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行业的洁净技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88.24 KB
- 文档页数:49
药厂通风洁净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药厂通风洁净室管理,确保生产环境洁净,保证药品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生产管理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药品的药厂通风洁净室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遵循严格的洁净室标准,将洁净室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落实到位,确保洁净室内的洁净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药厂通风洁净室管理应当遵循“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明确相关岗位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第五条药厂通风洁净室管理应当强化对员工的洁净室操作培训,确保员工具有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通风洁净室的建设和验收第六条药厂通风洁净室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按照规定程序建设,并经过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七条在通风洁净室建设过程中,应当按照洁净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确保通风洁净室的结构、设备和材料符合要求。
第八条通风洁净室验收应当由具有相关资质的验收单位进行验收,并出具合格证明。
第九条通风洁净室建设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维护和管理,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三章通风洁净室的运行和维护第十条通风洁净室的运行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空气流通畅通,保持洁净度。
第十一条通风洁净室运行期间,应当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通风洁净室内空气的干净程度。
第十二条通风洁净室的维护应当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洁净室内的洁净度。
第十三条通风洁净室运行期间,应当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通风洁净室管理第十四条药厂通风洁净室管理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洁净室的日常管理。
第十五条每个洁净室的使用频率、用途和操作人员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洁净室内的洁净度。
第十六条药厂通风洁净室内应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对洁净室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七条通风洁净室内的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应当符合规定,确保通风洁净室内的洁净度。
O1施工过程前的管理净化工程施工涉及到工艺、建筑、给排水、消防、暖通、电力、自控等专业,作为药品生产的企业,现场一般不会配备精通各个专业的工程师,所以在施工过程的监管当中,监管人员要掌握多种专业知识,还要多学习相关的施工规范。
目前净化工程施工有两个规范,分别为《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51110-2015洁净厂房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两个规范所适应的行业不同,前者适应性广,后者主要应用于电子行业。
制药行业的洁净厂房施工及验收,笔者认为应以参照GB50591为主,GB51110为辅。
净化工程的设计净化工程的设计通常由设计院完成,制药企业大多会要求施工方对图纸进行细化,图纸细化首先要进行的是洁净墙板的布置,各个专业领域的管线、设施、设备等在墙板上的分布要清晰,包括洁净门窗、侧回风口、开关插座、传递窗、消火栓箱、声光手报、配电箱、网络接口、设备穿墙、工艺水汽点、工艺监控点、压差计等。
避免相互碰撞而导致安装受到影响,这可能需调整部分洁净墙板的尺寸及墙龙骨的位置。
其次,顶板上的送排风口是主项,要以风口布置在一块整板上为原则,距板边至少大于200mm,房间内多个风口要对齐排成直线。
如遇设备穿过吊顶板的情况,必须优先满足设备的位置。
风口及灯具如与消防等设施发生位置影响,应将相对尺寸较小的喷淋头、烟感、温感适当移位。
最后是技术夹层内的管线设计,由于夹层内的管线工程量较大,专业种类庞杂,风(送、回、排风)、电、弱电、水、消防、吊顶内设备、马道等交叉影响大,各管线要坚持小管让大管、电让风、有压让无压的原则进行排布。
根据最终的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此方案必须经制药企业讨论(参照GB50591条文说明中洁净室工程施工一般顺序)通过后方可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建设和指导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其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对工期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也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能调节施工中人员、机器、材料、环境、工艺、设备、管道、土建、安装、管理等之间发生的矛盾。
