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规范(一级导线)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6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丈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丈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切合表 3.3.1 的规定。
等导线均匀测角中测距中测距相测回数方向角导线全长级长度边长偏差偏差对中误 1 秒级 2 秒级 6 秒级闭合差相对闭合km km(秒)(㎜)差仪器仪器仪器(秒)差三143 1.8201/150000610—n≦1/55000等 3.6四9 1.5 2.5181/8000046— 4n≦1/35000等5一40.55151/30000—24n≦1/15000级10二2.40.258151/14000—13n≦1/10000级16三0.10.112151/7000—12n≦1/5000级24注: 1表中 n 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率尺为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均匀边长可适合放长,但最大长度不该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 倍。
㎝。
(Ⅲ)水平角观察水平角观察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切合以下有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平器气泡或电子水平器长气光在各地点的读数较差, 1 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2 格, 2 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1 格, 6 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1.5 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 1 秒级仪器不该大于 1 秒, 2 秒级仪器不该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 1 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10 秒,2 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15 秒,6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20 秒。
4赔偿器的赔偿要求:在仪器赔偿器的赔偿区间,对观察成就应能进行有效赔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 1 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0.3 秒,2 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1 秒,6 秒级仪器不该超出 1.5 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该大于 1 ㎜。
3.3.8 水平角观察宜采纳方向观察法,并切合以下规定:1 方向观察法的技术要求,不该超出表 3.3.8 的规定。
一级导线测量规范一级导线测量规范是针对电力工程中一级导线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而制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导线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根据工程设计文件,确定一级导线的起始和终点位置,并制定测量方案。
2. 检查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校准。
3. 准备好必要的测量辅助工具和测量标志物。
4. 与相关单位和人员协调,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畅通。
二、导线测量的基本原则1. 测量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工作要遵循“先粗后细、先远后近、先标后测、先平后坡”的原则,即先测量起始和终点位置,再测量导线的中间点;先测量远离杆塔的点,再测量靠近杆塔的点;先标志测量点,再进行测量。
3. 测量工作要进行现场勘测和临时辅助测量,以确定测量点的准确位置。
4. 测量工作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三、导线测量的具体要求1. 测量起点和终点位置时,要确保测量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2. 测量导线中间点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3. 测量点位置要准确标志,可使用测量标志物或标线进行标注。
4. 测量点要保持整洁和平整,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5. 测量数据要及时记录和整理,确保不出现遗漏和错误。
四、导线测量的安全注意事项1. 所有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2. 测量仪器和设备要经过专人负责,确保其正常和安全运行。
3. 施工现场要保持清洁和整洁,避免杂物和障碍物对测量工作造成影响。
4. 测量工作中如遇危险或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五、导线测量的验收和记录1. 测量工作完成后,要进行验收,由相关单位或人员对测量结果进行审核和确认。
2. 测量结果要进行记录和归档,保留相关的测量数据和文件。
1、概况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经于2006年2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建设总工期4年,预计2012年全线通车。
设有六个站,北京西—涿州—徐水—保定—定州—石家庄东。
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
全长281 公里。
本单位承包工程量8公里。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GPS点4个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Ⅲ等水准点15个,系珠基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2、控制点交接桩概述2.1地形踏勘2.2控制桩情况:1完好控制桩占90%,2丟损控制桩占4%,松动控制桩占6%3、作业队伍情况为确保本次复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我院派出精兵强将,由项目长亲自挂帅,由较强作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5名,辅助技术员4名组成复测小组,从事复测工作;由10名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工作,工程处长带队,工程师1名,技术员3名,技术熟练的辅助工12名从事外业测量和内业整理工作。
此次作业于2006年8月进驻测区,共投入人员68人,全站仪6台,汽车3部,计算机8台,绘图仪1台。
2004开思软件8套。
4、仪器设备全站仪:Leica (徕卡),角度测量精确度±2″,距离测量精确度±2mm +2ppm(已检核),基座(经检核所有基座都满足要求),气象表,温度计,脚架,棱镜,手持GPS5、规范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技术要求6.1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左+右-360之差/″上下半测回之差/″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一级 I级2≤±10≤±10≤±5≤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竖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一级I级 2 ≤±10 ≤±10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导线长度/km测回数测距中误差/mm相对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I级 4 4 ≤±15 ≤1/30000 ≤1/14000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
