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 格式:pptx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四邻情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东距观岩村约350m,北距凤岩村约250m,南距白杨岭村约100m。
2、工作面井下位置:3105综采工作面位于31采区南部,北部为3106综采工作面(现已停采),西部为31采区南翼运输巷及回风巷,东部为采空区,南部为井田边界线。
3、工作面底板标高为788m - 820m。
第二节工作面回采对地面的影响范围工作面地面大部分为荒地,没有建筑设施。
由于回采采高为2.2m,按岩石碎胀理论计算,工作面回采后不会对地面造成下沉、塌陷和裂缝现象。
第三节工作面参数及储量3105工作面切眼长:178.4m(大小切眼对接后的长度);其中大切眼长124.4m,小切眼长54m。
工作面可采长度:229m;其中大切眼可采长度为31m;大小切眼对接后可采长度为198m。
斜面积:39179.2m 2;煤平均厚:2.2m;煤体容重:1.4t/m 3;设计回采率:97%。
工作面工业储量分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大切眼工业储量=124.4×31×2.2 m×1.4t/m 3 =11877.7t第二部分:大小切眼工业储量=178.4×198×2.2 m×1.4t/m 3 =108795.5t 工作面工业储量共计为120673.2t工作面可采储量:120673.2×97%=117053t第二章地质情况第一节煤层赋存及围岩特征1、3105 工作面开采煤层属下二叠统山西组下部的3#下煤层平均厚度为2.2m,容重1.4T/m3,均为贫煤。
3下煤层含夹矸0~2层,厚0.01~0.30m。
2、围岩及特性煤层,老顶为砂岩,厚度11.8m;直接顶板为泥岩,厚度为4.5m;伪顶为3#下碳质泥岩,厚度为0.3m;底板为细粒砂岩,厚度为4.93m。
(图2-1 3105综采工作面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3105工作面整体南高北低,最大坡度为13°。
一、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5101回采工作面位于主斜井工作面东部,工作面南部为运输巷,北部为采区煤柱,西部为主斜井保安煤柱,东部为15号煤层实体煤。
该工作面所处地表属高山地形,覆盖层平均厚度为142m,此处地面无村庄和其他建筑物。
(二)、回采巷道布置在运输、回风大巷北侧布置15101工作面运输和回风顺槽,新开一开切眼,长度为80m,高度为2.5m,工作面由北向南推进。
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均采用梯形断面,上宽4.8m,下宽5.0m,净高为2.3m,木棚支护。
详见15101工作面巷道布置图1---2---1。
(三)、工作面要素表1---3---l工作面要素表二、地质情况(一)、煤层赋存情况15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该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K2灰岩之下,15101工作面上方覆盖层厚度为133~156m,平均为142 m。
该工作面开采范围内15号煤层走向为东----西,向南倾斜,倾角为5°,含夹矸l~4层,煤层厚度为2.37~2.63 m,平均2.5 m。
(二)、地质构造15101回采工作面范围内地层走向大致为东----西,向南倾斜,地层产状平缓,一般为3º---6º。
地质条件较简单,目前工作面尚未发现断层、陷落柱、岩浆岩侵入等影响开采的地质构造。
(三)、顶、底板岩性据该生产矿井地质资料,1 5号煤层直接顶板为K2灰岩,厚度为8.65m 左右。
底板为砂质泥岩、铝土岩、粘土岩。
(四)、水文地质情况15101工作面西北部和南部3号煤层已采空或古空,有积水可能,在下组煤层矿坑顶板岩石冒落导水裂隙带等不同沟通渠道的作用下,可对15号煤层矿坑产生不同程度的充水。
15号煤层上覆K2、K3灰岩岩溶裂隙水将是该工作面充水的主要来源,对开采有一定影响。
15号煤层上覆其他裂隙充水因素由于含水性较弱,且位于15号煤层采动裂隙之上,因此,对15号煤层开采影响较小。
矿正常涌水量位6.6m3/h。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工作面概况201工作面布置在矿井西翼的2#煤层中,201工作面为康家滩矿孙家沟井首采工作面:工作面东侧为炮采工作面(未采),西侧布置02回采面:南侧为采区的三条集中巷,工作面沿2#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顺槽长790米,工作面宽80米,201房采工作面布置两条顺槽即运输顺槽,回风顺槽。
顺槽方位角为332004′26″两顺槽中间间隔20米煤柱。
运输顺槽与回风顺槽之间每隔50米设一条联巷,该工作面共可布置6个支巷,每个支巷回采煤量为2527吨。
该工作面工业储量为29.3万吨,可采煤量为21.22万吨。
在工作面前时方向的右侧布置旺格维利条块,相邻支巷的中心距离12米。
该工作面掘房工程量为7416米,其中,顺槽工程量为1580米,顺槽间联巷工程量300米,旺格维利条块巷工程量5040米,条块联巷的工程量为496。
