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

秋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方法。

3.通过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出示图片庄稼成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有一篇课文写的就是秋天,题目是《秋天》。(师板书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看拼音读课文。

师:请把书轻轻地翻开。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音节,不丢音节,不加音节。

(二)检查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师: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它们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自己先读读。

2.指名领读。

师: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读对了,请你跟他读一遍,如果他读错了,你要给他纠正过来。

3.齐读。

4.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出示“那”时,强调是多音字。

师:下面,让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三)指名分段读课文。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要是一人读一段需要几个人,好,我请4名同学来读课文。(指4名学生读)

师:其它同学拿出一支铅笔,如果他哪个字读得不准确,你要标记出来,一会儿帮他改正过来。(读后汇报)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找一找。

(一)汇报:“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说得真好,你们看,出示图片,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从树上飘落下来。

你们想象一下,飘落下来的树叶像什么?

一片片表示有很多的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继续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秋天的哪些变化?

(二)汇报:“天那么高,那么蓝。”

(三)那么高,那么蓝,就是很高很蓝,谁想读读这句话,把天空又蓝又高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四)燕子为什么要往南飞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大雁的知识?(燕子是候鸟,天气凉了,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第二年春天,燕子再从南方飞回到北方来生活。)

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四、结合板书,指导背诵。

下面请你自己小声地把课文背一背,背的时候可以结合老师的板书。

(借助板书,引导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同学们学得可真好,这么短的时间,不但会读了,还会背了。你们可真棒!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秋天到了,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你发现了吗?(庄稼成熟、空气干燥、多风、果实成熟、小动物开始准备过冬、增加衣服了、易发病、苍蝇蚊子没有了等等)

六、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我的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中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出情感,并把优美的词句积累于心。

3.培养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并渗透“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秋天,你有什么发现呢?有一个小朋友画了幅秋天的画,想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我的画》。

二、一读,重在识字读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二)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读、识记。

(三)指导“却、篮”田字格写法,“却”是“去”和“卩”组成,应写得左高右低,写“篮”要与“蓝”分析比较,不可混用,强调多音字“当”。三、二读,重在整体感知。

(一)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节?思考:这幅画是谁画的?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二)墙报上画了什么?(板书:桂花、草坪、果园、小朋友)

找一找,找出哪些是表示画画次序的词,并用“”划出。

板书:先、再、还、还要。

(三)用上“先、再、还、还要”说说“我”画了什么。

(四)仿照例句,练习用“先、再、还、还要”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说一段话。

四、三读,重在感悟体会。

(一)自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这些语句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画中景色的美?用波浪线划出。

(二)交流,引导学生学习金灿灿的桂花、一抹金黄的草坪、黄中透红的枫叶、像星星在闪烁的果园、活泼的小朋友,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

(三)指导学生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五)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谈话结束。

要是让你也画一画秋天,你还想画些什么?指导学生谈秋天的天空、菜园、田野、菊花、节日等。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用“准备”、“已经”造句。

3.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读准字音。

1.个人读、指名读、齐读。

读准“得”的字音。“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二)圈出本课生字,分析字形。

二、汇报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

(一)应这样汇报:“植”字,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的,笔直的“直”左边加个木字旁,就是植物的植。右边“直”字里边是三横,不要丢一笔。共同组词。(种植、植树、植物)

“备、晒、识”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汇报过程中应重点指导“旅、降、乘”三个字。

“旅”右半部下面不要写成“瓜”。组词:(旅行……)

降,8笔写成,“阝”两笔完成,“夊”三笔完成,最后三笔完成,不要写成“牛”。组词:(降落、下降……)

乘,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记忆。注意书写笔顺。组词:

(乘着风)

(二)练习用下列词语说话,看谁说得好。

准备、植物、旅行、降落

三、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二)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

按提示回答:

1.课文中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课文中讲了三种植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指导书写,在生字本上书写。

【作业布置】

1.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字词卡片,读准字音。

植物、田野、知识、离开、许许多多、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乘着风、四海为家

(二)指名读课文。

二、从课题入手,逐节学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

花草、树木、蔬菜、庄稼都是植物,植物妈妈有办法,有些什么办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

孩子: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长大:是指种子已经成熟。

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

3.指导感情朗读。

4.这节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的?靠什么离开妈妈?

