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5.85 KB
- 文档页数:2
我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历史,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其精神家园。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形成民族凝聚力,就没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当代大学生要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别是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这样,才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怎样来的,我们的国家将要到哪里去和不会到哪里去。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的历史。
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中国近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今天为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既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帮助大学生增长人生智慧的人文素质课。
课程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以及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逻辑主线,讲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磨难、进行的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伟业。
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本质和发展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七十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首批一流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国家首批一流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更是对当代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责任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这门课程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从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到现代的崛起与辉煌的历史进程。
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历史教育的功能上。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同时,这门课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一流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是非常突出的。
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堂讨论等,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首批一流课程的建设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它推动了高校历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高了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这门课程也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了高校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升级。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首批一流课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也是高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成果。
它对于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推动高校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升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2011040173陈倩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除了上、中、下三篇,作者还为这本书写下了一章“开篇的话”。
这一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怎样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
他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作者认为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需的。
之后的上、中、下三篇中,开头都有一章综述。
在综述里,作者把一整个篇章的大概背景都概括了起来。
再在后面详细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情况。
上篇的综述标题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章节分成了三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中篇的综述标题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与建议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许多历史事件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部系统介绍这段历史时期的教材,通过学习这本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并对当下和未来有所启迪。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同时也有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学习这部教材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和风云变幻。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发展而英勇奋斗,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其次,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对当代的重要性。
通过对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的瓶颈,从而找到更好的前进道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深入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当下的现实,指导未来的前进。
最后,针对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有一些建议。
首先,学习历史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只满足于死记硬背一些历史事件和名词,而应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道理。
其次,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背诵,而应该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最后,要善于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不仅要了解历史,还要关注当下和未来,思考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部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我们更好地前行。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重视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总结历史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一张“时间履历表”,学习历史能让我们对过去的事情有所了解,对那些是是非非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也能让我们今后不会重蹈覆辙,最重要的是历史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强烈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不断前进。
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在近代饱受列强欺辱和封建压迫,满目疮痍,而在现代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国家的历史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更能激励和鼓舞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版)》大体上为我们描绘了中国自鸦片战争起到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近170多年所发生的各种大小历史事件,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学习历史。
教材在述说着漫漫历史的同时又将其分为了三大部分:一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二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三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就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赞成这种分法的,因为它将中国的历史明确的划分为了这样几个阶段:屈辱史——觉醒史——复兴史。
下面对这几个阶段做一下简短的回顾: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并与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揭开了中国屈辱史的篇章。
在英国人用武力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受益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争相效仿,先后在中国大地上燃起了新的战火,而结果几乎都是以清政府败北签订不平等条约收场,中国也逐渐沦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板上鱼肉,任人宰割,从一个完全的封建主义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期间先进的中国人民也探索过若干救国图存的道路,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到封建阶级的洋务运动,再到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运动,都给旧时代的中国注入过新鲜的血液,但是最终都因为他们自身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在这山穷水尽之时,有一个声音在中国大地上越发强烈——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民主政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及主题实践展示的说明2017-09-22各位2017级同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旨是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阐释,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斗争,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本学期《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从上编综述起至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一致。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50%。
