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归纳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479.29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绪论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根本特点有: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比照拟严重损伤的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医学方面特点:1、解剖: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 3 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 岁后逐渐抬高,6~7 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2.机能: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
此外,某年龄阶段的机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响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那么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5.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根底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小儿年龄分期( 一)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 周。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
( 二)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 天的时期。
此期死亡率高,包含在婴儿期内。
( 三) 婴儿期:自出生到 1 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但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同时,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 四) 幼儿期:自1 岁至满 3 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 五) 学龄前期:自3 周岁至6—7 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基础知识1. 儿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儿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 儿科的诊疗特点与诊断思维4. 儿科的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二、新生儿健康管理1. 妊娠期、分娩期、新生儿期高危因素及其诊断与处理2. 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保健和早期干预3.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4. 新生儿喂养与生长发育的监测三、小儿常见传染病1.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与传染性腹泻2. 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3. 儿童结核病和传染性眼病的防控策略4.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家庭护理四、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儿童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 儿童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五、儿童生长与发育障碍1. 儿童生长异常的诊断与处理2. 儿童发育迟缓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的评估与干预六、儿童过敏与免疫疾病1. 儿童过敏原的识别与预防2. 儿童过敏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 儿童过敏病的治疗与预防七、儿童心脏病1. 先心病的分型与诊断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干预3. 儿童风湿热及心肌炎的预防与处理八、儿童肾脏病1. 儿童肾疾病的临床分类2. 儿童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与护理九、儿童肿瘤1. 儿童肿瘤的常见类型与发病机制2. 儿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 儿童肿瘤的化疗和护理十、遗传代谢病1.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与筛查2.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饮食与药物治疗3.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家庭护理与康复以上是儿科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生儿科期末总结一、引言儿科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疾病发生和预防的学科。
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儿科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在此总结一下。
二、理论学习1.基础知识的学习儿科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儿童生理的基础知识,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生理变化的特点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我们后续的临床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临床表现及诊断在儿科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常用的诊断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疾病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特点。
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和诊断儿童患病的原因。
3.治疗及预防在儿科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对于不同的儿科疾病,我们能够选择合适的药物、疗法或手术进行治疗。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儿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
这对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经验1.临床实习在儿科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丰富多样的临床实习,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儿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通过亲自接触患儿,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进行儿童的体格检查等。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例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
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们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远程医疗在儿科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远程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已成为儿科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远程医疗,我们可以为远离医疗资源的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学等方式与患儿的家庭医生进行沟通,为其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这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就医方便性,还可以避免由于长时间的疾病等待而导致的延误。
四、心得体会在学习儿科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儿科医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温和细心的性格,与儿童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病情和需求。
2024年儿科学重点总结
2024年儿科学的重点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健康和疾病预防:2024年儿科学将继续关注儿童健康和疾病预防。
针对常见疾病如肺炎、感冒、腹泻等,研究和推广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2. 儿童心理健康: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4年儿科学将继续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方案。
3.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对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024年儿科学将继续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研究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和干预方法,提供更好的生长发育指导。
4. 儿科疾病治疗和新药研发:2024年儿科学将致力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新药的研发。
通过研究儿童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2024年儿科学将继续关注儿童的健康和发展问题,致力于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将尽力推动儿童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第 1 页共 1 页。
第七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受寒引起,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一)病因和病理生理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2.寒冷损伤。
3.新生儿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等原因也易引起婴儿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
(二)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以早产儿多见。
低体温;硬肿(由小腿开始);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轻、中和重度。
(三)治疗1.复温:肛温>30℃置于适中温度暖箱,6~12小时恢复体温;肛温<30℃置于高于肛温1~2℃暖箱中,待肛温35℃时维持暖箱为适中温度。
2.热量每日50kcal/kg渐增至100~120kcal/kg;液体供给60~80ml/kg。
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有微循环障碍、休克者应进行纠酸、扩容。
肺出血者应及早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治疗。
及时处理DIC及肾功能障碍。
4.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症处理。
