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不可测的影响力评测-全球影响力测评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6
图书馆学刊2021年第3期TUSHUGUANXUEKAN NO.3,2021*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术影响力测评许强何春辉崔明珠王乐成罗睿(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866)[摘要]在我国农业科技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了展示我国农业高校的发展状况,根据2014—2018年文献计量学指标,采用综合评判方法,对我国农业高校学术影响力进行定量考察。
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3所院校学术影响力最为突出,与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组成第一集团。
分析表明,院校层次、办学规模是影响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业高校学术影响力办学规模科研实力[分类号JG353.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高校分布全国各地,在我国农业科技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争创新一流农业大学,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性的农业高校呈现调整、合并、扩充等大规模发展态势,使之与国家或地方的隶属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调整后的我国农业高校办学规模和科研实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基于不同目的国内外高校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排名较多,也制定了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
然而无论何种指标评价体系,学术影响力都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因素。
学术影响力反映的是高校被学术界关注度、认同度、引用度的高低。
因此对高校学术影响力进行客观公证、全面的综合评价,已成为了解学科发展态势和高校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叭笔者以文献计量学指标为依据,采用综合评判方法,对我国农业高校学术影响力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指标设置及研究方法1.1指标设置综合评判指标体系也称评判因素集合,是评价论域上的一个模糊子集,一般可用,表示。
笔者参照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12-51,该指标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适用于大学、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研究的重要指标。
陈逸菲, 马瑞敏, 唐小利. 认可度视角下科技论文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2, 31(11): 52-58. DOI:10.3969/j.issn.1671-3982.2022.11.008·情报研究与方法·认可度视角下科技论文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陈逸菲1,马瑞敏2,唐小利1[摘要]目的:针对目前学术评价领域过多关注论文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忽视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和影响的现象,从新的视角——学术认可度视角出发,从文献计量和替代计量角度重构科技论文定量评价方法体系,力求完善代表作评价制度。
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构建出基于影响因子、他引频次、基金资助、替代计量指标等的指标体系。
结合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生物医学领域拟提名项目主要完成人的代表作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得分排名前8位的论文中,有6篇与主要完成人提交的代表作吻合,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结论:从学术认可度视角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主要考量的是学术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较传统方法而言可以更科学有效地评价学术成果。
[关键词]科技论文;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生物医学[中图分类号]G250.7;G25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982(2022)11-0052-07Research 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of scientific papers ′ imp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recognitionCHEN Yi-fei 1, MA Rui-min 2, TANG Xiao-li 1(1.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5,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Shanxi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TANG Xiao-li[Abstract ]Objective In view of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field focuses too much on the quantity of papers and the impact factors of journals, ignoring the quality, contribution and impact of landmark achievement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system of scientific papers wa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s and alternative metrics and a new perspective —academic recognition degree,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epresentative works. Methods The index weight was determin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an index system based on impact factors, frequency of other citations, fund support and alternative indicators was constructed by linear weighting method. Results An empir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data of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main authors of the projects to be nominated for the 2020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Award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ine.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6 of the top 8 paperswith the highest scor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submitted by the main authors, which confirmed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academicrecognitionmainlyconsiders the quality, contribution and impact of[作者单位]1.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05;2.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作者简介]陈逸菲(199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
教育评价改革文献综述摘要教育评价改革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受限于传统测评手段,个性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难以得到有效实现,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新型的测评技术作为支撑。
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测评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智能化测评的产生,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智能化测评已经在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评估、人格与心理健康评估以及教学过程评估等方面取得进展:(1)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评估突破纸笔测验的局限,转向过程性评价、综合能力评价和动态性评价;(2)人格与心理健康评估摆脱了对自陈量表法的依赖,依据多模态数据有望实现无痕式和伴随式评估;(3)智能分析技术助力教学反馈,使教学过程评估更加直接、便捷和精准。
智能化测评对教育评价改革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在多模态数据应用、模型的针对性、精细化、准确性与可解释性以及信效度检验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后续需探索多模态数据的协同分析,在权衡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基础上,提高模型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打通信息科学与测评领域的学科壁垒,确保模型可实用、可泛化和可扩展。
关键词:教育评价;人工智能;智能化测评;研究进展;问题剖析1引言教育评价改革文献综述 2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
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学校、教师、学生多个方面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传统教育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我国教育评价的需求,也无法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持。
人们期望采用更可靠、更高效、更智能的手段整合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制定更具准确性和解释性的测评方案,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顺利开展。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已经初步展开,人工智能与教育测量研究的相互渗透催生了智能评价这一新领域。
