建筑面积>10000m2时,取下限。
⑤生产工艺热负荷计算对规划的工厂可采用设计热负荷资料或根据相同企业的实际热负荷资料进行估算。
该项热负荷通常应由工艺设计人员提供。
⑥供热总负荷计算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加,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即得供热总负荷,但总负荷中的采暖、通风热负荷与空调冷负荷实际上是同一类负荷,在相加时应取两者中较大的一个进行计算。
2.概算指标法对民用热负荷,亦可采用综合热指标进行概算。
①民用建筑供热面积热指标概算值详见表6-51。
表6-51 城市民用建筑供暖面积热指标概算值建筑物类型单位面积热指标(W/m2)建筑物类型单位面积热指标(W/m2)住宅58~64商店64~87办公楼、学校58~87单层住宅81~105医院、幼儿园64~81食堂餐厅116~140旅馆58~70影剧院93~116图书馆47~76大礼堂、体育馆116~163注:1.总建筑面积大,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离户面积小,可采用表中较小的数值;反之,则采用表中较大的数值。
摘要如何快速、准确的算得年采暖热负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对北京地区年采暖热负荷的计算作了较详细介绍,适合供暖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P><P>一、问题的提出<BR>要计算年采暖热负荷,可利用做热负荷延续时间图时的基础资料《采暖热负荷延续表》。
该延续表按某一地区采暖季的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他有关参数逐一进行填写计算,最后进行合计。
此种方法资料现成,形象直观,结果较准确,且可得出每一温度段的热负荷值,但计算比较繁琐。
<BR>另外尚有计算年采暖热负荷的其他公式,计算比较简便,但没有像以上年采暖热负荷表那样明确和直观。
<BR>本文结合北京市采暖实际情况,将几种公式算法进行了推导简化。
另外,特别是据年采暖热负荷表中的计算法则,自行推导出计算年采暖热负荷的公式,从而使年采暖热负荷的计算结果更为快捷。
<BR>二、有关资料介绍<BR>要计算年采暖热负荷,以下一些资料必须预先收集或了解。
<BR>two—室外采暖最低计算温度。
北京市two =-9℃;<BR>twp—室外平均采暖计算温度。
北京市twp=-1.6℃<BR>tn—室内温度(℃)<BR>F——所需供热面积(m2);<BR>q——供热热指标(W/m2)。
<BR>《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见下表1所示。
<BR>在制作“采暖年热负荷延续表”时,还有以下几个参数:<BR>ψn—相对温度段内的温度相对比(下标n指相应的温度段);<BR>由ψn=(tn-tw)/(tn-two)得到。
<BR>Qψ—相对温度段内的最大采暖单位热负荷,GJ/h;<BR>通过Qψ=Qmax×ψn计算得到;<BR>式中:<BR>Qmax—最大采暖热负荷,GJ/h;<BR>Qh—相对温度段的总采暖热负荷,GJ/h。
热负荷的简易计算法
李先瑞
【期刊名称】《区域供热》
【年(卷),期】1991(000)002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李先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33
【相关文献】
1.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参数的供热负荷预测 [J], 张佼;田琦;王美萍
2.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短期热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J], 刘鹏飞;付波
3.基于混合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供热负荷预测模型 [J], 于晓娟; 齐先硕; 顾吉浩; 齐承英; 孙春华
4.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典型日冷热负荷选取 [J], 杨恒岳;刘青荣;阮应君
