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太阳直射点坐标
- 格式:ppt
- 大小:324.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三地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6分)(1)此图所示为_______(节气)。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3)A、D、E点此时昼长的长短比较____________(4)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5) B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C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6)此时全球与甲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答案】(1)冬至 (2分)(2)(23°26′S,90°W) (4分)(3)E>D>A (2分)(4)3 21 (2分)(5)0 12 (2分)(6)D (2分)【解析】(1)由45°E,可以推断出图示标出的90°应该为东经,进而得出顺时针方向表示自西向东,所以该半球为南半球,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所以节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90°E平分夜半球,所以地方时为0时,则90°W此时为12时,所以该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南回归线,故而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90°W。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在A、D、E点中,E的纬度最高,所以昼最长,其次是D,最小的是A。
(4)由图示可以明显看出乙地所在的纬线圈有270°位于白昼范围,所以该纬线的昼长为18小时,纬度相同的各地昼长相等,知道了昼长,计算日出和日落时就就很简单了。
(5)B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上,该点所在的纬线圈出现极昼,因而,该地的昼长为24小时,夜长为0小时,C处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6)E所在的经线经度为90°W,它平分了昼半球,他的时间和日期是12月22日12时;从0时自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日期,90°E为0时,A点所在的经线为180°,故而该日为23日,所以与甲地日期相同的范围则是由90°E自东向西到180°,这占到了全球的3/4,。
太阳直射点问题资兴市第一中学李广军 423406一、能力目标:1、确定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确定任何一天各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的关系。
3、确定任何一天各地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
二、知识体系:1、基本概念: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和变化;极昼和极夜。
2、基本关系:日期与季节的关系;日期与直射点的关系;极昼(极夜)区范围与直射点关系(等于90°减去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的关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侧递减);此地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和极夜区外,由南往北昼越长;直射南半球相反;直射赤道,全球等长。
)三、方法技能:理解和熟练运用太阳直射点移动图是达成本专题的基础。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影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做来回的回归运动,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的度数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
作出下图:直射点移动方向为:D-A-B-C-第二年D。
其中直射点在A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
直射点在C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
直射点在B、D点时,北半球为春、秋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
除两至日外,回归线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确定日期时必须明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例如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
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
计算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公式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Cost=-tgδ*tgφ太阳视位置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
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
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
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
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
地理坐标的确定及其应用用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表示地面上点的位置的球面坐标叫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是中学地理的重要内容,高考地理试题屡有涉及。
本文将介绍地理坐标的确定及其相关应用。
一、常见的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的方法。
1、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例1:下图中甲、乙的地理坐标各是A.甲(70°E、20°S),乙(110°W、40°S)B.甲(70°E、20°S),乙(110°W、40°N)C.甲(70°W、20°N),乙(110°E、40°S)D.甲(70°W、20°S),乙(110°E、40°N)解析:从选项看,经纬度数都是相同的,所以只需判断出南北纬和东西经即可。
根据“南大南纬,东大东经”的规律,甲图中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西增大的为西经;乙图中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
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D。
2、利用光照图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例2:某同学在北半球P地利用日影测当地的经纬度,当P地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4时40分,P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0°,该日全球的昼夜状况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P地的地理坐标为A.120°E,43°26'NB.80°E,40°NC.160°E,50°ND.80°E,23°26'N解析:当P地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与北京时间14时40分相差2时40分,可知P地的经度为80°E;又从该日全球的昼夜状况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20°N,而P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0°,说明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根据P地和20°N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纬度差可计算出P地的纬度是0°或40°N,所以该题选择B。
高中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计算
1、太阳直射点经度的计算
①根据地方时计算
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为12时的
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题】当北京时间为10时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北京时间10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0时,由此可推
算出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度数为150°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
的经度为150°E。
②根据日照图计算
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所以,在日照图中将昼半球
平分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
经度。
【例题】图1(图中O点为极点)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L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故此时太阳直射在L
经线上。
根
据图中30°E经线和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推知L经线的度数为
60°W,即此时太阳直
射点的经度为60°W(或西经60°)。
2、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
①根据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考向结合自然因素变化、生产生活活动,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背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计算及应用。
