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1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是指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光垂直射到地球表面的点。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不停地移动,形成一个复杂的轨迹。
这个轨迹不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有关,还受到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和倾角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因此在一天之中,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地球自转而不断地移动。
在春分和秋分这两个日期,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平行,太阳光垂直射到赤道上,这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轨道,这个椭圆的轴线与地球自转轴之间的夹角称为地球轨道的倾角。
地球轨道的倾角是约23.5度,这意味着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附近上下移动约47度。
当地球靠近太阳的一侧,地球轨道的偏心率会导致地球公转速度加快,太阳直射点会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而在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原因。
另外,地球轴向也会发生倾斜,这个倾角称为地球的倾角。
地球的倾角是23.5度,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极向太阳倾斜时,这一极会迎来连续数月的白昼,而另一极则会经历连续数月的黑夜。
这就是极昼和极夜的原因。
由于地球的倾角,太阳直射点也会在赤道以外上下移动约23.5度。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可以总结为:每年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附近上下移动约47度,在地球自转的同时不断向东移动,并且受到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和倾角的影响,使得太阳直射点呈现出一个复杂的轨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不仅对地球的季节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时,赤道地区会迎来强烈的太阳辐射,气温高,季节不明显。
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会迎来夏季,南半球则进入冬季。
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半球会迎来夏季,北半球则进入冬季。
这种季节的交替也会导致气候的变化,比如气温的升降、降水量的增减等。
太阳直射点问题资兴市第一中学李广军 423406一、能力目标:1、确定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确定任何一天各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的关系。
3、确定任何一天各地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
二、知识体系:1、基本概念: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和变化;极昼和极夜。
2、基本关系:日期与季节的关系;日期与直射点的关系;极昼(极夜)区范围与直射点关系(等于90°减去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的关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侧递减);此地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和极夜区外,由南往北昼越长;直射南半球相反;直射赤道,全球等长。
)三、方法技能:理解和熟练运用太阳直射点移动图是达成本专题的基础。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影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做来回的回归运动,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的度数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
作出下图:直射点移动方向为:D-A-B-C-第二年D。
其中直射点在A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
直射点在C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
直射点在B、D点时,北半球为春、秋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
除两至日外,回归线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确定日期时必须明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例如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
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影子方向)考点详解(1)日出日落以北半球为例:①春分、秋至,6点日出,18点日落;②夏至,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冬至,6点后日出,18点后日落。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运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秋分(9月23日)重新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返回,向北移动,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太阳直射的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下图中的红色夹角H)。
正午太阳高度角(H),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角,在中午的12:00出现。
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规律:①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H)=90°;②太阳不直射时,12:00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③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④从直射点开始,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减小的角度,恰好等于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例题图3 例题答案:B、C精讲精析:(1)判断影子的方向。
如下图,第一张图中,影子位于白色平台的上面,天塔的右侧为一个暗色的凸出港口;对应到第二幅图上面,应该是下图第二幅图中红色线的位置。
第二幅图中有指北针,因此该红线所指的西北方,即为天塔的影子方向。
图4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2)判断太阳的位置,进而确定时间。
影子在西北方,因此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应该是日出后的一段时间。
天津低处北半球40°N左右,因此春季秋季6点日出,夏季6点前日出,冬季6点后日出。
因此只有8:00-10:00符合条件,每个季节都是刚刚日出后。
高中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计算
1、太阳直射点经度的计算
①根据地方时计算
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为12时的
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题】当北京时间为10时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北京时间10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0时,由此可推
算出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度数为150°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
的经度为150°E。
②根据日照图计算
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所以,在日照图中将昼半球
平分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
经度。
【例题】图1(图中O点为极点)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L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故此时太阳直射在L
经线上。
根
据图中30°E经线和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推知L经线的度数为
60°W,即此时太阳直
射点的经度为60°W(或西经60°)。
2、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
①根据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计算。
太阳直射点坐标一、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又称太阳垂直点或太阳高度角为90°的地点,是指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光线垂直射到地球表面的点。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