附图1-1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示意图第二章煤层赋存与地质状况一、煤层赋存与煤质特征依据邻近已掘巷道揭露情况预测2#煤层在本采区赋存稳定,地层走向35°左右,倾向南西,煤层倾角3~9°,煤层厚度在6.4~8.28m,平均厚度为7.23m,煤层中普遍含有多层夹矸,夹矸厚度在0.2~0.6m之间,2#煤颜色为黑色,条痕为黑褐~褐黑色,玻璃光泽,半暗型及半亮型煤组成,容重1.34~1.40,硬度f=2~4,较脆易碎,为低磷,低硫,中灰—富灰,高发热量,中等粘结性气煤。
二、顶底板岩性:首采面2#煤层顶板为灰白色泥岩及厚层砂岩,底板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及砂岩。
三、地质状况简述:2#煤层赋存基本稳定,工作面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平缓单斜构造,从勘测资料和现生产过程中均未发现有大的断裂构造,无岩浆侵入体,无冲刷带及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只有少数裂隙存在,对采掘基本无影响。
水文地质:2#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和底板砂岩,富水性弱,奥灰水对8号煤层开采基本无影响,但在遇到特殊地质构造时严防涌水突然增加。
2133⼯作⾯回采作业规程完整⽬录第⼀节⼯作⾯概况 (3)⼀、⼯作⾯位置、⼯作⾯与地⾯相对位置及建筑物的关系 (3)⼆、⼯作⾯的参数:⼯作⾯储量、服务年限 (3)三、采区主要巷道布置 (3)第⼆节地质情况 (4)⼀、煤层的名称、煤种、倾⾓及厚度 (4)⼆、煤层顶、底板 (4)三、主要地质构造的位置及特征 (4)四、⽔⽂地质及沼⽓涌出量 (4)第三节采煤⽅法巷道布置回采⼯艺 (5)⼀、采煤⽅法 (5)⼆、巷道布置 (5)三、回采⼯艺 (5)第四节⼯作⾯机电设备配备 (9)第五节顶板管理 (9)⼀、初采及初次放顶 (9)⼆、正常放顶⽅法及安全技术措施 (9)三、⼯作⾯收尾 (10)第六节⽣产系统、安全出⼝⽀护及机风巷维护要求 (11)⼀、安全出⼝⽀护要求 (11)⼆、机、风巷维护要求 (11)三、⽣产系统 (11)第七节⽣产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作循环作业 (14)⼆、劳动组织 (14)第⼋节安全技术措施 (15)⼀、2133切眼排梁措施 (15)⼆、通风、防尘、防⽡斯措施 (17)三、加强⽕药管理,防⽌放炮事故发⽣措施 (18)四、防⽚邦冒顶事故的措施 (21)五、初次放顶安全措施 (21)六、提⾼煤质措施 (23)七、单体⽀柱及泵站操作措施 (24)⼋、加强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24)九、⼯作⾯防灭⽕措施 (25)⼗、机、风巷尾巷⽀架回收安全技术措施 (28)第九节、发⽣事故时避灾⾃救的原则与主要事故中的避灾⾃救 (29)⼀、井下⾃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29)⼆、主要事故中的避灾⾃救 (30)第⼗节避灾路线 (33)⼀、当⼯作⾯发⽣⽔灾事故 (33)⼆、当⼯作⾯发⽣⽕灾和⽡斯事故 (33)第⼀节⼯作⾯概况⼀、⼯作⾯位置、⼯作⾯与地⾯相对位置及建筑物的关系2133⼯作⾯位于21采区21溜煤上⼭北翼第⼆块3煤⼯作⾯,对应地表为家垅⼭丘,地表标⾼+188m~200m。
第一章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外及其上下的采掘情况及其影响。
121707采煤工作面及井上下关系表第二章采煤工作面地质、煤层赋存情况第一节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根据121707运输巷、回风巷揭露情况看,121707采面正常厚度在0.7-2.3m,平均1.5m,煤层倾向130°、煤层近似水平、倾角2°-5°,平均4°,顶板多数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底板以泥岩为主。
第二节地质构造矿区位于雄武背斜南东翼与大际山向斜北东翼结合部位。
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10°平均倾角6°主要由P2m、P2β、P31、P31²、P31³、T1f及T1yn地层组成单斜构造。
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不发育,构造单一,仅在龙潭组中见一些小裂隙及挠区,对区内煤层无破坏作用。
从121707运输巷、回风巷揭露情况看,工作面无断层及褶曲。
煤层赋存情况表第三节水文地质据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表雨水补给顶板裂隙水、孔隙水。
顶板裂隙水、孔隙水:主要是矿井回釆活动中,以顶板孔隙水和裂隙水渗入矿井采掘活动范围的水。
大气降水、地表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一般沿基岩裂隙渗入矿井,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
