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运动性病症
- 格式:ppt
- 大小:25.91 MB
- 文档页数:39
运动后脑袋疼是怎么回事
平时爱运动,对我们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运动之后,经常会出现头疼的病症,运动原本是好事,却出现了头疼的情况,还是非常担心的,非常关心致病因素。
那么,运动后脑袋疼是怎么回事?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头痛的原因考虑以下几种:1.运动性偏头痛:是长期休息后进行运动引起的偏头痛发作,与运动导致脑及头颈部血管扩张有关。
主要表现为运动后立即出现局灶性神经症状,接着是持续几分钟的恶心,呕吐较少发生,然后出现严重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持续几小时后逐渐缓解,可反复发作。
偏头痛患者更容易发生运动性头痛。
建议改变运动方式,如以游泳取代跑步等,或者在运动前半小时服用止痛药物,都有助于缓解此类头痛。
2.良性运动后头痛:每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任何运动
都可能引发,一般是突然发作,迅速痛到极点,然后减缓成搏动性头痛,没有其他不适。
运动时脑血管扩张是头痛的主要原因,处理的方法就是休息。
如果是平时缺乏锻炼的人剧烈运动时出现这种头痛,应适当减小运动量。
上面就是对运动后脑袋疼是怎么回事的介绍,希望对
大家的认识有帮助。
造成运动后脑袋疼主要是这两种原因,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最好是到正规的医院对病情进行诊断,然后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治疗,避免给我们的健康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了暂时的破坏,从而常常出现某种生理反应,简称“ 生理运动反应” ,常见的生理运动反应及处理办法如下:一, 肌肉酸痛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运动理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没有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 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 1~2天内,因此称肌肉延迟性疼痛。
(一原因和症状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运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绘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毛细纤维的痉挛所致。
不少生理变化的研究表明,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痉挛的存在。
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故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是存在酸痛感。
酸痛后,经过肌肉内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的较以前强壮,以后同亲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
(二处理和预防1, 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后,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酸痛的减弱或缓解:(1热敷。
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操作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伸展练习。
可以对肌肉进行局部的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 2分钟,然后休息 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肌纤维损伤。
(3按摩。
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
(4口服维生素 C 。
维生素 C 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或缓解酸痛。
(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2, 预防预防肌肉酸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练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 (2锻练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练身体的某一部分,以免局部肌肉负荷过重; (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活动负荷重的肌肉活动的更充公一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4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的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了酸痛的发生。
卷号:(A ) ( 年 月) 机密济宁学院《体育保健学》章节练习卷之三(运动性病症)一、名词解释1、过度训练2、运动训练综合征 低血糖3、重力性休克 运动性血尿4、晕厥 游泳性中耳炎5、运动员贫血 热痉挛6、肌肉痉挛 热射病7、运动性血尿8、中暑9、运动性中暑10、热射病 11、热痉挛 12、热衰竭 13、猝死二、填空题1、引起肌肉痉挛的常见原因有冷刺激,大量出汗、肌肉收缩过快和 。
2、运动时大量排汗,易使体内电解质(如Na+、Cl-等)大量丢失,造成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肌肉 。
3、肌肉痉挛俗称________________,其发病部位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病症常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重和____________等运动项目中。
4、低血糖时首先影响的是 系统。
5、运动中出现腹痛时,应减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做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奏,用手按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消失。
6、引起过度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病常在一次强度大的运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群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运动项目中较多见。
7、肌肉痉挛时,一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痉挛的肌肉,即可使之缓解。
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性疾病概述作者:魏勇来源:《体育教学》2008年第06期运动性疾病是指在体育锻炼、训练或比赛时出现的体内紊乱现象或功能异常。
它广泛存在于体育运动中,多发生在体育锻炼基础差,身体素质状况不良,运动比赛经验不足等情况下,由方法不当的运动和过量运动引起,如过度紧张类的胃肠功能紊乱、腹痛、昏厥、脑血管痉挛;过度训练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食欲不振、失眠、消瘦以及运动性的贫血、低血糖、血尿等。
学校体育教学虽然不像竞技体育运动那样由于大运动量过度训练而经常出现相关运动性疾病,但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涉及的对象年龄小、身体机能差、运动水平低以及体育教师教学安排得不得当,也时有运动性疾病的发生。
而这些运动性疾病也同样会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
为此,本文就国内该领域的现状予以分析阐述,旨在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并在日常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防治,以保证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一、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性疾病的发生率及类型分布国内有关学校体育中运动性疾病的研究多为理性论述,少有实验研究,更缺少权威的流行病学统计依据。
仅有散在的数篇文献涉及某局限性区域内某些特殊人群的相关资料。
宋述雄[1]在对142名大学生的运动性疾病的统计过程中发现运动中腹痛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34%,其次是低血糖,占12%。
李伟等[2]对3151名大学生的统计发现,发生各种运动性疾病与损伤者累计达1152人,占参加体育活动大学生的36.6%,其分布见表1。
徐叶彤等[3]对甘肃天水市1819名大中专学生的调查详细探讨了其流行特征,具体见表2和表3。
厉彩虹[4]以四平师院体育系1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运动性疾病分布如表4所示。
如上所述,目前现有的学校体育运动性疾病调查研究主要局限在大学生群体,而对中学、小学及幼儿园人群尚无确切数据。
另外,由于各学者的研究对运动性疾病的界定、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不一致,故各研究之间无可比性,各研究结果无确切代表性。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了暂时的破坏,从而常常出现某种生理反应,简称“生理运动反应”,常见的生理运动反应及处理办法如下:一,肌肉酸痛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运动理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没有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内,因此称肌肉延迟性疼痛。
(一)原因和症状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运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绘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毛细纤维的痉挛所致。
不少生理变化的研究表明,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痉挛的存在。
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故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是存在酸痛感。
酸痛后,经过肌肉内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的较以前强壮,以后同亲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
(二)处理和预防1,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后,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酸痛的减弱或缓解:(1)热敷。
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操作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伸展练习。
可以对肌肉进行局部的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肌纤维损伤。
(3)按摩。
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
(4)口服维生素C。
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或缓解酸痛。
(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2,预防预防肌肉酸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练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2)锻练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练身体的某一部分,以免局部肌肉负荷过重;(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活动负荷重的肌肉活动的更充公一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4)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的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了酸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