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钢筋混凝土梁与钢-混凝土组合梁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9
型钢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柱组合节点施工工法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唐光暹郑毅成翠艳葛智超黄扬1.前言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内配型钢的组合结构,它综合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的特点,能充分发挥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各自材料的优点,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成为结构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型钢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柱组合节点是一种新型组合节点形式,国内外均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该类节点复杂,型钢的吊装定位、节点核心区钢筋绑扎、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均不同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节点,也与常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有所区别。
我们知道,节点是有效连接梁、柱构件并使二者共同工作的重要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该节点的施工工艺将是施工控制的重点。
我公司在施工四川省南充市泰合·青年城项目过程中,通过优化创新、方案改革,总结了型钢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柱组合节点施工方法。
采用本工法,该工程节点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表明本工法可推广性强,在跨度大的转换层结构及类似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工法特点2.1 应用CAD三维建模技术,优化型钢梁开孔位置及节点区内钢筋精确定位排布,提高型钢梁加工制作的准确性。
2.2型钢梁构件实行工厂化制作,避免了现场纠偏、补开孔的工作量,保证构件尺寸、精度及开孔位置的准确,保证了柱纵向受力钢筋能准确、顺利的穿过型钢梁。
2.3 对节点区自密实混凝土进行试配,并根据试验最终确定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控制参数范围,保证了节点区混凝土的质量。
2.4充分利用梁内型钢的结构刚度进行梁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梁侧模板需设对拉螺栓时,可在型钢梁腹板上设耳板,将其固定于耳板上,耳板应在钢结构深化设计时考虑并在工厂加工时完成。
2.5本工法具有施工简单、快捷、易于掌握,施工综合费用低等特点,保证了质量和施工进度,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3.适用范围型钢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柱组合节点是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一种新型节点形式。
钢-混组合梁桥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综述随着我国桥梁工程事业的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作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公路及城市立交桥中。
本文结合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分析阐述了钢-混组合梁桥的关键技术,为此类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标签:钢-混组合梁;结构特点;应用;关键技术1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上跨现有道路的公路及城市立交桥越来越多。
该类桥梁施工中受下穿道路通行的影响非常大。
为了减少对被交道路交通的影响,缩短工期,降低风险和管理难度,采用钢-混组合梁桥是比较适宜的。
钢-混组合结构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
它和混凝土箱梁相比极大地减轻了结构自重,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和钢梁相比减少了钢材用量,提高了结构刚度。
所以,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公路及城市立交桥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钢-混组合梁桥的结构特点组合梁桥采用剪力键将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结合成整体,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不仅直接承受车轮荷载起到桥面板的作用,而且作为主梁的上翼板与钢梁形成组合截面,参与主梁共同作用。
组合梁桥采用最多的是简支梁桥结构形式,因为简支梁最符合组合梁材料分布的合理原则,即梁上翼缘应是适宜受压的混凝土板,下缘是利于受拉的钢梁。
(1)与钢梁相比,钢-混组合梁具有以下特点:a)减少了钢材的用量,节约了造价;b)增大了梁的刚度,有利于整体稳定性;c)采用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有利于沥青面层的结合,提高桥面铺装的耐久性。
(2)与混凝土梁相比,钢-混组合梁具有以下特点:a)结构自重轻,减少了下部基础的工程量;b)已安装钢梁可作为模板使用,节省了模板工程量;c)施工工期短,且对桥下交通的影响小;d)降低了梁高,有利于桥下净空利用率。
3 钢-混组合梁桥应用情况综述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前,虽有少数工程用过组合梁,但未考虑组合效应,而仅仅作为强度储备和为方便施工而已。
十项新技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十项新技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是指通过结合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将两者相互补充,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施工效率。
下面介绍十项新技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技术:
1. 钢框架与混凝土填充墙结构:在钢框架的内部用混凝土浇筑填充墙体,使结构既有抗震能力又有较好的隔声和隔热性能。
2. 钢筋混凝土中空板结构:在钢筋混凝土板的中间加入钢筋网格,利用钢筋网格的张力来增强板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
3. 钢筋混凝土高层柱浇筑技术:通过在钢筋混凝土高层柱的内部设置钢管,并用混凝土浇筑,提高柱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4. 钢板剪力墙结构:将钢板作为剪力墙的面板,用混凝土填充其内部,形成组合力墙,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5.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梁的上部采用钢梁,下部采用混凝土梁,通过连接装置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提高梁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6.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将钢梁和混凝土梁组合在一起,形成
组合桥梁,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7. 钢-混凝土组合板框结构:将钢板作为框架的立面,用混凝