第四节煤层瓦斯、自燃和煤尘整个工作面在掘进的过程中瓦斯涌出量较小,2015年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5〕14号文关于对《兴义市工业贸易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对久兴矿等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进行审查批复的请示》的批复,兴发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0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32m³/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82m³/min、相对涌出量为3.41m³/t,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必须加强釆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矿区内C17煤尘均无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均为Ⅲ级,即不易自燃。
矿井无冲击地压和地温异常现象。
回采工作面值班电工操作规程范本一、安全准备工作1. 断电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确保工作面的电源已经断开,并使用绝缘材料或者断电开关将电源切断。
2. 确认电气设备工作状态在进行操作之前,检查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故障或者损坏的情况。
3.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安全鞋、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4. 检查工作区域在进行操作之前,确保工作区域没有其他人员,并检查工作区域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者障碍物。
二、操作流程1. 操作顺序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者省略任何步骤。
2. 检查设备接地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必须确保设备的接地是正常的,并使用接地测试仪进行测试。
3. 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包括更换熔断器、修理电路等。
4. 做好防火措施在进行操作之前,必须做好防火措施,清除工作区域的易燃物品,并备齐灭火器材。
5. 操作设备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设备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a. 确保设备处于停止状态,断电并进行停电锁挂。
b. 禁止在湿地操作设备。
c. 禁止使用带有潮湿手和脚的绝缘工具操作设备。
d. 禁止单手操作设备,必须使用两只手。
e. 禁止在设备上放置重物或者坐在设备上工作。
f. 在调试设备时,必须戴好绝缘手套。
6. 操作结束后的安全措施在操作结束后,必须做好以下安全措施:a. 确保设备处于停止状态,并断开电源。
b. 清理工作区域,清除易燃物品。
c. 将工作用具归还到指定位置,并进行清洁和维护。
d. 填写操作记录,并交由上级审核。
三、紧急处理1. 短路故障a. 立即断电,并使用绝缘工具处理短路地点。
b. 停止短路处的变电设备并进行检修。
2. 火灾事故a. 立即断电,并使用灭火器灭火。
b. 进行紧急疏散,并呼叫消防队救援。
c. 尽量不要使用明火进行灭火。
四、违章操作处罚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将按照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停工等。
编号:SXXYHG-HC09-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采煤工作面名称:施工单位:编制日期:执行日期:目录编制、审批意见 (2)作业规程学习记录 (5)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7)第二节煤层 (7)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7)第四节地质构造 (7)第五节水文地质 (8)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9)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9)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 (9)第二节采煤工艺 (10)第三节设备配置 (11)第三章顶板管理第一节支护设计 (14)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8)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19)第四节矿压观测 (21)第四章生产系统第一节运输系统 (21)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 (22)第三节排水系统 (26)第四节供电系统 (26)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28)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 (28)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0)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0)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 (31)第二节顶板管理 (35)第三节防治水 (38)第四节爆破管理 (38)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 (40)第六节运输管理 (45)第七节机电管理 (50)第八节其它 (54)第八章规程安全风险因素评价 (65)编审单位签章审批意见各单位意见:生产经理:总工程师:会审意见本作业规程于年月日在矿部二楼会议室进行了集体会审,参加会审人员有:总工程师、生产经理、采掘副主任、安全副主任、机电副主任、地测副主任、技术科长、通修区长、综采工区、安监处。
通过集体会审,讨论研究,同意本规程所编写的一切内容,要求在现场施工中严格执行,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①该面内中部煤层赋存夹矸有变厚现象,工作面推进时,及时编写专项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安全措施。
同意施工。
作业规程学习记录传达负责人:传达人:班次:作业规程复查记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从两巷揭露无断层构造。
回采工作面操作规程一、准备阶段1、熟悉技术员提供的采矿方法图及回采矿房的地质环境,掌握矿柱(顶、底、间)的规格,以及作业顺序。
2、检查凿岩设备是否完好,加足润滑油,检查工作面,拟定炮眼数及装药量以及凿岩时间。
二、施工阶段1、进入作业面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入井前严禁喝酒,进入工作面必须清点人数,随时掌握出入情况,生产作业面不得少于2人同时作业。
2、工作面使用合格的矿用电缆和工作灯具,电线架设必须规范整齐。
3、通知压风值班室,送风时间以及爆破员准备爆破器材及爆破时间。
4、检查作业面的顶、邦和支护情况,即敲邦问顶,检查矿柱和信号柱变化,支足信号柱,确认安全后方准作业。
在作业中发现有冒顶危险征兆时,应及时撤出采场人员,采取措施处理,待隐患排除后再作业。
5、用水管将作业场所全面洒水降尘,清洗工作面。
6、7655型凿岩机湿式凿岩,布置单层回采水平炮孔,炮孔布置方向,应尽量与矿体层理和裂隙面垂直,以提高破碎质量,减少大块产出率。
炮孔间排距0.8米,孔深2.0米,排列成“W”型。
采用2#岩石硝铵炸药,火雷管、导爆管起爆。
7、回采顺序。
中段内,采取两翼后退式回采顺序,矿房内自上而下喇叭状依次回采作业。
矿块内,相邻两矿房同时作业时,一个打眼,一个运矿,两工作面间超前距离应不小于15米,平行向前推进。
8、通风洒水降尘。
爆破崩落后,必须进行通风工作,直到将炮烟排除,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重新开始工作,进行回采作业时,也需要进行不断的通风,以保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供给回采工人。
工人在回采工作前,必须洒水降尘,降低采场粉尘浓度。
9、采场排除及支护。
落矿以后,工人必须敲邦问顶,检查矿柱和信号柱变化情况,检查围岩裂隙变化情况,在顶板围岩不稳固的位置必须用φ120mm以上松木进行支护,直到回采工作面安全后方可作业。
并安装好照明灯具。
10、在落矿、排除支护以后,就是矿石搬运过程,将工作面处崩落下的矿石通过运输工具运送到运输平巷装载的过程。
大山脚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110504工作面编制人:陈彬矿长:郭雄亚队长:李稳周技术副矿长:廖贵稳安全副矿长:赵金平机电副矿长:亢飞技术员:李鹏编制日期: 年月日执行日期: 年月日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的位置110504工作面位于一采区+2070m—+2090m标高段,北部以2040m水平为界,西面以进风下山为界,南部为采空区,东部以工作面开切眼为界。
工作面底板最高标高为+2080m,最低标高为+2040m,工作面走向长100m,倾向长90m。
二、地面相对位置该工作面在大山脚村西北方0.6km,大山以北,地表为灌木林,地面标高在2100—2150m之间,工作面地表为荒地。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由110502工作面回采情况推算,回采该工作面可能造成地表出现裂隙情况,裂隙宽度在0—0.2m之间,裂隙长度在3—20m之间,下雨时可能造成地表渗水。
地表周围无建筑物和其它设施,不会造成其它影响。
工作面部为110506工作面采空区下部,回采后工作面压力往北移动,工作面距110506工作面回风巷10—20m内有压力增大情况。
