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收管理法
- 格式:pptx
- 大小:218.31 KB
- 文档页数:60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税收征收管理法是指用于规范和管理税收征收活动的法律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税收的征收、纳税申报、税务查验、税务处理、稽查执法等方面。
具体来说,税收征收管理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税收的征收程序和要求:规定了税收征收的程序,包括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登记、税务记录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税收按照规定流程和要求进行征收。
2.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纳税人的申报义务、税款缴纳义务、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和程序等。
同时,也规定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权途径。
3. 税务查验和处理程序:规定了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查验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开展税务稽查、取证、审计等方面的规定,也规定了税务机关处理纳税人违法行为的程序和力度。
4. 稽查执法措施和法律责任:明确了税务机关在稽查执法过程中所能采取的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等,同时也规定了纳税人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如罚款、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总之,税收征收管理法是一项重要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和管理税收征收活动,维护税收秩序,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2016年修订)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税收征管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2002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2号公布根据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没有规定的,依照其他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的合同、协议等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一律无效。
第四条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制定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做好本地区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支持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并组织有关部门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
第五条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六条国家税务总局应当制定税务人员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
上级税务机关发现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下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上级税务机关的决定及时改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深度解析税收是国家对个人和企业财产收入进行强制性征收的一种行政措施,在国家财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税收征收的程序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
本文将对该法进行深度解析,从征收范围、征收主体、征收程序和纳税义务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一、征收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税收的征收范围,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其中,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劳动、著作权、特许权、财产转让等所得进行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从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得进行征收;增值税是对商品的销售和进口环节增值部分进行征收;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进行征收;关税是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征收。
二、征收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收的征收主体为国家税务机关,主要由国家税务总局及其下属各级税务机关负责具体的税收征收工作。
税务机关负责税收的登记、核算、征收以及稽查等相关工作,并依法对纳税人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征收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税收征收的具体程序,在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后,税务机关将进行税款核定,确定纳税义务人应缴纳的税款金额。
纳税人在规定的缴款期限内,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款金额缴纳相应的税款。
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的申报和缴款情况进行核查和稽查,确保税款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四、纳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纳税人的基本纳税义务,即按照法律规定纳税,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如实提供与纳税有关的资料、账簿、单据等,并按照要求填写纳税申报表。
纳税人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确保纳税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五、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意义与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制定和实施,为税收征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规范了税收征收的程序和管理。
它使税务机关的权力和纳税人的义务得以明确,确保了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然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执行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纳税人的合规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第十四章税收征收管理法本章考情分析税收征收管理法是CPA考试的非重点章节,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的平均分值约为2~3分。
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我国税法体系中的程序法范畴,与实体法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
本章考试易出单选、多选题型,也曾经在2007年之前与其他税种或行政法制内容混合出综合题型。
2012年教材的主要变化本章在2012年由原教材的十五章改为十四章,内容没有实质变化。
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能力等级1)一、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目的(了解)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熟悉)【提示】《税收征管法》的适用范围是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
由财政部门征收或由海关征收和代征的税种,不属于《征管法》的适用范围。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适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
A.城市维护建设税B.关税C.车辆购置税D.教育费附加【答案】BD三、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P373~374)(一)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二)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三)有关单位和部门四、税收征收管理权利和义务的设定(一)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关注:义务(1)、(8)、(10)。
(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与义务关注:权利(2)。
【例题·多选题】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是指对下列情况保密()。
A.商业秘密B.个人隐私C.税收违法行为D.税收违法事实【答案】AB第二节税务管理((熟悉)能力等级2)一、税务登记管理(教材P375)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我国税务登记种类大体包括:开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例题1•多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当进行税务登记的有()。
(2008年)A.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B.企业在境内其他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C.不从事生产经营只缴纳车船税的社会团体D.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但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答案】AB【例题2•单选题】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OO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第五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
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六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信息。
第七条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第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