制药车间技术要求
制药车间的技术要求通常涉及多个方面,以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符合法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员工安全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的技术要求:
1. 洁净度要求:制药车间需要严格的洁净度要求,包括空气洁净度、表面洁净度、设备洁净度等,通常依据国家或国际相关标准规定。
2. 温度和湿度控制:针对不同的药品生产,要求对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相应的控制要求,确保产品稳定性和质量。
3. 空气质量控制:控制车间内空气质量,包括灰尘、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限制,通常使用空气过滤系统和通风系统来实现。
4. 设备要求:要求使用符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要求的设备,确保其安全、有效和符合规定。
5. 卫生要求:要求制药车间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对于操作人员、设备、生产区域等都有相应的卫生标准。
6. 安全标准:包括车间的安全设施、操作规程、紧急情况处理流程等,以确保员工的安全。
7. 质量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控,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符合标准。
这些技术要求通常根据当地的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以确保制药车间的生产环境符合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具体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药品类型和生产工艺而有所不同,需要符合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gmp净化车间标准
GMP净化车间标准。
GMP净化车间是医药制造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
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建立符合GMP净化车间标准的生产环境,对于保障药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
介绍GMP净化车间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GMP净化车间的空气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GMP净化车
间中,应该保持空气的洁净度,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等对药
品生产的影响。
因此,GMP净化车间应该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保
证空气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其次,GMP净化车间的温湿度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药品生
产过程中,温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
因此,GMP净化
车间应该配备恰当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确保生产环境的稳定性。
此外,GMP净化车间的洁净度要求也非常严格。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持车间的地面、墙面、天花板等表面的洁净,避免污染药品。
因此,GMP净化车间应该配备洁净设备,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另外,GMP净化车间的操作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
他们应该了解GMP净化车间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总的来说,建立符合GMP净化车间标准的生产环境,对于医药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要求,才能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GMP净化车间标准的落实和执行。
实验室清洁制度
目的:明确实验室的清洁要求。
范围:QC实验室。
责任人:实验室全体人员。
内容:
1.每天上班后,工作人员要对全室进行清洁。
2.初步清洁程序:
2.1用净水浸湿的抹布,拧干后,将室内实验台面及试药柜(架)、试剂瓶,仪器表面等的灰尘抹掉。
2.2将纸篓内废弃物倒掉。
2.3将墩布浸湿拧干,将地面擦净。
2.4检查仪器内干燥剂,如已吸潮变色则更换,吸潮后的变色硅胶用烘箱105℃烘干备用。
3.每月对全室彻底清洁一次。
3.1门窗、地面、台面及各种设备用拧干的抹布擦净。
3.2对文件进行整理,废物及时扔掉。
3.3对不再使用的实验废弃物,如剩余检液等进行处置。
制药卫生级洁净工程软管安全操作规定前言制药卫生级洁净工程软管是制造药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管道系统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障制药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确保药品符合药典的标准和规定,制药卫生级洁净工程软管的使用要有安全操作规定。
