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梳理文章结构。
3、学会列小标题,自主学习。
二、学习活动设计(一)预习探究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既然是要表现鲁迅先生的,那咱首先要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打开《伴你成长》自学提示1课外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下面再看课本的内容,首先正字音《伴》2其次释字义《伴》3(二)合作交流1、自主读书(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去世了,许多人来悼念他。
我望着来来往往的吊唁的人,想到我从此就失去了这样一位亲人,心里十分悲痛。
记得有一天黄昏,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伯父家。
在伯父家门口,我看见一个黄包车夫坐在地上呻吟,他的脚被玻璃片扎破了,血流不止。
伯父走过去,弯下腰,仔细地查看了他的伤口,然后沉思了一会儿,果断地说:“这伤势不轻,得赶紧去医院治疗。
”接着,他掏出一些钱给了黄包车夫,让他去医院看病,并嘱咐他在家好好休息。
回到家里,我问伯父:“伯父,您为什么对那个黄包车夫那么好呢?”伯父严肃地回答:“我们都是人,应该互相帮助。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冷漠无情。
我们应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
赏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亲眼目睹伯父鲁迅先生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的事件,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人道主义精神。
课文首先以鲁迅先生的去世为引子,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痛之情,也引起了读者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和敬仰。
接着,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描绘了鲁迅先生的善良和热心肠。
他对受伤的黄包车夫的关心和帮助,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
在与作者的对话中,鲁迅先生的话更是深入人心。
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指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生动感人,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人格,同时也启示我们要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5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伯父逝世9周年后写的纪念文章。
周晔亲身感受过伯父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过伯父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勇敢地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全文以小孩的口吻进行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使鲁迅先生的高尚品德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综观全文,作者运用排比和对比手法,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其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开篇是果,结尾为因,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讴歌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爱戴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一)选材,真实典型材料是文章的第一需要。
真实典型的材料,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伯父逝世后,往事萦绕心头,感慨万千。
周晔可以选取的材料很多,但为了集中反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为什么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爱戴,作者精心挑选了自己小时候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过的几件事。
这些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周晔处处把“我”摆进去,处处倾注了“我”的真情实感,毫无虚构、夸张之处,所以真实感人。
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同情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周晔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例:谈论《水浒》,启发引导“我”认真读书,体现伯父对下一代的真诚关怀;笑谈碰壁,表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热情救护并帮助受伤的车夫和女佣阿三,表现鲁迅先生同情、关心劳动人民的品德。
这些从不同角度挑选出来的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
(二)结构,独具匠心结构就是作者在动笔之前对文章进行全盘考虑,勾勒出整体轮廓,理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精巧的结构是言语形式的综合体现,旨在突出主题,增强表现力。
这篇课文的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开头发问,引人深思──鲁迅先生逝世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都“向他致敬”;各色各样的人送来“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也须要教师不断地锤炼,那么进展教学反思就势在必行了,那么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应当如何进展呢?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剧烈的文化气氛,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展了深化和独到的解读。
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
综观整堂课,详细表达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
以反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深受爱戴教育儿童顽固斗争随和和善怜悯群众关怀他人为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展高度的浓缩和提炼。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恒久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教学时,我设计周晔在追悼会上的这种情感,在预习检测这一环节用回忆引出每一个小故事,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上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
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来。
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
在课堂进展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特别重要的。
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
让学生去找寻鲁迅跪了多长时间,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
然后通过设计情境,自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苦群众的怜悯。
最终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晰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鲁迅先生简介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是一位怎样的文学家?(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课文讲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故事?(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讨论:鲁迅先生具有哪些崇高品质?(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的伯父”为题,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思路。
3.学生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
同时,结合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文分析师:同学们,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我觉得鲁迅先生很严格,对自己和对别人都很严格。
一、教案1. 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理解其意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学习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3)感受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学习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3.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表达技巧的分析。
4.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结合提问、讲解、示范等手段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先生。
(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4)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5)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和学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体会。
(6)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二、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理解。
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在分享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和学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体会时,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2.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在理解生字词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
(2)在分析课文结构时,部分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技巧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3. 改进措施(1)针对生字词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讲解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
(2)加强课文表达技巧的练习,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是一篇描写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和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结合提问、讲解、示范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教学重点】
1、教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独立阅读教学策略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收集鲁迅逝世前后的资料。
2、熟读课文。
二、激趣导入
1、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像)
2、快速读文,想想文题中的“我”是谁?
3、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找出描写“我”在灵前行为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
揭示其与后几段的关系。
三、初读课文
1、自主读书(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3、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
四、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文章的段意概括出最简单的话和词语,二是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句子和词语。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小标题。
五、拓展练习
老师用课件展示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相关片段,谈谈体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课文
1、听写生字
2、复述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品读感悟
1、回顾文章内容,了解“伯父”是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
2、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学习第四段“救助车夫”,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
①边读边想,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②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作语句,想想这一段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扶、洗、敷、扎”等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的感情。
)
(2)学习第三段“笑谈‘碰壁’”,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想:“笑谈‘碰壁’”这件事反映了鲁迅怎样的品质?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重点学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读:首先就是要细细地读句子,看看句子明显的意思是什么?
②找:从句子中找出含义特别深刻的关键词——“黑洞洞”、“碰壁”。
③联:联系上下文把句子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深层的意思。
启发:光线暗,真的会把鼻子碰扁吗?它是用来比喻什么?
(3)自主学习第二和第五段,同学交流。
学习第二段“谈论《水浒传》”,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4)默读第五段“关心女佣”,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3、总结伯父的品质
4、学习第一段“深切的怀念”
(1)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了解什么事使“我”惊异。
(2)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鲁迅生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因此人民爱戴他。
)
三、巩固延伸
说说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四、作业设计
摘抄描写鲁迅动作,语言的句子进行体会。
五、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切地怀念
谈论《水浒传》
笑谈“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