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信息化战争教案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20
《大学生军事教程》5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学生军事教程》第五章,主要阐述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类型及发展趋势。
具体内容包括:信息化战争的定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信息化战争的类型、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战争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认知,提高分析和判断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信息化战争的类型,了解我国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化战争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发展趋势。
难点: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战争的区别,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战争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大学生军事教程》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战、二战以及现代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战争的发展变化,引出信息化战争的话题。
2. 知识讲解:讲解信息化战争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发展趋势,穿插相关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应对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策略。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我国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信息化战争的定义2.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3. 信息化战争的类型4.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定义及其与传统战争的区别。
2. 分析我国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你对我国应对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思考。
3. 结合所学内容,预测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信息化战争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3. 针对学生的反馈,下一步教学应该如何调整?拓展延伸:1. 信息化战争背景下,我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创新。
信息化战争一、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农业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是依靠人的体能,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又称冷兵器战争。
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的能量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机械化武器,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又称为机械化战争。
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群不断涌现,人类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信息化战争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美国是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的国家之一,1992年美国人坎彭主编了《第一次信息战争》一书,将海湾战争称作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信息战争。
美军于1998年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目前正制定信息化战争战略。
我们国家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是钱学森同志在1996年的科学进步大会上首次提出的。
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一)指挥控制战指挥控制战是信息作战的一部分,它的实质是:在保护己方拥有指挥控制能力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削弱或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以便最终夺取战场中的制信息权。
指挥控制攻击的目的是:通过攻击敌方的信息系统,特别是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的相关设施,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使敌方的指挥机关无法了解战场情况,并因最终得不到信息,患“信息饥饿症”而就范。
由于己方的信息情报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容易受到攻击的弱点,因而要使己方保持有效的指挥控制能力,就必须严密地组织与实施指挥控制防护。
(二)计算机网络战计算机网络战也称计算机网络空间战,它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网络空间上进行的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计算机网络战主要包括信息恐怖活动、“语义攻击”、“朋客盯梢”等。
信息恐怖活动是恐怖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的活动。
信息恐怖分子既可能是一般的计算机爱好者,也可能是敌方的计算机专家。
《军事理论课程》教案一、授课题目信息化战争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形成以及基本作战样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信息战争的基本特征(2)信息化战争基本作战样式2、难点:信息化战争的总体形态。
四、学时分配1学时五、授课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六、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军事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作战为主要的作战行动和作战样式,在全维空间内进行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
《军语》定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它是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战争形态。
内涵: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现;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从信息因素的作用角度,可以把人类全部战争划分为“信息自发时期”和“信息自觉时期”两个阶段。
从原始战争到冷兵器战争、火药化战争、机械化战争,直到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前,都可以归入信息自发期。
在此之后,人类战争进入了信息自觉期。
信息自觉期分为三个阶段:萌生期、信息化战争和机械化战争并生期和信息化战争独立发展。
《军事理论课程》第五章教案(共2学时)一、授课题目信息化战争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2、难点:信息技术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四、学时分配2学时五、授课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六、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含义信息: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特征: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内涵: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现;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和发展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基础1、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2、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原因3、局部战争的实践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催化剂(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从信息因素的作用角度,可以把人类全部战争划分为“信息自发时期”和“信息自觉时期”两个阶段。