土填充框架内部,形成组合板框结构,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和抗震性能。
8. 钢-混凝土组合悬挑结构:在悬挑结构的悬挑部分采用钢结构,其余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通过两者的组合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9.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的柱和梁部分采用钢结构,其余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10. 钢-混凝土组合核电站结构:在核电站结构的重要部位采用钢结构,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能,同时在核电站的其他部位采用混凝土结构,满足辐射屏蔽和安全防护的要求。
在桥梁工程中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势与劣势交通土建2011级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在近30年来建造了不少大型桥梁。
由于组合梁能充分发挥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的性能,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阐述钢_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优势、劣势、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桥梁工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1、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发展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已在多类桥梁中较为广泛的应用了组合结构。
与之配套的各类抗剪连接件、施工架设技术和分析方法也不断发展,并编制了以欧洲规范四等为代表的组合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BASE)多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对组合结构桥梁在研究、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交流和研讨,进一步促进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
相对于发达国家,尽管在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高架立交桥、中小跨径的公路桥和铁路桥以及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中都应用了组合结构,我国组合结构桥梁的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桥梁施工技术发展极不平衡。
一方面,在寻求跨度突破的巨大技术需求推动下,大跨度桥梁快速发展并且屡次打破世界记录;另一方面,在中、小跨度桥梁中,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占据绝对数量优势。
而我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存在质量问题较多,预应力后张梁工艺存在堵孔、张拉预应力控制不准、压浆不密实等技术瓶颈。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砼箱梁腹板承受较大的主拉应力,砼材料易开裂,致使结构刚度降低,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而且混凝土箱梁自重较大,在自重、徐变等因素作用下,跨中挠度会持续增大,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降低结构的安全度,为桥梁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因此,工程界很多人正在呼吁采用高性能高强混凝土、采用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改变我国工程结构以混凝土为主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工程结构、桥梁结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2、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桥的优势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是指将钢筋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并考虑共同受力的桥梁结构形式。
[推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蔡健老师 2004年的一份讲义截选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况(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般概念组合结构定义:组合结构的种类繁多,从广义上讲,组合结构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一个结构或构件而共同工作的结构(Composite Structure)。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继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之后发展兴起的第五大类结构。
从广义概念上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组合结构的一种。
组合结构分类:组合结构通常是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中钢又分为钢筋和型钢,混凝土可以是素混凝土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
国内外常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1)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2)钢—混凝土组合梁;(3)钢骨混凝土结构(也称为型钢混凝土结构或劲性混凝土结构);(4)钢管混凝土结构;(5)外包钢混凝土结构。
(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这门学科起源于本世纪初期。
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到了五十年代已基本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至今组合结构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许多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初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旨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欧洲急需恢复战争破坏的房屋和桥梁,工程师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快了重建的速度,完成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和房屋的重建工程。
1968年日本十胜冲地震以后,发现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修建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良好,于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日本的高层与超高层中得到迅速发展。
6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英、美、日、苏、法、德)根据本国的试验研究成果及施工技术条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971年成立了由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S)、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国际预应力联合会(FIP)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组成的组合结构委员会,多次组织了国际性的组合结构学术讨论会,并于1981年正式颁布了《组合结构》规范。