结合理解重点词语:

降落伞:

观察实物,问: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纷纷:

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准备:

用准备说一句话。这里为什么说“准备”?(种子的毛茸茸小花是从蒲公英的孕育生长过程中具备的。)

乘着风:

投影出示“乘”的三个义项,读一读,选择正确答案。(画√)

3.填空练习。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孩子()离开妈妈。

4.小结: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板书:降落伞,风吹)

5.指导感情朗读。

6.小结学习方法并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3节。

1.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自学第3节。

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

什么是铠甲,在这里指什么?

古代士兵身上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

学生观察实物,手触感觉它的坚硬。

3.填空练习。

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孩子()离开妈妈。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并板书: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带刺的铠甲、动物带)(四)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

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

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让孩子(),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2.提问板书:豌豆种子传播需哪两个条件?(板书:豆荚、太阳晒)

3.指导感情朗读。

投影:

(1)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a.填空后再读一读。

b.比较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4.读第4节。

(五)小结2、3、4节内容。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知道种子传播一要靠自身的条件、二要利用自然界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

(六)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的方法。

2.择段背诵。

3.同桌比背。

(七)学习第5节。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

3.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八)总结全文。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

1 / 1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 一、精心选一选: 1、-3的绝对值等于( ) A.-3 B. 3 C. ±3 D. 小于3 2.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 在数 -(-3), 0 ,(-3)2, |-9|, -14 中,正数的有( )个 A .2 B .3 C .4 D .5 2、与2ab -是同类项的为( ) A.2ac - B.22ab C.ab D.2abc - 5 已知方程21 0k x k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方程的解等于( ) A.-1 B.1 C.12 D.-12 6、与2ab -是同类项的为( ) A.2ac - B.22ab C.ab D.2abc - 7. 某中学七年级(2)班有学生42人,已知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3人,求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下面设未知数的方法,合适的是( ). A. 设总人数为x 人 B. 设男生比女生多x 人 C. 设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x 倍 D. 设女生人数为x 人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b 则a+1=b+1 B. 若a=b 则a(x 2+1)=b( x 2+1 ) C. 若a=b 则3a 2a =3b 2 b D. 若a(x-1)=b(x-1) 则a=b 二、细心填一填: 9. -8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1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040000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一件运动衣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时,售价是40元,则原价为_____元. 三、耐心做一做: 12.若|m -2|+|n -5|=0,求(m -n)2 的值 13、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 ⑴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⑵这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14、雅丽服装厂童装车间有40名工人,缝制一种儿童套装(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配成一套)。已知1名工人一天可缝制童装上衣3件或裤子4件,问怎样分配工人才能使缝制出来的上衣和裤子恰好配套?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五年级百分数

百分数(二) 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例、70千克比80千克少()%,80千克比70千克多()%。 归纳总结: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的差量是另一个数(即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 解题方法:用甲表示一个数,用乙表示一个数 二、成数的意义 1、成数的意义: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成数表示生 产的增长或降低情况,或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2、列举生活实例 3、成数和百分数的改写 解决成数问题的方法 例、某乡去年收小麦37.4万千克,今年因遭受洪涝灾害,只收小麦31.79万千克。今年的小麦比去年减产了几成?

归纳总结:解决成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解决百分数问题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果是求成数,就先求出相应的百分数后在化成成数;如果在已知条件中有成数,就先把成数化成百分数后在列式计算。 例题:某工厂九月份用水800吨,十月份用水700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百分之几? 某校去年有女生200人,男生比女生多80人,今年女生人数比去年增加20%,而且比男生多30人,今年男生比去年减少百分之几? 填空题 1、如果甲数是乙数的8/5,那么乙数比甲数少()。 2、甲乙两数的比是10:1,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 少()%

三、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法 例、2013年十一黄金周来泰安旅游的约102人,其中,到泰山风景区的占84%,到泰安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解题思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把这个数看作单位1,用乘法计算。 1、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法 例、2009年上海住房供地为1065公顷,2010年计划增加3.3%,2010年上海计划住房供地面积为多少公顷? 归纳总结: 解题规律: 四、生活中各种百分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发芽率 出油率 出勤率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组学习内容、要求。 1、默读导读,了解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口述。 师强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要重视综合运用学过的

语文基本功,进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生字和易读错的字(如:匀称、仿佛、高亢、膘肥身健、安然无恙、风驰电掣、颈、收缩、卓越)是否读准,相机正音。 2、指名说说铜马主要有哪些特点。(外形美;是一匹奔马;虽然只有右后蹄着地,却能保持平衡。) 3.读读画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句子。 三、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挂图,指导按课文叙述顺序进行观察,口述图意 1、观察、说说铜马的外形,感受铜马的造型美。 2.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感受铜马的动态美。 3.再观察、说说从姿势上看,骏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四、听课文,看挂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奔跑的姿势以及如何保持平衡的。 五、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东汉时期”(距现在大约有1800年,年代久远)“艺术珍品”(有很高艺术价值、十分宝贵的艺术品)。 (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和分类 自然数、整数、正数和负数、分数、百分数、小数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像-1,-2,-3……这样的数也叫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

