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图案之美(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图案之美——探寻蓝印花布的图案美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传承创新“设计”的内容。
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教学内容稍上做调整,将蓝印花布的图案作为重点研究。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蓝印花布纹样的图案寓意及基本构成方法,并用创新的绘画手段简洁又实用地突出主题。
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特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图案的内容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蓝印花布装饰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认识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是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教学准备:子孙桶、蓝印花布、可吸磁白板、磁性图案、笔、纸、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看,我今天带来一样东西,猜猜是什么子孙桶。
里面放着枣子,期盼“早得贵子”;花生寓意长生不老;桂圆、莲子等干果代表多子多福;再放进五只红鸡蛋,象征“五子登科”。
包着子孙桶的什么布——蓝印花布。
老师讲诉自己的故事。
老师就来自“蓝印花布之乡”南通。
这块包袱布,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
经历了我奶奶、爸爸,还有我,祖孙三代的结婚仪式。
看看它的图案有何特点寓意是什么有仙鹤、蝙蝠、蝴蝶、梅花、竹子等。
表达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七年级美术教案(7篇)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我们的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统计图。
2、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材笑脸图、兴趣小组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小朋友们,刚才下课时,你们都去哪儿活动了?(校园里)你们在校园里进行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
课间或活动课时,校园可热闹了,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活动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
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活动中的一个个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板书:我们的校园二、活动(一)介绍各种活动情况并分组解决[教师课前先将全班学生按每4个人分为一组]课件出示“我们的校园”第114~1壹五页各个活动场景图(点击自动出现各种活动场景),教师结合大屏幕场景图向学生介绍以下各项活动。
1、跳绳活动。
师:大家看,教学楼旁边的小树下面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跳绳)教师让学生具体地说出这幅图的图意(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师:有个同学就给我们提出问题了[课件显示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2、踢球活动。
师:操场上面也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踢球)[点击放大踢球场景图] 教师让学生说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算出踢球的共有多少人吗?除了这个问题以外,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答?[课件显示出问题: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3、跑步活动。
第1课《教室一角》教学目标: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
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二、了解队角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吹塑纸、彩纸、图片等)三、探究设计方法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 (学生表达创意)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
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
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
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苏州园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
(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对联) 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 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
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
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
“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检测字词 轩榭(xuanxie)重峦叠嶂(chongluandiezhang)丘壑(qiuhe)嶙峋(linxun) 相间(xiangjian)蔷薇(qiangwei)池沼(chizhao) 2、解释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梳理第一课《中国花鸟画》(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①作者:宋代赵佶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双钩法线条细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④题款:瘦金体(3)《写生珍禽图》①作者:黄荃②时代:五代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双喜图》①作者:崔白②时代:宋代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①作者:宋代文同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8)《墨葡萄图》①作者:明代徐渭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感触(9)《游鱼》①作者:清代朱耷②题款:八大山人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10)《花卉册》①作者:清代恽寿平②绘画特色:没骨法(11)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第二课《熟悉的物品》(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③《静物》:法国马蒂斯(4)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5)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工具,会使同一组物品呈现不同的趣味。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相同图案排排队》说课稿(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相同图案排排队》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的第7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的图案排列规律,引导学生运用重复、间隔等方法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素材和范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图案排列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图案和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图案设计方面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规律性和创新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分析、总结图案排列的规律,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设计图案,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的图案排列规律,学会运用重复、间隔等方法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案排列的规律,学会运用重复、间隔等方法设计图案。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具有个性化的图案排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分享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素材,范例讲解,学生动手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案排列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案排列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讲解图案排列的方法和技巧,展示范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图案的方法。
