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一、背景和目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记录旨在总结和记录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
二、现状分析经过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评估,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护理管理方面:存在漏记账现象、高值耗材未及时收取,引起病员不满;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患者不够关心。
2. 护理技术方面:部分护士对某些手术护理操作不够熟悉,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部分护士对新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不够熟练,影响手术进展。
3. 护理文书方面:部分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空项未填写;有的项目填写与麻醉医生不一致等。
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护理管理: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工作流程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度;鼓励护士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提升新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力。
3. 优化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培训,提高护士的文书书写质量和准确性;建立文书审核制度,确保手术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和具体措施。
2. 分配责任人和工作小组,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推进。
3.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评估改进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漏洞,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减少护理操作错误,提高手术安全性。
3. 优化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文书的质量和准确性,减少医疗纠纷的风险。
六、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评估效果、调整措施、加强培训和监督。
我们将持续关注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总结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及持续改进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是一种紧张和不安的经历。
因此,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和医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调查背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有关“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总结”的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护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来院接受手术疗的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纳入标准[2]:年龄在18岁及以上;手术完成后直接回病房;无认知功能障碍,可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排出标准:术后住ICU;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愿意配合研究者。
男45例,女35例;年龄(19~86)岁,平均(49.1±3.2)岁;麻醉方式:神经阻滞12例,椎管内麻醉45例,全身麻醉23例;急诊26例,择期手术54例。
1.2方法整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
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手术史、手术次数、手术名称、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学历等。
调查患者进入手术室及离开手术室时的状态,例如有无寒战、发冷、恶心、疼痛等,是否惧怕麻醉、手术,是否足够了解手术和麻醉,围手术期对手术的记忆等。
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包括护理活动、护士态度及性格、护理流程、护理前准备、手术室环境5个方面,每方面共30个条目,每条目总分为5分,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总分为150分[3]。
本次共发放80份问卷,收回80份有效问卷。
1.3观察指标观察两患者从不同方面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观察不同特点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
1.4统计学分析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2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得出的清洁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t检验,检验结果以P2结果2.1手术患者对护理活动、护士态度和性格、护理流程、护理前准备、手术室环境满意度评分均在4分左右,各项分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精心整理
利州区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
工作记录
容。
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质控员: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
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麻醉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4.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
5.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
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
关键环节包括疑难
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每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每季度组织技能操作考核。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此过程中,内护理文书书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空项未填写;有的项目填写与麻醉医生不一致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也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原因分析表明,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管理环节不连贯、质量监控不力,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忙于手术不能及时记录,医护双方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信息误差,沟通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进行自我检查,并且在同台洗手护士、麻醉医生、主班护士之间相互查。
其次,我们设立了护理文书检查记录单,列出缺陷发生时间、发生人、缺陷内容等。
质控护士及护士长按护理文书检查记录单对正在填写的护理文书进行检查。
同时,我们对术后出科病例及出院病历进行检查。
护士长组织质量分析会,在会上进行评讲,及时修改。
我们还组织研究护理文书书写标准,研究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利器管理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麻醉医生使用后的穿刺针未放入利器回收盒,巡回护士将注射器针头回套,洗手护士在手术中传递利器方法不正确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样会对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对相关控感知识进行培训,配备利器盒盖,制定利器处理流程和正确使用规范。
此外,感控小组定期不定期检查利器的使用情况,确保利器的正确处理。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成功地解决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的问题,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科主任签字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人员:XXX主要检查:内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科室自查发现以下问题:1.手术患者出手术室前,护理人员未能按照麻醉记录单上记录,亲自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
外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医院名称:XXX医院科室名称:外科日期:2024年XX月XX日记录人:XXX改进目标:提升外科医疗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进措施1:加强手术前评估改进措施2:优化手术操作流程改进措施3:完善术后管理和护理改进措施4: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共享改进措施5:建立持续教育与培训机制改进措施6:强化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改进措施7:建立多学科团队协作改进措施8: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和预防改进措施9:提升医生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改进措施10: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体系改进措施11: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改进措施12:持续开展医院内部质量评审改进措施13: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协作与合作改进措施14:建立并完善病例讨论和诊疗规范改进措施15: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改进措施16:加强药品管理和手术器械消毒改进措施17:改进手术室环境,提高消防安全改进措施18:优化手术排班和手术室资源利用改进措施19:加强医疗技术质量控制和审核改进措施20: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便捷数据分析改进效果评估:根据以上改进措施,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估,以验证改进效果和可持续性。
