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线路板设计规范08.5.8
- 格式:pdf
- 大小:737.74 KB
- 文档页数:30
浅析电路板设计规范1. 引言电路板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电子元器件并通过电路连接这些元器件。
为了确保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电路板设计规范。
本文将对电路板设计规范进行浅析,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方面。
2. 尺寸和布局在电路板的设计中,尺寸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电路板性能,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损失。
•尺寸:电路板的尺寸应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规划,同时考虑到组件的大小和布局。
过小的电路板可能会导致布局拥挤,影响信号传输和热量分散。
过大的电路板则会浪费空间和材料。
•布局:电路板的布局需要考虑到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和阻抗匹配。
关键信号线的长度应尽可能相等,以避免信号失真。
同时,应通过合理的线宽和间距设计来匹配阻抗,提高信号完整性。
3. 线路走向和规则线路走向和规则是确保电路板正常工作的基础,包括信号线、电源线和地线等。
•信号线:信号线应尽可能直接和简短,避免环行和交叉。
对于高频信号,还需要考虑信号的阻抗匹配和最小径距要求。
•电源线和地线:电源线和地线应尽可能宽,以减小电阻和电压降。
同时,电源线和地线的路径应尽量平行,避免相互干扰。
•路径规则:不同类型的线路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布局,如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高频信号应分开布局,以避免相互干扰。
4. 焊盘和焊接焊盘和焊接是电路板连接电子元器件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焊盘设计:焊盘的尺寸和形状应根据元器件的引脚进行规划。
焊盘的大小要能够容纳引脚,并且提供足够的焊接面积。
同时,焊盘的形状也需要考虑到焊接工艺,避免造成焊接难度和质量问题。
•焊接规则:合理的焊接规则可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应避免焊盘之间的短路和焊盘与线路之间的断路。
对于表面贴装元件,还需要考虑到焊膏的使用和焊接温度控制。
5. EMI/EMC设计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是电路板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不合理的设计可能会导致电磁干扰和信号失真。
电气工程中的电路板设计规范要求与布局原则电气工程中,电路板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良好的电路板设计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降低功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满足设计需求,下面将介绍电路板设计的规范要求与布局原则。
一、电路板设计规范要求1. 尺寸和形状:电路板的尺寸和形状应与设备外壳相匹配,确保电路板能够完美安装在设备中。
同时,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布局各个元器件和信号走线。
2. PCB层数: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PCB层数。
一般情况下,双面布线已经满足大部分应用需求,如果有高密度信号和较复杂布线要求,可以考虑多层布线。
3. 线路宽度和间距:根据电流大小和信号传输速率,合理选择线路宽度和间距。
一般情况下,线路宽度越宽,电阻越小,信号传输越稳定。
而线路间距越大,避免了线间串扰的问题。
4. 禁止过小孔径:过小孔径会导致打孔困难,降低钻孔精度,容易引起掉铜、起焊等问题。
因此,电路板设计中需要遵守合理的孔径规范,以确保制造质量。
5. 接地和屏蔽:合理的接地和屏蔽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和噪音。
将信号地、电源地和机壳地分离,避免共地和回路间相互干扰。
对敏感信号进行屏蔽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二、电路板布局原则1. 元器件布局:按照电路流程和信号路径的顺序,合理布置元器件。
将频率较高、噪音敏感的元器件远离信号走线和电源线,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同时,遵循最短路径原则,减少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降低传输损耗和延迟。
2. 供电和地引线:合理安排供电和地引线的布局,减少电流的回流路径,降低功耗和电磁干扰。
