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学生用)
- 格式:docx
- 大小:24.22 KB
- 文档页数:8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练习等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等交际语言。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知识链接】一、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非亲属称谓)两大类型。
除此之外还有反映中国独特的人际态度的敬辞和谦辞。
(1)亲属称谓(2)社交称谓(详见课本91页)(3)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己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要点:“家大舍小令外人”)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常用谦辞“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拜”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叨”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奉”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
七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之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口语交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与他人交流时,用适当的口语表达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七年级学生可以运用的口语交际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积极主动地展示兴趣。
在与他人交流时,表达对对方话题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面对新朋友或老师时,我们可以问一些关于他们兴趣爱好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还能使对话更加活跃。
例如:老师,我听说你喜欢读书,你能向我们推荐一些好书吗?第二,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
在进行口语交流时,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不需要用很复杂的句子来展示自己的口语水平,相反,简单的表达反而更容易被理解。
例如:这本书真好看,我建议你也读一读。
第三,适当运用感谢和道歉。
在与他人交流时,感谢和道歉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
当别人帮助了你或者给你提供了一些信息时,你可以表示感谢。
当你犯了错或者有什么需要向他人解释时,你可以用道歉来表达。
例如:感谢你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
对不起,我刚才说错了。
第四,准备充足并用合适的语调和语速表达。
在进行口语交流时,提前准备一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子,并熟练掌握它们的发音和用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调和语速的问题。
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语速的适中调整可以让我们的口语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能够更好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第五,多参与口语练习和交流活动。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口语练习和交流活动。
可以找一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朋友一起组织练习,或者参加一些口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第六,善于运用非语言信息。
除了语言表达外,我们还可以运用非语言信息,如手势、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适当运用这些非语言信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更加丰富和生动。
例如,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我们可以用手指着自己或者伸出手,同时微笑着说:“我是xxx”。
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进行情境交际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掌握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语境的选择、语气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探讨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一、语境的选择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不同的语境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首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应该使用正式的词语和措辞,以显得庄重和专业;而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词语,以增加亲切感。
其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语法结构。
语法结构是语言表达的框架,不同的语法结构可以传达不同的意义。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语法结构。
比如,在描述过程或者事件发展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时间状语从句或者递进关系的连词,以使表达更加连贯和流畅。
二、语气的运用语气是指语言表达中所包含的情感色彩,不同的语气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选择合适的语气。
首先,要注意使用礼貌的语气。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使用礼貌的语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比如,在提出请求或者询问时,我们可以使用委婉的措辞,以显得更加礼貌和尊重。
其次,要注意使用积极的语气。
积极的语气可以传递出我们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积极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魅力。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些特定的修辞技巧,以达到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效果。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首先,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比喻和拟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加形象和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一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感到自在和舒适。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学习重点: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
主要内容:一、称谓语(1).亲属称谓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A。
“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B。
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例如:年龄称谓趣谈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编写意图一、调查并了解言语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情况,探究背后隐藏的文化和心理现象。
