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浙师大附中庞威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材料: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提问: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引入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新课讲授: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所用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模块必修二专题专题五第四课说课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说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把教科书变成探究性问题,通过情景体验、自主学习、问题导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课堂参与度高,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历史知识储备不足、抽象思维和认知水平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
教法学法一、教法指导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和史料分析法,并辅之以问题探究,结合多媒体演示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真正实现学生中心论。
二、学法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会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1)自主学习(2)协作学习(3)讨论合作(4)研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导入语:结合前三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学知识有提前的预判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材料呈现,问题引领多媒体展示史料,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资源准备:幻灯片:三段材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能力。
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并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从教材出发,结合导学单,让学生自己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本课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学生阅读史料并思考,总结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四川省达县第三中学唐海川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看到画面上这些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出了今天我给大家说的题目是《走向整体的世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1)、专题地位:结题之作本课处于第五专题第4课,与前面的3课在教学内容上层层递进,讲述世界市场由开始出现——得到拓展——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为本专题结题之作。
(2)、必修地位:联系密切;对世界:英、法、德、美代议制确立与完善(必修1);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奠基(必修2);对中国: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必修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必修2);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以及辩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中国的百年世博梦导入,整合教材,通过一次旅程设计,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材料、图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认识到科技创新和开放、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成就原因: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
突破:情境教学,注重体验,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难点——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原因:比较抽象,难度大,综合性强。
突破: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主体参与,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
二、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①、学生优势:高一学生比较单纯、听话,有一定的好奇心。
②、学生劣势:基础薄弱,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尤其对抽象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
专题五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案(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三、高效学习图解: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爱迪生的故事》:回答:从爱迪生身上学到了什么?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一个人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类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讲授新课:(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前提:(2)资本、市场:(3)科学技术: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产生了什么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1)发源地、中心:思考: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发源于美国和德国?(2)开始标志:电力时代:钢铁时代:(3)主要成就: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思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4)生产组织形式:1)出现原因:①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2)概况:②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3)实质:4)影响: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欧洲19世纪初期的公司和19世纪末期的公司有什么不同?(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1、瓜分狂潮兴起的原因:(2)2、瓜分概况:(一组数字、一个表格、两幅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英法俄占优势,德美日后来居上。
3、美国的扩张政策的变化:(1)门罗主义:时间:提出者:主要内容:(2)泛美主义:时间:(3)海权主义:时间:提出者:主要表现:A.1)提出背景:B.C.第一:(4)新殖民主义:2)内容:第二:第三:3)实质:时间:4)表现:“门户开放”政策提出者:内容:合作探究2:课本104页第一个学习思考问题。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标要求:了解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气:了解其次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生疏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生疏其次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从世界沟通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生疏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进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生疏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分。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沟通;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日照旧影响我们的事例,生疏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生疏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生疏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敬重经济文化进展的多样性;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决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加,生疏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育健康的人格;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进展并重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乐观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导入新课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快速进展,自然科学的争辩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很多重大突破。
自然科学同技术进展有着亲热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制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快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其次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展时期,即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
人民版必修2《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教案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双十中学的曹萍。
下面我将对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恳请指导。
下面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即教什么、教法与学法分析即怎么教怎么学、教学过程即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学、作业设计一对教材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 2个方面(一)从宏观角度教材可分为横纵两个层面来理解,从横向来看本专题与专题二所学的《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四《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因果关系;又与必修一的专题二《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民主革命》及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有因果联系;又与必修三的专题三《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等内容紧密相连。
由此可见本课不仅在这一专题而且在整个高中所学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引发学生思考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哪些?对于今天的我们面临改革会有什么样的启发?对于现实也很有指导意义。
纵向:本课是本专题最后一节,本专题的主线索: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在学习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础之上,重点把握“整体”的含义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内在联系。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几千年来了几大文明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洲居世界中心长达几个世纪之久即开始于此。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逐渐领悟一些基本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发展变化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从微观角度理解,本课可以分为三部分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主要成就,即“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伴随工业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②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瓜分狂潮;③第三部分“世界连接为一体”既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也是对本专题的总结,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掌握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联系;概括出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在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市场和资金: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兴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科技: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发源地及中心美国和德国。
3.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4.主要成就(1)电的发明和应用:爱迪生发明电灯,改进电话,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2)新兴产业兴起:①近代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得到发展。
②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3)传统产业改造:①工业: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②农业: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电力设施、机械设备、化学肥料等,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5.影响(1)生产力方面:电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方面:垄断组织出现。
①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②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③影响:减少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推动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原因(1)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拉大了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3)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西方大国的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2.概况(1)到1900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 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学习||。
