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25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2.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掌握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方法,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3.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述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和特点。
2.群体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传统文化是怎么理解的?它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探究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传统艺术、传统礼仪、传统习俗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3.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讨论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5.总结归纳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如家庭传承、学校传承、社会传承等。
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有传统文化背景的学生分享他们的传承经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它有着悠久历史。
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
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
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
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
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
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
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
有些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
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
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
〔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
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
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在完成的时候,大家务必要强调联系实际,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篇1教材分析:通过孔子语录,让孩子们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学各环节衔接中对教师指令的准确把握并努力突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老师明确:学习方法是:熟读和精思。
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全班齐声背诵全文)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
(导入)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
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
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
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初步目标: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
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
(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
)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a.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老师明确:学分小学和大学。
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b.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老师明确:古人倡导“游学”传统。
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
传统文化知识点解析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体系,它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包括语言、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服饰、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深入人心、独具特色和丰富多样。
二、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1. 传承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根基,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2. 塑造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它承载着民族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念,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3. 促进社会和谐: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4.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文化包含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曲等,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三、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解析1. 语言文字: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字体系,如汉字、拉丁字母等。
了解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有助于理解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
2. 宗教哲学:宗教哲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不同的宗教体系,通过学习宗教哲学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
3. 文学艺术: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诗歌、小说、戏曲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学艺术,可以欣赏和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4. 音乐舞蹈:音乐舞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不同地区的音乐舞蹈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学习传统音乐舞蹈,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精神。
5. 建筑艺术: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如古代的宫殿、庙宇、园林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解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与关系
2.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4.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结论: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发展的意义
正文
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与关系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
而文化传统则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特质。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的载体,而文化传统则是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核心。
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在民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塑造了民族的性格和精神风貌,还对民族的道德观念、审美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礼仪制度、传统节日等。
这些表现形式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在传承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关注传统文化的创新。
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变化的必要途径。
五、结论: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发展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既承载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又为民族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原文阅读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
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其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如果眼高于顶,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
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了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的文化。
于是在许多著作中、文章中、报告中乃至政策性的文件中,常常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字样。
惹人麻烦的是,这些概念,往往交义使用,内容含糊;特别是当着那些著作等等向读者提出任务,要大家来批判、继承、发扬或弘扬传统的时候,更有无所适从、无可施技之感。
因为,至少从字面上看来,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如果进而追究内容,则差别之大,儿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媲美。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各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阙,固化为明日的黄花和垢土。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礼失而之野;也有的生不逢辰,昙花一现,未老而先夭。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文化是一定时期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和聚集起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含着文学、戏剧、科学、教育等诸多门类,是这个民族对于客观世界认知和社会实践的一切文明成果,集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观和审美观,涉及到了各个领域。
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文化发展的“根”之所在。
传统文化也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今,我们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倡导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和利用,本意就是用现代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之得到更为多样和广泛的传承与发展.这也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在中国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化和美术文化中,有着无数造型各异的图案,很多图案都流传到今天,成为视觉图像时代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而言,传统图案的运用,已经不仅是对设计技法和设计素材的丰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的传统图案,本身就是文化习俗的一部分,蕴含着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风俗观念。
这对于已经日趋完善的现代包装设计来说,是有着本质性的提升意义的。
在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如何能够仅凭借包装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对于传统图案的运用就是一个最佳的手段,消费者一眼望去,如果发现一个熟悉的图形突然出现在了包装中,本身的民族认同感就会自然的被激发,然后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走进商品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所以说,传统的图案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以及情感表达具有天生的亲近性,表现为一种潜意识的认同。
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图形,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陈幼坚为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商品包装袋.借助了传统图形中“连年有余"的双鱼图案,然后巧妙的予以简化,两条鱼收尾相接,寓意着源源不断,连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