本规定主要针对制药卫生级洁净工程软管的安全性操作进行说明,方便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更加规范和安全。
安全操作规定1. 软管的选择在选择软管时,应严格按照药品生产的要求进行,必须是符合标准的卫生级洁净软管。
对于软管的材质、规格、生产时间和存储环境等,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
2. 检查软管在使用软管之前,需要对软管进行检查,确保软管的外观无裂纹、无断层、无氧化斑点,并且软管没有被污染或受到过激活。
软管的连接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方法进行,连接时必须保证软管无扭曲、无弯曲和无折痕。
同时,还需保证连接口与其他设备的配合严密,无气泄漏现象。
4. 安全使用在软管运输、存放、连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保证软管干净、整洁,避免软管与物体摩擦、绞缠等影响软管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在进行清洗、消毒、灌装等操作时,需要按照药品生产的要求进行。
在使用软管后,需要彻底清洗、消毒和干燥等步骤,避免下次使用时对药品造成污染和安全隐患。
5. 确保延迟时间在使用软管时,应注意延迟时间,避免在操作过程中让药液留存在软管中,以免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 软管存储在软管存储时,需要放在干燥、通风、无尘的环境中,并且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高温等影响。
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避免软管受到挤压、拉扯和其他机械力的影响。
在软管的生命周期结束后,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对软管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和处理,以避免被他人利用产生危害。
对于软管的报废和丢弃,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和影响。
结语制药卫生级洁净工程软管是制造药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管道系统之一,本文规定了制药卫生级洁净工程软管的安全操作规定,希望各制药公司和生产企业能够合理使用、妥善保管和安全处置制药卫生级洁净工程软管,保障药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品质。
制药行业药品生产质量标准在制药行业,药品的质量是关乎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药品的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符合科学的标准,制药行业拥有一系列的规范、规程与标准,用以指导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可靠、安全有效。
本文将对制药行业中药品的生产质量标准进行论述。
一、药品生产环境的标准良好的生产环境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基础。
制药行业需要建立符合国家药品生产环境标准的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要求洁净、无尘、无异味、无污染,以保障高质量的药物制造。
生产车间要根据药品的特性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确保不同工序的操作不会交叉污染药品。
此外,生产车间还需要配备适当的恒温、恒湿、洁净度监测设备,以确保生产环境的稳定性与控制。
二、药品原辅料的标准药品的原辅料对于其质量与疗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制药行业的标准要求用于制药的原辅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药典规定。
原辅料的生产要求合规,且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同时有必要保留原辅料的样品与追溯记录以备查。
对于进口原辅料,要求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质量认证,并与原产国的质量标准相符合。
三、药品生产工艺的标准药品生产工艺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制药行业需要制定严格的药品生产工艺标准,以确保每个生产步骤都得到有效控制。
工艺标准应涵盖原料的接收、贮存、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并明确规定各环节中所需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此外,工艺标准还包括合理的工艺装备选用、工艺参数控制、原料配比等要求。
四、药品产品质量的标准药品产品质量是最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与疗效有效的关键。
制药行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对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控制与测试,确保每一批次药品符合标准要求。
药品质量标准应包括对药品疗效、安全性、纯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药品质量标准还应包括药品包装与标签的规定,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质量不受损害。
