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_相信语篇_语言_语料和话语_评介
- 格式:pdf
- 大小:87.18 KB
- 文档页数:3
《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篇一一、引言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是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而批判话语分析则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对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语料库在批判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二、语料库的概述语料库是一种大规模的、结构化的语言数据集合,它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语料库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料库的规模和种类也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目前,语料库已经成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三、批判话语分析的概述批判话语分析是一种以社会、政治和文化等角度为出发点,对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它强调语言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语言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和影响。
批判话语分析的目的是揭示语言背后的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四、语料库在批判话语分析中的应用语料库在批判话语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语料库为批判话语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语言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其次,语料库可以帮助研究者对语言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从而更加客观地揭示语言背后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最后,语料库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
五、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首先,语料库为批判话语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分析工具,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语言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其次,批判话语分析的视角和方法可以指导语料库的建设和分析,使得语料库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语料库和批判话语分析还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语言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六、案例分析以社会媒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为例,我们可以利用语料库和批判话语分析进行研究。
语篇语篇教学语篇意识知识小结第一篇:语篇&语篇教学&语篇意识知识小结语篇&语篇教学&语篇意识知识小结一、语篇的定义:广义上:语言学家哈里斯指出“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不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狭义上:学者和一线教师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对语篇的定义是: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课文、对话、短文、故事甚至是歌曲、歌谣等语言学习材料都可以被称为语篇。
二、语篇教学语篇教学就是将要学习的单词、词组、句型等知识放入到合适的语篇中整体理解和运用。
语篇形式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一段对话或是一首小诗。
语篇教学提倡以语段和语境为主体带动词和句的学习。
教学模式:整体——局部——整体,即从段到句子再到词汇、语法点等语言知识点,最后落实到对所学语篇的整体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整体性三、语篇教学之五语(语境、语量、语音、语法、语用)在语境中学习,通过语量语境相结合,贯穿着语音和语法的学习,达成语用的教学目标。
语量是一节课的基本容量,语境是一节课的背景框架,语音和语法是一节课的方法和桥梁,而语用才是一节课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语用、语境四、语篇教学之三个再构(基于教材的目标再构、基于主题的文本再构、基于语境的过程再构)文本再构是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材原有基础上进行语境的创设与文本的再创。
文本再构不是为了增加文本的难度,而是要体现文本的适度,即通过提炼原本文的基本支架,再现语言的层层叠加,最后实现对原文本的整理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文本再构四、语篇意识学生意识、目标意识、文本意识、支架意识和情感意识。
做到:整体呈现:学习材料一定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才是最有效的。
滚动复现:语篇要有滚动性,要及时加入相关的旧知。
关键词:构现第二篇:语篇教学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作者:张洁娟文章来源: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点击数:259 更新时间:2011-1-11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
《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篇一一、引言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是语言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料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而批判话语分析则关注于语言在社会、文化、政治等多重背景下的作用,对语言的批判性解读和深度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语料库和批判话语分析的定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实例展示两者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二、语料库的概述及特点语料库是指为语言研究收集和整理的、用于研究语言结构和变化等语言特征的数据库。
其主要特点包括数据的广泛性、系统的收集方法、多用途的可重复利用等。
在具体实践中,语料库主要包括以单词、短语、句子等为单位的文本数据,以及以语音、视频等为载体的多媒体数据。
语料库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提供大量的语言数据,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语料库进行检索和分析,可以快速地获取语言特征和规律。
此外,语料库还可以用于研究语言的演变和变化,为语言规划、教学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批判话语分析的概述及特点批判话语分析是一种关注语言在社会、文化、政治等多重背景下的应用和影响的定性研究方法。
它旨在通过对特定语境中话语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来分析和批判语言及其所表达的内容。
其主要特点包括深入的文化分析、对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敏感性以及批判性解读等。
批判话语分析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深入地挖掘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通过对话语进行深度解读,可以揭示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偏见等问题。