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28=2×2×7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近似数 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容器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总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 4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认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5整式的乘除 6平方差公式 7完全平方差公式 8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 4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总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七巧板 第三章勾股定理 1探究勾股定理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实数 1无理数 2平方根 3立方根 4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第五章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最新青岛版 五四制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部份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整数【正数、0、负数】 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 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3、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 4、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6、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7、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8、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9、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10、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6、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7、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8、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9、多位数的读法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小学语文12册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12册全册教案 A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录 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1、对称现象 2、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读数、写数 2、大数的大小比较 3、大数的改写 4、求近似数 5、编码第三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1、24时计时法 2、时间的简单计算 3、年、月、日 第四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初步认识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 1、线段、直线和射线 2、角的认识和度量 3、角的分类 第六单元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3、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4、乘法的估算 5.探索规律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 1、平行与相交 2、距离 第八单元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 3、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 4、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 5、商不变的性质 第九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1、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相遇问题 3、解决问题 第十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 2、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一单元新校服——条形统计图 1、画条形统计图 2、条形图统计图中数据表示的意义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二、教材分析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共11单元,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展开学习,“数与代数”包括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年、月、日、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八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第十单元混合运算,共7个单元;“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一单元对称、第五单元线和角、第七单元平行与相交,共3个单元;“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十一单元条形统计图,共1个单元。 由此可看,本学期以“数与代数”为主,加强孩子计算能力以及数感; 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利用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了解轴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理解其特点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资料

