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归纳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479.29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绪论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根本特点有: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比照拟严重损伤的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医学方面特点:1、解剖: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 3 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 岁后逐渐抬高,6~7 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2.机能: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
此外,某年龄阶段的机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响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那么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5.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根底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小儿年龄分期( 一)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 周。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
( 二)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 天的时期。
此期死亡率高,包含在婴儿期内。
( 三) 婴儿期:自出生到 1 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但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同时,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 四) 幼儿期:自1 岁至满 3 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 五) 学龄前期:自3 周岁至6—7 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基础知识1. 儿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儿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 儿科的诊疗特点与诊断思维4. 儿科的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二、新生儿健康管理1. 妊娠期、分娩期、新生儿期高危因素及其诊断与处理2. 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保健和早期干预3.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4. 新生儿喂养与生长发育的监测三、小儿常见传染病1.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与传染性腹泻2. 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3. 儿童结核病和传染性眼病的防控策略4.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家庭护理四、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儿童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 儿童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五、儿童生长与发育障碍1. 儿童生长异常的诊断与处理2. 儿童发育迟缓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的评估与干预六、儿童过敏与免疫疾病1. 儿童过敏原的识别与预防2. 儿童过敏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 儿童过敏病的治疗与预防七、儿童心脏病1. 先心病的分型与诊断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干预3. 儿童风湿热及心肌炎的预防与处理八、儿童肾脏病1. 儿童肾疾病的临床分类2. 儿童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与护理九、儿童肿瘤1. 儿童肿瘤的常见类型与发病机制2. 儿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 儿童肿瘤的化疗和护理十、遗传代谢病1.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与筛查2.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饮食与药物治疗3.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家庭护理与康复以上是儿科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生儿科期末总结一、引言儿科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疾病发生和预防的学科。
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儿科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在此总结一下。
二、理论学习1.基础知识的学习儿科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儿童生理的基础知识,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生理变化的特点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我们后续的临床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临床表现及诊断在儿科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常用的诊断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疾病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特点。
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和诊断儿童患病的原因。
3.治疗及预防在儿科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对于不同的儿科疾病,我们能够选择合适的药物、疗法或手术进行治疗。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儿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
这对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经验1.临床实习在儿科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丰富多样的临床实习,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儿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通过亲自接触患儿,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进行儿童的体格检查等。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例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
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们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远程医疗在儿科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远程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已成为儿科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远程医疗,我们可以为远离医疗资源的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学等方式与患儿的家庭医生进行沟通,为其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这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就医方便性,还可以避免由于长时间的疾病等待而导致的延误。
四、心得体会在学习儿科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儿科医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温和细心的性格,与儿童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病情和需求。
2024年儿科学重点总结
2024年儿科学的重点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健康和疾病预防:2024年儿科学将继续关注儿童健康和疾病预防。
针对常见疾病如肺炎、感冒、腹泻等,研究和推广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2. 儿童心理健康: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4年儿科学将继续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方案。
3.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对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024年儿科学将继续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研究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和干预方法,提供更好的生长发育指导。
4. 儿科疾病治疗和新药研发:2024年儿科学将致力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新药的研发。
通过研究儿童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2024年儿科学将继续关注儿童的健康和发展问题,致力于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将尽力推动儿童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第 1 页共 1 页。
第七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受寒引起,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一)病因和病理生理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2.寒冷损伤。
3.新生儿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等原因也易引起婴儿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
(二)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以早产儿多见。
低体温;硬肿(由小腿开始);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轻、中和重度。
(三)治疗1.复温:肛温>30℃置于适中温度暖箱,6~12小时恢复体温;肛温<30℃置于高于肛温1~2℃暖箱中,待肛温35℃时维持暖箱为适中温度。
2.热量每日50kcal/kg渐增至100~120kcal/kg;液体供给60~80ml/kg。
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有微循环障碍、休克者应进行纠酸、扩容。
肺出血者应及早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治疗。
及时处理DIC及肾功能障碍。
4.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症处理。
第一节小儿免疫系统特点一、特异性细胞免疫(T细胞免疫)(一)胸腺: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淋巴干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T细胞(CD3阳性,CD4或CD8单阳性)的场所。
(二)T细胞:CD4 T细胞的功能为调节免疫反应称辅助性T细胞(TH)。
CD8 细胞的功能为杀伤抗原称为细胞毒性T 细胞。
(三)细胞因子: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TH1细胞分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5、6、8、9。
二、特异性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一)骨髓和淋巴结:骨髓是B细胞成熟场所,起到类囊的功能。
(二)B细胞:与T细胞免疫相比,B细胞免疫发育较迟缓。
(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
1.IgG:能通过胎盘,有四个亚类,IgG1比例最高。
IgG1针对蛋白质抗原抗体,IgG2针对多糖抗原抗体,IgG4与过敏症有关。
2.IgM:不能通过胎盘,出生时IgM高需进一步检测特异性抗体明确是否存在宫内感染。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1. 儿科基础知识1.1 儿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和健康问题。
•儿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专门的儿科学科。