二、了解不同类型的交际语言现象的使用场合、适用范围,以指导日常交际。
教学建议一、课本中举了三种最典型的交际语言类别,可做的还很多,像“寒暄语”“致谢语”“祝颂语”“抚慰语”“吉祥话”等都可以纳入探究的范围。
但无论哪一种,都必须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探究活动,因此,要组织学生展开调查,可以从书刊杂志上统计有关的语言材料,也可以编制调查问卷,到街头随机调查路人的使用情况,比如要调查现代汉语称谓语的情况,就可以参照下表分别调查(有关术语详见“有关资料一”):称谓词类别面称背称亲属称谓血亲关系姻亲关系非亲属称谓代词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谦称敬称亲昵称谓戏谑称谓名字称谓如果想调查中西称谓语的不同,只要在表里再分成西语和汉语两类就可以。
通过这样的调查,课本中所提到的两种文化背景下称谓语系统的差别也就一目了然了。
也只有通过这样的详细调查,才能了解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基本情况,对于其中的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也才能有所察觉,比如:对男老师的妻子,我们知道叫“师母”,但是怎么称呼女老师的丈夫呢?恐怕没有一个合适的词语,这种现象很多,语言学家把它称为“称谓语空缺”,如果能再找到一些,说说解决的办法,对学生的实际言语交际能力是有帮助的。
二、禁忌语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避讳,有避皇帝讳的,也有避尊长讳的,这一类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比如避讳的例子、折衷的办法等),了解古代避讳的制度,以及背后的等级观念即可。
另一类是民俗性忌讳,这样的词语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碰到,有的是一个群体共同的禁忌,有的则是针对具体的场合、具体的人,找一些例子,分析背后的文化心理。
三、委婉语和禁忌语是有联系的,因此可以和禁忌语的考察结合起来,分析应用委婉语是出于什么样的禁忌,委婉语有哪些类别。
这两个活动最后都可以形成一个小的综述文章,比如《我们家乡的禁忌语》《普通话中的委婉语》《交际中的言语“雷池”》等。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练习等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交际语言;2、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运用不同的交际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2、教学通过课内探索延伸至课外,积累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的一些知识。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课时:1课时一、导入:杨澜和周总理机智的语言。
放映幻灯片。
二、放映幻灯片:1、学习并掌握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交际语言;2、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运用不同的交际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3、链接高考,总结做题的方法。
三、通过三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一)、1、情境一:解释下面红颜色词语的意思,并理解下面这段对话。
(小明在青少年画展上获得一等奖,小明带他的父亲前去拜访他的老师。
见面后,小明向老师介绍他的父亲。
)小明:这是令尊。
老师:哦,原来是家父。
你好。
父亲:您好。
小明啊,还不快拜见老师。
小明:这次我在画展上获了奖,多亏家师教导有方。
父亲:令郎这次在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
老师:哪里,哪里,还是您家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啊。
2、提问并总结:家大:自己亲属中的长辈、年长的平辈。
如家父、家慈、家兄等。
舍小:亲属中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妹、舍侄等。
令外人: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堂、令嫒等。
3、总结“称谓语”概念:“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幻灯片放映)4、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二)、1、情境二:(小强和小明是同学,他们好久不见,约好一起吃饭。
小强先到某饭店点好了菜,正等小明来,等了一会儿小明来了。
)小强:小明,你来了啊,怎么这么慢啊。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练习等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等交际语言。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知识链接】一、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非亲属称谓)两大类型。
除此之外还有反映中国独特的人际态度的敬辞和谦辞。
(1)亲属称谓(2)社交称谓(详见课本91 页)(3)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己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要点:“家大舍小令外人”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根据上面的解说完成下表常用谦辞“拙”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 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敢问、敢烦。
“劳 ”(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 :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 “拜”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 望对方。
“叨 ”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 (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奉 ”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
如:特此奉达。
奉复: (多用于书信)回复。
如: 当另函奉复。
如雅正,辨一辨:请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敬辞或谦辞: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
: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
: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
:请人改文章。
:(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敬辞和谦辞呢写下来和大家一起积累在语言交际中, 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 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
(一)避讳情况1.中国古代的避讳:避皇帝讳,避父母讳等 2.现代社会中的禁忌语( 1)生理上的缺陷 ( 2)生老病死及家庭不幸(3) 职业的禁忌语:渔民忌 “翻”,戏班忌 “散”、“伞 ”(4) 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短处,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历和现状,这些也 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经。
如贵庚、 贵恙、贵干、贵姓、贵国、贵校)如大作、 大驾、大名) 高(如高见、高论、 高就)如玉成、 玉体) 垂(如垂询、垂爱):敬辞,称对方到来。
:敬辞,称宾客(5)特定的风俗习惯回族人忌食猪肉,当然不喜欢人家说猪。
西方人一般不高兴别人打听自己的年龄、工资收入。
不少农村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家说不吉利的话。
“死亡”称谓自古以来,人类对“死”总有太多的忌讳,因此,“死”这一词语也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①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②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③佛道徒之死:涅槃、圆寂、升天、坐化、羽化、仙游等。
