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高考语文 上海卷试卷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附试卷)(《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错位之思》的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调整在答卷最后)。
《从军行》的译文、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周鼎传》、《心源亭记》的译文、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
解析有题型分析、答案、解题思路等。
修正版)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分)(第一、二题名句默写要突破易写错的字。
①要精准记忆突破生僻难写字。
②知音识义关注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
③理解性记忆要区分具体环境。
⑤留意语句出处:看清出处。
第三小题情景默写的解题方略---揣摩提示的情境,紧扣关键词。
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
理解性记忆②揣摩提示语言,准确理解情境—-“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③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A.朋友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贺七十学画开画展的友人,是在赞美他“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用得恰当。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的人,用不着自我宣传,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赞美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用得好。
C.“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意思“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这用在老师备课时对自己的告诫很恰当。
徐老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四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她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言连贯的一项是()。
(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休谟曾言:“理智乃情感之奴。
”也就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过是属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
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部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
(16分)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
”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
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 文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 .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 .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四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 .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她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言连贯的一项是( )。
(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 .③①④②B .③②①④C .②①④③D .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休谟曾言:“理智乃情感之奴。
”也就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过是属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
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部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1.“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既是对话题“被需要”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3.“不仅”“也”揭示了“关注自身需要”和“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关系。
两者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4.在作文时,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句话,也就是要求写作时文中不能无“我”,重点写作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二、开放性1.文体的开放性。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2.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解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被需要”是需要的最高层次,从自我中心走向服务他人。
上海的高考命题,关注了当下人们精神层面所产生的问题与价值观层面的树立。
由通常的关注外部世界,转向关注内心。
众所周知,关注自身的需要是低层次的,渴望被他人的需要,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才是潜在的力量,人性之光辉!写作本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被需要”含意: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人怎样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因为,“渴望被需要”的欲望也不是人人相同的。
“怀才不遇”者们的需要欲望永远比“无所事事的自我满足”者们强烈。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一、限制性1.“生活中,1.“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既是对话题“被需要”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3.“不仅”“也”揭示了“关注自身需要”和“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关系。
两者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4.4.在作文时,在作文时,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句话,也就是要求写作时文中不能无“我”,重点写作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二、开放性二、开放性1.1.文体的开放性。
文体的开放性。
文体的开放性。
“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谈谈你的思考”,谈谈你的思考”,“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2.2.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要求填空。
(5分)(1)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清照《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自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
”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
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于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
2018 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卷及答案2018 年全国一般高等学校招生一致考试(上海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含试卷与答题要求,全部答题一定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据号和姓名,并将查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地点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可以错位。
4.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阅读80 分(一)阅读下文,达成第1-6 题。
( 16 分)应当正确对待文件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件综述。
最近几年来跟着学术规范的逐渐成立,这种状况有所转变,可是大部分综述都是摆列式的,报幕似地把有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件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系,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件与作者自己的研究有何相关。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之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件综述;二、特意的文件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三、对有关著作的征引□采纳间接引用的形式,极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况很不相同,值得我们思虑。