第二节煤层一、煤层厚度根据运输巷、回风巷和开切眼掘进巷探煤情况推断,工作面内煤层最大厚度为1.2m,最小厚度为1.0m,平均厚度为1.1m,工作面煤层变化不大,经掘出以后,煤层厚度较稳定。
二、煤层产状煤层走向40°—50°之间,倾向310°—320°之间,倾角8°—14°之间,平均倾角10°。
三、煤层结构该煤层属基本稳定性煤层,由东向西具有厚薄相间的变化趋势,煤层结构较复杂,在掘进该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时,局部地段出现夹矸,夹矸厚度在0.1—05m之间,煤层层理紊乱,煤硬度为1—1.5,回采时煤容易片帮,煤层注水困难。
四、煤质该工作面的煤为黑色粉状,块状,鳞片状薄层,玻璃光泽,煤的原生结构构造不清,强度高,地质疏松,易碎,煤的视密度为1.36t/m3,该煤层为低灰、低磷,中高发热量贫煤(发热量为6500大卡),全部为无烟煤,主要用作火力发电,沸腾层发生炉等工业用煤,同时也是上好的民用燃料。
宣威市龙潭镇打厂冲矿打厂冲井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编号:编制人员:实施单位:矿长:安全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年月日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位置1501工作面位于西采区+1930——1940m标高段,工作面南部为老矿采空区,西部为秧田冲采空区,东部为矿井主斜井,北部为未开采井田,工作面走向走140m,倾长为60m,可采面积为8400㎡。
二、地面相对位置该工作面2公里内无村庄,河流,水体,地表为丘陵地带,地面标在2220——2260m之间,工作面地表为耕地,荒山等。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根据原采区回采情况推算,不会对地面周围建筑物或其它设施造成影响。
第二节煤层一、根据运输巷回风巷的开切眼掘进巷道探煤情况推断,工作面内煤层最大厚度为1.7m,最小厚度为1.4m,平均厚度为1.55m,煤层厚度基本稳定。
二、煤层产状煤层走向75°—85°之间,倾向345°—335°之间,倾角6°—10°之间,平均倾角8°。
三、煤层结构该煤层属比较稳定性煤层,由南向北具有厚薄的变化趋势,煤层结构较复杂,在掘进该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时,有两层夹矸,平矸厚度在00.1m—0.05m之间,煤层层理发育,煤硬度1—1.5,在回采时煤容易片帮。
四、煤质该工作面的煤为黑色粉状,偶见块状,玻璃光泽,强度低,地质疏松,易碎,煤的视密度为 1.46t/m3,该煤层为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烟煤(发热量为20MJ/kg),主要用作火力发电等工业用煤,同时也是上好的民用燃料。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1)顶板情况根据K5煤层顶板工程地质条件观察1)K5煤层直接底板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层厚0.6—6.15米,间接底板岩性为薄层状粉质泥岩,巷道中有轻微的底鼓现象,底鼓突起高底一般为0.1米,局部0.2米,直接底板和间接底板是良好的隔水层,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
炮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1. 前言为确保炮采工作面回采作业的安全、高效、经济,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制定本规程。
2. 安全措施炮采工作面回采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矿山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
同时,各项安全措施应得到落实,具体包括:(1) 防火措施在回采作业中,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如安装防火橡胶管、防火绳等设备,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消除机械设备摩擦产生的火花,严禁在回采面使用明火。
(2) 确保通风在回采作业中,必须保证通风正常运行,保持回采面的通风畅通,防止有毒气体、煤炭粉尘等物质的积聚。
(3) 人员防护措施回采作业过程中,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鞋等防护装备,执行封闭、放炮等作业时应配备专职安全员,加强监督管理。
(4) 作业前的检查在回采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防止发生事故。
3. 回采工艺流程回采过程中的工艺流程为:1.初期准备在回采前,必须先进行矿震预报,确定合理的回采顺序和采掘参数以及回采面及采掘进的位置、限界和组织形式等,做好柱、泡眼、顶板和地面等安全地质及支护设施的检查和修补工作,确保采空区不出现坍塌或事故。