业绩综述(科学研究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的自我评价,不超过1000字)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科学研究质量评价2.1 研究方法和设计2.2 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2.3 实验操作和样本选择3. 科学研究贡献评价3.1 新知识或发现的产生3.2 对理论、理念或实践的改进3.3 对行业或社会的影响力4. 科学研究影响评价4.1 引用频率和引用量分析4.2 学术交流和合作程度分析4.3 媒体报道和社会声誉分析5. 结论与展望5.1 总结主要发现和结果陈述5.2 突出研究贡献与创新点回顾5.3 展望未来可能进一步开展的工作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科学研究的质量、贡献和影响是评价一个研究项目或者一个科学家学术价值的核心指标。
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推进,科学研究的标准也逐渐趋向完善和严格。
优秀的科学研究既要保证质量可靠,又要有对知识体系和理念的深入挖掘和改进,同时还要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贡献和影响。
1.2 结构概述本文将按如下方式组织:•第2部分介绍了评估科学研究质量所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研究方法和设计、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实验操作和样本选择等方面。
•第3部分讨论了评估科学研究贡献所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新知识或发现的产生、对理论、理念或实践的改进以及对行业或社会带来的影响力等方面。
•第4部分探讨了评估科学研究影响的关键指标,包括引用频率和引用量分析、学术交流和合作程度分析以及媒体报道和社会声誉分析等方面。
•最后,在第5部分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可能进一步开展的工作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概述,本文将全面评估自身在科学研究中的质量、贡献和影响,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增加学术影响力提供指导。
1.3 目的本篇长文的目的是对我个人在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对科学研究质量、贡献和影响等维度的自我审视,旨在客观地识别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创造更大价值提供参考。
全球化研究综述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种现象,更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对于它的定义有五花八门,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见仁见智,对于这个过程褒贬不一。
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化”研究才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但是在很多西方学着的眼里,地理大发现才是早期全球化的真正的开始。
不管怎样,全球化已经对的世界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用不可小觑。
由于全球化在现代进程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引起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的重视。
总结30年来对全球化的研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1.研究范围全面;2.研究成果颇丰;3.研究内容走向深化。
本文则就何谓全球化,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对于全球化的研究,全球化的未来趋向作一简要综述。
一、何谓全球化尽管很多研究全球化的学者试图给全球化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定义取得绝对权威的地位。
不同的学者对从社会、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信息、政治、哲学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学科对全球化做出解释,还有很多大家以自己对全球化的理解做出解释。
当然很多组织或是周刊等也对全球化做出过定义,然而很多更偏重于经济领域方面的影响。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定义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服务交易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周刊》认为,全球化是指各国间不断增强的经济相互依赖,这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的跨国流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还有很多国外学者将全球化看成是欧洲化或是美国化。
可谓对全球化的定义是见仁见智。
以笔者看来不管对于全球化的定义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以哪个领域为重点做出的所谓的定义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反映目前全球化的情况,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人们会有更好的结论。
影响力评估1. 概述影响力评估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评估个人、组织或事件对目标受众的影响力和影响程度的方法。
在社交媒体和数字时代的推动下,影响力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活动。
通过对影响力评估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群体的偏好、需求和观点,从而调整我们的策略和沟通方式,以增加我们的影响力和有效地传达我们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影响力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技巧来进行影响力评估。
2. 影响力评估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影响力评估对个人和组织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影响力评估的几个重要方面:2.1 能力评估通过影响力评估,个人和组织可以评估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和知名度。
这有助于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并提供改进策略的线索。
2.2 资源分配影响力评估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合理分配资源。
通过了解自身对于不同受众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根据优先顺序决定资源投放的方向和方式。
2.3 竞争力影响力评估还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了解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
通过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影响力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并调整策略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4 品牌建设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影响力评估是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评估品牌对目标受众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确定品牌建设的目标和策略,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3. 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影响力评估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影响力评估方法:3.1 社交媒体分析社交媒体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影响力评估方法。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的行为、观点和互动方式,我们可以了解用户对我们的影响力和态度,进而调整我们的沟通策略。
3.2 调查和问卷调查和问卷是一种常用的量化影响力评估方法。
通过对受众群体的调查和问卷,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观点、需求和偏好,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并提升我们的影响力。
3.3 媒体监测媒体监测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力评估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媒体报道、评论和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媒体对我们的态度和传播效果,以及他们在公众意见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
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的实例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我国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也显著提升。
本文将综述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提升的实例,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旨在概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并介绍各部分的结构。
第二部分将列举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实例,包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提升、全球合作中积极角色的发挥以及科技创新引领下的国际话语权提升。
第三部分将探讨我国感召力显著提升的实例,包括扶贫减贫成就彰显人道主义精神力量、环境保护倡议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以及文化交流促进友谊合作深入发展。
第四部分将讨论我国塑造力显著提升的实例,包括外交战略有效塑造国家形象和声誉、舆论引导塑造公众认知与态度以及反恐维稳措施有效塑造社会和谐稳定形象。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显著提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概述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显著提升实例,全面呈现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崭新形象。