五、药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制药行业需要建立严格规范的药品生产过程标准,确保各个生产环节的可控性与可追溯性。
《GMP》与洁净厂房5、静电自净器 (7)&洁净室洁净度的检测与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五、GMP对生产设备的一般要求 (8)六、GMP对卫生学的要求 (9)七、GMP对生产管理的要求 (11)2、G MP对生产管理的特殊规定 (11)3、G MP对包装与贴签的要求 (12)4、G MP管理文件的编制执行 (13)2、制药生产企业洁净室的特点15九、空气净化措施 (18)十、水和气体的净化措施 (23)2、气体净化 (24)3、洁净区的排水 ....................................................... 24 十 一、洁净室的测疋25疋..1、悬浮颗粒的测 (25)疋..2、活微生物的测 (26)十二、洁净室的消毒方法 (31)1、 灭菌.・・312、 除菌.・・313、 消毒的方法. (32)洁净级别100级100010,000 级100,000 级300,000 级我国空气过滤器分类表4-1各种着衣的污染情况表一着衣种类测定日期细菌数/100CM上衣内侧使用5日后300外侧200裤子内侧使用5日后450外侧70帽子内侧使用5日后100外侧150口罩内侧使用1日后22104外侧100袜子内侧使用1日后3汉104外侧2,800测定对象测定日期细困数有尢大肠杆困毛巾使用前40-240/100CM2无使用1日后105-108/100CM有微生物污染包装材料的数据材料名称细困数(个/10 cm )聚乙烯袋0.3-1.3吸塑包装薄膜0.1-0.3带状包装薄膜0.1-1.0供干燥胶囊用的干燥剂0.5-0.8填料233.7合成树脂管0-7.0(0-0.1)金属管0-0.5合成树脂容器0-1.6(0-0.1)合成树脂容器0-1.6(0-0.1)⑹进入100级、10000级、100000级或300000级的洁净厂房的人数应有限制。
⑺每批产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应进行清场及填写清场记录。
清场记录应纳入批生产记录。
⑻除工艺用水有严格的质量和安装要求外,洁净区的洗手消毒用水也有纯水或去离子水的要求。
3、包装与贴签的管理建立包装操作规程应特别注意使产生交叉污染、混乱或差错的危险降至最小限度。
因此,不同产品不应在邻近的包装线或包装台上应有表时正在进行包装的产品名称及批号的标志;包装车间应严格实行清场制度,包装操作开始前,应认真检查工作区、包装生产线、象形字机及其它设备是否清洁,特别要注意发现有无其它任何产品、物料、标签、说明书遗留在生产现场,因为这些均可能造成严重的差错事故。
新《规范》规定药品的标签、使用说明书应与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内容相一致。
对分别进行印字操作(如批号、失效期),特别是手工印字操作在包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检查,防止出差错。
包装操作全部完成后,应将已印刷批号而没有用完的包装材料全部消毁,消毁情况应有记录。
对于没有印制批号的包装材料,可以退回仓库存放。
4、管理文件的编制执行“标准操作规程”英文名Standaed operation process 简称SOP是将共性的操作编制成书面程序,汇订成册,经批准后执行。
使如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清洗;厂房的清洗和消毒方法;厂房洁净度的监测;取样与自检,工艺用水的制1978年国际空气洁净度标准(草表二案)在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的发展过程中,1950年高效过滤器的研制,1962年层流(现在称单向流)概念在洁净室方面的应用以及1963年美国联邦标准209的发表,都是很大的技术革新。
若没有高效过滤器的发展,便无法以用0.5um悬浮尘粒来规定空气洁净度(附表三)。
水与工业气体在药品生产上都普遍使用,它们或者与产品多次接触,或者直接参与产品的化学、物理过程,它们的纯净程度往往要比空气洁净程度对于产品质量有更加直接的影响。
2、制药生产企业洁净室的特点GMP规定制剂、原料药的精烘包、制剂所用的原辅料、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生产均应在洁净区域内进行。
药品生产企业的洁净室或洁净区系指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需进行规定的环境控制的区域,其建筑结构、设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的洁净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同时兼顾了诸如电子行业的以控制微尘颗粒为目的的工业洁净厂房以及医院手术室等以控制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生物洁净室的要求。
控制环境中的微尘颗粒,对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同样重要。
微尘颗_ 粒特别是尘粒存在直接质量及寄生了微生物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如污染了7〜12um的尘粒的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可以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命。
微尘颗粒进入血管系统对人体的危害,与粒子数量、粒径及理化性质有关。
因而一些国家纷纷各自对此做出限制性规定:USPXX版规定每瓶输液中大于或等于10u m的粒子不得超过10000个,大于或等于25um的粒子不得超过2000个;BP自1973年版起规定朦胧,每ml输液中大于或等于2um的粒子不得超过1000个,大于或等于5um的粒子不得超过100我国药典1985年版也首次对输液不沉性微粒作出限定,规定每毫升输液中大于或等于10um的粒子不得超过50个,大于或等于25um粒止不得超过5个。
除输液外,其它注射剂、滴眼济和口服剂等也都要求在洁净的环境中生产,只是各自要求的洁净度不尽相同。