此外,批判话语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群体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来塑造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四、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的相互关系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在语言研究中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
首先,语料库为批判话语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通过对语料库中的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可以获取特定语境中语言的特征和规律,为批判话语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已成为全球的焦点。
本文将以环保为主题,通过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
一、核心信息提取本文的核心信息是:环保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采取全人类共同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语篇分析1、语言表达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和对仗等。
例如,“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
”这种比喻手法使得抽象的环境问题更加具象化,引起读者的共鸣。
2、句子结构本文在句子结构方面较为简洁明了,通过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强调了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例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这种简短明了的句子结构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3、话语分析本文在话语分析方面较为清晰明了,每个段落紧扣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例如,在讨论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时,文章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呈现出话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三、话语分析1、话语表达在话语表达方面,本文通过多个段落阐述了环保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解决措施。
例如,“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还关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这种表达方式突显了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话语内涵在话语内涵方面,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说明了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例如,“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这些建议为读者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方向,使得话语内涵更具现实意义。
总之,本文从环保这一主题入手,通过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着重探讨了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措施。
在未来的环保事业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环保问题,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为美丽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然而,人们在新闻的却往往忽略了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中班学生语言发展中的语篇理解与辅导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中班学生的语言学习中,语篇理解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中班学生语言发展中的语篇理解问题以及如何给予他们有效的辅导。
一、语篇理解在中班学生语言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中班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要求他们理解和应用一定的语篇能力是必要的。
语篇理解是指学生能够在整个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一段连贯、完整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它包括对语音、语调、语法结构以及上下文的理解,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二、中班学生语篇理解存在的问题由于中班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在发展中,他们对于语篇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们可能缺乏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能力,对句子或者词汇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知。
其次,他们对于复杂句子和长篇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再者,他们对于上下文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准确地根据语境进行推测和运用。
三、如何给予中班学生有效的语篇理解辅导1. 创设语境:通过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并且对于这些材料进行理解和运用。
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创设语境。
2. 聚焦关键信息:在辅导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从语篇中抓取关键信息。
可以通过高亮关键词、标注重要句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核心内容。
3. 拆解复杂句子:当面对复杂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拆分句子、理清主谓宾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逐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使用复杂句子。
4. 引导上下文推测:学生在理解语篇时,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和运用。
可以通过提问、填空等方式,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
5. 良好的语言环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篇理解能力,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可以通过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小结与展望中班学生语言发展中的语篇理解问题是需要我们重视的。
通过创设语境、聚焦关键信息、拆解复杂句子、引导上下文推测和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语篇理解能力。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这两种分析方法不仅对于理解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揭示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这一主题,首先简要介绍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例展示这些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在语言学及其他相关领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推动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语篇分析,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深入研究文本中各个元素如何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连贯、有意义的话语体系。