第一节小儿免疫系统特点一、特异性细胞免疫(T细胞免疫)(一)胸腺: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淋巴干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T细胞(CD3阳性,CD4或CD8单阳性)的场所。
(二)T细胞:CD4 T细胞的功能为调节免疫反应称辅助性T细胞(TH)。
CD8 细胞的功能为杀伤抗原称为细胞毒性T 细胞。
(三)细胞因子: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TH1细胞分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5、6、8、9。
二、特异性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一)骨髓和淋巴结:骨髓是B细胞成熟场所,起到类囊的功能。
(二)B细胞:与T细胞免疫相比,B细胞免疫发育较迟缓。
(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
1.IgG:能通过胎盘,有四个亚类,IgG1比例最高。
IgG1针对蛋白质抗原抗体,IgG2针对多糖抗原抗体,IgG4与过敏症有关。
2.IgM:不能通过胎盘,出生时IgM高需进一步检测特异性抗体明确是否存在宫内感染。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1. 儿科基础知识1.1 儿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和健康问题。
•儿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专门的儿科学科。
1.2 儿科医生的职责与技能要求•儿科医生需要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和诊断儿童疾病。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1.3 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饮食调理等。
2. 儿童生长发育2.1 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与特点•儿童生长发育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生长速度、身高、体重等特点都不同。
2.2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与监测方法•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格发育评估、生理发育评估和心理发育评估。
•监测方法包括生长曲线和发育里程碑的观察。
2.3 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措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等。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 儿童常见疾病3.1 儿童感冒与呼吸道疾病•儿童感冒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儿童呼吸道疾病包括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
3.2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呕吐、便秘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消化功能等有关。
3.3 儿童皮肤疾病•儿童常见的皮肤疾病包括湿疹、水痘、疱疹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皮肤的发育和外界刺激有关。
3.4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4. 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4.1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都有所不同。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分支。
以下是儿科学的
一些重点知识归纳:
1. 婴儿生长发育: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并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方面的指标。
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婴儿健
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婴幼儿营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
儿科医生会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婴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儿童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
影响。
儿科医生会推荐和管理儿童的免疫接种计划,帮助他们建立免
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
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病等,并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生也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他们会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提供
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
6. 儿童安全教育:儿科医生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安
全教育者的角色。
他们会向家长传授如何预防事故和意外伤害,确保
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将这
些知识应用于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中。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儿科学是研究儿童发育、生长、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掌握许多儿科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新生儿期1.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和吸氧,导致缺氧的一种情况。
医生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气道开放、呼吸支持等。
2.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而引起的黄疸。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光疗、输血等。
3.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感染是指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感染。
医生应该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并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二、儿童期1.儿童肺炎:儿童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肺部感染。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2.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和喘息。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治疗,并加强预防措施。
3.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
医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和预防措施,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三、预防接种1.乙肝疫苗: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肝脏疾病,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2.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是一种由百日咳、破伤风和白喉三种疾病引起的混合感染,百白破联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
3.麻风腮风疫苗:麻风腮风是一种由麻疹、风疹和腮腺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麻风腮风联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
四、其他知识点1.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
医生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营养建议,如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等。
2.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心理方面的健康状态。
医生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3.儿童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教育是指教育孩子如何避免意外伤害。
考试内容: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病案分析名词解释范围: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四诊,病因病机,八纲辨证,治则治法,针灸简答题: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四诊,病因病机,八纲辨证,治则治法08五年制儿科Lyc第一章导论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2.《神农本草经》著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
3.张机(字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4.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6.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与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7.辨证论治1)含义所谓“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关系等,从而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关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关键。
3)“症”与“证”的区别“症”即“症状”,“证”即“凭证,证据”,又称为“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病理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它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
2.(了解)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的范畴;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
3(了解).阴阳的属性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4.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5.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阴阳失衡”作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机理。
2024年儿科学重点总结____年儿科学重点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在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儿科学领域。
