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27.50 KB
- 文档页数:42
试评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埃德蒙·金(Edmund King)是一位重要的比较教育研究者,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实践工作和理论探索。
他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都体现了他独特的方法论观点。
以下将对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进行评价和分析。
首先,埃德蒙·金强调研究的目的要清晰明确。
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比较,而是要通过比较来揭示不同教育系统和实践之间的异同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教育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他的研究目的明确,有助于研究者确立研究方向,为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其次,埃德蒙·金注重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他提倡采用多种研究设计方法,如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等,以充分挖掘和理解教育实践和政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还提出了研究设计中的诸多问题,如研究时间跨度、研究样本的选择和比较组的构建等,以帮助研究者避免研究设计中的常见偏误。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研究者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数据和结论。
第四,埃德蒙·金注重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他提出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和多级模型等,以充分挖掘和解释研究数据。
他还强调要进行数据检验和验证,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他提倡研究结果的解释要结合一定的理论和背景知识,以获得更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这种注重结果解释的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准确地揭示教育实践和政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1、比较研究法的发展历史与作用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的历史比较研究的最初运用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雅典政制》。
该书对158 个城邦政制宪法进行了比较。
19 世纪以后,比较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大致如下。
萌芽阶段古希腊色诺芬(Xeuophon ,公元前430—前355)关于希腊与波斯教育的介绍。
古罗马西赛罗(Cicero ,公元前143—前106)在《论演说家》一书中记叙了希腊与罗马的文化教育状况。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在其珍贵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叙了东方教育的情况。
突尼斯的伊本•卡尔(Ibn Khaldum,1332—1406)非常欣赏东方伊斯兰文化和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比较的要素表示关注,对比较的方法提出了某些见解。
1647年,瑞典的约翰•洛克森纽斯(Johan Loccenius)已开始对一些国家的教育历史进行比较。
此后100余年中,英国的威廉•佩带(Willan Petty , 1623 —1687),法国的狄德罗(D.Diderot , 1713—1784)、孔多塞(Condorcet,1 743 —1 794)也对教育的比较研究方法的形成作出一定的贡献。
总而言之, 19 世纪以前,少数杰出人物在教育领域内运用比较研究法,虽然是可贵的, 但又是不自觉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 他们的活动不能被看做科学意义上的教育比较研究。
所以,我们把它称作比较研究的“萌芽阶段” 。
形成阶段19 世纪,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并进行了简单的类比,以借鉴他人的长处改善自身的教育。
典型的人物有法国的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 , 1775—1848),美国的霍拉斯•曼(Horace Mann , 1796—1859),英国的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 1822 —1888)。
浅析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关键词:霍姆斯比较教育研究四模式五步法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霍姆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四模式”与“五步法”,并综合评价了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
曾经就比较教育是否是一门学科,学者们进行了激烈了的争论。
如黎成魁看来,“一门学科是由它的目的、概念和方法所界定的。
然而,尽管比较教育学确实有其研究对象—教育事实的比较,但它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因而不能被界定为一门‘学科’。
比较教育学是多学科的”。
[]因为比较教育没有独特的方法,许多学者认为它不是一门学科。
因此探索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对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意义重大。
也曾有不少的学者对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做出过重要贡献,霍姆斯就是其中之一。
一.霍姆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霍姆斯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
霍姆斯的学术背景直接影响到他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也使其在这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理科出身除了使他对比较教育学方法论问题“情有独钟”外,而且还使得他所提出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更具严谨性和富有逻辑性。
[]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实证主义传统与反实证主义传统此消彼长的历史,霍尔姆斯就是为了调和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矛盾,提出了“问题解决法”。
其一,当时正是二战结束不久,在哲学界和理论界就如何重建社会出现了分歧。
其二,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霍姆斯接受了杜威的反省思维法和波普尔的零星社会工程理论。
二.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一)“批判二元论”与“四模式”波普尔提出了“规范法则”和“社会法则”两个概念,前者指由人制定的,也可由人改变的关于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后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无法更改和选择的一些自然规律。
[]霍姆斯就是基于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思想产生了对比较教育的认识。
霍姆斯反对那些社会科学家们提供无条件的状况,不加批评地以此证明意识形态决定的政策的合理性。
比较教育的对象与研究方法参考答案比较教育的对象与研究方法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教育学家安德森、福斯特为代表,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社会整体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并最终形成新的整体平衡。
