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5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1、自读自悟。
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在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进行精读训练,体现了因材(才)施教。
这样处理教材(不求所有学生全面解读教材),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阅读时空,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习惯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3、交流:谈《水浒传》(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5、交流:说“碰壁”(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o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体会“我”对伯父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o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o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对旧社会的憎恨批判,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o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以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体会“我”对伯父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资料•课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他有哪些代表作品?2.揭示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伯父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3.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关于伯父鲁迅先生的故事?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伯父的生平事迹:o提问:课文中提到了伯父鲁迅先生的哪些生平事迹?你觉得这些事迹体现了他的哪些品质?o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并汇报。
o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所体现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伯父的性格特点:o提问:你觉得伯父鲁迅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o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汇报。
o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如幽默风趣、关心青少年、憎恨旧社会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梳理文章结构。
3、学会列小标题,自主学习。
二、学习活动设计(一)预习探究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既然是要表现鲁迅先生的,那咱首先要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打开《伴你成长》自学提示1课外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下面再看课本的内容,首先正字音《伴》2其次释字义《伴》3(二)合作交流1、自主读书(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作者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体会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习作者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事迹,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1.2 学生齐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2.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2.3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辅导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情来描写鲁迅先生的?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一件事写出人物品质。
4. 深入学习课文4.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描述鲁迅先生的具体事情。
4.2 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5. 总结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6. 布置作业6.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鲁迅先生的事迹。
6.2 写一篇关于学习鲁迅先生精神的感悟日记。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作者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4.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事迹和精神的感悟。
七、作业批改与反馈1. 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掌握情况。
2.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文学创作等。
鲁迅先生的贡献:对中国文学的推动、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等。
2.2 课文重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引入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描述。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了解。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生齐读课题。
3、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谈水浒》这件事,你从中看出鲁迅先生身上的什么品质?(板书:1、笑谈《水浒》)二、趣谈碰壁过渡: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几个故事。
1、师:请同学们默读趣谈“碰壁”这件事,划出你认为最难理解的词语。
(板书:2、趣谈“碰壁”)2、交流、理解重点词语:“碰壁”、“四周黑洞洞的”。
(“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为什么容易碰壁?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对敌斗争的匕首和刀枪。
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要逮捕他。
可是鲁迅先生却先后用了100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巧妙地同反动派进行斗争。
)3、假如你是语文老师,周晔把这篇文章交给你了,你看了这一段,会怎么给他写批语?师:这就叫具体、生动,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你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这个故事是用对话的形式组成的。
对话很重要,。
具体生动的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会了写对话,就不愁写好记叙文了。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试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同位同学分角色读好这段话。
(生练读。
指名读。
)5、指名分角色背诵。
6、师:客人们,你们为什么哈哈大笑?师:周晔,你现在理解了伯父话里的意思了吗?那你从这件事中可以体会到伯父什么品质?7、总结:伯父多幽默啊,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革命家。
三、燃放爆竹过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不仅幽默,还有慈祥的一面,当他和家人一起放烟花的时候,引读:“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生接)(板书:3、燃放爆竹)四、救助车夫过渡:是什么样的事情又会让伯父的表情变得冰冷,严肃呢?1、请自由读读“救助车夫”这个小故事,划出描写鲁迅先生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品词析句,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2.2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2.2恰当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
(2)学生分享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精读课文(1)分段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3)分享阅读感受,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4.深入理解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伯父”“鲁迅先生”等。
(2)讨论鲁迅先生在课文中的形象,以及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的事迹,激发学生对他的敬仰之情。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使学生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感受到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事迹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二、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试加小标题。
三、教学过程1、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读。
(2)你读懂了什么?(3)你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吗?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2、初读感知。