3.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重复、间隔等方法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分享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培养团队协作和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纹样美术教案纹样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学问,把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培育同学的审美力气和动手力气。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预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同学带入美丽的图案中(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将同学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同学的爱好。
)同学欣赏图案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觉什么规律?生:我发觉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看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师总结同学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2、了解学问把握方法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觉很多这样的图案。
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生争辩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我们在来仔细的观看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1)什么是适合纹样?2)基本形有哪些?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生欣赏、思考、争辩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确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照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学问,把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致的适合纹样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呈现一下自己的身手了。
《有趣的图形》教学目标:1、了解甲骨文等象形文字的来由及它们与线条绘画的关联。
2、尝试运用线条描绘事物的外形,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和简化,并根据形式美的法则来装饰。
3、感受象形文字的变化之美,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线条概括和简化事物的思路方法。
教学难点:用淡墨和色彩根据形势没的法则装饰画面学习工具:墨汁、毛笔、毛毡、宣纸、小瓷碟教学工具:课件多媒体、墨汁、毛笔、毛毡、宣纸、小瓷碟教学流程:一、趣味示范、引入课堂1、通过趣味性地故事引导,让学生进入课堂。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老师想通过一幅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面,长着高的,低的,茂密的,稀疏的,各种有趣的树(讲:树干的长线条,用笔缓缓地画出来,树枝的短线条,因为比较短,可以用笔迅速一点)。
天空中,太阳照耀着大地,(讲:画弧线用笔平缓一点,慢慢地将弯线描画出来),地上的大象,正一步一步缓缓地往森林深处走去,(讲:我用笔缓缓地将几根弯线画出来,具体说出这是大象的背部,线条弯弯的躬起来,大象可高兴了,俏皮的象鼻子,瞧!都翘起来了,描画弯线的时候要注意慢慢地来画)。
森林中正举办一场异常精彩的图形舞会。
2、找到区别,激发兴趣老师:在这幅画中的小动物和我们印象中的小动物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老师:恩,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小动物们被一些简单的线构成的图形来表示了,这些可不是魏老师的创意,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先的智慧,也是我们汉字最初的样子,它们被称为——甲骨文。
师:想知道老祖先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些有趣的,形象的图形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图形”吧!(板书课题)二、探究讨论、领会规律。
1、连线悟形、看形猜物。
老师:你能看出来我们舞会中都有哪些动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针对几位同学的回答,分别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于线条图形的作用了解得更加清楚,并理解图形和实物的特征必须相符这一特点。
《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一、概述“有趣的图形”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并安排了动手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二、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图形,并利用图形进行折纸、拼图等活动。
四、教学过程1. 认识图形(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1)、连一连,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4). 数一数,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2、动手做(一):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1)、折一折,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拼一拼,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练一练,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折飞机;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3、动手做(二);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1)、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3号图是平行四边;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2)、拼一拼,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引导学生拼出正方形、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拼法。
(3)、练一练,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引导学生拼出其他有趣的图形。
4、动手做(三):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科目:美术姓名:李丹年级:四年级学校:科大附小2011年上学期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教室一角》教学目标: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
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二、了解队角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吹塑纸、彩纸、图片等)三、探究设计方法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 (学生表达创意)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
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
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光荣的奖章
(一)教材的分析
《光荣的奖章》选自浙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4册内容,为 1课时。
奖章是可以佩戴在身上,用来表示奖励的荣誉标志。