同时,探讨这些提升的原因以及其对我国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推动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地位和声誉。
2.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实例:2.1 经济发展带来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这一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具备了更大的影响力。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和跨国投资,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这些行动不仅促进了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从而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2 全球合作中的积极角色发挥: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通过参与并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
游客满意度的内涵、测评及形成机理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一、概述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旅游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自1970年代游客满意度概念提出以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关于游客满意度内涵、测评及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将剖析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未来研究趋势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在游客满意度的内涵方面,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
这种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服务质量、交通设施等。
游客满意度不仅反映了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异,还体现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认知和评价。
在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方面,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测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收集游客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数据,进而分析游客满意度的水平和影响因素。
还有数据挖掘、情感分析等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游客满意度的相关信息,为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游客满意度形成机理方面,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
最著名的模型是期望不一致模型(ExpectationDisconfirmation Model),该模型认为游客满意度是游客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
还有服务质量差距模型(Service Quality Gap Model)、满意度形成过程模型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游客满意度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对于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未来研究趋势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如何撰写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综述撰写学术综述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影响力的任务。
学术综述是对过去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估,旨在提供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深入理解。
一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综述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提供新的见解,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下面将介绍如何撰写一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综述。
第一部分:引言学术综述的引言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并明确综述的目的和范围。
在引言部分,可以阐明该领域的重要性,概述过去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本综述的研究动机。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
首先,可以根据主题或研究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文献进行详细介绍。
在介绍文献时,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主要结论。
同时,要根据文献的质量和重要性进行评估,体现自己对文献的独立思考。
第三部分:关键问题的讨论在关键问题的讨论部分,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可以阐明这些问题的争议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还可以对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建议,并指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或新思路。
第四部分:总结和结论在总结和结论部分,需要对整个学术综述进行概括,并提出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预测。
同时,还可以总结本综述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强调其对该领域的影响力。
撰写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综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精选文献:在撰写学术综述时,要深入研究该领域的核心文献,并选择重要、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引用。
同时,要注意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将其纳入综述中。
2. 独立思考:在撰写学术综述时,要展示自己对文献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仅要简单地介绍文献的内容,还要分析和评估文献的方法和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结构清晰:学术综述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每个部分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可以使用标题和小标题来帮助组织文章的结构,并提供重点和概括。
4. 文章语言:学术综述应该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和结论。
《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全球指导性评估量表》文献综述摘要:科学评价学前教育质量已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全球指导性评估量表》的问世为世界各国评估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了专业化的指导和关键性的量表。
《全球指导性评估量表》设计有三个服务目的:一是提供一种研究性的方法以便向国家政府领导者提出富有说服力的建议;二是促进与引导政策讨论和课程开发;三是指导全世界学前教育工作者评估自己的儿童教育活动。
为此,本文拟在分析论述《全球指导性评估量表》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收集相关的二次和三次文献,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该量表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文献综述引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底层,是人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学前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并为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现代的中国,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王子”或“小公主”,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比以往尤其重视。
21世纪以来,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学前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学界、公众与政府一致达成了让每个幼儿都享有优质教育的美好愿景。
于是,革新学前教育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和实现学前教育公平,成为人们格外重视的三大焦点,而如何准确地辨识每一个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各种组成因素上的质量状况及其提升策略,就成为学前教育开发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此,随着评价的测量技术进步与导向功能彰显,学者们相信推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创新与建构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紧迫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儿童教育协会与世界学前教育组织进行通力合作,从许多国家精选顶级专家参与,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秉承建构一种全球适用的整合型与系统化评价机制的信念,开发出一种测量与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新型工具《全球指导性评估量表》(Global Guidelines Assement)。
因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严格的编制过程、有效的操作程序、科学的评价标准、完备的测评指标、较高的信效度和跨文化应用一致性,成为当前国际幼儿教育质量评价工具中最有影响力和实践应用性的第三方测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