(1)自学全文,思考:A、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思考;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反馈。
(3)根据五件事来分段。
(4)你觉得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一中心句来写。
)3、学习生字新词。
(1)师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自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了解部分词义。
(4)再读。
4、学习第一段。
(1)师简单介绍单元提示。
(2)根据单元提示要求,学生读第一段。
(3)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4)你理解爱戴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划出句子,读。
(5)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段中解决了吗?(没有)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在课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理清第一段与二至五段之间的果因关系。
(7)在这一段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学生谈谈。
(8)朗读本段。
注意最后一句话的递进关系。
(9)小结本段。
5、小结。
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追悼鲁迅讲碰壁为自己想得少,为什么伯父得到救助车夫为别人想得多。
这么多人的爱戴?关心女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2教学要求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简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夏达的生活中的一件有趣的事情,他的伯父鲁迅先生在细心地教他画画。
通过这篇文章,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人物。
1.2 课文内容概述本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夏达的童年时期和他与伯父鲁迅的一次亲近交流。
在一次难忘的阴雨天里,夏达无聊极了,于是他像往常一样找他的伯父鲁迅玩耍。
这时鲁迅先生拿出了画笔和纸,详细地告诉夏达如何使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画画。
这也是夏达和鲁迅先生在一起度过的一段难忘时光。
二、教学目标2.1 教学目标阐述1.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旨。
2.能够准确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够通过阅读、看图、画画等多种方式,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更好地发展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对名人的尊重和敬仰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保持敏感和热爱的态度。
2.2 教学目标分析1.分析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子,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2.利用互动的方式,促使学生运用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描述自己的情感,练习口语表达。
3.通过画画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探索知识的世界。
4.让学生了解、尊重、欣赏名人,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的构成和主旨,理解夏达和鲁迅之间的情感交流。
2.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运用和理解。
3.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感受夏达与鲁迅之间的情感,开展相关主题的思考和探讨。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部分生僻词汇并进行语境分析。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4.1 教学方法授课、讨论、写作、画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多种交互形式,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领域得到全面发展。
4.2 教具教师选取合适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课本、黑板、笔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
以下是出guo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供您参考,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教学目标】
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完
成相关练习。
一、知识目标
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跪、敷、凸、追悼、惊异、爱戴、吊唁、团聚、怒号、阴暗、呻、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
”等词语,理解本课生字,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
三、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跪、敷、凸、追悼、惊异、爱戴、吊唁、团聚、怒号、阴暗、呻、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
”等词语并灵活应用。
2、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对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
了解?能做个简单的介绍吗?(交流资料)对,鲁迅先生是我
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今天我们再
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
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1.结合“阅读引导”让学生默读课文,给每个段落标上序号,
整体感知课文。
2.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生词。
3.练习有感情的狼读课文,理解课文脉络。
(1)全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2)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4.学习第一部分,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后回
答。
(1)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和悼念?
(2)“我”为什么悲伤?让学生找出具体语句,饱含感情的朗
读病回答。
(3)随文学习这部分出现的词语。
1)跪guì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跪拜。
跪叩。
2)敷fū布置,铺开,摆开:敷设。
敷陈(铺陈,详细叙述)。
敷衍(a.叙述并发挥,亦作“敷演”;b.做事不够负责或
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c.勉强维持)。
涂上,搽上:敷药。
敷粉。
3)追悼 zhudào对死者表示沉痛悼念:追悼会|追悼为国捐躯的
将士。
4)惊异 jīngyì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 这个温柔的小家伙
竟能如此坚强,这使她感到惊【近义词】惊讶,奇异【反义词】从容
5)爱戴(ài dài ):(动)敬爱并且拥护:~领袖
6)吊唁diào yàn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作业
熟读课文。
画出生字、生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探讨,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德育目标
学习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像得多的崇高品质,感受其人格
教学重点:“团聚、怒号、阴暗、呻、流露、绷带、麻木、
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
”等词语并灵活应用。
2、把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地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课件
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1.略读第二部分的内容,看看写了几件事情。
引导学生给每一件事加上小标题,并通过小标题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内容。
2.分别学习四件事。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学习关键句子,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
物品质地方法。
第一件事:谈《水浒传》。
懂得儿童心理,和蔼、幽默。
第二件事:谈笑“碰壁”。
表现了鲁迅不怕、不惧害怕的顽强斗争精神。
“碰壁”意思是指做事不顺当、行不通。
第三件事:救助车夫。
关心、同情下层民众,憎恶黑暗社会。
第四件事:关心女仆。
体会女仆阿三严重的鲁迅。
关心、同情身边的劳苦民众。
3.学习第三部分。
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 随文学习这部分出现的生字词语。
1) 怒号 nùháo 大声号叫冬天,北风怒号
诗,字里行间都~出对祖国的热爱。
4)词语:绷带 bēng dài 包扎伤口或患处用的纱布带
5) 深奥 shēn ào :(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的道理。
6)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不求甚解。
7)张冠李戴 zhāngguān-lǐdài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
比喻名不副实或误甲为乙
8)饱经风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
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9)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
10) 呻吟 shēnyín
(1)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无病呻吟
(2)发出像叹气的声音风在树梢中呻吟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