改进效果记录:2024年XX月XX日,根据对一年的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以下是我们的改进效果: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下降:通过加强手术前评估、优化手术操作流程和完善术后管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
2.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生和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得到提升,患者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3.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升:建立持续教育与培训机制,提高医生的学术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医院外科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4.医患沟通和信息共享改善: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和配合度;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医患信息的共享和查询,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
5.医疗事故管理和预防效果明显: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大幅降低。
6.多学科团队协作优势显著:外科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协作和合作效果显著,多学科整体效能得到提升。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每月记录
一、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每个医院必须重视的工作。
二、手术室护理质量现状分析
1.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2.手术室设备老化、不完善
3.手术室环境卫生状况需要改进
三、持续改进策略
1.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2.更新设备和维护保养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四、持续改进效果评估指标
1.手术成功率提高情况
2.患者满意度提高情况
3.感染率下降情况
五、每月记录内容及格式要求
1.记录时间:每月初至月底。
2.记录内容:
(1)手术成功率统计;
(2)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3)感染率统计;
(4)人员培训情况;
(5)设备维护保养情况;
(6)环境卫生检查结果。
3.记录格式:
(1)表格形式,包括每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2)图表形式,直观显示每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3)文字描述,对于重要指标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六、结论
通过持续改进策略和每月记录的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仍需不断努力,保持持续改进的态势。
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案例项目背景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关键的部门之一,对患者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手术室内涉及多方面的细节和流程,护理质量的提升一直是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
问题分析在过去的实践中,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清洁不到位、沟通不畅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我们开展了护理质量改善项目。
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了标准的手术室操作规程,明确了各项操作的标准步骤和要求。
•加强清洁消毒:增加了清洁消毒频次,提高了消毒效果,并加强了对清洁消毒人员的培训。
•强化团队合作:加强了护士、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团队。
实施过程为了落实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2.培训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规范和清洁消毒意识。
3.做好监督检查:定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持续改进:参考其他医疗机构的经验,不断总结改进措施,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持续提升。
结果与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手术室操作规范性得到了大幅提升,错误率和事故率明显降低。
•清洁消毒工作得到了有效改善,手术室内的环境更加清洁整洁。
•护理团队的合作氛围得到加强,工作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提升。
总结手术室护理质量是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护理质量改善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保障患者手术的安全和康复。
我们将持续关注手术室护理质量,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利州区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科室:手术室年度:2013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长:成员;质控员: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负责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3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一、需要改进的内容(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麻醉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麻醉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3.麻醉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4.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5.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2.手术室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无菌、安全;3.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4.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5.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6.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7.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8.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9.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10.医疗废物的管理;11.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手术室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质量和护理效果。
为了不断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记录表内容及要求1.手术室环境卫生记录:记录手术室环境卫生情况,包括每日清洁消毒情况、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等。
要求每日填写,并定期进行审核汇总。
2.手术室护理流程记录:记录手术室护理流程的执行情况,包括患者入室前后的护理措施、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情况等。
要求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护理过程,并在手术后进行总结和评估。
3.手术器械设备维护记录:记录手术器械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器械的清洁消毒、维修更换等。
要求负责人定期进行检查,并在记录表中标注检查时间和结果。
4.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记录:记录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及参与人数等。
要求每次培训结束后填写,以确保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三、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1.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确定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并将其转化为操作流程。
通过培训和督导,确保所有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工作。
2.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方案。
通过持续改进,逐步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水平。
3.开展绩效评估:定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并与记录表中数据进行对比。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保持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结论持续改进记录表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手术室管理者全面掌握护理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持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4.护理书写质控体系不完善质控方法欠妥,在质控时发现错、漏处未能及时修正。
