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文字的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39
图画文字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相对独立的一课。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智慧和进步。
教材展示了很多古文字,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学生徜徉其中,可以领略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文字的演变。
欣赏到不同材质上的古文字,立体化地去理解文字。
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使学生更加喜爱汉字,珍惜汉字,激励学生学好汉字。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的和活跃的时期,经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和积累,有了一定的造型和表现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本课鼓励学生用探索的目光去追寻象形文字背后的文化和趣味性的书写方式,可以唤起他们对古老文字的尊重与欣赏。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象形文字的悠久历史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到象形文字的美感。
技能目标:用水墨的方法画出象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使之既有文字的形式,又有画面的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珍惜汉字,激励学生学好汉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水墨形式表现象形文字。
教学难点:象形文字的美感及学生的敢于创造,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展示或教师示范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简化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启发讨论法: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观察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法上遵循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自主、观察、分析、判断、尝试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活的动手能力。
教师准备:PPT课件、水墨画工具。
学生准备:水墨画工具情境导入:师: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字更是传承千年,不断的发展变化着。
汉字演变过程简单介绍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
甲骨文:这是最早的汉字形式,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金文:又称钟鼎文或彝器款识,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形象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
小篆:又称籀文或籀篆,是秦朝统一中国后推广的官方文字。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
隶书:隶书在汉朝盛行,到了汉朝末期,隶书逐渐楷化为正楷。
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
楷书: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庙子一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疑探展练评》立体学案班级:姓名:第19课文字的演变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11-15 审核:【自学提纲】1、我国文字起源的传说有“上古结绳而治”和“仓颉造字”。
2、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是原始文字的雏形,我国的文字是由逐渐演变而来的。
3、甲骨文:(1)含义:。
(2)发现地点:。
(3)意义:①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②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
4、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总结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其中构字的四种方法是:、、、。
5、汉子的演变: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以及连笔书写的和。
6、汉子的作用:(1)汉字不仅是一种的工具;(2)还是联结和维系的根。
【课堂检测】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A历法的出现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文字的出现 D青铜器的制造2、汉子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子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文明的标志。
我国发现的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大篆3、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子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 D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5、东汉,编写《说文解字》的人物是()A仓颉 B许慎 C李冰 D刘秀6、汉子最主要的特点是()A形声表意 B历史悠久 C书法艺术 D电脑输入快捷第20课青铜铸鼎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11-15 审核:【自学提纲】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1)时期:。
(2)材料: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
(3)地位:。
2、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塑模——制范——熔化合金——铜液浇注——冷却加工3、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它们的用途,可以分为、、、、,以及等。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就成为了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中国的文字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经过六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形、象、数、理,而演变的过程为:
阶段一:甲骨文;
阶段二:金文;
阶段三:小篆;
阶段四:隶书;
阶段五:楷书;
阶段六:行书;
阶段其:草书;
汉字的演变规律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包含数千年的文化内涵,反映我国的民族精神。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交际符号,但是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是无法忽视的。
