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42.02 KB
- 文档页数:26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坚持这样的经济制度是因为: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这样的经济制度需要: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经济制度的基础。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个体。
私营。
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拓展资料基本经济制度是国家依据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秩序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做出明确规定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即所有制。
中国现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这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确立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在我国,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实践证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经济制度,是国家依据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秩序中生产资料归属做出明确规定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该制度在开放以来不断深化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的一种经济体制。
下面从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
首先,国有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国有经济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国家通过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掌握,实施宏观调控、调节经济运行,推动经济稳定和发展。
其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另一特点。
我国允许、保护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包括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功,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灵活性和活力提供了基础。
第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市场体系的基础上。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源分配,价格形成机制反映供需关系,竞争机制推动企业创新和优胜劣汰。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经济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行,增强了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最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还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对整个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
通过宏观调控,我国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协调性,避免过热和过冷的经济波动。
总而言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特点包括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挥作用,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的引导。
这一制度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崛起和领导地位打下了基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由于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区别开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且多层次性的状况还很明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需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在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时,必须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要防止和克服两极分化,努力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公有制为主体,不是单一的公有制,而是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以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为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公有制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3、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对搞活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引言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强调国家在调控和引导市场方面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有: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国家控制着重要的经济领域,同时与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促进经济的多元发展。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 国家的调控和引导。
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 国家保护和促进社会公平。
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制度的保障,国家加强规范和监管,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基本权益。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特征。
国有制经济国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经济主要由国家所有和控制的企事业单位组成。
这些企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国有制经济在战略性行业、重点领域和公益事业中尤为重要,同时也参与竞争性市场,通过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
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的。
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农业、林业、渔业以及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能够集体经营土地和农村其他资源,共同发展经济。
私人所有制经济私人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人所有制经济是由个体和私营企业组成的。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引言经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所采用的基本制度安排。
它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方式、产权的归属以及市场的运作机制。
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人民共同所有或者由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家通过所有制的手段实行宏观调控。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承认和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
除了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以及其他形式的所有制经济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保护。
3.实行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运行机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通过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来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
同时,也逐步建立健全了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民主法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注重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经济权益和合法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在这一时期,国家通过五年计划来引导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实行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制度改革。
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引进外资、建立股份制企业、发展私营经济等措施,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目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一制度下,公有制经济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经济制度下,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等手段,实现对经济的规范和引导,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导读:规章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篇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学习指导知识网络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范围;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范围及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理解我国为什么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能举例说明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
学法指导调查法。
可以对自己父母所在的单位性质进行调查、分类,这样有助于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并且发现这些貌似深奥的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
比较分析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
本框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要准确把握这些概念,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点、不同点。
例证法。
能够用实例说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点拨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进行的,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大有裨益。
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表现是本课的重点。
要把握这一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对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公有制的基础地位。
二、要全面认识、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集体经济:亦称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篇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M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中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我国现阶段的所有者结构。
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较强。
本节主要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目,基本的线索是明确我国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经济的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以及增强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辨别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提高学生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自觉性,坚定其无比优越性的信念,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对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情景导析、讨论比较、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导入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我们会看到有国家投资的企业,有某个集体出资兴建的,也有公民个人出资开办的,还有国外企业出资或与我们合资合作兴建的。
这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
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感知导入新课基本经济制度材料一:2007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125个,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2、65%,工业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占48、5%、60、9%、43、7%,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的比重为41、2%、57、6%。
材料二:2007年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铁路83、1%、冶金64、4%、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材料三: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4,增长到2007年的1/3、近十几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
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明确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概况结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公有制经济问题:公有制经济包括那些成分?地位如何?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不同国有经济问题:国有经济的地位、含义和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知识理解探究深化展示材料:通过材料说明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名次地区企业名称纳税1黑龙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31465692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7531513北京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4591264山东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13716565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279719学生讨论、感知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结论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作用:1、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2、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有关键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展示材料:问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实现的?材料:2006年,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09亿元,比2004年增加380亿元,增长36、86%;利润总额65、69亿元,比2004年增加28、46亿元,增长76、44%;资产总额3006亿元,比2004年增加480亿元,增长18、97%;所有者权益1117亿元,比2004年增加163亿元,增长17、09%;国有资产总量1061亿元,比2004年增加185亿元,增长21、12%。
一批事关广西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带动作用明显。
2007年上半年,广西柳州钢铁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利润总额6、84亿元;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和44亿元。
目前,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地方铁路和内河航运建设占有主导地位,有色金属、林业和林产工业、农垦等领域的国有企业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汽车机械、钢铁锰业、电力工业、水泥建材、石油化工、机电物资经营等行业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广西同行业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作用——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表现:1、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
2、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深化理解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集体经济材料:有个街道办的食品厂,原来不大景气。
后来实行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员工股东大会的批准,职工的收入既与自己的劳动贡献挂钩,又与出资的数量挂钩。
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工厂办得红红火火。
这家食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说说它有些什么特点,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依据材料分析集体经济的作用和特点认识集体经济探究论证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分合作制企业等。
作用:1、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2、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知识区分问题: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同属于公有制经济,他们有何不同?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异同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不同点地位作用公有化程度相同点学生对比分析知识对比混合所有制经济材料:我国有家生产手机的公司,从不同渠道广泛筹集资金,成为国家、集体、私人多方持股的新型企业,仅用10年时间,就成为我国手机产销量最大的公司之一。
问题:这家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公司的国家股和集体股属于什么性质?阅读分析材料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结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它里面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材料: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电气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六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总资本为90、11亿元人民币,国有资金占80%,民间投资占20%。
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充分体现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力和带动非化有制经济发展的能力。
1、上海电气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什么所有制类型的企业?2、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成有什么样意义?3、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明确股份制改造的意义认识股份制改革结论1、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股份制的性质:如果国家、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实行股份制的意义: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案例论证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371家重点企业进行的跟踪调查统计,截止2001年底,所调查的重点企业中已有3322家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改造面为76%;2002年底,完成公司制改造的为3488家,改造面接近80%。
目前由重点企业改制形成的3000多家股份制企业中,国家投入771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但所支配的资本达13304亿元,扩大了近一倍!公有制主体地位问题:1、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这一地位是如何体现出来的?3、我国不断的对公有制经济改革,缩减其数目,这样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认识主体地位的含义与体现难点挖掘结论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某一局部地区、局部行业也可能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