根据这个要求,在设计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时,必须对可能产生微粒、尘埃的环节,如室内装修、环境空气、设备、设施、容器、工具等做出必要的规定,此外还必须对进入洁净厂房的人员和物料进行净化处理,分为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
然而,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对环境洁净度的控制尚不仅限于微粒。
药品,鉴于它治病救人的特殊作用,在生产环境中除了对非生命污染物—微粒要加以限制外,还必须对有生命的污染物一微生物做出必要的规定。
害为它们对药品的污染要比微粒更甚,不加以控制则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
微生物多指细菌和真菌可以在一切地方产生,有很强的繁殖力。
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表2-3 洁净级别要求微生物主要特性表9-7气主1.顶送(高 效过滤器占 顶棚面积 >60%)1.侧送(送 风墙满布咼 效过滤器)1.顶送 1.顶送 1.顶送流要送2.侧布咼效 过滤器•顶2.侧送(高组风 方棚设阻尼层 送风效过滤器占 送风墙面 积 >40%)2.上侧墙 送风2.上侧墙送 风 2.上侧墙送 风织式1.格棚地面1.回风墙满 1.单侧墙下 1.单侧墙下部 1.单侧墙下部回风布回风口 部布置回风 布置回风口布置回风口型主 2.相对两侧 2.回风墙局 口 2.走廊回风(走 走廊回风(走 要墙下部均布 部布置回风 2.走廊回风 廊内均布回风 廊内均布回回风口口(走廊内均 口或端部仪器 风口或端部回布回风口或回风) 集中回风) 式端部集中回3.顶部布置回 2.顶部布置回风风)风(室内粉尘 量大或有害物 风(室内粉尘量大或有有方质时除外)害物质时除 式外)举例如某制药厂的洁净室,当相对于邻区的压差从+054mm2O降至-1 24mmHO时,尽管把换气次数从17次/h升至41次/H,而室内含尘浓度仍然从116粒/L增加到891粒/L (表2-5 )。
表2-5洁净室内压力变化对洁净度的影响溶解的无机物是纯水处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它们表现为等当量的阳、阴离子。
阳离子如2+G++……等,阴离子如SQ、Cl、NO……等。
溶解的有机物,如油脂碳氢化合物、工业有机废水、洗涤剂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其特点是不带电,但极微细。
微细颗粒包括各种悬浮或沉淀的固体粒子,它们不仅在原水中数量众多,而且水的处理设备以及分配系统等各个部位都不断产生脱落物。
胶体物包括溶胶类,例如硅酸、铁、铝的某些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腐植质胶体等。
它们的粒径比微细颗粒要小得多。
微生物包括细菌、浮游生物及藻类。
其中特别是细菌,为纯水制备中难以对付的一个方面,包括病毒与热原在内,粒径属于卩m级及N级。
并且条件适当时它们就会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碳、贮水罐以及各种阀门与管道中高速繁殖。
细菌本身具有粒子的一切特性,菌体上并且往往含有金属离子,又同时是有机物,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处理。
“纯水”或“超纯水”的具体指标是要根据不同使用目的来确定的,用于医药工业时主要指标是电阻率和细菌、热原;工业用水的“纯度”是相对而言的,通常除软化水外,多把脱盐水、纯水和高纯水笼统称之为纯水。
在医药工业上,纯水还包括蒸馏水,其电阻率(25C)在0 1~10 106~10 107Q/cm 之间,剩余含盐量在1~5mg/L~01mg/L以下,有一个相当宽的区间。
实际上的理想的“纯水”是没有的,因为它具有极高的溶解性和不稳定性,极易受其它物质的污染而降低纯度。
饮用水须用自来水或水质较好的井水为水源,去离子水必须用饮用水为水源,经离子交换而制备,蒸馏水可用饮用水经蒸馏而制备,纯水仍不能去除热原,所以注射用水必须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纯水再进一步通过蒸馏而制备。
纯水制备是以原水为原料,经逐级提纯水质使之符合生产要求。
纯水制备系统没有一种固定模式,要综合权衡多种因素根据各种纯化手段的特点灵活组合应用。
既要受原水性质、用水标准与用水量的制约,又要考虑制水效率的高低、能耗的大小、设备的繁简、管理维护的难易和产品的成本。
为了保证纯水水质稳定,制成后应在系统内不断循环流动,以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即使暂时不用也仍要返回贮槽重新纯化和净化,再进行循环,不得停滞。
净化水制备及管道』制备净化水和输送净化水的管道及安装必须采用符合卫生学要求的材料和安装措施。
2、气体的净化药品生产企业所用的工业气体主要指压缩空气和作为保护性气体用的氮气。
F、结果评定,见表2-9。
表2-9沉降菌合格界限(二)悬浮粒子浮游菌验证测定时的米样量取少米样量表(1) 静枋测试状态,房间中只有一个测试人员. (2) 高效过滤器DOP4漏试验在过去的一年中完成并有记录. ⑶对单向流,测试在HVAC 系统至少运行2h 后进 行;对非单向流,至少在运行30min 后进行. (4)浮游菌测试应在房间消毒后进行.(1) 此表为动态时的 评定标准•(2) 静态测试标准没 有说明•⑶对单向流,测试在 HVA (系统至少运行10min 后进行.GMP匀对洁净室中空气浮游菌及表面细菌有严格的规定,如USP建议洁净环境中的细菌允许值如表6所示:由于药品生产时,在洁净室的地面、墙面、顶棚、机器、人体衣服表面可能有活微生物粒子存在,当温湿度合适时,细菌即在这些表面繁殖,并不时被气流吹散到室内。
因此洁净室(特别是无菌室)一般不按排三班生产,每天必须有足够时间用于清洁、消毒。
表6 细菌允许值B、臭氧消毒臭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雷雨过后的空气有一种“清新”感觉,是因为空中放电产生臭氧,消灭了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净化了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