将供电和地引线尽量贴近元器件,减少回路的面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 信号走线:信号走线的布局应遵循最佳布线原则,避免交叉和环行。
对于差分信号,要保持两个信号线的长度一致,减少差异传输引起的相位失真。
对于高速信号,要避免尖角和突变,采取较圆滑的走线方式,减少信号反射和串扰。
4. 散热和散布:合理的散热设计可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用PROTEL DXP电路板设计的一般原则2009-08-12 18:10设计焊盘时的注意事项如下:1)焊盘孔边缘到电路板边缘的距离要大于 1mm,这样可以避免加工时导致焊盘缺损。
2)焊盘补泪滴,当与焊盘连接的铜膜线较细时,要将焊盘与铜膜线之间的连接设计成泪滴状,这样可以使焊盘不容易被剥离,而铜膜线与焊盘之间的连线不易断开。
3)相邻的焊盘要避免有锐角。
大面积填充电路板上的大面积填充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散热,另一个是用屏蔽减少干扰,为避免焊接时产生的热使电路板产生的气体无处排放而使铜膜脱落,应该在大面积填充上开窗,后者使填充为网格状。
使用敷铜也可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而且敷铜可以自动绕过焊盘并可连接地线。
跨接线在单面电路板的设计中,当有些铜膜无法连接时,通常的做法是使用跨接线,跨接线的长度应该选择如下几种:6mm、8mm 和 10mm。
接地1.地线的共阻抗干扰电路图上的地线表示电路中的零电位,并用作电路中其它各点的公共参考点,在实际电路中由于地线(铜膜线)阻抗的存在,必然会带来共阻抗干扰,因此在布线时,不能将具有地线符号的点随便连接在一起,这可能引起有害的耦合而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2.如何连接地线通常在一个电子系统中,地线分为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地(逻辑地)和模拟地等几种,在连接地线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
在低频电路中,信号频率小于 1MHz,布线和元件之间的电感可以忽略,而地线电路电阻上产生的压降对电路影响较大,所以应该采用单点接地法。
当信号的频率大于 10MHz 时,地线电感的影响较大,所以宜采用就近接地的多点接地法。
当信号频率在 1~10MHz 之间时,如果采用单点接地法,地线长度不应该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该采用多点接地。
2)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
电路板上既有数字电路,又有模拟电路,应该使它们尽量分开,而且地线不能混接,应分别与电源的地线端连接(最好电源端也分别连接)。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一、合用范畴该设计规范合用于惯用各种数字和模仿电路设计。
对于特殊规定,特别射频和特殊模仿电路设计需量行考虑。
应用设计软件为Protel99SE。
也合用于DXP Design软件或其她设计软件。
二、参照原则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DKBA—Y004—1999 华为公司内部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三、专业术语1.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2.原理图(SCH图):电路原理图,用来设计绘制,表达硬件电路之间各种器件之间连接关系图。
3.网络表(NetList表):由原理图自动生成,用来表达器件电气连接关系文献。
四、规范目1.规范规定了公司PCB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为后续PCB设计提供了设计参照根据。
2.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小调试中浮现各种问题,增长电路设计稳定性。
3.提高了PCB设计管理系统性,增长了设计可读性,以及后续维护便捷性。
4.公司正在整体系统设计变革中,后续需要自主研发大量电路板,合理PCB设计流程和规范对于后续工作开展具备十分重要意义。
五、SCH图设计5.1 命名工作命名工作按照下表进行统一命名,以以便后续设计文档构成和网络表生成。
有些特殊器件,没有归类,可以依照需求选取其英文首字母作为统一命名。
表1 元器件命名表对于元器件功能详细描述,可以在Lib Ref中进行描述。
例如:元器件为按键,命名为U100,在Lib Ref中描述为KEY。
这样使得整个原理图更加清晰,功能明确。
5.2 封装拟定元器件封装选取宗旨是1. 惯用性。
选取惯用封装类型,不要选取同一款不惯用封装类型,以便元器件购买,价格也较有优势。
2. 拟定性。
封装拟定应当依照原理图上所标示封装尺寸检查确认,最佳是购买实物后确认封装。
3. 需要性。
封装拟定是依照实际需要拟定。
总体来说,贴片器件占空间小,但是价格贵,制板相似面积成本高,某些场合下不合用。