科技综述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综述Ξ潘继文 马山积摘要:本文介绍了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并分别介绍了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各自的特性和构造要求,可供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压型钢板 钢与混凝土板组合梁 型钢混凝土结构 钢管混凝土结构1 概 述组合结构(C om posite structures)有时称作混合结构(Mixed structures),两者又统称为复合结构(Hybrid structures)。
组合结构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在土木工程范围内组合结构应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材料组成,并且材料之间能以某种方式有效传递内力,以整体的形式产生抗力的结构。
这里不包括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材料组成,但却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简单叠加、单独承受荷载的结构。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叙述钢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组合结构,不包括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
50多年来组合结构的研究与应用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公认的新的结构体系。
其与传统的四大结构,既钢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列,并扩展成为五大结构。
在土木工程中采用的组合结构主要有: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与混凝土板组合在一起的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外包钢混凝土结构等五大类。
组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材与混凝土各自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取长补短,组合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方面都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要好,同时还方便施工,因此组合结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剪切连接组合结构是由两种材料共同工作,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合成一体,发挥各自的长处,其关键在于“组合”。
只有将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合成一体才能显示其优越性。
这种组合作用,主要是依靠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可靠连接。
连接必须能有效的传递混凝土与钢材之间的剪力,同时能有效抵抗使两者分离的“掀起力”,—1—Ξ作者简介:潘继文,男,中机工程(西安)第二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钢-混组合结构在各种桥梁应用分析引言最近的二十余年,全球发生了许多次大地震,造成了非常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灾害的共同特点是:由于桥梁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切断了震区交通生命线,造成救灾工作的巨大困难,使次生灾害加重,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在世界上发生7级以上毁灭性大地震灾害中,以热轧H型钢为主的钢结构建筑受害程度最小,因此若用于设计桥梁上部结构弹塑性减震限位阻尼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钢-混组合结构梁桥优势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较为简单的处理方式综合了混凝土梁和钢梁的优势。
组合梁保留受压区的混凝土翼板,受拉区则只配置钢梁,二者之间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成整体。
这样,既不会产生混凝土受拉开裂的问题,也不会因钢梁受压侧刚度较弱而发生失稳,同时还具备较高的刚度和较轻的自重。
钢-混凝土结合梁桥在中等跨度(20~90m)桥梁中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它的主要优点是:组合结构桥梁可以充分合理地发挥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各自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工厂化制造,减少现场操作,场地清洁较有保证,钢材部分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保、节能,且具有整体受力的经济性与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与钢桥相比有:节省钢材;降低建筑高度;减少冲击,耐疲劳;减少钢梁腐蚀;减少噪音;维修养护工作量较少等。
与混凝土桥相比有:重量较轻;制造安装较为容易;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等。
二、钢-混组合结构在各种桥梁中的应用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同一截面内采用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通过剪力连接件来实现钢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称为组合梁,也有学者称之为结合梁:另一类是在桥梁的各个部位分别采用混凝土梁、钢梁以及组合梁的两种或三种形式,通过结合段来连接不同材料的部位,一般称之为混合梁。
具体到各种桥型,则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组合钢板梁桥。
通过连接件把工字形钢板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起来,使钢板梁的抗弯刚度大幅度提高,从而能减小梁高,增大跨径。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步骤解析摘要:本文介绍了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对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主要设计思路及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就设计中的一些概念和步骤进行解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翼板;板托;抗剪连接件一、概述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是由钢梁和钢梁所支承的钢筋混凝土板通过连接件使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板结合成为整体而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形式。
组合梁充分利用了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和结构特性,充分发挥了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