____年,儿科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不仅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手段,也为儿科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____年儿科学的重点进行总结。
一、新生儿健康研究新生儿是儿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新生儿健康的研究不断涌现,其中一些重点包括早产儿健康管理,新生儿营养需求和母乳喂养等。
____年,新生儿健康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索新的领域,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早产儿健康管理: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关心早产儿的健康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早产儿的发育和生长规律,并努力寻找更好的早产儿健康管理方法。
2. 新生儿营养需求:新生儿期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供给对于新生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并探索更合理和有效的营养补充措施,以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深入研究母乳的组成和营养特点,并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以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
二、儿童慢性病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和关注儿童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以下几个重点:1. 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慢性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儿童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儿童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儿童肥胖症:肥胖症在儿童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并探索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新方法,以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
3. 儿童糖尿病:儿童糖尿病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慢性疾病。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儿童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并努力提高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一、儿科学简介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保健的学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儿科医生主要负责儿童健康的保健和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科学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新生儿护理、婴幼儿保健、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内容。
二、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评估。
生长发育的评估需要考虑性别、年龄、家族遗传等因素,以确定是否符合正常生长曲线。
2. 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喂养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3. 儿童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性征的发育、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
关于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和生理变化,对于做好青少年保健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儿童常见疾病1. 儿童传染病儿童易患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这些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疫情蔓延。
防控传染病的关键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加强疫苗接种和传染病监测。
2.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食物、药物等过敏原刺激而发作。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需要针对过敏原进行避免,更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儿童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对于儿童营养不良,既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又需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和干预。
四、儿童保健1. 儿童常规体检儿童常规体检是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必须定期开展。
在体检时需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免疫接种情况、各项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2. 儿童预防接种儿童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能够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儿童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构建免疫保护屏障。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
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
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
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
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
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
5cm.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岁。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岁.2。
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3。
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
7,身高=50+月龄×2。
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
25,身高=65+(月龄—6)×1。
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
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
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9。
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
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语言发育(发音、理解、表达):哭叫阶段:1~2个月;咿呀阶段:3~4个月;单音阶段:5~10个月;单词阶段:1~2岁;成语阶段:3岁以后。
11。
五苗防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儿科医学知识点总结儿科医学是一个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儿童身体发育、心理健康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儿科医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儿童身体发育的一些重要指标。
一、身高和体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是两个重要的发育指标。
通常情况下,从出生到一岁的婴儿平均每月体重增加约600克,身长增加约2.5厘米。
而从一岁到青春期,儿童的生长速度逐渐放缓。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家庭遗传、营养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儿童的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后逐渐发育,直到成年后才完全成熟。
这也是为什么儿童更容易患上感冒、发热和其他常见疾病的原因之一。
因此,提升儿童的免疫力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营养补充和接种疫苗等措施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统。
三、常见的儿童疾病1.感冒和咳嗽:感冒和咳嗽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病毒感染引起。
除了休息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感冒和咳嗽的重要措施。
2.发热:发热是儿童身体抵抗感染的常见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但也可能是其他潜在疾病的表现。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应注意观察其他症状,必要时就医。
3.腹泻和呕吐:腹泻和呕吐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多数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对于儿童的腹泻和呕吐,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和注意饮食是很重要的。
四、心理健康问题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儿科医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发展。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家庭和教育环境,以及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来帮助儿童克服心理健康问题。