1.2 儿科医生的职责与技能要求•儿科医生需要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和诊断儿童疾病。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1.3 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饮食调理等。
2. 儿童生长发育2.1 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与特点•儿童生长发育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生长速度、身高、体重等特点都不同。
2.2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与监测方法•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格发育评估、生理发育评估和心理发育评估。
•监测方法包括生长曲线和发育里程碑的观察。
2.3 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措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等。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 儿童常见疾病3.1 儿童感冒与呼吸道疾病•儿童感冒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儿童呼吸道疾病包括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
3.2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呕吐、便秘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消化功能等有关。
3.3 儿童皮肤疾病•儿童常见的皮肤疾病包括湿疹、水痘、疱疹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皮肤的发育和外界刺激有关。
3.4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4. 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4.1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都有所不同。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分支。
以下是儿科学的
一些重点知识归纳:
1. 婴儿生长发育: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并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方面的指标。
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婴儿健
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婴幼儿营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
儿科医生会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婴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儿童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
影响。
儿科医生会推荐和管理儿童的免疫接种计划,帮助他们建立免
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
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病等,并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生也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他们会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提供
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
6. 儿童安全教育:儿科医生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安
全教育者的角色。
他们会向家长传授如何预防事故和意外伤害,确保
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将这
些知识应用于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中。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儿科学是研究儿童发育、生长、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掌握许多儿科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新生儿期1.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和吸氧,导致缺氧的一种情况。
医生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气道开放、呼吸支持等。
2.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而引起的黄疸。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光疗、输血等。
3.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感染是指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感染。
医生应该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并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二、儿童期1.儿童肺炎:儿童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肺部感染。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2.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和喘息。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治疗,并加强预防措施。
3.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
医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和预防措施,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三、预防接种1.乙肝疫苗: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肝脏疾病,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2.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是一种由百日咳、破伤风和白喉三种疾病引起的混合感染,百白破联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
3.麻风腮风疫苗:麻风腮风是一种由麻疹、风疹和腮腺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麻风腮风联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
四、其他知识点1.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
医生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营养建议,如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等。
2.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心理方面的健康状态。
医生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3.儿童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教育是指教育孩子如何避免意外伤害。
考试内容: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病案分析名词解释范围: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四诊,病因病机,八纲辨证,治则治法,针灸简答题: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四诊,病因病机,八纲辨证,治则治法08五年制儿科Lyc第一章导论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2.《神农本草经》著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
3.张机(字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4.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6.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与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7.辨证论治1)含义所谓“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关系等,从而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关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关键。
3)“症”与“证”的区别“症”即“症状”,“证”即“凭证,证据”,又称为“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病理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它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
2.(了解)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的范畴;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
3(了解).阴阳的属性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4.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5.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阴阳失衡”作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机理。
2024年儿科学重点总结____年儿科学重点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在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儿科学领域。
____年,儿科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不仅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手段,也为儿科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____年儿科学的重点进行总结。
一、新生儿健康研究新生儿是儿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新生儿健康的研究不断涌现,其中一些重点包括早产儿健康管理,新生儿营养需求和母乳喂养等。
____年,新生儿健康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索新的领域,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早产儿健康管理: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关心早产儿的健康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早产儿的发育和生长规律,并努力寻找更好的早产儿健康管理方法。
2. 新生儿营养需求:新生儿期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供给对于新生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并探索更合理和有效的营养补充措施,以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深入研究母乳的组成和营养特点,并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以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
二、儿童慢性病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和关注儿童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以下几个重点:1. 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慢性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儿童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儿童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儿童肥胖症:肥胖症在儿童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并探索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新方法,以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
3. 儿童糖尿病:儿童糖尿病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慢性疾病。
____年,儿科学家将继续研究儿童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并努力提高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