二、太阳直射点的坐标计算方法太阳直射点的坐标计算方法基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1. 确定当前日期首先要确定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具体日期,通常使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
2. 确定当前时间确定当前的时间,以协调世界时(UTC)为准。
3. 确定当前地点的纬度和经度根据所需计算的地点,确定其纬度和经度。
纬度表示地点在北纬或南纬的位置,经度表示地点在东经或西经的位置。
4. 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根据日期、时间和地点的信息,可以使用天文计算公式来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这些公式基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考虑了地球的倾斜角度以及太阳的视差等因素。
三、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主要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太阳直射点会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在北半球的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而在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在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2. 经度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在每天都有东移和西移的变化。
这意味着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会不断变化,不会固定在某个地点。
3. 时间变化太阳直射点的时间也会随着经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不同经度的地点在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有差异。
四、太阳直射点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几个主要影响方面:1. 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季节。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赤道附近地区气温较高,而两极地区则较低。
2. 日照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上时,接近该回归线的地区将会有更长的日照时间。
2007 年第4 期教材新析11太阳直射点经纬度的确定●王建林/河南省息县第二高中( 464300)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 是进行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首选内容, 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学生在理解这一部分知识时需要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这一类问题往往会涉及到太阳直射点的特点和确定。
一、太阳直射点的基本知识太阳直射点是指某一时刻被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球表面, 此时该地的太阳高度为90°, 影长为零。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会发生往返移动, 其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再加上地球的自转,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 因此, 它可以用一组经度和纬度数字来表示。
但由于一天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很小, 我们可以认为某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不变的,用下面的方法就能确定直射点的经纬度。
二、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1.根据具体日期确定在不同的日期, 太阳直射在不同的纬度位置, 如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在非特殊的日期, 可以通过查阅天文年历得知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在试题中往往要根据晨昏线的位置特点来确定日期: 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经过南北极点、将所有纬线平分时,可以确定为春( 秋) 分日; 当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时( 各只有一个交点) , 再根据是南极或北极附近是极昼还是极夜,可以确定夏至日———北极附近为极昼,南极附近为极夜, 反之则为冬至日。
有时还可以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来确定日期: 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零, 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最大为23°26′。
2.作图法在地球的日照图( 侧视图) 上,如图1, 延长太阳光线, 通过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所在的地理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在图中P 点( 该太阳光线和圆周的交点) 即为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计算一. 方法点拨1. 太阳直射点经度的计算①根据地方时计算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题】当北京时间为10时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北京时间10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0时,由此可推算出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度数为150°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
②根据日照图计算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所以,在日照图中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题】图1(图中O点为极点)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图1【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L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故此时太阳直射在L经线上。
根据图中30°E经线和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推知L经线的度数为60°W,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60°W(或西经60°)。
2. 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①根据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计算根据太阳回归运动的规律,当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当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当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
【例题】图2(图中阴影为黑夜)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图2【分析】根据图中黑夜范围,可以推断此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故此时应为春分或秋分,太阳应该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
②根据极昼、极夜的范围计算如果北半球极昼范围最南界线为χ°(或南半球极夜范围最北界线为χ°),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χ°)N;如果北半球极夜范围最南界线为χ°(或南半球极昼范围最北界线为χ°),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χ°)S。
计算太阳⾼度⾓和太阳⽅位⾓确定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始终保持着⼤概66°34′的夹⾓,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可能直射的范围:春分、秋分⽇,太阳直射⾚道,即直射点的纬度为0°。
冬⾄⽇,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春分⽇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每年公历⼤约为3⽉20⽇左右公历6⽉21⽇左右⽇左右。
夏⾄这天,太阳运⾏⾄黄经90夏⾄是⼆⼗四节⽓之⼀,在每年公历夏⾄度(夏⾄点,⽬前处在双⼦座),太阳直射地⾯的位置到达⼀年的最北端,⼏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公历9⽉22~24⽇。
太阳在这⼀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道,因秋分秋分,每年的公历此全球⼤部分地区这⼀天的24⼩时昼夜均分,各12⼩时。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道进⼊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天中⽩昼短于⿊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年中连续6个⽉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不灭的星空。