PCB设计规范第一部分:线路板制作单的标准内容格式要求:制作要求:1.板层:□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其它2.外形尺寸:长(mm)宽(mm) (公差: )3.板厚:□1.0mm □1.2mm □1.6mm □2mm □其它 (公差: )4.覆铜:□1.0盎司□0.5盎司□其它5丝印5.1元件面丝印(TOP OVERLAY)□白色□黑色□不印□其它5.2铜箔面丝印(BOTTOM OVERLAY)□白色□黑色□不印□其它6.板材:□全玻纤维(生益) □全玻纤维(建滔)□半玻纤料 KB料□半玻纤料 L料, □半(假)玻纤料 I(65M62)料□纸板(阻燃L料)□纸板(阻燃EC料)□其它7. 绿油:□感光绿油□普通绿油□UV油□其它8.电镀: □镀金□喷锡□松香□镀铜□镀碳油□其它9.线路:□腐蚀工艺□曝光工艺□其它10.焊盘开走锡槽以mechanical layer4表示,宽度按PCB文件所示。
11. 板边、定位孔大小以mechanical layer1表示,定位孔要求为非金属化孔。
12. 丝印不可落在焊盘上或孔心上, 若设计文件不慎造成,则须将其去除或移开。
13. 拼板见图:14. V卡深度:为板厚的 1/2 ~ 2/3。
第二部分:PCB设计规范1.丝印内容要求字符:字符的方向一般选择两个方向:向上和向左;不可以有三个方向的字符。
字符不应落在焊盘上(包括单面焊盘)。
产品标识的丝印要求:机型-板类别-VER版本号日期年-月-日机型:为立项时产品机型;板类别:按照以下描述:PC-电源控制板P-电源板;C-控制板D-显示板K-按键板RY-继电器板T-检测板.版本号:从0.1开始往上升级,0.1,0.2,等等2.板边形状、大小与厚度原则上,印制电路板可为任意形状,但从生产工艺角度考虑,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为长宽比例不太悬殊的长方形,对于板面较大,容易产生变形的PCB,须用加强筋或边框进行加固。
为了便于生产、降低成本,应避免PCB外形尺寸公差过严。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PCB设计规范二O一O年八月目录一.PCB设计的布局规范---------------------------3■布局设计原则-----------------------------------3■对布局设计的工艺要求------------------------------4 二.PCB设计的布线规范--------------------------15■布线设计原则----------------------------------15■对布线设计的工艺要求-----------------------------16 三.PCB设计的后处理规范-------------------------25■测试点的添加----------------------------------25■PCB板的标注---------------------------------27■加工数据文件的生成------------------------------31四.名词解释----------------------------------33■金属孔、非金属孔、导通孔、异形孔、装配孔--------------33■定位孔和光学定位点------------------------------33■负片(Negative)和正片(Positive)------------------33■回流焊(ReflowSoldering)和波峰焊(WaveSolder)-------34■PCB和PBA-----------------------------------34一.PCB设计的布局规范(一)布局设计原则1.距板边距离应大于5mm。
2.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元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
3.优先摆放电路功能块的核心元件及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再以核心元件为中心摆放周围电路元器件。
线路板设计规范●线路板合拼板原则1、拼板尽量以机型为单位,一套单面板拼成一大板,一套多层板也拼成一大板。
2、线路板四周(一般考虑波峰链爪夹持的两边即可)设计宽度为3mm的工艺夹持边,在工艺夹持边内不应有任何焊盘和器件,如若确实因板面尺寸受限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或采用的是组装方式,可采取四周加边框的制作方法,留出工艺夹持边,待焊接完成后,手工掰除边框。
合拼板要求不影响器件安装,拆板时不易拆断铜箔走线,合拼板尺寸最小不小于150Ⅹ80mm,最大不大于330Ⅹ250mm,根据自插机台的现状,合拼板最大的长度可适当放宽,不局限在330mm,但一旦合拼板过长,直接将导致线路板波峰变形;3、合拼后的线路板边缘有缺口,且需首先送入机插轨道,需要增加附加板,避免线路板送入轨道时卡断,附加板与线路板缺口边衔接方式用邮票孔。
●线路板定位孔考虑印板工艺边3mm和工艺孔8mm范围内区禁止排放器件(补焊件除外),印板工艺孔如下图要求所示。
注:AB两个孔孔径为Φ4,单位为mm。
●线路板焊盘及波峰考虑1、多层线路板安装孔建议只在正面加焊盘,不需要使用金属化孔,可避免波峰后安装孔锡封,单面板和多层板的安装孔焊盘形状建议为右图样式;2、在线路板增加波峰方向的箭头丝印,波峰方向与焊盘开槽方向的关系如图6。
同一板上或同一并板上的焊盘开槽方向要保持一致。
