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 格式:doc
- 大小:530.83 KB
- 文档页数:27
化学鲁科版必修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必修一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个化学教材,它为我们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进入了这个神奇而有趣的领域。
必修一主要包括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而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会发生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物质。
我们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研究和了解物质的性质。
我们来了解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例如溶解、熔化等。
这些变化并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或状态。
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发生的变化,例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这些变化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必修一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术。
例如,我们学习了化学键和化学键的分类,了解了它们在物质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实验技术,例如制备氢气、测定物质的密度等。
这些实验技术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原理,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必修一,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原理和规律。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动手操作、设计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点1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化学东方:烧制陶器、冶金、酿酒及炼丹术西方:炼金术2.近代化学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7年,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淡定基础。
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的混乱问题。
1811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现代化学人们对化学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不断认识,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建立量子化学等分支学科。
带动生物等其他学科的发展,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知识点2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青蒿素提取过程:提取有效成分获得晶体确定组成测定结构合成修饰广泛应用知识点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现在化学家已经能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了,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分子齿轮,石墨烯修饰等。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点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
1.钠的物理银白色固体,质软,能用小刀切割,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空气中氧气反应4Na+O2=2Na2O2Na+O2点燃Na2O2②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嘶、红)③钠与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Cl2 +2Na 点燃2NaCl(火焰呈黄色,白烟)2Na+S=Na2S(研磨或加热)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钠的氧化物知识点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形成液氯(黄绿色液体),可溶于水(1:2),在工业上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根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拟法2.根本程序:第三步:用比拟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展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响: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响: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响: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响: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响: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 N/N(A)2.物质的量n〔mol〕= 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外观 → 预测物质性质 实验和观察 → 解释和结论
↓↑
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
(一)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大与空气。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①与钠反应:2Na+Cl 2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②与铁反应:2Fe+3Cl 2点燃2FeCl 3 剧烈燃烧,生成棕褐色/红褐色烟。
③与铜反应:Cu+Cl 2点燃CuCl 2 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规律:变价金属与Cl 2反应一般生成高价金属的氧化物。
(2)与非金属反应:
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
点燃2HCl 苍白色火焰,瓶口内壁出现白雾。
②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H 2+Cl 2光照2HCl 发生爆炸。
(3)与水反应:Cl 2+H 2O===HCl+HClO
新制氯水中的微粒⎪⎪⎩⎪⎪⎨⎧---+沉淀生成呈酸性离子:氯水有漂白性氯水呈黄绿色弱酸分子:AgCl OH ClO Cl H HClO O H Cl
)(, ,
, )( , ,22 (4)与碱反应:①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O====2HCL+2HClO
2====CaCl 2+2H 2O
2====Ca(ClO)2+2H 2O
22O
O====HCl+HClO
HCl+NaOH====NaCl+H 2O
2O
(5)与盐反应:22
Cl 2+2NaBr====NaCl+Br 2
3、氯气的用途:用来制造盐酸、有机溶解剂和杀菌消毒剂。
(二)HClO 的性质
1、不稳定性:2HClO 光照2HCl+O 2↑
2、强氧化性:漂白粉和消毒剂的主要成分:Ca(ClO)2+H 2O+CO 2====CaCO 3↓+2HClO Ca(ClO)2+2HCl====CaCl 2+2HClO
2NaClO+H 2O+CO 2====Na 2CO 3+2HClO
【制漂白剂: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3、弱酸性:HClO 的酸性比H 2CO 3还弱。
【工业上电解NaCl 溶液制取Cl 2、NaOH 、H 2:2NaCl+2H 2O 通电2NaOH+H 2↑+Cl 2↑】
【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 (浓)加热MnCl 2+Cl 2↑+2H 2O 】
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