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教学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方法】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流程】材料: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人民版必修2)【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重难点突破】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导入: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的完成极大促进的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他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震撼了整个人类,兴奋与欣喜诱使人们沿着这条科技的发展大道继续走下去……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原因(1)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2)条件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劳动力:2.进程(1)中心:美国和德国(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传统教材认为:其标志是: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3)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新兴产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时代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传统教材认为:其成就主要在五方面A.电(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工具(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C。
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材料: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提问: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引入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新课讲授: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教学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一、独学指导(一).知识指导(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 生产方式,政治稳定;(2)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 ,积累了大量的 ___;(3)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__的初步形成;(4)科技条件: 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5)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___________,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2、发源地和中心:3、主要成就:(1)电的发明和应用:A .1866年德国工程师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B . 发明了钨丝灯泡, 发明的电话,试验 成功,发明了 ,并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 ;C .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 、 及 等领域;(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尤其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_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
(3)化学工业的兴起: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塑料、 、 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传统产业的进步:钢铁工业发展起来,钢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推动了农业的变革, 为传统农业向 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4、影响:(1)生产力:电的广泛应用,促进生产过程的 、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 时代。
(2)生产关系:______________的出现。
(3)经济结构:_______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也发生变革;(4)世界市场:推动了_______________的最终形成;走向整体的世界 电气时代的来临 世界连接为一体 瓜分狂潮美国主导新殖民主义 瓜分世界的狂潮 世界进入全球化 时代 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世界一体化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度到帝国主义阶段(5)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国家掀起_______________的狂潮,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爆发;亚非拉国家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高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____________趋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各师说课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态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教材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教材的重点,要根据第二次业革命成果分析世界连接成一体的原因;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体现了一体化过程的两面性,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已经学过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但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揭示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对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原因理解得也不到位,教师要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作正确引导,实现课标要求。
教学方法
1.在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史实和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学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用比较的万法掌握历史知识的习惯。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图表资料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引导学生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归纳阶段特征,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学习方法
1.预习教材,按照原因、进程、重大成果、影响的顺序列出知识要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强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2.积极思考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交流意见,在合作中主富、充实、完
善自己的看法,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以世界一体化进程为题,写历史小短文,概括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锻炼自己调动运用已学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了解科技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探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让学生养成比较的思维习惯。
2.利用图表使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学习西门子、爱迪生等人为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3.结合人类对世界白穹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的史实,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
电气时代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
整体世界的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过程和影响.强调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设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如何形成的?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回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生: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主要有:①政治上欧美主要国家在19世纪下半叶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局稳定;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资本不断积累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师: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与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鲜明特点有哪些?
生: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特点:①第二次科技革命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②以重工业部门为主。
③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④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将自由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⑤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将人类带入到电气时代。
师: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因此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但工业革命在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加速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带来环境生态的恶化,这是值得人类思考和冷静对待的重大问题。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师:列宁说:“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我们该怎样看待垄断组织产生这一历史现象?
生:垄断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结果。
适应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干预政治生活,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竞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西方大国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师:指导学生看课文表格和插图,分析西方大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必然性。
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殖民地的占领状况和西方国家实力变化状况不相适应。
后起的德、美、日等国要求按实力瓜分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地。
师:显示《时局图》。
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为例,说明瓜分狂潮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体系。
在各国纷纷占领殖民地的时候,美国别具一格地推出“新殖民主义”,试分析“新殖民主义”的实质。
生:参考教材内容回答:
师:“新殖民主义”的表现为主张“自由贸易原则”、“公平贸易原则”的“门户开放”政策。
其实质是美国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有利于自己经济扩张的自由贸易政策,它是以在美洲殖民体系建立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为前提的,是美国企图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瓜分世界的表现。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师:通过第二次科技革命后更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世界经济最终连接为一个整体:何谓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一体化的媒介是什么?世界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和电信工具是促进世界一体化的媒介。
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人口流动和融合、物种的交流;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国际劳动分工;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世界一体化进程也扩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威胁世界和平。
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试概括指出不同阶段的特征。
生: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开始成为一个
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20世纪初.国际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增强,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增强,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板书设计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2.垄断组织的产生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瓜分世界的狂潮
2.美国倡导和设计新殖民主义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世界一体化趋势
2.世界一体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