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6张)
- 格式:pptx
- 大小:21.04 MB
- 文档页数:26
【思维导图】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程标准了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认识其背景和影响二、学习目标1、理解宋朝儒学复兴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2、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背景、主要表现及特色3、掌握宋元时期主要科技成就、特点及影响4、了解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文字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原因5、程朱理学;词、曲和话本;山水画;三大发明;少数民族文字三、文化特征1、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如三大发明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宋词、元曲、世俗文学、绘画颇有成就等等2、雅俗共存的文学艺术、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并存3、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4、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为祖国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四、知识梳理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1.含义: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2.目的:重建儒家道德伦理体系,维护封建制度与儒家的独尊地位3.背景:隋唐时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受佛教和道教冲击,儒学出现危机。
儒学家的努力,希望儒学发挥道德教化功能4.观点:(1)宇宙观(世界):“理”先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2)人生观(社会):“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3)认识论(个人):“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4)方法论(方法):“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思考点】(教材第66页)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提示1: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其继承了以往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该主张强调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当今我们应当在批判继承的思想下,借鉴该思想的合理成分,别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示2:(1)“存天理,灭人欲”理论有两层含义。
一是基于个人本能层面,指摒弃个人过分的、不合理的欲望而可以满足个人本能的需求;二是基于社会规范层面,即要人服从“礼”的要求,遵循“三纲五常”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2)“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