山东版六年级上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多角度观察、认识立体图形。 §1.1.2 图形是由点(point)、线(line)、面(plane)、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1.2.1展开与折叠 1、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edge),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2、人们通常根据棱柱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四、五......棱柱。长方体和立方体 都是四棱柱。 3、认识棱柱的顶点、棱、面。 §1.2.2 1、将立方体沿某些棱剪开,认识其平面图形。 2、了解正多边形:边长相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 §1.3截一个几何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图形叫截面。 2、认识不同的截面。 §1.4从不同方向看 1、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物体画出不同的视图。 2、主视图: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 3、俯视图通常画在主视图的下面,左视图通常画在主视图的左面。 §1.4.2 画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1、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polygon),它们都是由一些不在同一 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arc),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 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sector).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2.1 有理数 引入负数 1、比赛得分与扣分。带“—”号的得分比0分低。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收支、盈亏等等。 2、像5、1.2、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它们都比0大。在正数前面加 “—”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如-10,-3,-1......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加“+”号,如果+5,+1.2,+1/2...... 5、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正整数 整数(integer) 零 负整数 有理数分类正分数 分数(fraction) 负分数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2017-2018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2和2 3是互为相反数 (B)81和-0.125是互为相反数 (C )-a 的相反数是正数 (D)两个表示相反意义的数是相反数 2、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 位长度,终点表示的数是( ) (A)-1 (B)0 (C)-2 (D)2 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m=bm ,那么a=b (B) 如果(m+1) x=m+1,那么x=1 (C) 如果x=y ,那么x -5 =5-y (D) 如果(a 2+1)x=1 ,那么x=1 12+a 4、一个物体由多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它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如图 所示,那么组成这个物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5个 (D)10个 5、计算:4÷(-1.6)-47÷2.5的值为( ) (A )-1.1 (B) -1.8 (C) -3.2 (D) -3.9 6、在解方程21-x -3 32+x =3 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A)3(x -1)-2(2+3x)=3 (B) 3(x -1)-2(2x+3)=18 (C)3x -1-4x+3=3 (D) 3x -1-4x+3=18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7、计算(3a 2-2a+1)-(2a 2+3a -5)的结果是( ) (A) a 2-5a+6 (B) a 2-5a -4 (C) a 2+a -4 (D) a 2+a+6 8、若代数式6x -5的值与- 41互为倒数,则x 的值为( ) (A )-61 (B) 61 (C)23 (D)8 7 9、如图,边长为(m+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后,剩余部分 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 ) (A)2m+3 (B)2m+6 (C)m+3 (D)m+6 10、如果代数式2a 2+3a 的值是5,则代数式6a 2+9a+5的值是( ) (A)18 (B)16 (C)15 (D)20 11、如图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能由它折叠而成的是( ) 12、琪琪和嘉嘉做数学游戏,琪琪说:“你从一副没有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 任意抽一张,不要让我看到点数,将你抽到牌的点数乘以2,然后加6,所 得的和再除以2,最后减去你抽到牌的点数,得到一个结果,无论你抽到 牌的点数是几,我都可以猜中刚才的结果。假设嘉嘉抽到牌的点数为x , 琪琪猜中的结果为y,则y=( ) (A)2 (B)3 (C)6 (D)x+3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1、古诗两首 目标要求: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以读促悟 学法:读书自悟,合作讨论,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敬亭山、洞庭湖的景色录像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盐亭县双碑乡中心小学何胜 2006年秋季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班语文在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了学区同年级第一位的好成绩,实现了我向学生们提出的保住上学年年段过关考试学区同年级第一位的学科奋斗目标。为了继续搞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争取本学期我班语文成绩在上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继续保住学区第一位,使大多数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特制订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从上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情况来看,由于老师重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辅导,学生们学习语文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特别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较快。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较好,特别是何姝雯、潘文辉、冯良娟、周甜甜、潘志鹏等几位同学。但也有几位同学平时学习态度特别端正,也非常努力,但学习效果不佳,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如周小娟、刘国、许锋铭、汪桂苹、刘秋霞、何明娟、李小宜等,这几位同学如果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几位同学平时学习不够努力,但期末考试发挥较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洪杨飞、母娟、母李杰等,这几位同学如果学习态度再端正一些,也能取大更大的进步。 后进生汪琴、潘红、李明、母仕林、梁小虎、何周梅、张洪川、何双全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其中母仕林、李明两位同学由于基础较差、智力发展水平低,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但汪琴、潘红、梁小虎、何周梅、张洪川、何双全学习成绩不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试卷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试卷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填 1. 一堆煤a吨,每车运b吨,运了4车,还剩()吨。 2. X的5倍等于20,列方程是(),方程的解是()。 3.8.5比2X少2.5,列方程为()。 4.张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x千米,行了3小时离乙地还有8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140千米,等量关系式是:行驶的路程+()=140。方程是 ()。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6。 ()+x=9.4 x-()=3.1 ()÷x=2.3 ()×x=7.8 6. 如果2x+5=37,那么2x-11=()。 二、我会判 1. 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2. x=3是方程8+2x=30的解。() 3. 等号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任何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作方程。() 5. 方程的解就是解方程。() 三、我会选 1. 下面的式子是方程的是()。 ① a+b=b+a ② 7x-5=9 ③ 8x+6>28 2. 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① 3a ② a+3a ③ a+3 3. x=4是方程()的解。 ① 4x-8=12 ② 4x+8=12 ③ 4x-8÷2=12 4.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①解方程②方程的解③未知数 四、看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解答

五、解方程(带★的要写出检验过程) x-2.4=7.8 x÷10=13.6 ★8x+12=68 2×(7x-4x)=18 六、列方程解决问题 1. 甲乙两地相距34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5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截止2002年底,海南省黑冠长臂猿的数量是24只,比1980年只数的3倍还多3只。1980年海南省有多少只黑冠长臂猿?

鲁教版五四制小学数学目录(最新最全,对着课本一篇一篇敲的)

鲁教版五四制小学数学目录(最新最全,对着课本一篇一篇敲的) 垂直形式-两年制人民教育-智慧七、参见魔术——乘法的初步理解8、阿尔弗雷德的新衣服——厘米、米的理解——人教两年九号——我换了牙——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二年级第一卷 一、观看杂技——表中乘法(一)二、小规模生产——初步理解边角——智力平方——数字图 三、凯蒂的学习技巧——表中乘法(二森林中的故事-第5单元的初步理解,美丽的校园-理解方向 我最喜欢的地方 6,制作标本-表格中的划分- 7在两年的人类教育中,谁的眼睛是明亮的-观察对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跟踪四个向上和六个观察对象 8,露营-剩余数字的划分-两年的人类教育中的智慧广场-图形规则9结合划分,休闲假期-解决问题-两年的人民教育,新书 1,参观北京-知识在10,000以内,甜蜜的梦-知识在公里中的智慧广场,分米和毫米-搭配问题(排列组合) 3,勤奋的蜜蜂-加减在10,000 (1) 4,行动的爱-图形和拼写组5,农村地区的小监护人-加减少于10,000 (2) 6,有趣的动物新闻-知识富海——三位数加一位数 9,我是体育明星——数据收集与整理(1) 三年级第一册