其中平时成绩构成为:主题实践30分+讨论10分+考勤10分。
考勤要求:三次无故缺勤,考勤部分计0分且取消参加期末考试资格。
因主题实践部分在平时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大,现就具体情况做以下说明:一、本学期《纲要》课的实践主题是“讲近代中国故事,树立四个自信”。
围绕着每一讲的教学主题,(1)讲故事。
选择一个有研究意义的近代中国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并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如“怎样看待西方侵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什么不能成功”等等,故事是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必须有真实的史实依据,否则不能给分;(二)实地参观考察。
选择一个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有影响的地点,如照金、西安事变纪念馆等,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来解释一个问题。
(三)家族史研究。
以“我的家族史与近现代中国”为线索,从家族命运揭示近现代中国历史变迁。
(四)以上内容可以结合同学们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更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美术作品、音乐作品阐释(如《黄河大合唱》),拍摄微电影等。
二、主题实践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有环节,目的在于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力、理解力和辨析力。
这一工作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小组考察报告(研究论文、微电影、作品等)和课堂展示两个部分,均以小组为单位提交(PPT、研究报告等各一份)。
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成绩评定依据主题的新颖、论据的充分、表述的流畅及收集资料的难度来确定;论文必须有摘要、正文及参考资料(文后附资料来源——作者、书名、出版时间、出版社、页码),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与建议近代史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学科,对于我们了解和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意识和国家命运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近代史对于我们的启迪和思考。
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中的体会,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国近代史。
首先,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近代史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近代史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反映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和道路选择。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对中国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的洗礼中形成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对于我们当代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近代史是一个充满纷争与变革的时代,国家的兴衰、社会的变迁、个人的命运都牵扯其中。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不同的历史事件背后往往有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这也使我更加谦虚地对待历史,不以自己的眼光评判过去,而是用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历史。
此外,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也让我认识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现实社会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学习近代史,我看到了中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看到了我们需要继续前行的方向和前景。
近代史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建设一个繁荣稳定、富强和谐的社会为己任,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建议多使用多种学习资源。
近代史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
我们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著作、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观看历史纪录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学习经验。
其次,建议注重细节和深入研究。
近代史是一个细节丰富的时代,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由一些微小的原因或者个人选择所引发。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两篇】【篇一】这个学期我们开始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
在近几个星期的学习中我对学习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记录了从1840至今一百年多年里中国历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期间中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各种磨难。
其中有屈辱,有抗争,有懦夫,有英雄。
有令人唾弃言行,也有大量的令人感动的为中华民族发展而不懈努力地人和事。
这些历史在今天看来就像一个一个的故事,但现今有些人觉得这段历史并不是那么的清晰与深刻,更有甚者公开对历史进行诽谤,诋毁英雄的形象,这些都是历史知识的匮乏所造成的。
中国这一百多年经历的血雨腥风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百折不挠求发展的真实记录。
在这一百年的历史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值得我们去挖掘。
同时这不平凡的一百多年也使得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
所以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历史的学习,而且我们应给努力把它学好,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爱国品质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学会利用历史这份宝贵的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这一远大目标提供借鉴。
总之学习历史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我们学习历史态度要端正,要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努力学习好历史,并在学习中深刻总结中国历的所得所失,以史为鉴,并牢记自己的责任,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继承先辈们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更积极与老师配合,共同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过程,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篇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一方面,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浅析这个学期我们开始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
在近几个星期的学习中我对学习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记录了从1840至今一百年多年里中国历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期间中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各种磨难。
其中有屈辱,有抗争,有懦夫,有英雄。
有令人唾弃言行,也有大量的令人感动的为中华民族发展而不懈努力地人和事。
这些历史在今天看来就像一个一个的故事,但现今有些人觉得这段历史并不是那么的清晰与深刻,更有甚者公开对历史进行诽谤,诋毁英雄的形象,这些都是历史知识的匮乏所造成的。
中国这一百多年经历的血雨腥风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百折不挠求发展的真实记录。
在这一百年的历史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值得我们去挖掘。
同时这不平凡的一百多年也使得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
所以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历史的学习,而且我们应给努力把它学好,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爱国品质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学会利用历史这份宝贵的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这一远大目标提供借鉴。
总之学习历史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我们学习历史态度要端正,要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努力学习好历史,并在学习中深刻总结中国历的所得所失,以史为鉴,并牢记自己的责任,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继承先辈们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更积极与老师配合,共同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过程,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我最喜爱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我最喜爱的思政课程是近代史老师上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什么会喜欢它呢?这
有很多的原因。
刚刚开学,我就进入了一个高度紧张的,课业压力很大的状态。大多数的我们低着头,
吃力地学习高数,大学物理,理论力学,还有大学化学,工程制图这些与专业息息相关的课
程。说实话,每个人都很累,有些人都在抱怨,为什么这些工科课程这么多?于是有一些人
都怀念高中了,高中还有语文课,可以看看阅读小说,赏析诗歌,这是多么高雅的一件事情
啊!虽然当时数学物理让我们大了脑袋,但是还有语文,让我们可以暂时的放松。我也在好
奇,为什么我们没有语文课呢?这一点无从得知,但是还好,近代史和语文很像。作为一个
工科的学生,以后就很难再接触到这种具有人文色彩的课程了。
然而,有一些同学却不把这门课程当做一回事,要么不来,要么来了也是在玩手机,或
者是看小说。而不是认真的听课。老师讲得这么好,而我们却是这样的对待这门课程,真的
太不应该了。
中国近代史,其实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长篇小说。这小说比任何一篇小说都写得好,它
让人们思考,给人们启迪。而老师,则是这篇小说的介绍者,和解读者。我能够在学习工科
课程之余,学一门能够给人启迪,提高自身修养的人生课程,真好!
