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光纤通信的基本知识(一)光纤通信的概念1870年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到皇家学会的演讲厅讲光的全反射原理,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在装满水的木桶上钻个孔,然后用灯从桶上边把水照亮。
结果使观众们大吃一惊。
人们看到,放光的水从水桶的小孔里流了出来,水流弯曲,光线也跟着弯曲,光居然被弯弯曲曲的水俘获了。
这些现象引起了丁达尔的注意,经过他的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全反射的作用,由于水等介质密度由于比周围的物质(如空气)大,即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当入射角大于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全部光线都反射回水中。
表面上看,光好像在水流中弯曲前进。
后来人们造出一种透明度很高、粗细像蜘蛛丝一样的玻璃丝──玻璃纤维,当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射入玻璃纤维时,光就沿着弯弯曲曲的玻璃纤维前进。
由于这种纤维能够用来传输光线,所以称它为光导纤维。
(视频)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在发送端首先要把传送的信息(如话音)变成电信号,然后调制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上,使光的强度随电信号的幅度(频率)变化而变化,并通过光纤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
(视频)(二)光纤通信的发展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它的发展历史只有一二十年,已经历三代:短波长多模光纤、长波长多模光纤和长波长单模光纤。
采用光纤通信是通信史上的重大变革,美、日、英、法等20多个国家已宣布不再建设电缆通信线路,而致力于发展光纤通信。
中国光纤通信已进入实用阶段。
(三)光纤通信的优缺点1、光纤通信的优点现代通信网的三大支柱是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无线电通信,而其中光纤通信是主体,这是因为光纤通信本身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①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光纤可利用的带宽约为50000GHz,1987年投入使用的1.7Gb/s光纤通信系统,一对光纤能同时传输24192路电话,2.4Gb/s系统,能同时传输30000多路电话。
频带宽,对于传输各种宽频带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无法满足未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发展的需要。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光导纤维,是一种介质光波导,能把光封闭其中并且使光沿轴向进行传播的导波结构。
由石英玻璃、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的极细的纤维。
单模光纤:纤芯8-10um、包层125um多模光纤:纤芯51um、包层125um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光纤通信。
光波属于电磁波的范畴。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90-760nm,大于760nm部分是红外光,小于390nm部分是紫外光。
光波的工作窗口(三个通信窗):光纤通信中应用的波长范围是在近红外区短波长区(可见光,肉眼看是一种橘黄色的光)850nm橘黄色的光长波长区(不可见光区)1310nm(理论上的色散最小点)、1550nm (理论上的衰减最小点)光纤的结构与分类1. 光纤的结构理想的光纤结构:纤芯、包层、涂覆层、护套构成。
纤芯和包层用石英材料制作,机械性能比较脆弱,容易断,故一般会加两层涂覆层,一层树脂型、一层尼龙型,使得光纤柔性性能达到工程实际运用的要求。
2.光纤的分类(1)光纤按照光纤横截面的折射率分布划分:分为阶跃型光纤(均匀光纤)和渐变型光纤(非均匀光纤)。
假设,纤芯折射率为n1,包层折射率为n2为了使纤芯能够远距离传光,构成光纤的必要条件是n1>n2均匀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是个常数非均匀光纤的折射率分布规律:其中,△——相对折射率差α——折射指数,α=∞——阶跃型折射率分布光纤,α=2——平方律折射率分布光纤(一种渐变型光纤)这种光纤比起其他渐变型光纤,模式色散最小最优(2)按纤芯中所传输的模式数量来划分: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这里的模式是指:在光纤中所传输的光线的一种电磁场的分布,不同的场分布就是一种不同的模式。
单模(光纤中只传输一种模式)、多模(光纤中同时传输多种模式)目前由于对传输的速率要求越来越高、传输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城域网向高速大容量方向发展,所以采用的多是单模阶跃型光纤。