钢材的抗拉性能好,把钢材布置在构件的受拉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好而抗拉性能差,故把混凝土布置在构件的受压区,相互祢补了彼此的弱点,充分发挥了彼此的长处,从而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同材料单一结构相比,组合梁具有承载力高,结构刚度大,节约钢材(可达15%~25%),降低造价,降低楼盖结构高度(可降低20%~30%),增强了钢梁的整体稳定性,防水性能好,抗震性能强,便于铺设管线等特点,组合梁的截面高度比混凝土梁小,组合梁的截面高度仅为(1/16~1/20)L(视载荷、跨度、梁间距而定);因而能增大室内的净空高度,增大使用空间,由于采用钢梁,减少了部分模板工作量,施工简单方便,不需复杂的施工工艺,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组合梁与非组合梁相比,其缺点在于:1.由于钢梁顶面焊有抗剪连接件,在施工中行走不便;2.耐火等级差,对耐火要求高的钢梁,需要对其涂刷耐火涂料,增加了项目造价。
二、组合梁的设计厂房内各种平台跨度不大时,设计中往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也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工艺和使用往往要求有较大的跨度和柱距,这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采用钢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楼盖,在钢梁的翼缘上,每隔一定距离便焊有圆柱头焊钉连接件或短槽钢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使钢梁与混凝土板联结成为整体而共同工作,其全部荷载由组合梁的整个截面承受,这种结构应称为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由于钢梁与混凝土板共同工作,故钢梁截面较小,挠度小,刚度大,降低楼盖结构高度,经济性较好。
浅议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梁摘要: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和计算的异同,重点探讨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特点、裂缝、受弯承载力,在分析的基础上,加深对其的了解,从而知道钢-混凝土组合梁是组合结构中最常见的组合构件之一,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梁,它是由钢筋混凝土翼缘板,钢梁肋部和抗剪连接件组成的整体受力构件。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充分利用了钢材受拉性能好和混凝土受压性能好的特点,是将两种材料通过连接件组合成整体而共同工作发挥作用的一种新型结构。
钢筋混凝土梁形式多种多样,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筋混凝土梁、变形、受弯、裂缝前言:钢-混凝土组合梁是由钢梁、连接件和钢筋混凝土板组成,而钢筋混凝土梁是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梁。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上翼缘有截面面积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板承受压力,致使钢梁上翼缘截面减小,从而节约钢材,钢梁下翼缘则承受拉力,这是组合梁的受力特点。
钢筋混凝土梁既可作成独立梁,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板组成整体的梁-板式楼盖,或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整体的单层或多层框架。
1、变形1.1钢-混凝土组合梁1.1.1 在荷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混凝梁发生收缩徐变,组合梁的变形将不断增加。
1.1.2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受到钢梁的约束,组合梁截面中将产生内力重分布,这种内力重分布也会对组合梁的长期变形产生影响[1]。
中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 B50017,送审稿) [2] 和《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3]中均采用降低棍凝土弹性模量的方法来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组合梁长期变形的影响,混凝土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有效弹性模量E为E =E/k式中:E为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k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
文献[2] 提出考虑混凝土徐变影响时k取2.0;文献[3」认为只计混凝土徐变时k取2. 5,同时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时k取2.0。
应该指出,上述规范公式中采用的单一弹性模量折减系数法计算简单,便于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应用。
但在系统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组合梁时随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后,发现上述规范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4];一方面不能反映混凝土徐变系数的时随变化,徐变系数与加载时棍凝土的龄期和加载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随加载龄期的增长而减小,又随加载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另一方面,按式(1)计算的最终变形值偏小。
在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科技文献中,文献[4]对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的长期变形进行了讨论,建立了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的长期刚度计算公式。
但该公式只适用于普通组合梁,不能用来计算预应力组合梁,且公式形式过于复杂。
有的提出了“变刚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预应力组合梁的时随性能,也有的提出了一步迭代法、无迭代渐进法、迭代渐进法和基于无迭代渐进法的改进方法,来计算因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2 钢筋混凝土梁1.1.1钢筋混凝土梁在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次应力的作用下,引起结构变形在房屋建设中,钢筋砼结构是不可缺少的结构体系,也是保证工程主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钢筋混凝土梁在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次应力的作用下,引起结构变形而裂缝。
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年温差的长期作用,当温差的胀缩应力大于构件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裂缝。
构件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结构设计、地基沉降差异、施工质量、材料质量、环境影响等,无论何种原因产生的裂缝,都会给建筑物肢体结构带来影响。
1.1.2在低速冲击荷载作用下梁的变形与其动力特性、冲击体与梁的质量比Ms/Mb,冲击速度V0、冲击时间和冲击体形状密切相关。
在足够宽的Ms/Mb、V0的变化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梁呈现出一致的状态特性[5] 。
