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鸡卵的结构和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16
观察鸡卵的结构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观察鸡卵的结构”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的一个探究实验。
主要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整体实验设计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将鸡蛋钝端敲出裂纹——将碎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观察气室——将下面的内壳膜剪破,使卵白和卵黄流到培养皿内——观察鸡卵的结构,注意观察胚盘。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了以下不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几个组在往培养皿里倒时,把卵黄膜弄破了,培养皿里流了一堆,无法进行观察,影响实验效果。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不按课本操作步骤进行探究,而是直接将卵壳敲开,将内容物倒入培养皿中。
2、书上实验步骤没有“怎样证明蛋壳上有气孔”这一环节,加上这一步骤,利于分析结果,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多角度设计实验的能力,知道三种方法:(1)直接用放大镜观察;(2)用温水浸泡;(3)用带针管的针头向蛋壳上的小孔缓缓打气。
四、实验所需器材:培养皿、放大镜、一支空的注射器和针头、烧杯、温水、鸡蛋五、实验操作1、直接将卵壳敲开,将内容物倒入培养皿中,把实物与图相对照,观察各部分构造2、根据提供的用具,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卵壳的结构特点:证明卵壳上有气孔。
(1)方法一:直接用放大镜观察卵壳上是否有小孔,(可以看到蛋壳上有小孔)。
(2)方法二:把鸡蛋放入温水中,看卵壳上有无气泡产生,(发现有小气泡冒出)。
(3)方法三:先用针将蛋壳扎一个小眼,再用带针管的针头插入小眼,然后缓缓向蛋壳内打气。
过一会,发现蛋壳表面有小水珠出现。
五、自我评价以往的课堂,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探究。
对学生不能放手,也不敢放手。
多数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们一直跟着我的思路及设计亦步亦趋。
这一次实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将学生带到了实验室。
既然大家都很熟悉鸡蛋,索性“鸡卵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探索、去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观察鸡卵的结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实验课题是《观察鸡卵的结构》。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一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
“探究鸡卵的结构”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鸡卵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从而构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二)学情分析为了准确了解学情,课前我通过爱学网络平台组织学生预习。
首先在平台上发布任务,然后学生登录该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完成后,老师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学生完成的情况及预习效果。
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对鸡卵认识存在以下问题:1、对卵壳的保护作用产生怀疑2、对气孔及卵黄膜的概念模糊不清3、不理解胚盘的功能通过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鸡卵的结构及其功能。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会观察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初步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辨证观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提出了五点改进。
二、实验创新及改进1、增加了探究卵壳和卵壳膜的实验教材中提出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但没有阐述卵壳及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实例,因此我增加了新鲜鸡蛋和醋泡过后去除卵壳鸡蛋的对比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卵壳和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
2、补充了探究气孔的实验气孔比较小不易观察,教材并没有提出验证气孔的方法,因此我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探究。
学生设计了很多实验方案,如:有同学借鉴探究叶片气孔的方法,即把鸡卵放入温水中,观察卵壳表面现象。
这个方案温度不易控制,温度过高蛋白质容易变性,温度太低现象不明显。
还有同学们提出用注射器向鸡卵中注入空气,观察鸡卵表面是否有液体渗出,这个实验要注意这两点:1.撞击卵壳的孔越小越好,小孔周围不能有裂纹2.缓慢注入空气。
通过多次实验和不断改进,我们发现这样操作容易成功:首先用剪刀撞击卵壳,使卵壳上出现小凹陷,再用注射器螺旋式插入,最后注射空气。
观察鸡卵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乌恰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的生物老师阿合帕力·亚合普,今天我说课的实验课题目是《观察鸡蛋的结构》。
本次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创新反思、效果评价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观察鸡卵的结构》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中实验部分。
本节内容是在介绍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生殖发育方面的初步认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教材选用鸡卵作为实验观察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取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提高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通过解剖新鲜鸡蛋和煮熟鸡蛋学会观察并认识鸡卵的结构。
2.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鸡卵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培养学生爱鸟护鸟,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看似非常熟悉的鸡卵,学生对其结构的认知却很模糊,往往忽略了很多重要结构如胚盘、气室等。
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利用学生在观察鸡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型:取一个鸡蛋,将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碎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看卵壳下面是否有一个小空腔,再用剪刀将小空腔下面的内壳膜剪破,使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烧杯或培养皿内,对照结构图,注意观察卵黄上有没有小白点。
不足之处:1.生蛋(即活卵),可呈现鸡卵的形态,却难以呈现鸡卵的结构层次,影响观察效果。
2.器材没有经过消毒处理,鸡蛋在用完之后只能丢弃。
3.将鸡卵各结构的功能直接灌输给学生,缺乏关于鸡卵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探究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说课设计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改进说课稿观察鸡卵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实验出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够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本实验是研究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基础。
教材中安排学生观察卵壳、卵壳膜、气室和卵中其他结构,认识各个结构及功能以及卵中发育成雏鸡的结构。
学情分析: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图1),学生对于鸡卵的前概念,包括以下两点:(1)结构和功能上,缺乏科学完整的认识,比如气室、胚盘、卵黄膜等结构,特别是误认为卵黄发育成雏鸡;卵壳是密不透风的。
(2)难以清晰描述出鸟卵适应陆地环境特点。
图1鸡卵的结构及功能调查问卷二、实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1.通过窥察与实验熟悉鸡卵的结构和功用。
2.认同鸟卵具有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3.培养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的能力,初步了解实证和逻辑推理形成概念的研究方法(二)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目标的1.2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3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1.丰富和改进了实验内容。
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弥补了8个内容(参看附表1),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通过实验观察,动手操作,数据分析等多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实验的能力,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2.多媒体结合使用,我设计了3个视频,2个微课,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激活学生已有的常识和经历,使学生在迁移应用中构建新知。
三、实验创新要点和改进要点(一)实验创新要点:开辟了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实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1.用镊子分别敲击卵壳的外侧和内侧,如图2所示。
学生在着手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从外侧敲击较难击碎,而由内侧则极易击碎卵壳。
由此熟悉到卵壳的结构特点利于抗击外界的压力或冲击力,也有利于小鸡破壳而出。
图2内外敲击卵壳实验2.失水对比实验在突破“鸡卵中卵壳和卵壳膜都具有保水功能”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两组对比实验,分别是对比有壳的卵、无壳有卵壳膜的卵和无壳无膜的结构在形态和质量上的变化,并将实验制成了微课,让学生在对其形态和质量的变化比较中获得新知,同时提高其实验分析能力。
《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课导学案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实验目标
1、识别鸡卵的外形结构
2、说出鸡卵各部分结构名称与功能。
说出鸟卵适于陆地发育的结构特点。
方法与步骤:
一:观察外部形态与结构
1、鸡卵是_________形。
外面是卵壳,________色,较_______(填硬或软)。
2、把鸡卵放在手心,五指同时用力,能够把鸡卵压坏吗?说明卵壳有什么作用?