2.长钻眼对于采高较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回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进行探放钻孔或断钻孔的作业,以确保回采的质量。
3.基础工作进行长眼支护、强基础支护等必要工序,保证回采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射爆对于回采进展到一定程度的工作面,必须进行射爆作业,用以破碎泡眼和矸石,使采煤机能够顺利采掘。
5.回采采用集采、上采、中采、下采等方法进行回采作业,保障采煤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支护完成采煤作业后,需要加强对回采工作面的支护,保障采煤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保证炮采工作面回采作业高效的关键。
需要制定完善的设备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各项设备的完好无损,以保证炮采工作面回采作业的正常运行。
回采工作面值班电工操作规程一、接班工作1. 接班电工应准时到达工作班组,按照上一班电工的交接记录进行交接班工作。
2. 协助上一班电工完成工作面的安全检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状态。
3. 与监控室的值班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前一班的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中。
二、工作准备1. 根据工作面进度和煤层情况,组织装设必要的电力设备和线路。
2. 定期检查工作面的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如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
3. 检查工作面的照明设备和安全灯,确保其运行正常。
4. 配合矿长办、电工办等相关部门,做好工作面的漏电保护装置的检修工作。
三、工作面巡视1. 按指定路线进行工作面巡视,每天至少巡视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检查工作面的照明灯具是否正常运行,如有故障要及时更换。
3. 检查工作面的电力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有异常要及时报修。
4. 检查工作面的破碎机、风机等设备的电气安全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事故处理1. 发生电气事故或设备故障时,要立即报告监控室,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确保自己的安全。
3. 在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填写事故处理记录,详细描述事故原因、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报告相关部门。
五、协助施工1. 在工作面施工期间,根据施工计划,配合乙方进行电力设备的调试和安装工作。
2. 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与乙方进行沟通,了解施工情况,并协助解决施工中的电气问题。
3. 在施工结束后,要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确认,确保设备满足使用需要。
六、记录报表1. 按要求完成工作面的运行记录,包括每日运行情况、设备巡检记录等。
2. 在交接班时,要将交班情况、工作面问题以及处理措施等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中。
3. 定期整理和归档工作记录和报表,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七、其他工作1. 参加工作面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配合值班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如有需要,积极配合工作面的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点)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赋存一、煤层特征表二、煤质焦渣特征:焦渣特征数号7,属强膨胀熔融粘结。
工业牌号:挥发份平均25.40%,粘结性平均98,Y值平均19.00mm,属中变质程度的焦煤(JM25)。
第三节地质构造和水文一、断层1、兴济煤矿位于一倾向向西的单斜构造,共发现大小断层8条,兴济井田位于F17与F19 断层之间,其中部沿走向可见F18 断层,可见褶皱1条,编号为S4。
矿区内构造类型属中等偏简单(二类一型),断层情况表如下:2、断层对工作面的影响:本工作面煤层走向为0~180°,倾角在8~25°,工作面在F17断层与F18断层之间,构造较复杂。
3、褶曲对工作面的影响:受褶皱影响不大。
二、水文地质:1、工作面位于+1430m~+1475m标高之间。