1.加强学习,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整改措施教育护士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证据意识教育。
要充分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使其自觉、认真、准确书写手术护理文件,并养成出手术室前自己反复检查的习惯。
利用晨会和科会时间,讨论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缺陷中所潜在的医患纠纷实例,做到警钟长鸣。
同时进行书写技巧、术中观察要点、特殊病情记录等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书写能力。
2.强化责任,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书写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护理文件书写标准,以护理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模式为样本。
要求护士书写时必须做到如实记录,文字工整,字迹清楚,表达准确,不得涂改,避免遗漏和偏差,尤其是关键内容和时间要与麻醉记录单保持一致。
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设计和书写,标准统一,也是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3.合理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班次根据手术需求实施工作时间弹性管理,实行手术间责任制,减少手术间护士的更换频率,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效率,增加护士书写手术护理文件的时间。
4.完善护理文件书写质控体系建立手术室护理书写质控登记本,要求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时填写好记录单,认真进行自检,送手术患者出手术间前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相互检查,发现缺陷及时纠正,把握好病历出科关,同时应报告护士长做好记录,以便在科会上就共性问题进行讨论。
术后访视小组护士下病房时,对手术后的病理检查书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中医医院护理部⼆0⼀年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说明⼀、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均由护⼠长填写;⼆、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案1.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为达到科室年度护理质量管理⽬标,保证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拟定的提⾼科内护理质量的相关措施。
2.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实⾏科主任领导下的护⼠长负责制,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具体分⼯和全科护⼠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
三、护理质量管理记录表护⼠长每周对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应进⾏不少1次的检查,将检查时间,检查中存在问题、管理措施及管理效果情况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上。
四、护理质控⼩结护⼠长每季度进⾏⼀次护理质控⼩结,对科内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全⾯分析,采取的有效措施,突出的管理效果,需改进的环节,并做好详细记录。
五、中医专科特⾊护理质量评价护⼠长每季度进⾏⼀次中医专科特⾊护理质量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分析,采取的有效措施。
六、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护⼠长每⽉进⾏⼀次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统计七、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护⼠长根据科室相关专科每⽉进⾏⼀次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统计⼋、护理⼯作质量指标护⼠长每⽉进⾏⼀次护理⼯作质量指标统计九、科室临床护理管理监控情况表护⼠长每季度根据临床护理管理质控情况进⾏统计⽬录1、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案、、、、、、、、、、、、、、、、、、、、、、、、、、、42、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案、、、、、、、、、、、、、、、、、、、、、、、、、、、、、、、、、93、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架构与职责、、、、、、、、、、、、、、、、、、、、、、、、、、、124、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分⼯、、、、、、、、、、、、、、、、、、、、、、、、、、、、、、、、、135、护理管理记录表、、、、、、、、、、、、、、、、、、、、、、、、、、、、、、、、、、、、、、、146、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分析⼩结报告、、、、、、、、、、、、、、、、、、、、、、、、、357、中医专科特⾊护理质量评价、、、、、、、、、、、、、、、、、、、、、、、、、、、、、398、临床护理质量指标、、、、、、、、、、、、、、、、、、、、、、、、、、、、、、、、、、、、、439、护理⼯作质量指标、、、、、、、、、、、、、、、、、、、、、、、、、、、、、、、、、、、、、4610、科室临床护理管理监控情况表、、、、、、、、、、、、、、、、、、、、、、、、、、47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案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关系到病⼈的⽣命安危,并影响医院的总体医疗质量。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下面我来详细记录。
首先,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明确的管理职责和权责分明的工作流程。
手术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要求。
同时,定期开展内外部质量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其次,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高专业性的工作环境,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技能。
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培训,学习最新的操作技能和护理知识。
通过考核和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以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
第三,加强对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手术室是一个严格的无菌环境,需要做好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器械和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同时,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手术室环境的交叉感染。
定期检测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和无菌指标,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和整改。
加强手术室护理环境的管理和控制,为手术提供一个安全、无菌的工作环境。
第四,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手术室护理质量要求严格,需要进行定期的质量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最后,加强与其他相关科室的沟通和协作。
手术室是一个集多个专业、多个科室于一体的工作环境,需要与麻醉科、外科、感染科等其他科室进行紧密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合作研究等形式,加强与其他科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总之,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和控制,定期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估,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协作。
利州区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科室:手术室年度: 2013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长:成员;质控员: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负责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3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一、需要改进的内容(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麻醉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麻醉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3.麻醉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4.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5.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2.手术室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无菌、安全;3.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4.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5.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6.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7.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8.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9.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10.医疗废物的管理;11.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