2、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论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所创。
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相对论分析框架坚持研究事物发展的个性,认为对不同教育作普遍性纳概括是不可能的,任何教育都是特定文化社会背景中的产物。
因此比较教育不仅仅要研究教育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决定教育的各种社会原因和文化作用,民族性是一国教育制度的决定因素。
在他们看来世界各国教育都是相对的,必须从各国的实际出发来分析研究教育,而不应把一国教育模式作为评判别一国教育发展的标准。
库森、阿诺德、萨德勒、康德尔及金都是这一分析框架的代表。
3、描述研究法在以上已有介绍,主要是指使用相应方法对具体研究对象或教育过程作形象详尽的表示。
自19世纪前后起就被比较教育学家所广泛使用。
朱利安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及初步意见》中系统地阐述了描述研究法.4、比较教育的历史分析研究法:该法主要是指通过对各国教育制度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的原因及阶段进行比较,揭示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作用因素及发展趋势。
该法最早由萨德勒倡导,于1900年在著名的吉尔德大学的演讲中就阐述了历史分析研究的基本思路,强调学校外的事情比学校内的事情更重要,一切好的真正的教育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只有在对国家发展的历史中分析比较才可能找到。
后来康德尔、乌利希等对比大力发展,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分析方法。
5、统计分析研究法主要是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各种要素进行量化处理,分类统计,根据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比较,推导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比较法答:比较法是人类确定事物异同关系,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过程和方法。
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以确定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对事物做出初步的分类。
在对事物的内外各种因素和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以后,我们就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大多是对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从中发现教育发展的某种规律。
2.调查法答:调查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或问卷的形式来研究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的方法。
实地考察,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这是了解外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问卷法,是研究者用书面形式直接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采用各种通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在研究者和他的研究对象之间建立某种直接的联系。
3.文献法答: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教育文献来了解教育情况的重要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比较教育的研究资料,一般要经过查阅.抽样.鉴别和整理等阶段。
查阅是利用书目.索引、文摘、辞典、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等各种工具书搜集资料。
抽样是指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掌握资料状况来选取需要仔细查阅的资料。
鉴别就是分析和确定所搜集到的材料的真伪和可靠性。
整理是指根据具体研究工作的目的和资料本身的性质,按照某种统一的标准,对资料加以分类整理,并使之系统化。
文献法搜集材料,特别注意材料的客观性.典型性和充足性。
4.《比较教育评论》(Compare Education Review)答:《比较教育评论》是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刊,1956年创刊,每年l卷共4期每逢2月、5月、8月和11月出版。
1978年至1988年,编辑部设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比较教育中心,主编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
教育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教育现象的学科,它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发现各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根据你的知识库,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有:
调查法:通过收集和统计资料,以获得有关教育现状及变化趋势的信息;
文献法:从相关书籍、文章、报告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
比较法: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或时期之间的教育状况;
分析法:从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比较研究法是什么]比较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比较研究法分成如下几类。
1、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
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
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
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
如教育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同一时间各国教育的比较等都属于横比。
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既要进行纵比,也要进行横比,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3、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
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
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4、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所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质,也要把握事物的量。
这里所指的定性比较就是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
定量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准确地制定事物的变化。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长处,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追求两者的统一,而不能盲目追求量化,教育毕竟是一个不同于工人制造产品的活动,很多东西并非能够量化。
但也不能一点数量观念都没有,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让数字来讲话。
5、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认识一个事物,既可以从宏观上认识,也可以从微观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