总结起来,儿科医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儿童身体发育、免疫系统、常见疾病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2024年儿科学重点总结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儿科医学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____年,儿科学将继续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总结____年儿科学研究的重点,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能够为儿童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儿科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研究儿童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____年的儿科学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遗传疾病的早期筛查技术研究:通过基因测序和分析,早期发现儿童遗传疾病的突变基因,并提供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通过脑影像和行为评估等技术手段,早期发现自闭症的迹象,并进行干预措施,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3. 婴儿出生缺陷的筛查与预防技术研究:通过婴儿筛查,早期发现出生缺陷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儿童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儿童健康管理和营养研究儿童健康管理和营养是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儿科学研究将聚焦以下几个方向:1. 儿童生长发育管理和评估研究:通过定期的生长发育评估和管理,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生长发育指导,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2. 儿童肥胖与代谢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将关注儿童肥胖与代谢疾病的关联,探索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儿童饮食与营养状况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儿童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制定科学的膳食建议和营养干预方案,以改善儿童的饮食结构和提高营养水平。
三、儿童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研究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给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儿科学研究将关注以下几个重点:1.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通过心理测评和干预措施,早期识别和干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2. 儿童行为障碍的病因研究:通过研究儿童行为障碍的病因,探索行为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为儿童行为问题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儿童应对能力的培养与促进研究:通过心理训练和干预手段,提高儿童的应对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面对挫折和压力。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学是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健康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下面将对儿科学考试的重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幼儿生长发育幼儿生长发育是儿科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包含了儿童的体格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发育三个方面。
首先是体格发育,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与评估。
其次是心理发育,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最后是社会发育,强调儿童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儿童常见疾病在儿科学考试中,对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是重点内容。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在掌握常见疾病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以及常见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
三、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的营养与喂养也是儿科学考试的重点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固体食物的添加、儿童膳食均衡等方面。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并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补充方法。
四、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也是儿科学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并了解相应的干预方法和治疗原则。
此外,还需要了解儿童发展中的典型行为和发展障碍,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和干预。
五、儿童免疫与预防接种儿童免疫与预防接种是儿科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疫苗的接种原则、接种时间和接种剂量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疫苗的功效和副作用,以及接种程序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六、儿童常见急症处理在儿科学考试中,对儿童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也需要熟悉掌握。
常见急症包括窒息、溺水、失血性休克等。
考生需要了解急救的步骤和技巧,并了解在不同年龄段儿童急症处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七、儿科医学伦理和法律在儿童医疗过程中,儿科医学伦理和法律也是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医疗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此外,还要了解医疗法律规定中与儿童相关的内容,如未成年人的医疗权利等。
儿科期末总结报告一、引言儿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发育过程中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等相关问题。
本学期我们通过系统学习儿科学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儿科学的发展历程、疾病分类与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新生儿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
在此次儿科期末总结报告中,我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的认识与展望。
二、学习成果总结1.儿科学发展历程儿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最初的对儿童疾病的不了解到现如今的儿科学体系完善,我们深刻意识到儿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保障。
2.儿童疾病的分类及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0-14岁的儿童,根据不同的疾病特征,可以将儿童疾病分为感染性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新生儿疾病等不同类别。
我们详细学习了各类疾病的特点、诊断依据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如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测、抗生素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支持性治疗与气管插管等。
3.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时期是儿童生命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充分了解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对婴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学习了新生儿的生理、生化和心理特点,学会了新生儿的喂养、清洁、温度调节、抚触等护理方法,通过实践,提升了我们的护理水平。
4.针灸、推拿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儿童疾病常常需要综合治疗,针灸、推拿作为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在儿童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了针灸与推拿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并结合病例,掌握了其应用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三、经验与收获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学期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与讨论,更好地加深了对疾病的认知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也进一步提高了技能水平。
2.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多项小项目,锻炼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临床实习中,我们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丰富的实践机会,我们不断提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儿科学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学科,在临床理论与治疗方法中充满了创新。
儿科学概括总结精华版绪论儿科学研究对象:胎儿(自精卵结合时起)至青春期儿童;儿科学的基本特点:①个体、性别及年龄差异都非常大;②对疾病损伤造成的恢复能力强;③自身防护能力弱。
最大不同点: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之中。
小儿年龄的分期及特点:⑴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⑵※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3个2/3);保健重点:保暖,喂养,预防感染;⑶※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极其旺盛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各系统器官不够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常难以适应对大量食物的吸收,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病;保健重点:母乳辅食,预防接种,良好习惯;⑷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智能发育迅速;饮食开始转换;接触面扩大,识别危险能力不足;保健重点:喂养,早教,传染病,意外;⑸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之前;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加迅速;仍易发生传染病及意外;免疫功能增强,可患免疫性疾病;保健重点:喂养、培养良好习惯及智力开发、防治传染病及意外发生;⑹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特点: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保健重点:保证营养;加强教育,打好基础;⑺※青春期:一般从10-20岁;特点: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生殖系统的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保健重点:营养,劳逸结合;青春期保健;心理卫生,人生观;生长发育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②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各系统发育速度的不同与其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有关;③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