3、绘制鸡卵的外形图(说出钝端):
二:鸟卵的内部结构
1、用镊子一端敲击鸡卵的钝端,把卵壳剥去,观察外壳膜和内壳膜(两者之间形成的腔称为________)。
2、剥去内壳膜,把鸡卵里面物质倒进培养皿内,观察各部分的结构,思考其功能。
3、绘制鸡卵内部结构图
练习巩固:
一、连线题:
1卵壳A提供氧气
2卵壳膜B提供水和营养物质
3气室C保护
4卵白 D 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5卵黄 E 固定卵黄
6系带 F 发育为雏鸡
7胚盘
二、选择题
1已受精的卵,胚盘的颜色:〔〕
A.色浓而略小,
B.色浓而略大,
C.色浅而略小;
D.色浅而略大。
2、鸟类属于:〔〕
A.体内受精,胎生;
B.体外受精,胎生;
C.体内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卵生。
初中生物鸡卵的结构教案
教学内容:鸡卵的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鸡卵的结构,能够描述和解释鸡卵的不同部分的功能。
教学重点:鸡卵的组成结构、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鸡卵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实物鸡卵、刀具、显微镜、电子屏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鸡卵,引导学生观察鸡卵的外观,并问学生鸡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 讲解(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鸡卵的结构,包括外壳、蛋白和蛋黄,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
通过电子屏幕展示鸡卵的横截面结构,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鸡卵的组成。
3. 实验(20分钟)
将鸡卵剖开,让学生观察鸡卵的结构,并用显微镜观察鸡卵的细胞结构。
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结构,描述并解释鸡卵不同部分的功能。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鸡卵的结构和功能,强化学生对于鸡卵的认识。
5. 练习(10分钟)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巩固对鸡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6. 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份关于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的小结,或绘制鸡卵的结构示意图。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行搜集更多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鸡卵的形成过程和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鸡卵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实验名称观察鸡卵的结构与功能二、实验目的1. 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及其各个部分的功能。
2. 通过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鸡卵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鸡卵是鸟类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生殖细胞,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本实验通过观察鸡卵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内部和外部构造,以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新鲜鸡蛋若干2. 放大镜3. 镊子4. 剪刀5. 培养皿6. 牙签五、实验步骤1. 观察鸡蛋外部结构- 取一个新鲜鸡蛋,轻轻握住整个鸡蛋,感受其承受力。
- 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卵壳,可以看到一些密集的暗黑色小点,这是卵壳上的气孔。
- 观察卵壳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观察鸡蛋内部结构- 用镊子将鸡蛋的钝端(大头)轻轻敲出裂纹,然后用镊子小心地除去一部分卵壳。
- 观察暴露出来的卵白和卵黄,用放大镜观察其颜色、形状等特征。
- 用镊子将外壳膜除去,用放大镜观察卵壳下有一层薄膜,这是卵黄膜。
3. 解剖鸡蛋- 将鸡蛋轻轻敲碎,用剪刀剪开卵壳,观察卵白、卵黄和卵黄膜的结构。
- 观察卵白和卵黄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 用镊子将卵黄膜和卵白分离,观察卵黄膜的结构。
4. 观察卵黄- 用放大镜观察卵黄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 观察卵黄表面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是卵黄中的营养物质。
- 观察卵黄中心的小白点,这是胚胎发育的起点。
六、实验结果1. 鸡卵的卵壳较厚,表面有气孔,具有保护卵黄和卵白的作用。
2. 卵白富含水分和蛋白质,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3. 卵黄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4. 卵黄膜具有保护卵黄和胚胎的作用。
七、实验讨论1. 鸡卵的结构复杂,各个部分功能各异,共同为胚胎发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2. 卵壳、卵白、卵黄和卵黄膜等结构在生物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如研究胚胎发育、遗传学等。
3. 本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