煤系地层为层状,弱裂隙承压含水的地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水文地质条件属以裂隙充水为主,老窑不定性充水为辅中等类型。
浅部老窑、废弃小井较多,均不同程度藏储老窑水及瓦斯等有害气体,因此,在回采过程中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2、现生产系统主斜井井底落平点标高为1390 m,矿井排水系统是在1390水平设立水仓,矿井主要涌水汇入1390水平水仓后,从1390水平水仓排至地面,总之,区内地下水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含水层富水性弱,断层富水性和导水性差,矿井涌水量不大,水文地质条件为弱裂隙充水的简单类型。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现生产情况分析,工作面回采涌水量较小,无须考虑专门的排水设施。
第四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影响回采的基地地质情况表第五节储量及服务年限该工作面走向长220m,可采走向长度为205米,平均倾向长90m,平均煤厚1.8m,煤层密度为1.35t/m3,工业储量为48114吨,可采储量为44833吨。
工作面服务年限为5.6个月。
1、工作面的工业储量:工业储量=工作面走向长度×倾斜长度×煤层厚度×煤的容重=220×90×1.8×1.35=48114吨。
96301长壁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采煤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位置96301工作面井下位于六采区东翼第一区段,距六采区煤仓105m,地面位于小河西村北部,地表为丘陵耕地。
二、开采范围:工作面运输顺槽长310m,回风顺槽340m,切眼长度100m。
停采线位于距六采区运输巷30m处,工作面推进长度 280m。
三、采煤工作面的四邻关系北部为东轨道大巷保安煤柱,南部为96302工作面(已采),西部为六采区运输巷,东部为一正断层。
四、回采对地面的影响工作面井下标高+710~+715m,地面标高+800~+815m,覆盖层厚度90~100m。
工作面上部为农田无重要建筑物。
回采后预计地表最大下沉量为600mm,对地表将造成一定裂缝和塌陷。
第二节煤层一、煤层厚度该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比较稳定,根据上、下顺槽和开切眼情况推断,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1.7m。
二、煤层产状煤层走向10°~30°,倾向90°~120°,倾角2°~4°。
三、煤层结构该工作面属稳定性煤层,煤层内普遍含有一层0.01~0.03m厚的夹矸,夹矸距底板平均厚度 1.0m。
仅断层附近煤层层理相对紊乱,但对回采影响不大,煤层容重1.45T/m3。
四、煤质为无烟煤二号(WY),黑色、块状、致密性较脆,煤岩组份为半亮型。
为低2中灰,中低、中高硫,特低磷,特高发热量,是优质发电和其它民用、工业用煤。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一、煤层顶板直接顶:砂质泥岩,黑灰色,厚度1.55m页理发育,含云母片。
局部为灰岩,厚度0.5m。
老顶:细粒砂岩,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比较坚硬,含黑色碎屑。
二、煤层底板直接底:砂质泥岩,黑灰色,厚4.70m,页理发育,含大量星散状黄铁矿,底部含煤线。
老底:细砂岩、灰白色,厚1.85m,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多量云母及黑色碎屑。
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在工作面顶端有一小型断层,落差1.7m,对回采有一定影响,在回采过断层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顶板支护。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况概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于,运输巷标高~米,回风巷标高~米,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水平名称水平采区名称采区地面标高+ 米井下标高——米地面相对位置回采对地表的影响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走向长度m倾斜长度m面积㎡第二节煤层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4号煤层,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工作面范围内,4号煤赋存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在~㎡之间,具体情况见表2。