(本身传输特性优于多模光纤)(3)光纤的特性:①光纤的损耗特性:光波在光纤中传输,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光功率逐渐下降。
光纤通信原理及基础知识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
它基于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具有高带宽、低损耗、抗干扰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一些基础知识。
1.光纤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的原理基于光的全内反射。
光纤是由一个或多个折射率不同的材料构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中的光核进行传输。
当光信号从一个折射率较高的材料传到折射率较低的材料时,会发生全内反射,光信号会在光纤中沿着光核一直传输。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光源、光纤和光接收器三个部分。
光源产生光信号并将其注入光纤中,光纤将光信号传输到目标位置,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这样就完成了光纤通信的整个过程。
2.光纤类型根据应用场景和使用材料的不同,光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光纤类型有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SMF)是一种具有较小光纤芯径的光纤,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它可以在光纤中传输一个光模式,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和较小的色散效应。
单模光纤主要用于长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
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MMF)是一种具有较大光纤芯径的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传输。
多模光纤可以在光纤中传输多个光模式,但由于折射率不同,不同光模式的传输速度会有差异。
多模光纤主要用于局域网、数据中心等短距离通信场景。
3.光纤连接方式光纤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直连和连接器。
直连是将两根光纤通过激光焊接技术直接连接起来。
直连具有较低的插损和回波损耗,但连接时需要专业操作,一旦连接失败将无法更换。
连接器是将光纤端面抛光并用连接器将两根光纤连接在一起。
连接器具有灵活性,连接和更换方便,但具有一定的插损和回波损耗。
4.光纤通信的关键参数光纤通信中,有几个重要的参数需要关注。
带宽是指光纤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
带宽越大,传输速率越高。
损耗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丢失的能量。
损耗越小,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
色散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信号传播速度与光波长之间的关系。
光纤通信原理及基础知识
一、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的核心技术是光子学,它是利用光纤光缆中的光纤对光信号进行传播和传输。
光纤光缆是一种由多根光纤缆组成的电缆,用来传输可见光或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光信号。
它包含一根中心的内管,围绕着由若干根绝缘光缆组成的外面,以及外面包裹的电缆套管。
光纤具有比一般电线传输快和体积小的优势。
而且它可以传输的信息量比一般电线传输的信息量大得多,在数据传输,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网络传输,数据中心和建筑物的内部数据传输,机场、地铁和高速列车的安全监控等场合有广泛的应用。
二、光纤通信基础知识
1、光纤的基本结构
光纤是由内管、纤芯、护套和外皮组成的。
内管是光纤的中心,由若干根细细的玻璃或塑胶的纤维组成,用来把发出的信号紧密包裹起来;纤芯则由抗光折射率差异的介质层组成,可以实现光子的数字信号传输;护套是中心纤芯的保护层,由特殊的材料构成,用以抗折和抗磨损;。
光纤通信概述及光纤和光缆基础知识介绍一、光纤通信概述光纤通信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信息的技术,它利用光的特性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与传统的铜线和无线通信相比,光纤通信具有更高的带宽、更低的信号衰减和更远的传输距离等优点,因此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通信方式之一。
光纤通信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光源、传输介质和接收器。