汉字的演变规律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汉字从创始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经过多次的演变,在不断的演变中汉字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很难通过变化后的汉字理解其古代的含义及想要表达的信息。
一些汉字的部首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使现代人无法通过对字形的观察,领会其原始意义,从而影响其组成汉字的意义。
有些汉字的部首相同但是含义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从汉字形体的原始形态来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会发现相同部首的字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历史都是如此的,每个时代的发展和生成都会随着文字而改变,而对于中国来讲更加如此,因为作为历史的统治者,文字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第19课文字演变【内容标准(试验稿)】(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内容标准(2011版)】(1)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一、选择题1.(2015·江苏淮安·1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划龙舟、挂香囊等习俗,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答案】A2.(2015·四川资阳·1)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A.甲骨文、隶书B.甲骨文、金文C.金文、篆书D.金文、隶书【答案】A3.(2015·重庆A卷·2)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
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B.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C.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答案】B4.(2015·湖北黄冈·9)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为广大中国人民所重视。
下列节气或节日主要祭拜祖先或祭拜逝去的亲人的是()A.端午B.立春C.清明D.立冬【答案】C5.(2015·贵州黔西南·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答案】B6.(2015·广西玉林·1)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答案】B7.(2015·广西桂林·1)羊属于十二生肖之一,今年是农历的羊年,“三羊开泰”、“喜气洋洋”是中国老百姓在羊年春节互致问候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属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A.猫B.狼C.狗D.狮【答案】C8.(2015·黑龙江大庆·1)2015年是我国农历乙未年(羊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答案】B9.(2015·齐齐哈尔·2)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19课文字演变1、文字起源的传说。
文字产生之前,___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
战国时期流行黄帝时代“_____”的传说。
2、文字的萌芽。
我国的文字是由____逐渐演变而来的。
距今五六千年的__、___、___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3、甲骨文:保存在__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称“_____”。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___的上古文字。
4、__时,文字学家___编写了一部______。
总结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其中构字的四种方法是:___、___、___、和___。
5、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汉字。
文字的发展:甲骨文→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的地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课青铜铸鼎1、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_____熔冶在一起铸造成___。
_____是商周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写出一个商朝有代表性的青铜器:_______。
2、青铜器铸造过程:①塑成泥模---②制作范具---③熔化合金--④铜液浇注----⑤冷却加工。
2、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以及___。
21课诸子百家22课文化艺术1、____的主要作者是楚国诗人___。
他生活在___时期。
特点是运用了__方言,富有地方特色。
____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____的作者是生活在____时期的____,它是我国________通史。
记载了传说中的___至___3000多年的的历史,被鲁迅称赞为“______无韵之离骚”。
3、___书法家___被后人誉为“____”。
他擅长__、__、__、__等各种字体。
他的代表作势被人誉为“______”的____。
4、__最有成就的画家是___。
代表作_____。
5、秦汉时期____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典型的代表作有____和西汉____。
图画文字(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从青铜器进入文字,基本了解象形文字的悠久历史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到象形文字的美感。
技能目标:用水墨的方法画出青铜器中与战争有关的象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使之既有文字的形式,又有画面的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体会汉字的美感与在历史存在发展中的价值意义。
教学重点:以战争为主题背景,用水墨形式表现象形文字。
教学难点:象形文字的美感及学生的敢于创造,战争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
教学设计:一、导入从“文”字介绍文字的演变,由甲骨文到现代的简体的演变。
“文”字被造出来时表示的是纹身,交错的线条形成的图案便是一种纹身标记,画在人的身上,因为纹身是原始战争时,用来区分敌军还是友军的一种方式。
二、新授1、了解金文(1)播放古代战争视频(2)这些人身上有纹身吗?(没有)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武器盔甲来武装自己。
(3)这些战争装备都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铜)这些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金文,而这些文字又是如何被我们创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从这场战争中的士兵身上来寻找答案。
2、认识兵器文字(1)出示战国士兵与象形文字“人”的图片进行对比(板书:象形文字、外形相似)3、教师示范:“人”的书写。