④尊长之死:仙逝、长眠、长逝、西去、寿终等。
⑤一般人之死:亡故、过世、谢世、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⑥其他特定讳称:英雄之死称牺牲;烈士之死称就义;为国之死称捐躯;救人之死称献身;遇险之死称罹难;公务之死称殉职;罪犯之死称毙命;突然病死称暴亡;病榻之死称断气;师长之死称千古;他乡老死称客死;短命之死称夭亡。
(二)讲求避讳的具体方法1、改换说法,需找替代对跛子讲客气,要说“你腿不方便,请先走!”老张长得胖,这是生得“富态”,老李长得瘦,这是长得“精干”。
2、注意语言对象,以防产生反感化学老师买五斤肉被少了五两,很气愤, 于是前去理论:“师傅,或许你今天多喝了几杯乙醇,没认清秤杆吧! 肉是氢、氧、碳三种元素的结合体,难道这肉里氢和氧结合得太多了照理说肉是脂肪,不是汽油煤油这些烃一类物质,怎么这么快就挥发了250 克呢” 语文老师帮忙说:“你是树上黄叶,我是冷峻秋风;你是脸上污点,我是明亮镜子。
神圣而庄严的道德法庭,不需要程式化、平庸化的证明,良心就是最公正最伟大的法官。
啊,顾客是上帝,顾客是⋯⋯”结果:杀猪匠操起了刀⋯⋯3、入境问俗,入乡随俗南京人结婚时忌讳人家送伞作礼物,“伞”和“散”是同音,太不吉利,送不得也说不得。
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带苹果,因为上海话“苹果”和“病故”一个念法。
4、注意语言环境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描述性语句用于书面语,在此要用口语)三、委婉语委婉语是在语境的制约和作用下、体现交际主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表达者不直说本意, 而选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说法来替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课文示例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
”——《林黛玉进贾府》委婉语,应该怎么使用1、向别人发出请求时,可使用委婉语。
2、拒绝别人的时候,你可以用别的理由婉言推辞。
3、批评别人时要尽量用委婉语,缓和语气,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
4、有些事物或现象,人们不愿直说,必须使用委婉语。
5、公益广告类,这些广告通过委婉的语言表达给人一种和谐、友善、温馨的感觉。
【合作探究】1、阅读小故事,想一想,他们的结局为何不同一天, 一位穷朋友从乡下来到京城皇宫门前求见明太祖。
朱元璋非常高兴, 马上传他进殿。
谁知这位穷朋友见朱元璋昔日的容颜似乎没有多大变化, 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说: “我主万岁! 您还记得我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 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
还没等煮熟, 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 撒了一地的豆子, 汤也都泼在泥地上。
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 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 叶子梗在喉咙里,还是我出的主意, 叫你用青菜叶子吞下去, 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里去............................................... ”还没等说完, 朱元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 嫌这个孩提时的朋友太不顾体面, 於是大怒道: “推出去斩了! ”后来, 这件事让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 心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 于是, 他心生一计, 信心十足地去见他小时候的朋友, 当今的皇帝。
这个穷朋友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
行过大礼, 这个人便说:“我皇万岁万万岁! 当年微臣随驾扫荡沪州府, 打破罐州城, 汤元帅在逃, 拿住了豆将军, 红孩儿挡关, 多亏了菜将军。
”朱元璋一听, 不禁大笑, 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是孩提时的朋友, 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兴, 於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他们结局不同的原因是: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应当:2、李秀才为什么会挨打有个年过半百的财主老年得子,大摆宴席庆祝。
酒过三巡,小孩抓周,众宾朋上前道好。
张秀才说:“令郎定会大富大贵。
”财主大喜。
王秀才说:“令郎定会金榜题名。
”财主又喜。
李秀才见状,摇头晃脑的说:“令郎将来定会一命呜呼。
”满座愕然。
老财主大怒,令众家丁痛打李秀才。
李秀才挨打的原因是: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应当:3、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
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
“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 “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已,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
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 “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 岁的王八羔子!”知县的回答得体吗为什么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应当:4、从前有个秀才到集市上去买柴,他对挑柴的客气地说:“荷薪者过来。
”挑夫只听懂了“过来”二个字,就过去了。
秀才又问:“价钱几何”挑夫只听懂“价钱”二个字,就开了个价。
秀才于是讨价还价了:“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这回挑夫怎么也听不懂,于是挑起柴走了。
挑夫为什么听不懂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应当:5、下面是一个口语交际的情景,阅读后作答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
别人批评他:“不要挤,讲一点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是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我听后回答他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我”的回答得体吗我是否应该用更委婉的语言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还应当:【课堂练习】1、下例选项中,礼貌称谓正确的是()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时常告戒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词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谦语。
(1)请求别人不要再送了,可以说“您不必相送”,也可以说“请您()()”。
(2)感谢别人的帮助,可以说“谢谢您帮了我的忙”,也可以说“谢谢您()()相助”。
(3)自己走上舞台表演,可以说“不好意思,让大家见笑”,也可以说“我只好()()了”。
(4)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您的()()”。
(5)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xx先生()()”。
(6)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您了”。
3、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阅览室里)图书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高考真题】1、(2012 湖南卷)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