其中,光源产生光信号,光纤负责传输;光接收器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光源可以是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二极管等,而光接收器则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二极管等。
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高速传输:光纤的传输速度很快,可达到每秒数十亿位的传输速率,远高于传统的铜线通信。
2.信号衰减小:由于光纤中传播的是光信号,而光信号的衰减比电信号小很多,因此在长距离传输时,光纤的信号衰减相对较小,传输质量更好。
3.安全可靠:由于光信号无法被窃听和干扰,因此光纤通信更安全可靠。
二、光纤和光缆基础知识介绍1. 光纤光纤是将光束导入硅基、石英等材料中传播的一种技术。
一般由芯、包层和包覆层组成。
芯是载流介质,包层是用来防止信号泄漏的介质,包覆层是用来保护光纤的外层。
光纤的类型主要有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
多模光纤的芯的直径一般为50或62.5微米,单模光纤的芯的直径只有几个微米左右。
单模光纤的优点在于传输质量更好,由于芯的直径小,所以功率损失更少,传输距离也更远,但造价也较高。
2. 光缆光缆是用来保护和传输光纤的一种材料。
它主要由光纤、护套、铠装层和防水层等组成。
光缆的护套一般由PVC、LSZH和PE等材料构成,不同的护套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一般用于不同的场合。
光缆比较脆弱,需要特别的保护,因此在光缆的外层一般要铺设防水层、铠装层等来进行保护。
其中的防水层主要作用是保护光缆不能被水泡,铠装层则是为了防止外力对光缆的影响。
三、总结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它具有高速传输、信号衰减小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光纤通信系统由光源、传输介质和接收器三部分组成。
一、光学通信基础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以其传输频带宽、抗干扰性高和信号衰减小,而远优于电缆、微波通信的传输,已成为世界通信中主要传输方式。
光传输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到另外一种介质传播过程中,在两种介质表面会产生光的折射和反射;所以若需要光作为信息载体在理想无损耗的情况下传输信息,则纤芯的折射率要大于纤芯包层,入射光角度要大于临界角,光会在光纤中产生全反射(1),延光纤进行传输。
传输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光纤中传输,其色散、散射、损耗都不同,为满足光纤传输过程中损耗最小,主要以850窗口、1310窗口(最适用单模光纤)、1550nm窗口(最适用多模光纤)波长作为常用通信波长。
光纤:光纤主要分为单模光纤(SMF)和多模光纤(MMF),多模因传输模式复杂,光纤端面大,损耗大,只适用在短距离多种模式的场景;针对于PON传输业务,都基于单模光纤传输。
光学上把具有一定频率,一定的偏振状态和传播方向的光波叫做光波的一种模式。
光纤连接头分以下几类,又以端面是否为平面或斜面分为PC和UPC。
PON传输领域主要以SC/PC光纤为主,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WDM: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二、光模块相关指标:1. 眼图:光眼图是包含从“000”到“111”的所有光电平的状态组叠加成的图形;通常取眼图仪的1.25UI眼图显示来分析眼图指标。
2. 平均光功率(AOP)光逻辑电平1和逻辑电平0的功率平均值。
光功率单位常用毫瓦(mW)和分贝毫伏(dbm)表示,dbm=10*lg(mW)。
测试方法:使用手持光功率计,选择被测光波长,将光纤接入光功率计得出读数。
注光眼图仪中有平均光功率的测量项,但存在内部插损、未校准、分光插损、统计方式差异等会造成和手持光功率计读数有较大差异,不建议以眼图仪中测量值为准。
光纤通信基础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信号载体,以光导玻璃纤维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光纤与以往的铜导线相比,具有损耗低、频带宽、无电磁感应等传输特点,因此,人们希望将光纤作为灵活性强且经济的优质传输介质,广泛地应用于数字传输方式和图像通信方式中。
这两种通信方式在今后电话业务的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
光纤和以往的铜导线相比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传输理论、制造技术、连接方法、测试方法等方面,基本上都不能采用铜质电缆的理论和方法。
光纤通信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在80年代初投入商用以来发展速度之快,应用面之广是通信史上罕见的。
可以说这种新兴技术,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又是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网的主要传输工具。
第一节现代通信网络一、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建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信道),实现信息的传输。