③为何一定有文件综述?一篇优异的文件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件综述不单是为了陈说过去的有关研究,也不不过是为了表示对长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敬,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只有把一篇文件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切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何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相同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可以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聆听,假如连他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议论,不然便无言以对。
经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他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许能够贡献什么?我能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件综述第一是为了尊敬并真切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供应文件检索的路线图。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要求填空。
(5分)(1)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自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
”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
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于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 文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 .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 .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四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 .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她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言连贯的一项是( )。
(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 .③①④②B .③②①④C .②①④③D .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休谟曾言:“理智乃情感之奴。
”也就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过是属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
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部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作文审题讲解+名师点评如何构思+满分作文集锦)(绝对精品素材,对2019高考作文很有帮助,值得下载打印)目录: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真题点评1:今年花胜去年红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点评2:今年花胜去年红。
料得明年花更好,再与君逢!点评专家: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语文高级教师李新点评3:用自我需要打造“被需要”点评专家:上海中学教师、市语文教学之星俞超点评4:落实立德树人,坚持育人导向点评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点评5:注重理性思辨,考查思维逻辑点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点评6: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海派风格点评专家: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语文特级教师陈赣点评7:挖掘潜在动力,彰显人性之美——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简析与写作指津点评专家:特级教师邹天顺点评8:考生都有话可说,但写好很难点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张心科点评9:真情实感,准确自然点评专家:著名作家叶开点评10:关注个体的“获得感”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老师、杨浦区学科带头人张林点评11:思辨性强,有发挥空间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点评12:对生命对别人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点评专家:语文名师陈婷2018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集锦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被需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点评1:今年花胜去年红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不出所料,它稳定地保持了前两年“评论型”材料作文的题型。
2018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游子吟”,要求考生结合所给的素材,并通过考察一个乡村的变迁来表达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下面将对这道作文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理清思路。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游子吟”是一首五言绝句,可以作为作文的扩标题,进一步引导文章内容。
这道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乡村变迁的触动和感悟,因此,解析时需要分析作文素材,并通过适当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来准确展现思想。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文章内容的论述。
第一部分:引子可以先引入主题,简单描述乡村变迁的背景,比如城市化进程对乡村的影响,以及当代人对乡村的关注和思考。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引经据典的方法,引出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第二部分:记录变迁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提供的素材,选择一些乡村的变迁现象,比如乡村的美丽风景被拆迁所取代、传统文化的消失等。
结合这些素材,可以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乡村变迁的真实情况,并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些变迁给乡村带来的影响。
第三部分:乡村文化理解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乡村的变迁来反思和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
可以结合素材中的乡村风物人情、传统节日和乡土特色等方面,用一些细腻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表达,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并提出对乡村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第四部分:乡村文化传承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探讨如何传承乡村文化,提出保护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建议和做法。
可以从教育、政府支持、社区文化活动等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举措,以期能够在保护乡村文化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
第五部分:总结和展望在这一部分,我们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乡村发展和乡村文化传承提出展望。
可以用简洁而含义深远的语言,概括全文的思想和观点,并对乡村发展和保护乡村文化的前景进行展望,展示出考生对乡村的热爱和关怀。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析,考生可以按照逻辑和结构,开展文章的写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求考生避免使用“小节一”,“小标题”等词语,以保持整洁美观的排版。
上海语文试卷点评高考试题难不难
现阶段2018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那幺今年上海语文试卷怎幺样呢?难不难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点评一下2018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上海2018高考语文试卷点评上海语文试卷中,阅读部分选文经典,文质兼美,渗透价值思考。
社科类现代文选文探讨了人的喜怒哀乐中所体现的经济逻辑,关注生活中的逻辑运用,为学生认识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学类现代文《错位之思》作者凸凹的散文有自己的格调,不同于流行的、畅销的、世俗的作品,而是从切身经验出发,坚持现实主义的审美态度,在看似具体而微观的人物、事件的描摹中传达出“人此在于世”的普遍感知。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新认识劳动,认识健全而乐观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时,以豁然的心境坦然处之。
作文激发学生思考“需要”“被需要”
与价值实现的关系,来深层思考生命。
试卷对古文材料的选用包括五言古诗、人物传记和碑文题写等,如古人文集的人物小传《周鼎传》,文笔生动传神,有现代笔触中的动感一面。
而在人物品行的塑造上,则切实而入情入理地塑造了一位高尚明廉的正义之士形象。
在题量与分数占比上,中华传统文化的题目合理分布在试卷的整体,覆盖了客观性的“积累应用”与主客观结合的“阅读”板块。
古文选篇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进行深度认知。
书写于明朝并传诵至今的《心源亭记》整体上是一篇以说理辩道为主体的文章,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脉络内部,呈现出古人对于真知实学和道德心性的深度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