一级导线测量规范一级导线测量规范一级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证导线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一级导线测量规范是必要的。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一级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并在起终点附近设置基准点;2.清理测量线路,确保测量线路没有阻碍物;3.根据需要,设置临时测量桩或标志物,以便后续测量工作的进行;4.检查测量仪器的工作状态,并对其进行校准和调试。
二、测量过程的规范要求1.测量点的选择:根据工程需要和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数量和位置的测量点;2.观测方向的确定:根据工程要求和测量精度要求,确定测量点之间的观测方向;3.测量仪器的使用:使用经过校准和检验合格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4.观测方式的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方式,如直接测距、转角测量等;5.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在测量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核;6.测量误差的控制: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各种误差,如观测误差、仪器误差等;7.测量结果的分析和判读: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读,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8.测量精度的评定:根据测量结果和误差控制情况,评定测量精度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三、测量结果的处理和报告1.测量结果的处理: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出最终的导线长度和方位角;2.测量结果的校核: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核,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编制测量报告:将测量结果、计算方法和测量过程等内容进行整理和编制,形成测量报告;4.测量报告的审核和签发:经过审核合格后,由工程负责人签发测量报告;5.测量报告的存档:将测量报告进行存档,以备后续工程验收和追溯需要。
四、安全措施1.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严禁在高压、高温、易燃等危险环境下进行测量;2.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仪器设备,防止丢失和损坏;3.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交通事故;4.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导线测量规范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
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
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
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
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
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
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
(b)软土地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
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
顶标表层不应低于地面75厘米深。
顶标是由30平方厘米的预制混凝土柱制成,中心为软钢,钢筋垂直于底标。
底标在顶标安置前,覆盖10厘米厚的沙子。
见图表所示。
(c)坚硬的岩石在岩石上垂直钻一个深度为30厘米的洞,然后将一根长度为46厘米直径为5厘米的管子插入洞内,露出岩石面16厘米处。
将水泥泥浆灌注到洞内,捣实,以固定中间的管子。
然后,用水泥泥浆填充至管子边缘,再插入0.22铜螺钉作为中央标志。
洞口周围的岩石表面出现裂痕,宜为水泥图章提供相应承载力。
管应与图章表面保持齐平,识别的标志印在水泥图章的上面。
2.3.1 (c)参考标点对于每一根混凝土柱,附近除了有明显的指向标志外,还应仔细描述至少3个参考标识。
参考标点可用15平方厘米,长60厘米的支柱及与上述标志相同的材料制作。
参考标点应选择良好的角度,其距离应控制在30米范围内,并可供经纬仪聚焦。
2.3.2标识的数量见“测量标识列举和分类”标识以字母P作为后缀连续排列,前缀为各地籍测量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拼成。
例如:LCS 4P也就是:拉各斯地籍测量第4标志。
3. 地形观测3.1 角位观测水平角度的测量需用大地经纬仪,角度至少是0.5’’。
欢迎阅读导线测量规范1秒级2秒,6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差的212测,3410mm15秒,123数的1/3本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m D = a+b×D ()—测距中误差(㎜)式中,mD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D—测距长度(km)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
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选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导线测量规范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3㎝。
3.3.3(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5、规范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技术要求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
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 (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条执行。
按“城市规范”第条进行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1mm。
7 、作业方法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3.1~执行。
测角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测边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外业数据表格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工程名称:观测日期:仪器:观测者:记录者:天气:第页共页9、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外业观测值复核、对斜距进行三项改正在化为平距、将施工面上的平距规划到高斯投影面上,比例因子、整理外业资料计算之前,全面检查外业测量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1、概况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经于2006年2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建设总工期4年,预计2012年全线通车。
设有六个站,北京西—涿州—徐水—保定—定州—石家庄东。
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
全长281 公里。
本单位承包工
程量8公里。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GPS点4个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Ⅲ等水准点15个,系珠基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2、控制点交接桩概述