【例题1】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
据此回答1~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第2题,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少到达室内光照面积,需加长遮阳板;同样,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需降低安装高度。
【例题2】图1是“我国某校学生绘制的学校旗杆正午影长年内变化图”(杆长8米),图2是“甲日期拍摄的当地日出景观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学校的纬度大约是( )A.30°N B.23°26′N C.22°52′N D.21°34′N4.图示河段的流向是( )A.东南流向西北B.西北流向东南C.东北流向西南D.西南流向东北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由图示知,冬至日旗杆影长为8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5°,据此计算出该地纬度为21°34′N。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甲日期时日出东南,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右岸受侵蚀,左岸堆积形成沙滩,知河流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公式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Cost=-tgδ*tgφ太阳视位置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
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
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
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
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
晨昏线知识点全解【篇一:晨昏线知识点全解】如何判断晨昏线?一、什么是晨昏线?晨昏线即晨昏圈。
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之分。
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就是晨昏圈,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如右图)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三、怎样判读晨线和昏线? 1.首先要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侧视地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是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逆时针。
根据经度变化确定自转方向,东经度从小到大、西经度从大到小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其次,根据昼夜所在方向判定晨线和昏线。
东边是昼半球即为晨线,东边是夜半球即为昏线。
如左上图,根据经度变化可以判断地球顺时针自转,即为南半球。
晨昏线为弧amb,am 为晨线,bm 为昏线。
右上图中西为夜,东为昼,所以 abcd 为晨线。
简单地方法是: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 6 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18 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四、怎样判定晨昏线与节气、昼夜长短、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1、晨昏线与节气: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经线圈重合,即为春分和秋分(如图 a);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如把北极圈切在昼半球,即为夏至(如图 d);把北极圈切在夜半求,即为冬至(如图 b、c)。
如左图中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把南极圈切在昼半球,即为北半球的冬至。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所以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3、晨昏线与地方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6 时(如左上图 a 和右上图 g 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18 时。
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如 c 点),位于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 时(如 d 点)。
日界线、地方时、晨昏线的判断计算例析一、日界线及日期变更1、概念: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的时刻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更替。
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重合,有三个弯曲(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美国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斐济岛附近)。
该经线东侧的西十二区的日期永远比西侧的东十二区晚一天,但钟点是相同的。
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
除人为规定的日界线外,地球上还有一天自然的日界线——地方时为0(或24时)时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0时的日界线也就不停地自东向西移动,其速度大约每小时西移15°经度。
此自然日界线钟点不变,但经度不断发生变化;而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位置不变,但钟点不断发生变化。
当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极为短暂。
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的是过日界线,还是过180°经线,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变化。
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向西到0时经线之间的地区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地区为旧的一天,且新旧两天的范围大小随着地球自转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有以下规律帮助我们理解。
(1)当0时所在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全球平分成两个日期。
(2)当0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
2、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或区时,求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计算地球上某一日期的范围,必须确定两条经线: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今日0时(或昨日24点)的经线。
计算太阳⾼度⾓和太阳⽅位⾓确定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始终保持着⼤概66°34′的夹⾓,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可能直射的范围:春分、秋分⽇,太阳直射⾚道,即直射点的纬度为0°。
冬⾄⽇,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春分⽇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每年公历⼤约为3⽉20⽇左右公历6⽉21⽇左右⽇左右。
夏⾄这天,太阳运⾏⾄黄经90夏⾄是⼆⼗四节⽓之⼀,在每年公历夏⾄度(夏⾄点,⽬前处在双⼦座),太阳直射地⾯的位置到达⼀年的最北端,⼏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公历9⽉22~24⽇。
太阳在这⼀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道,因秋分秋分,每年的公历此全球⼤部分地区这⼀天的24⼩时昼夜均分,各12⼩时。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道进⼊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天中⽩昼短于⿊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年中连续6个⽉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不灭的星空。
公历12⽉21~23⽇。
冬⾄,时间在每年的公历冬⾄同时,由于地球⾃转,各个时刻太阳的轨迹是不同的。
⼀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在相同的⽇期,正午的太阳⾼度⾓相对于其它时刻来说是最⼤的。
所以影响太阳⾼度⾓的因素有3个,⼀是纬度,⼆是⽇期、三是时刻。
如在冬⾄、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地区相同时刻的⾼度⾓要⾼于该地区相同时刻不同⽇期的⾼度⾓。
⾃然,在相同⽇期,相同纬度地区中午时刻的⾼度⾓最⾼。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由太阳⾼度⾓和太阳⽅位⾓来确定。
太阳⾼度⾓⼜称太阳⾼度、太阳俯仰⾓,是指太阳光线与地表⽔平⾯得之间的夹⾓。
太阳⽅位⾓即太阳所在的⽅位,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上的投影与当地⼦午线的夹⾓,可以近似看作是树⽴在地⾯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向的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