其核心概念和方法不仅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在其他领域如文学批评、心理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篇:指任何长度的、在特定语境下使用的、为了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语言单位。
它不仅包括书面文本,也涵盖口头交流、电影对白、广告标语等多种形式。
语境:是理解语篇的关键,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指的是说话者或写作者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情景语境则是指具体的交流场合、参与者的角色和关系等。
连贯性:指语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和语义联系。
一个连贯的语篇应该能够让读者或听者从整体上理解其意义,而不是仅仅理解单个的词句。
宏观结构分析:关注语篇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如段落划分、主题句识别等,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微观语言特征分析:研究具体的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手段如何在语篇中发挥作用,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语境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和交际意图。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语篇分析是对话语或书面文本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其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并从中获取关于话语者和话语情境的信息。
在教育语言学中,语篇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材料的设计和评价、教学过程的研究以及语言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
对于教育语言学领域而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语篇分析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应该注重在具体的语言使用环境中进行实证研究。
教育语言学不同于一般语言学,其研究对象是学习者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语言使用情境和样本。
语篇分析方法论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便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情况和需求。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应该注重综合多种研究手段和工具进行分析。
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决定了语篇的分析不能仅仅依靠一种分析方法就能够完成。
在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中,研究者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来全面、深入地理解语篇的结构、功能和解释。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应该注重对话语情境和交际功能的分析。
语篇分析的核心是揭示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而这要求我们在分析语篇时要注重其所处的具体情境和话语者的意图和目的。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需要注重对语篇的话语情境和交际功能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揭示语言使用的意义和目的。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应该注重对语篇的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语篇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语言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需要将语篇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语言教学材料、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和改进教学方法。
《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篇一一、引言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是语言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这两种方法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语料库在批判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于揭示社会现象和语言结构的重要性。
二、语料库的概念与重要性语料库是一种大型的语言数据集,它包括各种语言使用情况,如书面文本、口头记录等。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语料库中的数据,研究者可以了解语言的使用情况、语言的变化趋势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语料库的重要性在于其提供了大量真实、丰富的语言数据,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语料库,研究者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语言现象,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
此外,语料库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批判话语分析的概念与特点批判话语分析是一种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出发,对语言使用进行深入分析的方法。
它关注的是语言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影响和反映社会现象。
批判话语分析的特点在于其批判性和综合性。
它不仅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和规则,还关注语言在特定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中的使用和影响。
通过批判话语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意识形态。
四、语料库在批判话语分析中的应用语料库在批判话语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语料库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为批判话语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通过语料库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语言的使用情况,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
最后,结合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语言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意识形态。
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语料库中的数据,结合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某个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某个政治事件中的政治话语,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或者分析某个社会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了解其文化传统和社会地位等。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从文献上看,学者们对text,discourse和discourse analysis或对“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的使用没有一致的看法,这是因为大家对这些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一致的或比较一致的观点。