煤层情况表2煤层厚度 m煤层结构煤层倾角()°开采煤层 4 硬度较硬煤种瘦煤稳定程度较稳定煤层情况描述4号煤层层位属二叠系附图1: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3顶底板岩性厚度(米)特征基本顶粉砂岩、中~细粒砂岩10~15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直接顶粉砂岩5~10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伪顶无直接底粘土岩 5 浅灰色粘土质泥岩基本底粉砂岩、砂岩5~10浅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砂岩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及对回采的影响根据现有巷道揭露资料的勘探资料分析,开采范围内小型正断层较发育,掘进中共发现落差劲米以上断层3条,风巷切眼往外66米和166米处,分别发育一条小断层,落差分别为1米和1.5米,对回采影响不大.从掘进施工情况分析,开采范围内煤层顶板裂隙较发育,断层附近顶板岩性较破碎,预计在回采过程中还会出现隐伏小断层.断层情况分析表断层名称走向(° ) 倾向(° ) 倾角(°) 性质落差(米) 对回采的影响 F1 正有一定影响F2 正较大F3 正有一定影响二、褶皱情况及对回采的影响根据现有巷道揭露资料的勘探资料分析,开采范围内煤层形态为单斜构造,走向N50°E,倾向SE,倾角22°.第五节水文地质开采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未发现有滴水,淋水现象,相邻的采空区内基本无积水。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瓦斯高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m³/min,相对涌出量m³/min。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名称本工作面名称为0404回采工作面,属于A4煤层的第4个工作面。
二、工作面位置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1水平名称+550水平采区名称0404综采工作面地面标高+850~+880 井下标高+630~+600 地面的相对位置该工作面在立井以西,工作面地表为戈壁滩,无任何建筑和设施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根据煤层、顶、底板物理性质判断,在工作面回采后,地表将产生裂隙,由于地表为丘陵地带的戈壁滩,无任何建筑,故对地表无影响。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工作面位于+600水平,北部为采空区,南部尚未开采、西部为边界保护煤柱、东部为集中回风巷保安煤柱。
走向长度1520m 倾斜长度100m~126m 面积152000~191520m2三、开采范围0404回采工作面可采推进长度为1520m,综采工作面倾向布置长度为100-126m,煤层可采面积为152000-191520m2。
四、可采储量及可采期0404回采工作面地质储量为39.2万t,可采煤量为35.3万t。
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本工作面回采期为10.1个月。
五、回采的影响根据煤层、顶、底板物理性质判断,在工作面回采后,地表将产生裂隙,由于地表为丘陵地带的戈壁滩,无任何建筑,故对地表无影响。
另附:0404回采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煤层赋存特性一、煤层赋存条件及围岩特性(一)煤层A4煤层位于A5煤层之下,有10个控煤点,见煤点10个、10点可采。
煤层厚度1.95—3.34米,平均2.37米。
可采厚度1.95—3.34米,平均2.37米,可采性指数1.00,变异系数22%,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含1-3层夹矸,夹矸厚度0.06-0.62米,平均0.49米,夹矸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泥岩。
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炭泥岩,与A3煤层层间距1.70—9.38米,平均5.72米。
(二)顶底板表2 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特性基本顶泥质细砂岩 3.2m深灰色,夹薄层凌铁矿,偶夹不稳定的砂砾岩直接顶粉砂质泥岩0.6m灰绿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成分以泥岩为主伪顶无直接底泥质粉砂岩 1.71m 泥质粉砂岩,灰绿色,粉砂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成分以粉砂为主,泥质次之,顶部有一层含碳泥岩基本底粗砂岩 3.6m灰白色,粗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岩屑次之(三)本工作面采高按2.0m设计,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0.1~40.1m,防水保护层厚度为53.1~63.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