5.基于三维特征向量的非侵入式电热负荷细分算法 [J], 刘西昂;周赣;徐欣;李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算机机房热负荷计算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计算机机房热负荷计算摘要: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机房热负荷的计算一般采取概略估算和简易热负荷计算两种方式一、概略计算(也称为估算)根据国内外机房热指标情况:美国:计算机设备:230-280(Kcal/㎡h)人工照明:(Kcal/㎡h)工作人员:(Kcal/㎡h)围护结构:(Kcal/㎡h)合计:300-350(Kcal/㎡h)设备产热量占热量的百分数77-80%换气系数51-109次英国:计算机设备:216(Kcal/㎡h)人工照明:(Kcal/㎡h)工作人员:(Kcal/㎡h)围护结构:(Kcal/㎡h)合计:354(Kcal/㎡h)设备产热量占热量的百分数61%换气系数:51-80次日本:计算机设备:300(Kcal/㎡h)人工照明:20-30(Kcal/㎡h)工作人员:2(Kcal/㎡h)围护结构:30(Kcal/㎡h)合计:350-450(Kcal/㎡h)换气系数:40次根据以上国外资料,计算机房负荷按月300(Kcal/㎡h)计算。
按照1KW(千瓦)=860 Kcal/h(千卡/时),计算机房热负荷按月㎡计算。
但对于小型机机房需要进行单独计算。
二、简易热负荷计算计算机房空调负荷,主要来自计算机设备、外部设备及机房设备的发热量,大约占总热量的80%以上,其次是照明、传导热、辐射热等。
这几项计算方法一般空调房间负荷计算相同。
计算机制造商,一般能提供设备发热量的具体数值,而这些计算机制造商,不能提出这方面数据,因此,只要能根据计算机的耗电量计算其发热量。
A、外部设备发热量计算Q=860N¢(kcal/h)式中,N:用电量¢:同时使用系数()860:功的热当量,即1KW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所产生的热量。
B、主机发热量计算Q=860P*h1*h2*h3式中,P:使用总功率h1:同时使用系数h2:利用系数h3:负荷工作均匀系数机房内各种设备的总功率,应以机房内设备的最大功耗为准,但这些并未全部转换成热量,因此,必须用以上三种系数来修正,这些系数又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功能、用途、工作状态及所用电子元件有关,总系数一般取之间为好。
地暖耗热量计算方法一、通过室内热负荷计算法通过室内热负荷计算法可以计算出房间所需的总热量,然后根据地暖面积和房间所需的总热量来确定地暖耗热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建建筑或需要进行整体供暖系统改造的老旧建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测量房间的尺寸和高度:测量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出房间的体积。
2.确定建筑的热损失:根据房间的尺寸和使用条件,计算出房间的热损失。
房间的热损失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部分。
3.确定建筑的换气量:根据房间的尺寸和使用条件,计算出房间的换气量。
换气量决定了房间热量的需求。
4.计算地暖面积:根据房间的尺寸和使用条件,计算出地暖系统所需的面积。
地暖面积应足够满足房间的热量需求。
5.确定地暖耗热量:根据地暖面积和房间的热量需求,计算出地暖系统所需的热量。
二、通过室内舒适度计算法通过室内舒适度计算法可以计算出房间所需的平均热负荷,然后根据地暖面积和房间所需的平均热负荷来确定地暖耗热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降温的地区。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室内舒适温度:根据冬季供暖和夏季降温的要求,确定室内舒适温度。
2.测量室内舒适度参数:测量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计算出室内舒适度参数。
3.计算室内平均热负荷:根据室内舒适温度和室内舒适度参数,计算出室内平均热负荷。
4.计算地暖面积:根据室内平均热负荷和地暖系统的供热能力,计算出地暖系统所需的面积。
5.确定地暖耗热量:根据地暖面积和房间的平均热负荷,计算出地暖系统所需的热量。
三、通过传热系数法通过传热系数法可以根据房间的传热特性来计算地暖耗热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相对规则形状和结构的房间,如长方形房间或方形房间。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房间的外墙面积和窗户面积:测量房间的外墙面积和窗户面积,计算出房间的传热系数。
2.确定建筑材料的传热系数:根据房间的材料和结构,确定建筑材料的传热系数。
3.计算房间的传热系数:根据房间的外墙面积和窗户面积,计算出房间的传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