3、开槽焊盘有:接线位、荧光屏管脚、安装孔及一些因拼板后空间限制或凸出线路板边缘的器件;4、正面贴片元件引脚焊盘可以短一些;相反,背面焊盘长度可以适当长一些,或使用半圆型焊盘,以改善焊接质量;5、避免大面积连体裸露铜箔线路存在,如确需可用绿油进行间隔,避免拉尖焊点出现;6、加ICT(在线测试)点:各单面板、多层板,原则上在每一线路上都要加单独的测试点测试点焊盘>1.0mm,两测试点中心距>2.5mm。
7、另外为了提高补焊工作效率,建议在插座、接线位外增加一个吃锡焊盘,如下图8、贴片集成厚度较薄的,引脚向内弯曲的,尽量设计在线路板正面(仅限多层线路板),如设计在背面,波峰后引脚碰焊严重,不好补焊,且在插件过程,部分贴片集成会脱离胶点与线路板;同样,贴片排阻尽量不设计在线路板背面,以免虚焊或脱落。
电路板制造技术规范1. 引言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并连接了各种电子元件,起着传导和控制信号的作用。
为了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电路板制造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路板制造技术规范,包括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制造步骤等。
2. 设计原则在进行电路板制造之前,需要进行恰当的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2.1 追求简单性电路板设计应尽可能简化,减少线路的长度和复杂性。
过长的线路会增加信号传输的延迟和干扰的可能性,复杂的线路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和故障概率。
因此,设计师应该尽量简化线路布局,避免交叉和环绕。
2.2 保证电路稳定性电路板设计应考虑到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布线时,应将信号线与电源、地线和其他干扰源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意阻碍信号传输的因素,如反射、串扰和纹波等。
2.3 考虑制造工艺电路板设计时,要考虑制造工艺的限制和要求。
例如,精细线路、小间距和高密度布局可能需要更高级的制造技术和设备,而某些特殊工艺则可能需要特殊材料(例如盲孔、埋孔等)。
3. 材料选择3.1 基板材料基板材料是电路板的主体,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路板的可靠性。
常用的基板材料有:FR-4、CEM-1、CEM-3、金属基板等。
其中,FR-4是最常用的基板材料之一,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电气性能和耐热性。
3.2 焊接材料焊接材料用于连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常用的焊接材料有:焊锡丝、焊锡膏等。
焊锡丝适用于手工焊接,而焊锡膏则适用于自动化焊接。
焊锡材料的选择要根据焊接方式、工艺和要求来决定,以保证焊点的质量和可靠性。
3.3 覆盖材料覆盖材料主要用于保护电路板和焊点,以防止氧化、腐蚀以及外界湿气的影响。
常用的覆盖材料有:聚氨酯、聚氯乙烯、热固性树脂等。
覆盖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制造工艺、环境要求和耐热性。
4. 制造步骤4.1 电路图设计首先,需要根据电路的功能要求进行电路图设计。
海尔家居施工工艺要求一、电器部分(一)常规做法:1、进户配电箱设漏电短路器为总开关,并分多路分控、照明、插座及大功率电器设备。
2、家用电器采用单相插座为电源插件的接电方式,最大接插功率:电感性负荷(电机类)0.25KW,电阻性负荷(热水器、微波炉等)2KW。
3、功率大的用电设备(1KW以上)宜单独回路配线,并选用15A单相三孔插座。
4、卫生间插座采用防溅式。
5、弱电系统配线可采用暗配和明配,但不得与强电同管敷设,选用的面板应与开关、插座同一系列。
6、漏电开关垂直安装。
按产品说明接线,按动试验按扭检查其性能。
7、电气装置应接线牢固,接触良好,有可靠接地。
(二)电气布线:1、电气布线应采用暗管敷设方式,走最近路线敷设。
2、穿线管内不允许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线盒内,接头应焊接,拐弯必须设弯头或冷弯。
3、混凝土天花、过梁等可用塑料护套线。
4、导线全部选用铜芯线,穿线管及线盒必须为阻燃型产品。
4、照明线截面不小于1.5mm2,插座线2.5mm2,大功率插座4mm2,总表走线为6mm2以上。
5、电气线路与热水管平行敷设时的距离:水管在下方时,不应小于30cm,水管在上方时不应小于20cm,交叉敷设不小于10cm。
7、火线经由开关控制。
8、开关位置为便于操作,边缘距地台高度1.3m。
落地插座应选用安全型,距地高度大于15cm,并列安装的面板间距应均匀一致,四周无空隙,紧贴墙面,线头甩出15cm。
9、插座接地不应与零线直接连接。
10、插座线零线、火线、地线三线必须同走一根线管,计算长度时按线管长度计算。
(三)灯具安装:1、灯具安装牢固可靠,固定用螺栓和吊杆不少于2个。
2、灯头火线接触点,零线接螺纹,带开关的灯头、开关手柄不应有裸露金属。
3、吊链灯具的灯线不应受力,吊灯重量大于3KG时,不得直接固定在龙骨吊顶上,软线吊灯大于1KG时增设吊链,灯具安装按说明要求安装。
4、照明灯具应分别控制,大型组合灯具可分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