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第五章信息化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构成要素和基本作战样式,熟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认清高素质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性,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学时安排】共计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例分析、讨论作业【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第四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内容:一、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二、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与发展三、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四、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要素教学重点: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要素教学方法:讲授习题【详案】一、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
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大家知道,战争形态的产生与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战争产生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游牧社会的徒手战争;农业社会的冷兵器战争,工业社会的热兵器或机械化战争。
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徒手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或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三、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一是人,二是武器。
(信息人武装力量是决定因素、信息化武器装备是重要因素、信息化指挥是关键因素)1.信息化武装力量--人一是信息化现役部队二是信息化预备役部队三是信息化武装警察部队四是信息化民兵2.信息化武器装备――武器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由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军用智能机器人、单兵数字化装备等组成。
信息化战争--军事理论教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信息化战争是现代战争的一种新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为主要战斗力,具有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战法,提高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战法和作战理论;提高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1. 信息化战争的定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信息为主要战斗力,通过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实现对战争全局的指挥和控制,以达到战争目的的一种战争形式。
2.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1)信息速度快:信息传播迅速,战场态势变化快,决策速度要求高。
(2)信息量大:战场信息量大,需要高效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信息精度高:信息化战争对信息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高,战场目标精确打击成为可能。
(4)信息化程度高:信息化战争参战双方的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装备成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战法1. 信息获取:通过侦察卫星、无人机、电子侦察等手段,获取敌方信息,为指挥和决策提供依据。
2. 信息处理与分析: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形成情报,为指挥和决策提供支持。
3. 信息传输与指挥控制:利用通信网络和指挥控制系统,将信息传输给各个作战单元,实现对战场的实时指挥和控制。
4. 精确打击: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和高精度情报,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提高作战效果。
四、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理论1. 网络中心战:以网络为中心,通过信息网络实现战场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提高指挥和作战效率。
2. 信息化战争的心理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心理战操作,影响敌方士气和民众情绪,达到战争目的。
3. 信息化战争的电子战:利用电子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电子欺骗等,破坏敌方的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削弱敌方战斗力。
《军事理论课程》教案一、授课题目信息化战争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形成以及基本作战样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信息战争的基本特征(2)信息化战争基本作战样式2、难点:信息化战争的总体形态。
四、学时分配1学时五、授课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六、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军事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作战为主要的作战行动和作战样式,在全维空间内进行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
《军语》定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它是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战争形态。
内涵: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现;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从信息因素的作用角度,可以把人类全部战争划分为“信息自发时期”和“信息自觉时期”两个阶段。
从原始战争到冷兵器战争、火药化战争、机械化战争,直到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前,都可以归入信息自发期。
在此之后,人类战争进入了信息自觉期。
信息自觉期分为三个阶段:萌生期、信息化战争和机械化战争并生期和信息化战争独立发展。
《军事理论课程》第五章教案(共2学时)一、授课题目信息化战争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2、难点:信息技术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四、学时分配2学时五、授课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六、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含义信息: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特征: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内涵: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现;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和发展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基础1、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2、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原因3、局部战争的实践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催化剂(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从信息因素的作用角度,可以把人类全部战争划分为“信息自发时期”和“信息自觉时期”两个阶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信息化作战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作战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作战分析、决策和指挥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化作战的兴趣,树立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化作战概述2. 信息化作战的特点与原则3. 信息化作战的作战方法4. 信息化作战的装备与技术5. 信息化作战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相关视频,展示信息化作战的实战场景。