(2)出示头部防具“胄”(板书:特点突出)(3)出示身体防具“甲”(板书:线条简洁)(4)出示武器“刀、盾、钺”4、第一次作业:画一个人,并且可以搭配武器或者盔甲。
5、作业点评。
6、组合文字(1)“弓”与“矢”的组合成了“射”(2)看见这个图想到是“车”字,大家可以看到轮子,上面有很漂亮的旗,这在当时是一辆非常豪华的车。
7、教师示范:“车”与刚才的人组合在一起,这样的画面是不是更丰富有趣了呢?(欣赏学生作品)(3)请大家想一想还能产生什么丰富有趣的组合呢?①人与车②人与武器③人与马④马与车⑤人、车、马当这些所有的组合出现在同一个画面当中表现的是什么呢?(战争)8、七雄争霸游戏活动1、七个组为“七雄”:秦、燕、楚、赵、韩、魏、齐。
第19课《文字演变》精品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复习导入〕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的第三单元)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
第19课文字演变(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阅读教材〕(约10分钟)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
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萌芽:刻画符号六书(假借、转注)甲骨文:定义、发现、地位、构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汉字的作用智慧的创造和结晶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性,但对汉字作用的理解存在问题。
有位同学把“仓颉造字”说成“许慎造字”。
)△布点小结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字典。
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也有人称为“四象”,没有为学生引入这个概念)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个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当然,这一点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点。
作为文字,汉字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
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着所在国家的灭亡而消亡了,多数文字都由象形逐渐走向拼音,只有汉字形声表意,历千年而不衰。
即使在电脑时代,汉字仍是当今输入最为快捷的文字之一。
第19课图画文字(二)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象形字的悠久历史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象形文字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水墨的方法画出象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使之既有文字的形式又有画面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字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珍惜汉字,激励学生学好汉字。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水墨形式表现象形文字。
教学难点学生在欣赏象形文字造型美之余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造字规律,并运用巧妙的绘画方法和独到的构思,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由画家古干《农家乐》作品中感受汉字生动趣味的特征。
前段时间,刘老师出去旅游,走进了一家很有特点的农家乐,迎面看到了一张有趣的画,瞧,就是这一张,这上面画了什么呢(ppt出示图)问这好像是什么大家真聪明,猜的真准,这些字和他们的形象很相像,像画又像字,我们叫它象形文字,也可以叫它图画文字。
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用这样的文字来记录生活,这些文字有的刻在崖壁上有的刻在兽骨上,我们把刻在兽骨上的这一类叫做甲骨文.活动2【活动】出示“休”了解会意的造字方法(介绍较难的组合的字,出示“休”)(出示休息的“休”)你们看,这个字像什么古人真聪明,即能通过事物的特征想到象形文字又能联系生活实际组合成新的文字,真叫人佩服!活动3【讲授】鱼的演变再看这一组,这是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鱼,虽然都是鱼,可他们的形态却各不相同. 师人类不断进步。
为了书写更方便,字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演变。
今天,我们就以鱼为例看看汉字这几千年的演变过程,边看边思考一个问题鱼字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课件,出示PPT鱼的演变)总结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到今天,不仅实现了书写的方便,更超越了生活形式成为了完美的艺术作品。
活动4【讲授】教师示范画鱼,学生第一次练笔刚刚看了青铜器上的鱼,造型各不相同,非常有趣,老师也想来画一画.教师范画点评,活动5【讲授】感受青铜器上的鸟字虎字的画法刚刚青铜器上的鱼,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来了,现在这张图,你觉得他应该是为什么是鸟我们可以从图上看出鸟的特征。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
【学习目标】1、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等的学习,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掌握甲骨文的含义、文字结构及其意义。
【学习要点】学习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自主学习】1、关于文字的起源,我国流传着“上古”、“造字”等传说。
2、我国的文字是由逐渐演变而来的。
3、保存在甲骨文用以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4、在《说文解字》所说到的构字法中,其中四种方法象形、、5、甲骨文之后,先后出现的文字书法形式有金文、、、楷书、草书和。
6、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还是联接和维系中华民资的根。
【达标测评】1、我国最古老的记事方法是:()A、上古结绳记事B、仓颉造字纪事C、甲骨文记事D、金文记事2、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A、是我国最早的文字B、是我国最早的结绳结绳记事画面C、是我国文字的雏形D、是我国最早的甲骨文3、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内部的文字应该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A. 甲骨文B. 小篆C. 行书D. 金文5、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的文字B.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D.甲骨文已经齐备了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总结的六种汉字结构方法6、请你在以下有关汉字的评价中,选出正确的项 ( )①汉字历经千年不衰,形声表意②电脑时代汉字因为输入慢而将走向拼音化③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虽然字形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④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