通信系统可以概括为一个统一的模型,如图 1-1 所示。
这一模型包括有: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6个部分。
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如下:(1)信源:是指发出信息的信息源,或者说是信息的发出者。
(2)变换器:变换器的功能是把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3)信道: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
(4)反变换器:反变换器是变换器的逆变换。
(5)信宿: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
(6)噪声源:噪声源并不是一个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又是客观存在的。
以上所述的通信系统只能实现两个用户间的单向通信,要实现双向通信还需要另外一个通信系统完成相反方向的信息传递工作。
而要实现多个用户间的通信,则需要将多个通信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使它们能协同工作,即形成通信网。
图1-1通信系统基本构成模型二、通信系统的一般结构实际通信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 1-2。
图中的话机、移动台等是用户终端设备。
它的作用是将话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者进行反变换。
光纤光缆基础知识1. 光纤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光纤裸纤一般分为三层:纤芯、包层和涂覆层。
光纤的结构:光纤纤芯和包层是由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成,中心为高折射率玻璃纤芯(掺锗二氧化硅),中间为低折射率硅玻璃包层(纯二氧化硅)。
光以一特定的入射角度射入光纤,在光纤和包层间发生全发射(由于包层的折射率稍低于纤芯),从而可以在光纤中传播。
涂覆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外界的损伤,同时又增加光纤的柔韧性。
正如前面所述,纤芯和包层都是玻璃材质,不能弯曲易碎,涂覆层的使用则起到保护并延长光纤寿命的作用。
2.光缆的组成光纤由纯石英以特别的工艺拉丝成比头发还细中间有几介质的玻璃管,它的质地脆易断,因此需要外加一层保护层。
光纤外层加上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就成了光缆。
光缆包含光纤,光纤就是光缆内的玻璃纤维,广泛上来说光纤是光缆,都是一种传输介质。
但严格意义上讲,两者是不相同的产品,光纤和光缆的区别:光纤是一种传输光束的细而柔软的媒质。
多数光纤在使用前必须由几层保护结构包覆,包覆后的缆线即被称为光缆。
所以光纤是光缆的核心部分,光纤经过一些构件极其附属保护层的保护就构成了光缆。
3.光纤的工作波长?光是由它的波长来定义,在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光是在红外区域中的光,此处光的波长大于可见光。
在光纤通信中,典型的波长是800到1600nm,其中最常用的波长是850nm、1310nm和1550nm。
在选择传输波长时,主要综合考虑光纤损耗和散射。
目的是通过向最远的距离、以最小的光纤损耗来传输最多的数据。
在传输中信号强度的损耗就是衰减。
衰减度与波形的长度有关,波形越长,衰减越小。
光纤中使用的光在850、1310、1550nm处的波长较长,故此光纤的衰减较小,这也导致较少的光纤损耗。
并且这三个波长几乎具有零吸收,最为适合作为可用光源在光纤中传输。
4.最小色散波长和最小损耗波长在目前商用光纤中,什么波长的光具有最小色散?什么波长的光具有具有最小损耗?1310nm波长的光具有最小色散,1550nm波长的光具有最小损耗。
光纤通信基础知识基本光纤通信系统最基本的光纤通信系统由数据源、光发送端、光学信道和光接收机组成。
其中数据源包括所有的信号源,它们是话音、图象、数据等业务经过信源编码所得到的信号;光发送机和调制器则负责将信号转变成适合于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先后用过的光波窗口有0.85、1.31和1.55。
光学信道包括最基本的光纤,还有中继放大器EDFA等;而光学接收机则接收光信号,并从中提取信息,然后转变成电信号,最后得到对应的话音、图象、数据等信息。
下面是光通信系统图。
光通信系统图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光纤传输系统是数字通信的理想通道。
与模拟通信相比较,数字通信有很多的优点,灵敏度高、传输质量好。
因此,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大多采用数字传输方式。
电发射端机主要任务是PCM编码和信号的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是指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到接收端再用专门的设备将各路信号分离出来,多路复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
