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人类战争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要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对信息化战争的研究。
不仅要从理论上把信息、信息化、信息作战、信息化战争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搞清楚,从战争形态上把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区别搞清楚,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战争的一般特点,而且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正确认识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作战力量、作战原则、作战指挥、基本战法和作战保障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搞清楚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和未来作战提出的要求。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随着人类的发展,信息化战争悄然登上了战争舞台。
一、从冷兵器战争到信息化战争战争形态是战争的形式与状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其中,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
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
按照战争形态的定义,人类战争可分为四种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
(一)冷兵器战争冷兵器(金属化)战争,主要指农业时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4世纪),以青铜、钢铁等金属装备为主战兵器的战争。
冷兵器杀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人的体能,体能是冷兵器时代能量释放的基本形态。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数量多,士兵的身体素质好、纪律严明就成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二)热兵器战争热兵器(火药化)战争,主要是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渡时期(公元14世纪至19世纪),以各种火药武器装备为主战兵器,集团火力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争。
热兵器时代是一种热能释放的形态,热能是一种化学能。
讲究的是人与热兵器的最佳结合。
我军所经历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讲到装备时,用的最多的是‚小米加步枪‛,也就是说,我军当时的装备,主要还是热兵器。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电、磁等六维战略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战争。
本章要点:1、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2、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发展和趋势3、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一)信息──战争成败的主导因素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联系、作用和发展变化的反映。
要准确把握“信息”的本质,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信息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专门术语信息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专门术语,要准确把握信息的特点和本质,首先必须所握信息与消息、信号、数据、情报、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信息与消息相比,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是消息的内核。
一条消息,可能含有很大的信息量,也可能仅含极少的信息量。
信息与信号相比,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一种信号可以代表多种信息,不同信息也可以用一种信号作载体。
信息与数据相比,数据与文本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多媒体信息一样,是信息存在的一种形态和一种记录形式。
只有当他们同时承载着相应的内容时,才构成信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信息都可以转变成数字形式,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储存、传递和处理效率。
因此,数字化是推动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信息与情报相比,情报是指某类对观察者有特殊效用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所以,从战争角度看,情报可以认为是一类特殊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子集。
信息与知识相比,知识是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有序的、规律性的表述或反映,是信息加工的产物,是一种高级形式的信息。
任何知识都是信息,然而,并非任何信息都是知识。
知识也是信息的一个子集,是一种系统化了的信息。
2.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联系、作用和发展变化的反映现代通信理论认为,从狭义上讲,信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比如,判断敌方进攻重点是左翼、右翼还是纵深,存在多种可能性,表明敌人进攻重点是不确定的。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争夺制信息权为基本目标,以获信息优势为先决条件的一体化战争。
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必须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的作战力量;三是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四是信息起主导作用;五是战争在多维空间展开。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和形成钱学森指出:“从人类历史的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徒手战,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继之,是由于火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
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内燃机的制造和其他机械兵器的制造于是战争又演化为机械化战争。
到了本世纪50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核武器。
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战争形态: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从中可以看到,战争形态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使当时的战争形态发生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了相应的变化,一共经历了四个战争形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
因此,信息化占战争的形成过程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相关的。
实际上,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也是逐渐从信息技术、信息战的认识走过来的。
20世纪"年代起,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发发展方向的新一代高科技技术群诞生,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深入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各种成为现实。
时代的变革是―场深刻的革命。
社会学家预言:信息技术将像蒸汽机、电气化―样,使世界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繁荣。
军事家预言:信息时代必将引起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信息技术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以信息对抗为目标的作战行动—信息战便逐渐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从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前,大多数局部战争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战行动如越南战争中的美军大规模空袭中的电子干扰,叙以战争中,以色列运用情报战、电子战、C3l系统对抗和精确制导弹药击落叙利亚80架飞机和摧毁了叙利亚19个导弹阵地,而以军只损失1架飞机。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的一个子集。
尽管如此,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一提出,立即引起世界军事高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
因为“1”和“0”为代表的数字化传输技术拥有无与伦比的高速性、精确性、保密性,非数字化的高技术装备一旦配备了数字化控制与通联手段,作战效能就会成倍增长,因此信息化战争才被作为人类战争的全新战争形态受到全球军事理论界的共同重视。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军队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中,以信息战为主导,展开的一体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雏形已经步入战争历史的殿堂。
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特别是美国为争夺未来战争的制高点,迎接信息化战争,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美军于1998年就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目前正在着手制定信息化战争战略,建立战场C4ISR系统,进行信息作战演习。
这些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实践,推动了美军信息化战争理论的发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使美军走在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前面。
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把握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明确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提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为适应战争形态新的发展变化,中央军委确立了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军队建设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是以夺取决定性军事优势为目的,以实施信息管理和使用为中心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具体内容包括:夺取信息优势、反信息获取、利用信息优势摧毁、破坏、瘫痪敌信息基础设施等。
——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塞尔姜中将何谓信息化战争?目前,中外学者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跨入了信息社会时代人类进行战争的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现代战争的舞台。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所谓信息化战争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展开的斗争和较量。
主要包含以下这几层内涵一是信息化战争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该时代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二是信息化战争必然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作战力量战争双方至少有一方拥有信息化军队才能进行战争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军队之间打不了信息化战争。
三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信息化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平台各作战单元实现了网络化、一体化。
四是要在七维战场空间进行其中在航天空间、信息空间、认知空间和心理空间占相当大的比例。
五是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等作战诸要素中信息起主导作用信息能在战争中表现为火力和机动力的物质能量。
六是战争的破坏性和附带性毁伤依然存在但与达成战争目的无关的不必要杀伤破坏将降至最低限度。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信息战争与其它一些战争形态一样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
因为人们从事战争的工具和手段是由当时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所提供和决定的。
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95年7月在全国首届科技大会上指出的“从人类历史的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徒手战争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
继之是由于为炸药的发明和其他机械兵器制造于是战争又进而演化为机械化战争。
到了本世纪50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核武器。
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战争形式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争夺制信息权为基本目标,以获信息优势为先决条件的一体化战争。
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必须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的作战力量;三是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四是信息起主导作用;五是战争在多维空间展开。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和形成钱学森指出:“从人类历史的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徒手战,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继之,是由于火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
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内燃机的制造和其他机械兵器的制造于是战争又演化为机械化战争。
到了本世纪50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核武器。
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战争形态: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从中可以看到,战争形态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使当时的战争形态发生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了相应的变化,一共经历了四个战争形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
因此,信息化占战争的形成过程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相关的。
实际上,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也是逐渐从信息技术、信息战的认识走过来的。
20世纪"年代起,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发发展方向的新一代高科技技术群诞生,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深入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各种成为现实。
时代的变革是―场深刻的革命。
社会学家预言:信息技术将像蒸汽机、电气化―样,使世界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繁荣。
军事家预言:信息时代必将引起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信息技术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以信息对抗为目标的作战行动—信息战便逐渐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从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前,大多数局部战争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战行动如越南战争中的美军大规模空袭中的电子干扰,叙以战争中,以色列运用情报战、电子战、C3l系统对抗和精确制导弹药击落叙利亚80架飞机和摧毁了叙利亚19个导弹阵地,而以军只损失1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