因此,有些学者在使用这些术语时做了界定,有些则不做区分、互换使用。
在中国的英语界,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这两个术语都是译自discourse analysis。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下面简单区分三种不同的discourse analysis。
1.三种discourse analysis根据Guy Cook的观点,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研究重点等把discourse analysis分为三种:英美学派(the British-American school), 以法国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理论为基础的学派,批评话语学派(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⑴英美学派①研究重点: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重点从语言结构的使用(如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逐渐向图式、体裁(如文化语境)转移,但语言使用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②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 从功能语言学(如Halliday,1994)角度看,英美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不是一种“说明性活动”(interpretive activity),而是一种“解释性活动”(explanatory activity)。
⑵福柯学派①研究重点:话语秩序(order of discourse)、意识形态(ideology)、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hips)、社会联盟(social practices)等有关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问题。
②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 相对于英美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在我国,属于福柯学派的研究比较少,尤其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界。
《话语分析中的基本概念》评介“话语分析”这一术语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首创。
1952年,他在美国《语言》杂志第 28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话语分析》的文章。
从此,它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专门术语被广泛使用。
话语分析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与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体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这就决定该学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需要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格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英国、欧洲大陆等西方国家出版了很多关于“语篇分析”或“话语分析”的教材、专著和论文集。
从文献上看,我国对话语分析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范围也在扩大,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加。
由 Robert A.Dooley&Stephen H.Levinsohn编著的Analyzing Discourse: A Mannual of Basic Concepts(《话语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是一本话语分析方面的入门书,也是一本实用手册。
它讨论的是话语分析中一些基本的、实用的概念。
书中的叙述比较清楚、易读,篇幅也比较小,以下简要介绍各章的基本内容。
二内容简介全书共由十八章组成,外加三个附录。
这十八章分为三部分:一至四章探讨“语篇类型“问题,第五至十五章考察“话语的共同特点”,最后三章讨论“参与者所指”问题。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四个方面考察了不同的话语类型:(1)产生话语的手段,即从发话者的多少来考察话语;(2)内容的类型,即语篇体裁;(3)产生话语的方式,即风格和语域;(4)产生话语的方法,即口头的还是书面的。
这四方面分别是第一到四章所关注的内容。
第一章从话语产生的手段出发,从发话者的多少来考察话语。
接着介绍了“话轮”与“话步”的概念。
这一章还介绍了 Longacre(1996)关于话步的分类:“起始话步”、“结束话步”和“逆反话步”。
第二章讨论的是语篇体裁。
在一个特定的语言使用社团中,交际者所使用的话语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目的进行区分。
2007年2月February2007第30卷第1期Vol.30No.1现代外语(季刊)ModernForeignLanguages(Quarterly)JohnSinclair,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出版著作30多本,发表文章上百篇,在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两个领域成绩显著。
20世纪70年代,他与Coulthard在收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课堂对话语料基础上建立了伯明翰学派话语分析法原模式,大大改变了口语话语研究的传统模式。
80年代,他主持了COBUILD项目,担任COBUILD系列词典主编,大力倡导语料驱动性语言研究,推动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1.内容简介《相信语篇:语言、语料和话语》收入了Sinclair过去20年来的12篇重要论文。
论文围绕三个主题:理论基础、语篇组织、词汇和语法,反映了作者在这段时期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研究历程。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包括两章:《相信语篇》和《探寻意义单位》。
在第一章,Sinclair指出同传统语言学相比,基于大型语料库的语言分析在语料提取和使用上更加便捷,可以揭示一些传统描述方法无法观察到的语言形式和用法。
因此,我们不应该先入为主,把原有观点强加在语篇上,仅仅用语料去证实我们在其它理论框架下得出的结论。
相反,我们应相信语篇,采用从下而上的研究方法(bottom-upapproach)。
第二章探讨语言的意义单位。
Sinclair指出,在传统语言研究中,语法的绝对优势掩盖了词汇的个体模式。
语法专家们认为词语选择是彼此独立的,只受制于语法规则。
然而,复合词、动词词组、习语、行话和搭配等语言现象表明,词语选择并非完全彼此独立。
他提出了语言组织的两个原则:开放选择原则(openchoiceprinciple)和成语原则(idiomprinciple)。
语法研究往往强调开放选择原则,而根据Sinclair的研究,文本形成主要依据成语原则,语义单位大部分是词组,至少在英语中是如此。
他主张在已有描写体系中添加一个新的层面———词项(lexicalitem),以词项为单位更有利于意义研究。
第二部分《语篇的组织》讨论如何描写话语结构和解释话语连贯性。
这个部分收入的五篇文章是Sinclair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首先是研究范围的扩大。
Sinclair与Coulthard在70年代提出的口语分析法是在分析课堂对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局限性较明显。
在后续研究中,Sinclair将研究范围从口语扩大到书面语。
Sinclair认为从动态观点看,口语和书面语的组织结构实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互动的、有方向的和有交际目的的。
他在第三、四章和第六章分别从语篇的两个层面、动态的研究模型和口语互动特点的内化等不同角度尝试构建一个既适合口语又适合书面语的动态综合语篇分析模型。