2、裂缝2.1钢-混凝土组合梁2.1.1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出现裂缝钢-混凝土组合梁由于钢梁及抗剪连接件的约束作用,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承受负弯矩作用时,其裂缝的形成、发展除表现出和钢筋混凝土梁相似的规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板产生收缩徐变,在与刚度相对较强的钢梁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会形成一定的内应力,造成开裂荷载降低,同时裂缝发展初期宽度较大;(2)、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高度可以达到平均中性轴位置,但对于组合梁,钢梁的存在使裂缝高度不能达到组合梁的平均中性轴处;(3)、由于剪力钉对裂缝的约束作用,组合梁的裂缝高度一般到达剪力钉顶部,或者在两个剪力钉之间,少部分的裂缝贯通而到达钢梁的顶部;(4)、随着荷载的增加,钢梁和混凝土板之间发生滑移,滑移可以产生附加曲率,或者说使得负弯矩区的手拉钢筋产生附加应变,这是导致组合梁的裂缝宽度增大[6]。
2.2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十分复杂,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的重视。
通过长期的施工实践对钢筋混凝土梁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总结。
2.2.1材料质量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袁观锡[7]等人也认为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选材有直接的关系,应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含量,避免外掺料不合理的现象。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也是产生裂缝的直接原因。
2.2.2 施工质量由于混凝土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混凝土梁出现裂缝。
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
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因产生的原因而异。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在运输、吊装的过程中,由于支撑不合理、吊点位置不符,以及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荷载,也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
2.2.3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欠周全,也是引起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结构缝设置不妥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梁出现结构裂缝。
2.2.4温度变化温度裂缝是粗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一般出现在配筋薄弱处。
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当混凝土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机会开裂;另外,混凝土在降温收缩时,由于受约束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也容易开裂。
2.2.5养护方法目前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的养护方法基本沿用过去简易的方法,这种方法已远不适应泵送混凝土的较大温度收缩变形要求。
2.2.6功能改变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使用功能,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梁上荷载等均会出现裂缝。
3、抗弯承载力3.1钢-混凝土组合梁目前,钢-混凝土组合梁多采用栓钉剪力连接件形式,其抗弯承载力不仅受到自身材料强度、截面尺寸的影响,还要受到界面剪力连接件数量和混凝土翼板内横向配筋率的影响。
国内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8],但由于研究的角度和形式各不相同,其成果不便于在工程中得到直接应用。
3.1.1弹性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基本假定(1)、刚才和混凝土均为理想的弹性体;(2)、钢材和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组合截面的应变保持平面;(3)、在正弯矩作用下,计算混凝土板面积时不扣除其中受拉开裂的部分;(4)、在正弯矩作用下,不考虑混凝土板中的钢筋作用;(5)、中间支座两侧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受拉开裂区段的长度,各为该跨的0.15倍;在确定截面刚度时,只计入该区段的钢筋,不计入该区段的混凝土板。
3.1.2、截面特征(1)、混凝土板的换算宽度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应该根据应变相同且总内力不变的原则,将受压混凝土板的有效宽度b 折算成与刚才等效的换算截面宽度。
短期荷载作用下 长期荷载作用下()/2ceq E b α /e q e E b b α=(2)、换算截面重心轴(中和轴)的位置若取组合梁的底边为基线,在短期荷载作用下,课的组合截面的重心轴距组合截面底边的距离i i sc i A y y A ∑=∑(3)、换算截面绕重心轴的惯性矩以组合截面底边为基线,将混凝土界面换算成钢梁截面,则组合梁换算截面绕重心轴的惯性矩按下式计算22()sc i i i i i i I I A y I A y =∑+=∑+∑3.1.3、截面计算(1)、正弯矩作用下的正应力计算当组合梁下设有临时支撑时,按一个阶段受力设计,如果其中的永久荷载不是很大,这是不考虑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梁上的全部荷载由组合截面承受,其正应力可按下式计算:对钢梁部分 对混凝土部分ys S C M I σ= y c E s c M I σα=当组合梁下不设临时支撑时,按两个阶段受力设计,这是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其正应力可按下式计算:对钢梁部分 对混凝土部分12g I s S sc M y M y I I σ=+ 2c E s c M y I σα=(2)、负弯矩作用下的正应力计算当组合梁下设有临时支撑时,按一个阶段受力设计,梁上的全部荷载有组合截面承受,其正应力可按下式计算:对钢梁部分 对混凝土部分s ss M y I σ=- 2c E s c M y I σα= 当组合梁下不设临时支撑时,按两个阶段受力设计,其正应力可按下式计算:对钢梁部分 对混凝土部分112g s s ss M y M y I I σ=-- 2s s s M y I σα=-3.2钢筋混凝土梁3.2.1 现有承载力计算方法钢筋锈蚀对构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钢筋截面面积减小、构件截面尺寸相应变小、钢筋强度降低,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退化。
对于锈蚀引起的前3个因素,在承载力计算中相对容易考虑,且概念上也较明确;对于粘结退化的影响,目前则主要是通过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系数来考虑,并且在试验基础上给出了该系数的计算公式。
现有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是,先根据锈蚀程度确定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系数,再考虑钢筋锈蚀损伤后的实际截面面积和屈服强度,最后按混凝土规范中完好构件承载力公式计算锈蚀梁的抗弯承载力。
从现有的计算方法来看,计算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关键是确定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系数。
本文中选择了不同的损伤指标,如裂缝宽度、钢筋截面损失率、锈蚀损伤范围[9]等,建议了协同工作系数的取值方法。
3.2.2抗弯承载力计算根据构件锈蚀后的截面配筋指标和钢筋锈蚀程度计算极限状态下受拉钢筋的强度利用系数,即可确定锈蚀钢筋的极限应力,再按规范中计算完好混凝土梁的方法计算锈蚀构件的承载力[10]在极限状态下,根据截面平衡条件可得1c sc sc sc f bx f A αα=式中:a,为等效矩形的应力值与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al= 1.0;x为等效矩形应力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