1,风筝厂信息——二位或三位数字除以一位数(1) 2,进入新农村——定位与改造3,采摘节日——混合经营4,庆祝元旦——了解分钟和分钟5,美化校园——周边图形 6,水果蔬菜交易会——二位或三位数字除以一位数字(二位)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字乘以两位数字八,绿色生态花园——解决问题点击周末——调查统计 九,我家买了一套新房子——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正方形数以柱型计算,正方形数) 智能正方形——数字公式为10的倍数,我是一个小厨师——对分数的初步了解 11,谁长得快——数据收集与整理(2) 3年级第二卷 1、活泼的民间节日——对称 2、你对大数了解多少——了解一万多 三、进天文馆——年、月、日四、家知识——十进制初步了解五、忙忙忙忙碌碌的建筑工地——线和角六、保护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七、我学设计用爸爸——平行线和交点八、收获季节——除数是两位数除以九快速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十、小志愿者-混合经营十一、新学校制服-柱状图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四年级第一卷 1、泰山古树-计算器 2、节能减排-字母数字 3、快乐农场-经营法则加法组合法则:(a+b)+c=a+(b+c)(巧算)加法汇率:a+b=b+c

五四制青岛版数学四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一、简易方程 等式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不做除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 检验:方程左边=抄写方程左边 =代数 =结果 =方程右边 所以,x=* 是方程的解 列方程解决问题步骤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写出等量关系(可借助线段图) 2、解:设未知数 3 列方程 4 解方程 5 答:******** 二、多边形的面积 公式:长方形的面积S=ab 正方形的面积S=2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三角形的面积S=ah÷2 梯形的面积S=(a+b)×h ÷2

数格子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组合图形的面积 利用割补法将多边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再求面积

三因数与倍数 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相对性:比如说2×6=12 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如果说12是倍数就错了,它是谁的倍数啊?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5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 是3的倍数 质数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又叫素数)20以内质数:2,3,5,7,11,13,17,19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1只有一个因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质数偶数 非零自然数 1 自然数 合数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因数把36分解质因数(36=2×2×3×3 ) 五、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位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1 (二)主要特点 1.教材内容——凸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这套教科书中,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在继承人教版教材一贯的典范性标准的前提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文从儿童生活出发,从当代儿童的思想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反映信息社会所要求的现代意识。例如:《借生日》,文中的小孩因为妈妈总把生日忘记,就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胖乎乎的小手》中,兰兰因为长辈喜欢自己的小手,就想用双手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完全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想法,与儿童的心理没有丝毫距离。又如:《赞美》中,小刺猬和小松鼠互相赞美,互相从对方的赞美中获得自信,体验快乐;《从现在开始》中,狮子想另选兽中之王接替自己,动物们最欢迎的是让大家“按照每个人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日子”的小猴。这体现了对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尊重,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感,富有现代意识,彰显时代特征。 这套教科书中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尊重多元文化,为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干世界、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参加实验的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喜欢课文,是我们的教材带给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财富,也是教材给先进的教学理念所提供的

最宽敞的着陆平台。”教材审查意见中也这样写道:“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课文文质兼美,较有典范性,语感鲜明,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想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材编扫——简化头绪,加强整合。 这套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上避免烦琐,加强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进行整合,使孩子初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第三课开始,拼音教材中出现了汉字,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安排了词、短语或句子。在这一部分,所有的音节都是学过的,都是可以由儿童自己拼读出来的。这样编排,不但能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对儿童来说,掌握拼音工具的过程就不再仅仅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以第三课《b、p、m、f》为例,在画面中,“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公园里散步,在相应的位置出现“爸爸”、“妈妈”、“我”这几个词语,并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爸”、“妈”、“我”这三个生字。这样,把识字与拼音的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不是把汉字学习孤立于拼音之外,从“爸”、“妈”、“我”这几个最简单的口语常用字学起,充分体现自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预备: 1、学生预习课文,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 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 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计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 近似数 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合并同类项

5 去括号 6 整式的加减 7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容器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 等式与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总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 线段、射线、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认识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4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5 整式的乘除 6 平方差公式 7 完全平方差公式 8 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3 平行线的性质 4 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题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题 一、《窃读记》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1、当我“饥肠辘辘”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腿真酸”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上面的句子,尝试写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有关读书、学习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遍天下书为侣》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边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所为。然后我可能会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个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1、读了短文,请你总结一下作者读书的好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 三、《钓鱼的启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