老师讲课的方式一般是以讲故事为主的,同时让我们思考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它产
生的对以后事件的影响。一开始,我就被她所讲的吸引了。
举个例子吧,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很多学者把它作为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一些人则认为,明末清初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你赞同哪个观点呢?”
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都没有学过。接着老师开始讲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具体说了西方对中国的政策,说了传教士,说到了各个到中国来的传
教士在中国的经历,这些经历都是很有趣而又让人深思的故事。来到中国的传教士给我当时
的中国带来过很先进的东西,比如望远镜,蒸汽机,还有显微镜等等。但是中国的的统治阶
级对这些东西都不以为然,认为天国地大物博,不需要这些东西,一点也没有认识到西方的
技术的先进。反而更加闭关锁国,就像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于是英国一炮,便打开了
中国的国门。由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于是她再让我们思考刚才那个问
题。
我居然恍然大悟了。明末清初是西方近代史的开端,但是不是中国的,虽然西方有传教
士给中国一些影响,但是不大,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而鸦片战争过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
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同时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些故事,也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的鸦
片战争。我当时在感慨,要是当时的统治阶级能够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从而学习西方,中国
就不会有长达一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史了!然而历史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要
做的是以史为鉴,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也许,这就是我们学习近代史的主要原因吧。
老师把每段历史都变为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当
然,老师还会给我们看一些视频。比如“大国崛起”等。
看视频时,很多的同学都抬起了头,这太有吸引力了。当然老师不会单纯地给我们看视
频,而是在看视频之前问我们一些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放的是日本的崛起,当时我们上到了
日本戊戌变法。老师就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开始都是被侵略的国家,但是日本在几十
年后就迅速地崛起了,而中国这么大,还是依然被外国压迫?”于是我们不是单纯地看,而
是带着问题去看,同时对比地看日本和中国。通过看视频,和自己的独立思考,终于得出了
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然后老师开始请人回答问题了,每个人的答案都有相同点,也有不同
点,这时候所有的正确答案都包含在内了。由此我们又结合他人的答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这样,老师讲课像是说故事,我们听得入神,同时她有经常给我们看一些关于课程的视
频,我们看得入神,同是让我们思考事情的原因,和对以后的影响。这样我们既知道了很多
的东西,同时又懂得了很多东西。这堂课,让我受益不浅。
除了在课堂上外,老师也给我们安排了课后的作业,这个作业不同于一般的作业。工科
的作业是很多的题目,比如大学物理,课后总是要做很多习题。而我们近代史老师给我们的
作业是看近代历史中的一个人物传记。这个作业不易完成,同时老师也不要求我们交作业,
但是我们都尽力地完成着。我就看了周恩来传。
一开始我好奇,老师为什么要我们看人物传记呢?直到我开始看周恩来传之后,我对民
国时期,特别是军阀割据的时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周恩来无比的崇拜。从人物传记
里,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人的所处的环境,和他的成功以及他的失败;我们可以学到他的那
种好的精神。同时人物传记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期的历史背景。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们对那
一段历史的解读,从而,让我们更加了解那一段历史。当然,也引起了我们对那一段历史的
浓厚的兴趣。这样不是很好吗?
总而言之,老师讲课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形象,让我们详细地了解到了中国近代的历程;
同时给人以思考和启发,让我们学会以史为鉴从而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老师给我们叫
我们阅读人物传记,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让我们有了浓厚的兴趣。这门课
程,让我在繁重的学业之中,感到并不乏味。
土建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