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pulsecode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
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
抽样是指从原始的时间和幅度连续的模拟信号中离散地抽取一部分样值,变换成时间和幅度都是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抽样所得的信号幅度是无限多的,让这些幅度无限多的连续样值信号通过一个量化器,四舍五入,使这些幅度变为有限的M种(M为整数),这就是量化。
由于在量化的过程中幅度取了整数,所以量化后的信号与抽样信号之间有一个差值(称为量化误差),使接收端的信号与原信号间有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表现为接收噪声,称为量化噪声。
码位数M越多,分级就越细,误差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编码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抽样所得的M种信号用一组二进制或者其它进制的数来表示,每种信号都可以由N个2二进制数来表示,M和N满足M=2N。
例如如果量化后的幅值有8种,则编码时每个幅值都需要用3个二进制的序列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编码仅指信源编码,这和后面提到的信道编码是有所区别的。
现以话音为例来说明这个过程。
我们知道话音的频率范围是300~3,400Hz,在抽样的时候,要遵循所谓的奈奎斯特抽样率,实际中按8,000Hz的速率进行抽样。
为了保证通话的质量,在长途干线话路中采用的是8位码(28=256个码组)。
这样量化值有256种,每一种量化值都需要用8位二进制码编码,那么每一个话路的话音信号速率为8×8=64kbps。
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要从抽样信号中无失真地恢复原信号,抽样频率应大于2倍信号最高频率。
多路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时分多路复用:当信道达到的数据传输率大于各路信号的数据传输率总和时,可以将使用信道的时间分成一个个的时间片(时隙),按一定规则将这些时间片分配给各路信号,每一路信号只能在自己的时间片内独占信道进行传输,所以信号之间不会互相干扰。
频分多路复用:当信道带宽大于各路信号的总带宽时,可以将信道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用来传输一路信号。
或者说是将频率划分成不同的频率段,不同路的信号在不同的频段内传送,各个频段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所以不同路的信号可以同时传送。
这就是频分多路复用(FDM)。
下面是TDM和FDM的示意图。
TDM和FDM波分多路复用:是FDM应用于光纤信道的一个变例。
码分多址(CDMA):这种技术多用于移动通信,不同的移动台(或手机)可以使用同一个频率,但是每个移动台(或手机)都被分配带有一个独特的"码序列",该序列码与所有别的"码序列"都不相同,所以各个用户相互之间也没有干扰。
因为是靠不同的"码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移动台(或手机),所以叫做"码分多址"(CDMA)技术。
空分多址(SDMA):这种技术是利用空间分割构成不同的信道。
举例来说,在一颗卫星上使用多个天线,各个天线的波束射向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地球站,它们在同一时间、即使使用相同的频率进行工作,它们之间也不会形成干扰。
空分多址(SDMA)是一种信道增容的方式,可以实现频率的重复使用,充分利用频率资源。
空分多址还可以和其它多址方式相互兼容,从而实现组合的多址技术,例如空分·码分多址(SD-CDMA)。
光发射端机光发送端机组成如图所示。
光发送端机组成从PCM设备(电端机)送来的电信号是适合PCM传输的码型,为HDB3码或CMI码。
信号进入光发送机后,首先进入输入接口电路,进行信道编码,变成由"0"和"1"码组成的不归零码(NRZ)。
然后在码型变换电路中进行码型变换,变换成适合于光线路传输的mBnB码或插入码,再送入光发送电路,将电信号变换成光信号,送入光纤传输。
线路编码:又称信道编码,其作用是消除或减少数字电信号中的直流和低频分量,以便于在光纤中传输、接收及监测。
大体可归纳为三类:扰码二进制、字变换码、插入型码。
我们知道将一种数据形式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某种电信号形式,这类技术统称为调制/解调技术。
码名单极性脉冲双极性脉冲不归零码(NRZ)归零码(RZ) 曼彻斯特编码特点用电压的有、无表示两个二进制数。
用正、负电压分别表示两个二进制数。
是指在一个码元时间内,电压保持恒定,这种码又称为全宽码。
是指在一个码元的时间内,非零电压的持续时间小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即在一个码元的后半部分时间内,电压总是要归于零。
利用电平的跳跃来表示"0"或"1"优缺点积累直流分量,会损坏电镀层。
可有效抑制直流分量。
续"1"或"0"时,码元不易区分。
带宽较大便于提取时钟信号,常用于局域网中。
调制方式:模拟通信可采用调幅、调频、调相等多种调制方式,采用数字调制时,相应地称为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信号只有两种状态的ASK称为通断键控(OOK),当前的数字通信系统使用OOK-PCM格式,属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通信方式,是通信方式中最简单、最初级的方式。