2.1地形踏勘
2.2控制桩情况:1完好控制桩占90%,2丟损控制桩占4%,松动控制桩占6%
3、作业队伍情况
为确保本次复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我院派出精兵强将,由项目长亲自挂帅,由较强作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5名,辅助技术员4名组成复测小组,从事复测工作;由10名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工作,工程处长带队,工程师1名,技术员3名,技术熟练的辅助工12名从事外业测量和内业整理工作。
此次作业于2006年8月进驻测区,共投入人员68人,全站仪6台,汽车3部,计算机8台,绘图仪1台。
2004
开思软件8套。
4、仪器设备
全站仪:Leica (徕卡),角度测量精确度± 2″,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已检核),基座(经检核所有基座都满足要求),气象表,温度计,脚架,棱镜,手持GPS
5、规范
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
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技术要求
6.1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
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
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
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
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2.4.11条执行。
按“城市规范”第2.4.12条进行
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
至1mm。
7 、作业方法
7.1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
7.2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
7.3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2.3.1~2.3.10
执行。
7.4测角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7.5测边
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
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
8.1外业数据表格
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
工程名称:观测日期:仪器:观测者:记录者:天气:
第页共页
9、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9.1、外业观测值复核
9.2、对斜距进行三项改正在化为平距
9.3、将施工面上的平距规划到高斯投影面上,比例因子
9.4、整理外业资料
计算之前,全面检查外业测量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检查无误后,就可以绘制导线略图,将已知数据和观测成果标注于图,以便计算。
简易平差2、计算导线坐标的步骤
①算角度闭合差。
②算其他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③算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
④算各导线点坐标。
9.5、附和导线内业计算
⑴、坐标反算
根据两已知点的坐标(XA,YA)和(XB,YB),计算AB边的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称坐标反算。
AB
边的边长DAB
注意:用上式计算坐标方位角会出现负值,所以一般先按照下式计算其象限角,再将象限角转化为坐标方位角。
⑵、附和导线的坐标计算步骤:
附和导线和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基本一致,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上。
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附和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即是坐标方位角闭合差。
由已知的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观测角推算,由于观测角度有误差,与已知的导线终边的坐标方位角有差异,两者之差即为坐标方位角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上和闭合导线相同。
但需要注意:当用右角计算时,闭合差以相同的符号平均分配在各角上;当用左角计算时,闭合差则反号平均分配。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附和导线的起始点和终点坐标已知。
附和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理论上等于终点和始点的坐标差。
③fx.,fy的调整原则:
fx=∑Δx计算-∑Δx理论
fy=∑Δy计算-∑Δy理论
导线网的严密平差计算
一级导线的平差计算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平差结果文件要求包括起算数据、方向观测值和改正后的边长值、方向和边长的平差值、点位坐标、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得来的。
(如下例)
9.6用平差软件平差:
科傻软件平差:
形成数据文件:
5,2,2 2
A,x,y A, L,0
B,x,y 3,L,290.1010
C,x,y 3,S,198.110
D,x,y
A
B,L,0
2,L,80.1010
2,S,198.110
设置好参数,导入数据。
将已知点信息输入
点击平差——调出平差原始数据——出平差报告
南方平差易软件平差:
上面一栏要输入已知点代码及坐标,和架设站的代码
下面一栏输入相对测站点的后视点,前视点的代码及角度(左角或右角)和导线边长
进行平差
步骤:点击平差按纽,选计算方按,然后在点击闭合差计算——坐标推算——成果输出到WORD。
一级导线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5cm,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
成果分析:以上平差均满足限差要求
10、注意事项
10.1对所使用的测距仪和全站仪应在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10.2要有仪器设备的鉴定证书,要做基座的偏心检校,注意查棱镜常数(一般仪器都是-30)
10.3水平角观测的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
取位至秒。
10.4视差导线测量和视距导线测量完全采用光学方法,用视差法和视距法测量导线边长,不必用因瓦尺或钢卷
尺丈量,因而比传统的经纬仪导线测量方便,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精度较低。
10.5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相比较,其优点是布设灵活,要求通视的方向少,边长直接测定,粗度均匀。
缺点是控
制面积小,缺乏有效可靠的检核方法。
10.6成果的检查和评定
各项资料及成果的检查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有关章节执行。
为保证测绘产品质量,设专职检查员,严格实行三检制,层层把关,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检查工作执行以下规定:
(1)、各等级点应进行100%检查,并作好记录;
(2)、平差计算成果应认真、详细检查;
(3)、控制点计算内业100%检查,外业自检30%。
项目部抽检15%;
(4)、严格检查各项技术要求是否达到规范和技术要求的规定;
(5)、经检查员检查后并评为的质量合格成果及资料,如经主管部门验收出现质量事故,检查员应负相应责任;
11、提交成果
11.1、技术要求;
11.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
11.3、控制测量外业资料;
11.4、控制网网图;
11.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
11.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