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衣架的联想》教案人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13、衣架的联想-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衣架的结构和功能;2.认识衣架的种类和用途;3.发挥想象,创意制作一款衣架。
二、教学重点1.衣架的种类和用途;2.创意制作一款衣架。
三、教学难点1.如何发挥想象,制作出独特的衣架。
四、教学过程1.了解衣架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们了解衣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所知道的衣架种类及其用途。
2.认识衣架的种类和用途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们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衣架(普通衣架、裤架、裙架、内衣架等)以及它们的用途。
3.发挥想象,创意制作一款衣架在讲解衣架种类和用途后,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设计并制作一款自己独特的衣架。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原材料和工具,如木棒、卡纸、剪刀、胶水等。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展示和评价制作完成后,学生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发现。
教师可以根据设计创意、制作难度、成品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衣架”的教学,既让学生们了解了实用生活中的小常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独特想法和创造力,能够让学生们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实施课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衣架的结构和功能,建议选择颜色鲜艳、结构简单的衣架进行讲解和示范。
2.在制作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们足够的自主性,不能太过严格或约束创意,否则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在跟学生们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去感受和领悟,不能讲解过多或太过教条化。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衣架的联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衣架的联想》是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衣架的形状、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衣架为素材进行美术创作。
教材中提供了各种衣架的图片和创作示例,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如何将生活中的物品转化为美术创作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创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衣架的形状、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衣架的形状、结构和功能,学会用衣架进行美术创作。
2.难点:如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衣架的形状、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元素。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用衣架进行美术创作。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美术作品。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衣架、美术材料(如彩纸、彩笔、剪刀等)。
2.学生准备自己的美术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衣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衣架的形状、结构和功能。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用衣架进行美术创作。
示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衣架的形状、结构和功能,并讲解如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用衣架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第十三课《衣架的联想》说课(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一、课程内容本节课是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十三课,《衣架的联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衣架的形状和结构。
2.学习分析衣架的形状特点,想象和联想衣架的变化和表现。
3.学习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了解色彩的感性表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衣架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3.教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造型来表现物体的形状特点。
4.将色彩的感性表现融入到造型中,让学生懂得色彩在造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生分析衣架的形状特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其他形状和事物。
2.教学生学习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线条表现能力。
3.教学生学习色彩的感性表现,让学生懂得色彩在造型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衣架的图片,或让学生带来自己家中的衣架,介绍衣架的形状和结构。
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我们的想象力,将衣架的形状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联想出更多的形状和事物?2.讲解(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图片或手绘图像,讲解衣架的形状特点,并带领学生进行分类、分析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出更多的形状和事物。
3.练习(3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选择一种自己所想到的形状或事物,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表现出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自由发挥,不必要求精准。
4.展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论和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解释绘画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5.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
五、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2.教师可以进行课堂练习和分享,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下《13、衣架的联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衣架的联想》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下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等方式,发现衣架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衣架的形状、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联想,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联想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衣架的形状、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联想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来拓展思维。
此外,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衣架的形状、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等方式,发现衣架的多种可能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衣架的多种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灵感,提高创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衣架、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素材:优秀作品图片、相关视频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衣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衣架的形状、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优秀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灵感,提高创作能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创作,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衣架的联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衣架产生自己的独特联想,并用学过的方法表现创意。
2.过程与方法:观察、交流与表现,在合作过程去寻找创意和表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用艺术创造的目光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普通事物,领略创造的魅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衣架的原造型启发联想,激发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的方法,运用多种辅助材料表现美观、有趣的创意造型。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衣架若干、辅助材料若干学生:每人1-2个不同衣架,辅助材料、美术工具等教学活动设计:一、欣赏与感受1.打开课件:欣赏一组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创造的艺术品。
2.对话: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创意能使普通的物品焕发术生命的光彩。
3.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牛头》《猴子》4.谈话:仔细观察作品,你发现了什么?——分析作品。
5.小结: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也常常被生活中各种形状打动,由此萌发创意,创造了如此生动有趣的作品。
今天,你是否也想来尝试一下呢?二、观察与想象1.猜猜是什么?课件逐步出事衣架、裤架,每一个局部请学生猜猜是什么?——板书:衣架2.简单说说衣架的作用,观察衣架的结构,理解衣架的设计(设计服务与生活)。
3.想象第一步:出示一个衣架,在投影上演绎各种角度造型,“测试一下你的创意指数”说出你的联想。
4.想象第二步:两个衣架组合?教师组合——学生组合——共同联想。
5.想象第三步:不同衣架组合,各组拿出自己的衣架,小组内活动,每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交流。
6.想象第四步:添加辅助材料后又有什么新的联想?看看小组内带了哪些辅助材料?寻找一下新的创意。
三、创造表现1.课件展示各种学生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一件作品的表现方法?你还受到了哪些启发?2.猜猜其中有些作品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3.你准备做什么?有什么困难?4.学生创作:要求:·2-3人为一组合作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分工合理,合作有效5.教师参与和辅导四、展示和评价1.根据作品特色选择绳子和挂钩,把作品展示出来2.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下《13、衣架的联想》教案1一. 教材分析《13、衣架的联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联想的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物品除了原有的功能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用途。
以衣架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衣架除了用来挂衣服外,还可以有哪些用途。
通过这个例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联想和创新类的课题,对于如何进行联想和创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因为思维定势和害怕失败的原因,联想和创新的能力发挥不充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有多种用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衣架的其他用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衣架的其他用途。
2.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如何进行衣架的联想和创新。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联想和创新思路,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衣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衣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衣架的外观和结构,提问:“你们知道衣架除了用来挂衣服外,还可以有哪些用途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衣架的创意用途,如衣架可以用来整理书籍、悬挂植物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联想和创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衣架,思考和探讨衣架的其他用途。
13.衣架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
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
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
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