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自己设计一枚奖章,并颁给自己,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本课重点定位在奖章的外形设计,通过观察和了解奖章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奖章各个要素的变化,启发学生能打开设计思路,创作不同造型、不同创意的奖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奖章的欣赏,了解奖章的作用和基本要素,并能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奖章观察、分析、创作实践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为自己设计一枚奖章,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培养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奖章外形的创意变化设计
2难点:奖章的中心图案与文字设计相符且富有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淡彩纸、水彩笔
(教师)范作、课件、剪刀,双面胶、淡彩纸,水彩笔
(二)教学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教学用具: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欣赏:(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发现:(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第2课色彩的和谐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1.中国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三大画科。
2.中国花鸟画的概念:3.作品名:《芙蓉锦鸡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4.作品名:《写生珍禽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5.作品名:《双喜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6.作品名:《墨竹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7.作品名:《墨葡萄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8.作品名:《游鱼》(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9.作品名:《丛竹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10.作品名:《花卉册》(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11.作品名:《蟹篓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12.作品名:《松龄鹤寿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第二课熟悉的物品1.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2.“静物”的概念:3.能够识别钢笔、铅笔、炭笔和木炭条四种不同绘画工具的苹果画法。
4.构图知识:(1)每一个局部都可以入画,形成不同的构图。
(2)三角形构图,具有(3)其他构图方法有5.在静物组合摆放时要注意第三课情感的记录1.能够识别静物画不同的工具材料带来的不同表现效果,比如有素描、水彩、色粉、油画等。
(1)《静物》(水彩画)作者:(课本P12)(2)《桌子上的花》(色粉画)作者:(3)《静物》(水彩画)作者:(课本P14)(4)《插在玻璃中的白玫瑰》(水彩画)作者:(5)《花绘练习》(素描)作者:2.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和彩色铅笔淡淡的记下物体的色彩,是作品更自然、更富有表现力,这通常称为“淡彩画”。
根据步骤,感受淡彩画和谐自然的气息。
3.淡彩画绘画步骤:第四课人类的朋友1.作品欣赏:画家运用素描、水墨画等不同绘画形式,描绘出了动物千姿百态和性情。
(1)《归牧图》(水墨画)作者:(2)《猫》(素描)作者:(3)《羊》(素描)作者:(4)《牛》(素描)作者:(5)《虎》(水墨画)作者:2.临摹丢勒《兔子》的基本步骤是3.《昆虫记》的作者书中介绍了4.描绘动物还可以以寻访日记的方式探寻自然记录,用绘画和文字共同记录动物的一点一滴。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图案之美》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陈晓梅课题《图案之美》作者陈晓梅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一、教材分析:二、教学领域:造型、表现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2.技能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的艺术美感,了解图案创意设计的基本规律。
3.创造目标: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
4.情感目标:认识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是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学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准备:图片文字范画多媒体课件六、课时第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阶段一.初步感受图案美1.导入展示各自课前收集的有装饰图案的图片或实物并交流讨论问题:学生展示水杯、文具盒上、衣服上的图案,还有奶奶的剪纸作品、、、、、、师:(1)你觉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件,为什么?(2)这些物品中的装饰图案都是以什么内容进行装饰的?生:积极回答。
学生积极展示纷纷大胆发言,用学生自己收集到的身边物品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图案与生活息息相关。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装饰图案——《图案之美》(板书)导入课题2. 实践与讨论(1)按照图案表现的内容、题材可分为:动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联系身边的物品讨论回答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阶段风景图案人物图案(2)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
欣赏传统图案和民间图案及现代图案师:图案是最为古老和广泛的文化存在,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的。
老师给你们欣赏生活中的各种与动物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动物图像无处不在。
看一些中国的传统图案和民间图案,看看这些图案里有什么美好的寓意?(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出示一些中国古代和民间图案中的文化符号,并贴在黑板上)。
师: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文物——太阳神鸟金箔。
相同图样排排队教学目标:1、了解图样特点及其排列规律,探究图样重复的多样性方法,设计并创作富有个性的二方连续图案。
2、通过实物拼摆、推磨续画等多种游戏式体验活动培养发散思维,在相同图样排排队的构思,组合,创意过程中不断提升创造性的意识,逐步完成多形式,有创意的设计与创作。
3、感受二方连续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关注并创造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发现,了解并探究图样设计,排列组合的特点及规律。
“排队”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创造图样的形式美、秩序美、整体美。
教学难点:发现、探究图样的特点和排列组合规律,体会图样的装饰美。
尝试多样化创意进行图案设计与创作。
教学准备:师:PPT课件、手工道具(各类小动物图样)生:彩笔、剪刀、胶棒、彩色卡纸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办一场森林舞会,小动物们都纷纷的赶往舞会现场,可是有一位小动物遇到了困难,大家来瞧瞧它是谁?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原来是鸭妈妈带着小鸭宝宝要经过一个很窄的小道,小鸭宝宝们都挤成一团,过不去呀!(出示PPT课件鸭妈妈带着小鸭宝宝们经过一个很窄的小道,小鸭宝宝们都挤成一团,过不去。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它们呢???生:排队.....(一条依次有序排列的队伍)师:它们能排成两条或其他队形过这个窄道吗?(确定一字型队伍。
)师:你真棒,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给鸭宝宝们排好队!(出示PPT课件卡通小鸭一字排好队伍。
)师:小朋友们帮小鸭宝宝排好了队,小鸭们都顺利通过了很小道。
师:大家想想图中的鸭宝宝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鸭宝宝一样吗?它们形象更加接近于简洁的卡通图像,这种简洁的事物图像就叫做图样!(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图样和实物的区别,初次了解图样的特征....)师:这些相同的鸭宝宝图样有秩序的一字排列成一条队伍,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相同图样排排队”!(揭示课题:相同图样排排队)二、新授1、师:刚刚我们帮小鸭子排列的一条有秩序的整齐队伍,这时候森林里来了一群不一样的队伍.....我们大家来瞧瞧.....(出示课件小鸟排列的道具队伍“左右”排列图案)一队小鸟正往这边飞来....师:这条队伍和刚刚小鸭宝宝的队伍很是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