(2)提问:同学们对信息化作战有什么了解?2. 讲授新课(1)信息化作战概述讲解信息化作战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信息化作战的特点与原则分析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如速度快、范围广、隐蔽性强等,并阐述信息化作战的原则,如信息主导、网络中心、协同作战等。
(3)信息化作战的作战方法介绍信息化作战的基本作战方法,如侦察、预警、打击、防护等。
(4)信息化作战的装备与技术介绍信息化作战所需的关键装备和技术,如侦察卫星、预警雷达、无人机等。
(5)信息化作战的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信息化作战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信息化作战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作战模拟,提高实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信息化作战的重要性进行反思。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信息化作战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战模拟中的表现。
4.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信息化作战案例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信息化作战》2. 视频:信息化作战实战场景、装备展示等3. 网络资源:相关军事网站、论坛等4. 案例资料:信息化作战典型案例六、教学进度安排1. 信息化作战概述:1课时2. 信息化作战的特点与原则:1课时3. 信息化作战的作战方法:1课时4. 信息化作战的装备与技术:1课时5. 信息化作战的案例分析:1课时6. 课堂讨论与实践操作:1课时7. 总结与反思:1课时总计:7课时。
信息化战争--军事理论教案信息化战争一、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农业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是依靠人的体能,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又称冷兵器战争。
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的能量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机械化武器,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又称为机械化战争。
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群不断涌现,人类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信息化战争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美国是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的国家之一,1992年美国人坎彭主编了《第一次信息战争》一书,将海湾战争称作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信息战争。
美军于1998年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目前正制定信息化战争战略。
我们国家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是钱学森同志在1996年的科学进步大会上首次提出的。
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一)指挥控制战指挥控制战是信息作战的一部分,它的实质是:在保护己方拥有指挥控制能力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削弱或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以便最终夺取战场中的制信息权。
指挥控制攻击的目的是:通过攻击敌方的信息系统,特别是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的相关设施,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使敌方的指挥机关无法了解战场情况,并因最终得不到信息,患“信息饥饿症”而就范。
由于己方的信息情报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容易受到攻击的弱点,因而要使己方保持有效的指挥控制能力,就必须严密地组织与实施指挥控制防护。
(二)计算机网络战计算机网络战也称计算机网络空间战,它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网络空间上进行的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计算机网络战主要包括信息恐怖活动、“语义攻击”、“朋客盯梢”等。
信息恐怖活动是恐怖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的活动。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构成要素和基本作战样式,熟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认清高素质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性,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学时安排】共计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例分析、讨论作业【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第四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内容:一、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二、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与发展三、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四、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要素教学重点: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要素教学方法:讲授习题【详案】一、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
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大家知道,战争形态的产生与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战争产生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游牧社会的徒手战争;农业社会的冷兵器战争,工业社会的热兵器或机械化战争。
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徒手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或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三、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一是人,二是武器。
(信息人武装力量是决定因素、信息化武器装备是重要因素、信息化指挥是关键因素)1.信息化武装力量--人一是信息化现役部队二是信息化预备役部队三是信息化武装警察部队四是信息化民兵2.信息化武器装备――武器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由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军用智能机器人、单兵数字化装备等组成。
一是信息化弹药信息化弹药,即精确制导弹药,主要包括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子母弹、制导地雷、巡航导弹、末制导导弹、反辐射导弹、钻地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等。
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作战平台主要包括坦克与装甲车、火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作战飞机与直升机、作战舰艇等武器载体。
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设备,与C4ISR系统联网,是该系统的节点。
三是军用智能机器人军用智能机器人是指能代替士兵遂行各种军事任务的机械装置。
军用机器人的战场用途十分广泛,既可驾驶坦克,操作火炮,直接遂行战斗任务,也可进行侦察、观测和监视;既可携带地雷、炸药攻击重要军事目标,也可运送弹药和物资,保障部队作战;既可完成排雷、布雷等危险任务,也可清除障碍,维修装备,护理伤员。
四是单兵数字化装备单兵数字化装备是从头到脚,从攻击、防护到观察、通信、定位,能实时地侦察和传递信息,具有人机一体化等多功能特点的21世纪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
3.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信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将使数字化部队更迅速、更精确地处理各种信息,简化指挥程序,提高指挥效率,灵活、及时、准确地实施作战指挥控制。