公历12⽉21~23⽇。
冬⾄,时间在每年的公历冬⾄同时,由于地球⾃转,各个时刻太阳的轨迹是不同的。
⼀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在相同的⽇期,正午的太阳⾼度⾓相对于其它时刻来说是最⼤的。
所以影响太阳⾼度⾓的因素有3个,⼀是纬度,⼆是⽇期、三是时刻。
如在冬⾄、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地区相同时刻的⾼度⾓要⾼于该地区相同时刻不同⽇期的⾼度⾓。
⾃然,在相同⽇期,相同纬度地区中午时刻的⾼度⾓最⾼。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由太阳⾼度⾓和太阳⽅位⾓来确定。
太阳⾼度⾓⼜称太阳⾼度、太阳俯仰⾓,是指太阳光线与地表⽔平⾯得之间的夹⾓。
太阳⽅位⾓即太阳所在的⽅位,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上的投影与当地⼦午线的夹⾓,可以近似看作是树⽴在地⾯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向的夹⾓。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影子方向)考点详解(1)日出日落以北半球为例:①春分、秋至,6点日出,18点日落;②夏至,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冬至,6点后日出,18点后日落。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运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秋分(9月23日)重新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返回,向北移动,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太阳直射的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下图中的红色夹角H)。
正午太阳高度角(H),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角,在中午的12:00出现。
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规律:①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H)=90°;②太阳不直射时,12:00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③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④从直射点开始,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减小的角度,恰好等于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例题图3 例题答案:B、C精讲精析:(1)判断影子的方向。
如下图,第一张图中,影子位于白色平台的上面,天塔的右侧为一个暗色的凸出港口;对应到第二幅图上面,应该是下图第二幅图中红色线的位置。
第二幅图中有指北针,因此该红线所指的西北方,即为天塔的影子方向。
图4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2)判断太阳的位置,进而确定时间。
影子在西北方,因此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应该是日出后的一段时间。
天津低处北半球40°N左右,因此春季秋季6点日出,夏季6点前日出,冬季6点后日出。
因此只有8:00-10:00符合条件,每个季节都是刚刚日出后。
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纬度太阳高度角和直射点纬度是计算日照量的重要参数,它们可以用来描述地表的太阳辐射分布,而且关系到地表温度和地表蒸发量。
一、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中心被视为一个视点到地表给定点的垂直距离称为太阳高度角,它是一种表达天体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和位置的方法,是计算日照量的重要参数。
太阳高度角是指地表点和太阳中心之间的夹角,它由太阳的经度、纬度和地表点的经度、纬度决定,用来表明太阳到达地表点的距离。
太阳高度角也可用于计算每日总日射量和每日最大日射量。
在运动的地球上,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它的位置受地球的轨道和地球自转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因而太阳高度角也会发生变化。
二、直射点纬度直射点纬度是一种指地球表面某点太阳中心所落北半球或者南半球的角度,它受太阳自转影响而及时变动,这个角度与太阳高度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直射点纬度可以用来表明地表点处太阳辐射的朝向,即太阳直射入到地表点的方向,由此可以确定太阳的高度角。
此外,太阳的直射点纬度在不同的位置、时间都不同,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也会随之变化,如冬季太阳直射点纬度比较低,夏季太阳直射点纬度比较高。
三、太阳高度角和直射点纬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角和直射点纬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太阳高度角=太阳赤纬度直射点纬度。
这个公式表示太阳高度角是由太阳赤纬度和直射点纬度决定的,换言之,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的经度和纬度、地表点的经度和纬度以及直射点纬度有关。
它们之间不仅是变量间相关性的概念,而且也可以用来表示太阳辐射力量随着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趋势。
四、总结太阳高度角和直射点纬度是描述地表太阳辐射分布和表示天体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的重要参数。
它们可以用来计算每日总日射量和每日最大日射量,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的经度和纬度、地表点的经度和纬度以及直射点纬度有关。
太阳高度角和直射点纬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太阳高度角=太阳赤纬度直射点纬度。
几何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地纬度要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当地纬度,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关系和天文术语。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概念。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角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是指太阳正午时直接照射在地球上的纬度线,当地纬度是指观测太阳的地方所在的纬度。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可以使用一个基本的几何原理。
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太阳的方位角和倾斜角,其中方位角是太阳光线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倾斜角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当地的经度和时间来计算太阳的方位角。
方位角的计算需要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自转。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了360度,而太阳每天自东向西自转了360度。
因此,太阳的方位角可以通过当地的经度、当地的时区和观测时间来计算。
太阳直射点纬度可以通过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得到。
太阳直射点纬度是指太阳正午时直接照射在地球上的纬度线。
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90度,意味着太阳光线垂直射到地球表面。
根据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太阳高度角为90度时的纬度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当地纬度是指观测太阳的地方所在的纬度。
可以通过GPS定位或者地图等工具得到。
当地纬度对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观测太阳的地方与太阳高度角之间的距离越大,太阳高度角就越小。
当我们了解了基本的几何关系和天文术语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计算了。
首先,确定观测太阳的地点的纬度。
可以使用GPS定位或者地图等工具得到。
然后,根据当地的经度、当地的时区和观测时间来计算太阳的方位角。
需要注意的是,太阳的方位角随着观测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确保计算的时间是正确的。
接下来,利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确定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cos(太阳高度角) = sin(当地纬度) * sin(太阳直射点纬度) +cos(当地纬度) * cos(太阳直射点纬度) * cos(方位角)最后,通过太阳高度角为90度时的纬度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高分突破地理2022答案(一)昼夜交替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二)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三)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