第五章着重探讨如何描写书面语篇结构。
其次是研究工具的创新。
作者在第七章《语篇阐释的工具》探讨了如何用语料证据说明语篇策略,描述语言如何生成意义。
作者提出,由语篇构成的大型语料库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有说服力的工具。
第三部分《词汇和语法》共收集了五篇文章,分别讨论了词项、词库、熟语、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料库语言学存在的问题。
其中第八章《词项》和第九章《空词库》与第一部分第二章《探寻意义单位》主题紧密相连,但又各自有所侧重。
在《词项》中,Sinclair指出意义产生于词语组合。
他提出,要建立一个词项范畴以区别于词语范畴。
词项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核心(core)、语义韵(semanticprosody)、搭配(collocation)、类连接(colligation)和语义偏好(semanticpreference)。
这个描写范畴可以兼顾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从而改变过去词汇语义研究重纵聚合、轻横组合的作法。
《空词库》讨论了词库的结构。
Sinclair认为,语言使用者似乎有两个词库:一个是由有固定意义的词《相信语篇———语言、语料和话语》评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黄瑞红JohnMcH.Sinclair.2004.TrusttheText:Language,CorpusandDiscourse.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TaylorandFrancisGroup).vi+212pp.ISBN0-415-31767-3.黄瑞红或词组组成的扩展性术语库(extendedtermbank),另一个是基于用法的空词库。
空词库的词汇来源于语篇,而且在不断更新。
所以,要建立一个合适的词库,我们必须从真实的语言使用着手。
2.评述2.1验证数据和语言研究Sinclair是新弗斯学派的代表人之一。
新弗斯学派蓬勃发展的时候,语言学界尤其是美国语言学界的主流是转换生成语法。
Chomsky认为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脑的语言机制,即人的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运用,这种语言能力存在于理想的本族语言者的头脑中,因此语言研究可以建立在直觉数据基础上。
Chomsky(1965:19-20)反对研究具体语料,认为“现在语法研究的关键问题不是缺乏证据,而是当前语言理论无法圆满地解释大量的证据”。
与此相反,Sinclair认为语言研究应该建立在可验证的真实语料基础上,而不是依赖直觉、编造和孤立的句子。
全书十二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核心是语篇(text)。
根据Sinclair的《语料库、检索与搭配》,语篇指连续的口语或书面语。
Sinclair(2004:53)在该书中也多次提到“语篇指使用中的口语和书面语”。
Sinclair不仅强调语言的真实性,同时还强调语篇的“可机读”形式。
他认为语言研究,大到篇章分析,小到词项,都离不开语篇,计算机技术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存储语篇和研究语言的方法。
Sinclair大力倡导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身体力行,是理论的积极实践者。
该书各章的写法基本上都是前半部分为理论探讨,后半部分则是用前半部分的理论假设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这不仅促进了语言研究的理论建设,同时还为具体的语言分析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
2.2语篇分析和语料库在以Firth,Halliday和Sinclair为代表的英国语篇分析传统中,真实语篇的分析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Sinclair提出要建立动态的综合研究模型,这样不仅可以展示语篇如何从一点过渡到另一点,而且可以展示语篇的组成要素如何各司其职实现交际目的。
每个语篇都有一个潜在的结构,在动态的模型中,语篇结构要素的描写必须以语篇发生时的情形(stateofdiscourse)为参照,而最能体现当前语篇状态的语言单位是句子,即Sinclair认为语篇诠释的单位是句子。
每个当前的句子都涉及前面的句子,并通过照应手段(reference)包含前面的句子,而前面的句子又包含它前面的句子,这样一直到语篇的开头。
同时,当前句子通过照应又被下一个句子包含,直到语篇的最后。
这个模型解释了语篇如何组织在一起,动力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
他指出,衔接其实包含两个迥然不同的过程。
一个是点到点的衔接(point-to-point),包括词汇衔接、前指,其涉及成分都小于句子,通常是词、词组,最长是小句。
另一个过程则涉及句子,有时是小句。
它是一个包含过程(encapsulation),对前面的句子重新分类,把它降级为新句子结构的一个要素。
这种衔接显然是结构性的,语篇层面的。
语言学家对前者讨论较多,而Sinclair的语篇结构分析主要讨论的是第二种。
Sinclair的话语分析注重的是语言结构或语法结构本身的分析,而不是把话语看作是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交际事件或言语交流活动,从而忽略了语境因素对话语及话语主体的影响,忽略了语言使用者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在交际中的作用。
在这种语言观的指导下,Sinclair提出机读语料库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客观的分析工具。
因为在语料库语言学中,说话人或作者与文本脱离,语篇或语篇片段的意义独立于说话人或作者的意向,语篇的意义只能从语篇中寻找,这个语篇既包括过去的语篇又包括当前语篇。
用Teubert(2005:3)的话说,就是“意义与语篇外的世界无关。
语篇与‘真实世界’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每个个体如何将语篇片段和各自的亲身经历,如一些语篇外的概念或‘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
这种连接如何运作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事。
”利用语料库方法,我们可以在大量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精确描述所选文本或语域的语篇特征、以及不同文本之间和不同语域之间语篇模式的异同(Biber2000)。
但目前语料库方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其困难在于缺乏合适的语料库,这主要是语料库本身的特点及现有语料库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首先,语料库的文本选择很重要。
Sinclair(1991,2004)认为语篇研究单位是整个语篇,而不是片段。
但现有语料库大都是片断选录,比如Brown和Lob语料库的文本采样都是每篇取2000字左右,不能体现语篇的全貌,这种采样尤其不适合研究长篇的语篇模式。
其次,是语料的标注问题。
语料库分为加标注语料库和无标注语料库。
加标注语料库可以提供一些文本外“百科全书”式的信息,如103!!!!!!!!!!!!!!!!!!!!!!!!!!!!!!!!!!!!!!!!!!!!!!!!!地域、文体、说话人性别和年龄等。
这些信息对于语篇研究很有帮助,但完全依赖赋码会干扰对语言本身的研究。
2.3词汇和语法的关系Sinclair认为语法和词汇的区别并不像语言学家长期认为的那样泾渭分明,也不是语言本质属性不可或缺的。
相反,这种二分法只是在研究手段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由于词汇的数量很多,许多词汇的词频不是很高,词汇的模式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所以相对语法而言,词汇研究远远滞后。
Sinclair提出要建立语法和词汇研究并重的理论,建立对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一样敏感的研究模型,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这种理论的建立。
为了和在语法框架下研究词汇的lexico-grammar区别开来,Sinclair创造了一个新的术语LexicalGrammar。
lexico-grammar概念由Halliday(1976:6,281)提出,他认为“词汇是开放的,是最‘精细’的语法”。
也就是说,语法是指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包括词汇研究。
但Sinclair认为,词汇不是最“精细”的语法,词汇的选择不仅受到句法结构的限制,同时还会限制句法结构的选择,即词汇和句法是相互选择的。
他指出,有些结构具有明显的词汇特点,比如搭配、类连接、语义偏好和语义韵。
Sinclair希望能建立一个词汇和语法并重的语言描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