四、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不同的战争形态,有不同的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也不例外,也有其特定的作战样式,主要有: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等。
1.精确战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毁伤机制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有形的物理毁伤或硬杀伤;二是无形的非物理毁伤或软杀伤。
2.网络战网络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在信息化战争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通社专门开设了以“科索沃危机”为题的网址宣传南联盟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行为,发动电脑专家以互联网为媒体,攻击北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3月29日,美国白宫网站因受“黑客”攻击而无法工作,北约轰炸行动中气象保障所依赖的英国与西班牙气象局网站,也受到“黑客”攻击而损失严重;3月31日,北约的互联网址及电子邮件系统同样遭到“黑客”的攻击,部分计算机系统受重创;4月4日,北约军队网络通信一度陷入瘫痪,美海军“尼米兹”号航母上有的计算机系统也遭到病毒攻击瘫痪3个多小时,这一切都给北约造成了心理上的打击3.电子战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电子战主要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三个部分。
4.情报战情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集团为满足战争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和窃取敌人情报,为其制定战争政策、方略、计划和行动方案提供依据而展开的活动。
其主要方式有:海湾战争期间,为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用于侦察的卫星34颗,同时还使用了15颗国防通信卫星;300多架电子侦察与监控飞机和直升机;设有39个无线电监听站;8个电子侦察营和5-7个电子情报连;11个航空和装甲侦察中队约13000余人。
致使伊军陷入了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指挥失灵的混乱状态。
伊拉克在遭到空袭10分钟后才有还击枪声,近1小时后才拉响空袭警报,实行灯火管制。
在首次空袭中伊军有100部雷达开机,由于遭到反雷达导弹和精确武器打击,4小时后只有15部。
5.心理战心理战是研究如何利用人的心理规律,按照己方的目的,通过有效的信息去影响和改变对方心理的行动。
心理战不仅包括对敌人实施心理打击,动摇和瓦解敌方的民心士气,还包括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激励本国军民的士气,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敢打必胜的信心。
心理战最基本的手段主要有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和心理威慑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内容:一、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二、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三、战场空间的多位一体化四、信息系统成为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五、制信息权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六、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双方的主要击打目标七、软杀伤与硬打击有机结合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教学重点:信息系统成为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软杀伤与硬打击有机结合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教学方法:讲授习题练习【详案】一、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代巡航导弹.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二、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能量释放形态:热能、体能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冷兵器形态向热兵器形态的转变。
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侦察、精确制导、电子对抗、作战指挥与控制、通信联络、精确火力打击等综合能量的释放。
并且信息主导的能量释放还便于与人工智能等相结合。
三、战场空间的多位一体化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形态以陆、海、空、天、电磁等为主体的实体空间,向以网络、人的知识领域等为主体的虚拟空间扩展,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成为信息化战场空间形态的基本特点。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行动不但在传统的陆、海、空、天、电磁等领域展开,而且还将在网络、人的认知领域等虚拟空间进行激烈的争夺。
例: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四、信息系统成为战场争夺的主要打击目标随着军队侦查探测、指挥控制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战争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通过精确打击敌军作战习题的重心——计算机、通信、指挥、控制、情报搜集、侦查监视及杀伤系统(即C’ISRK系统),可以击垮敌军的作战体系,从而无需歼灭敌方的重兵集团就可以使敌军各部队丧失意志。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认知系统,战场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是构成信息化战场的主要支柱。
战场认知系统是获取战场情报和手机战场信息的关键,战场通信系统主要是指战场信息的传输系统,是进行正确决策、指挥、控制的保障;指挥控制喜用主要是指战场上各级作战指挥机构,它是战场的终端。
五、制信息权成为作战双方的核心和基础制信息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控制战场信息运用的主动权,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以及陆上、太空作战主动权的先决条件。
制信息权主要表现在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压制等环节的信息作战斗争上。
制信息权是现代战场争夺的“第一基点”,是争夺制空、制陆、制海、制天等主动权的核心和基础。
在信息化战争中的战场作战是敌我创房作战力量组成的作战体系之间的较量,信息是沟通陆、海、空、天战场,实现多维作战力量一体化的主要依托。
其次,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攻击和信息防护的相互斗争,是最终发展成为围绕夺取制信息权儿展开的信息作战。
六、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双方的主要击打目标所谓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指自特定的战争形态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上,作战能力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状态。
给予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就是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为纽带和支撑,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相互融合,将实时感知、高效控制、精确打击、快速机动、全维防护综合保障集成为一体,所形成的的具有倍增效应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七、软杀伤与硬打击有机结合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随着信息化战场的形成,电子领域、网络领域、心里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交战双方主要运用信息和信息系统在电子空间和网络空间进行“软”攻防对抗,这种“不流血的战争”蕴含着巨大的破坏和毁伤能力。
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传统的硬打击方式。
软打击和硬打击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子杀伤与物理摧毁并举。
二是网络攻击与火力攻击并重。
三是心理战与歼灭战结合。
第三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战场空间透明化二、作战行动实时化三、打击目标精确化四、力量运用高效化五、作战手段智能化六、制胜机制发生变化七、网络战将成为战略战争样式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大家了解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把握战争形态及作战方式的变化发展趋势,激发学习信息化的热情,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