而相干通信系统则可使用ASK、FSK或PSK-PCM格式,是复杂、高级的通信方式光发射机包括以下参数:发送光功率(dBm)光谱特性最大均方根宽度最大20dB跌落宽度最小边模抑制比(SMSR)光中继器目前,实用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都是用二进制PCM信号对光源进行直接强度调制的。
光发送机输出的经过强度调制的光脉冲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接收端。
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损耗、甚至色散等因素的影响及限制,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
例如,在1.31μm工作区34Mb/s光端机的最大传输距离一般在50~70km,140Mb/s光端机的最大传输距离一般在40~60km。
如果要超过这个最大传输距离,通常考虑增加光中继器,以放大和处理经衰减和变形了的光脉冲。
目前的光中继器常采用光电再生中继器,即光一电-光中继器,这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
如此,就可以把传输距离大大延长。
传统的光中继器采用的是光-电-光(O-E-O)的模式,光电检测器先将光纤送来的非常微弱的并失真了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放大、整形、再定时,还原成与原来的信号一样的电脉冲信号。
然后用这一电脉冲信号驱动激光器发光,又将电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向下一段光纤发送出光脉冲信号。
通常把有再放大(re-amplifying)、再整形(re-shaping)、再定时(re-timing)这三种功能的中继器称为"3R"中继器。
这种方式过程繁琐,很不利于光纤的高速传输。
自从掺铒光纤放大器问世以后,光中继实现了全光中继,通常又称为1R(re-amplifying)再生。
此技术目前仍然是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下面是3R再生向1R再生的转变示意图。
3R再生向1R再生的转变光接收机从光纤传来的光信号进入光接收电路,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并放大后,进行定时再生,又恢复成数字信号。
由于发送端有码型变换,因此,在接收端要进行码型反变换,然后将信号送入输出接口电路,变成适合PCM传输的HDB3码或CMI码,送给PCM。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光接收机的性能用误码率来衡量。
接收机主要性能参数:接收灵敏度、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的灵敏度是表征光接收机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时,光接收机接收微弱光信号的能力。
在数字接收机中,允许脉冲判决有一定的误差范围。
如果接收机将"1"码误判为"0"码,或者将"0"码误判为"1"码,这就叫1个错误比特。
如果在100个比特中判错了一个比特,则称误比特率为1/100,即10-2。
数字通信要求,如果误比特率小于10-6,则基本上可以恢复原来的数字信号。
如果误比特率大于10-3,则基本上不能进行正常的电话通信。
对于数字光通信系统来说,一般要求系统的误比特率小于10-9,即10亿个脉冲中只容许发生一个误码。
因此,光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为:在保证达到所要求的误比特率的条件下,接收机所需要的最小输入光功率。
接收灵敏度一般用dBm来表示,它是以lmW光功率为基础的绝对功率,或写为其中,Pmin指在给定误比特率的条件下,接收机能接收的最小平均光功率。
例如,在给定的误比特率为10-9时,接收机能接收的最小平均光功率为InW(即10-9W),光接收机灵敏度为-60dBm。
影响接收机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噪声,表现为信噪比。
信噪比越大,表明接收电路的噪声越小,对灵敏度影响越小。
光接收机灵敏度是系统性能的综合反映,除了上述接收机本身的特性以外,接收信号的波形也对灵敏度产生影响,而接收信号的波形主要由光发送机的消光比和光纤的色散来决定。
光接收机灵敏度还与传输信号的码速有关,码速越高,接收灵敏度就越差。
这就影响了高速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
速率越高,接收机灵敏度越差,中继距离就越短。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一般较弱,不能满足幅度判决的要求,因此还必须加以放大。
在实际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将随具体的使用条件而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了光纤损耗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一个标准化设计的光接收机,使用在不同的系统中,光源的强弱不同,光纤的传输距离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