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0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建筑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建筑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建筑行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1)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砂、石等;(2)有机材料:如木材、塑料、涂料等;(3)金属材料:如钢材、铝材等;(4)复合材料:如玻璃钢、钢筋混凝土等。
2. 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密度、强度、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2)吸水性、透气性、耐久性等环境性能;(3)燃烧性、腐蚀性等安全性能。
3. 建筑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1)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2)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掌握建筑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3)建筑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关系;(2)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3)建筑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点、基本性质等基本概念;(2)实验法:观察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4)小组讨论法:探讨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建筑材料的照片、视频等;(2)模型:展示建筑材料的实物模型;(3)实验器材: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4)网络资源:查阅建筑材料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材料性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建筑材料发展趋势的探讨。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物展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
1.4.2 讲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建筑材料的定义,介绍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等。
1.4.3 强调建筑材料的重要性解释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作用,强调其在工程质量和安全中的重要性。
1.4.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建筑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效果。
1.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列举出常见的建筑材料,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第二章:混凝土的性质与应用2.1 教学目标了解混凝土的定义、组成和性质,掌握混凝土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2.2 教学内容混凝土的定义、组成、性质、应用和施工要求。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混凝土的特性和应用。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建筑材料内容,引入混凝土的讨论。
2.4.2 讲解混凝土的定义和组成讲解混凝土的定义,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如水泥、砂、石子等。
2.4.3 讲解混凝土的性质介绍混凝土的力学性质、耐久性和其他相关性质。
2.4.4 讲解混凝土的应用和施工要求讲解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领域,介绍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2.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分析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第三章:钢材的性质与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掌握钢材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3.2 教学内容钢材的定义、分类、性质、应用和施工要求。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钢材的特性和应用。
建筑材料教案完整版.doc 范本一:实用风格章节一:引言1.1 研究目的和背景1.2 文档结构和组织章节二:基本概念2.1 建筑材料的定义2.2 建筑材料的分类2.3 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章节三:常见建筑材料3.1 混凝土3.1.1 混凝土的成分和制备方法3.1.2 混凝土的性能及测试方法3.2 钢筋3.2.1 钢筋的种类和用途3.2.2 钢筋的性能及测试方法3.3 砖块3.3.1 砖块的种类和制造工艺3.3.2 砖块的性能及测试方法3.4 玻璃3.4.1 玻璃的制备和加工方法3.4.2 玻璃的性能及测试方法3.5 木材3.5.1 木材的分类和加工方法3.5.2 木材的性能及测试方法章节四:建筑材料的选用与使用4.1 建筑材料选用的原则和考虑因素4.2 建筑材料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3 建筑材料的维护和保养章节五: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5.1 现有建筑材料的改进与创新5.2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前景5.3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附件:相关表格、图表、实验数据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规范建筑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的法律法规有《建筑法》、《城乡规划法》等。
2. 建筑材料质量标准: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是指对建筑材料的品质、性能、使用要求等方面所制定的标准。
常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
范本二:正式风格章节一:引言1.1 研究目的和背景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建筑材料及其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材料的性能、选用及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建筑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学术研究者和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文档结构和组织本文档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介绍基本概念、常见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选用与使用、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每个章节下设多个小节,详细解析相关知识点。
章节二:基本概念2.1 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砖块、玻璃、木材等多种材料。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3)能够识别并正确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2)学会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学生对工程质量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建筑材料概述(1)介绍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分析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2. 第二节:混凝土(1)讲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应用;(2)探讨混凝土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3. 第三节:钢材(1)介绍钢材的性能、分类和应用;(2)分析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4. 第四节:木材(1)阐述木材的特性、分类和应用;(2)探讨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环保优势。
5. 第五节:建筑玻璃(1)介绍建筑玻璃的种类、性能和应用;(2)分析建筑玻璃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建筑材料图片和实物标本;2. 利用实验、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材料的性质;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4.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期中考试: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设备:例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玻璃等样品和实验工具;4.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的研究论文、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 授课地点:教室与实验室交替进行;4. 实践环节:安排4次实验课,每次实验课2课时。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及在建筑中的作用。
(2)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及适用范围。
(3)学会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材料的适用范围和选用原则。
(3)培养学生运用建筑材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强调建筑材料在建筑安全和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1)建筑材料的定义(2)建筑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2.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及适用范围(1)水泥(2)石材(3)砂浆(4)砌体材料(5)钢材(6)木材(7)玻璃(8)建筑涂料(9)防水材料3.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1)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2)建筑材料的应用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及适用范围。
(2)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2.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性能指标的理解。
(2)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及选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质、特点等基本知识。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材料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和适用范围。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调查等活动中的表现。
2.结果评价: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作业、测试等。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建议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建筑材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建筑材料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拓宽视野。
4.强化建筑材料在建筑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教育。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其特性;(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建筑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事业的热爱;(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1)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2)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树脂等;(3)建筑钢材:钢筋、钢管等;(4)其他建筑材料:玻璃、陶瓷、木材等。
2.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1)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2)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2)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和使用方法;2. 演示法:展示建筑材料样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建筑材料样品、图片、资料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材料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介绍无机胶凝材料、有机胶凝材料、建筑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3. 讲解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讲解如何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践活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3. 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3. 建筑材料的用途和选择。
4. 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建筑材料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加深对建筑材料的认识。
第二章:混凝土一、教学目标1. 理解混凝土的组成和制作过程。
2. 掌握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
3. 了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组成:水泥、砂、石子、水等。
2. 混凝土的制作过程: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
3. 混凝土的性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
4. 混凝土的应用:楼板、柱、墙等结构。
5.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混凝土的组成、制作过程和性质。
2. 实验演示:观察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性质实验。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实例,了解混凝土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混凝土组成的理解。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加深对混凝土的认识。
第三章:钢材一、教学目标1. 理解钢材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钢材的性质和应用。
3. 了解钢材的连接和焊接技术。
二、教学内容1. 钢材的概念和分类:碳素钢、合金钢等。
2. 钢材的性质: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
3. 钢材的应用:梁、柱、钢筋等结构。
4. 钢材的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等。
5. 钢材的焊接技术: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钢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施工方法;(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建筑材料概述(1)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建筑材料的作用和要求。
2. 第二课时:水泥(1)水泥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水泥的选购与储存。
3. 第三课时:混凝土(1)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施工;(2)混凝土的养护与检测。
4. 第四课时:钢材(1)钢材的性能、种类和应用;(2)钢材的选择与焊接。
5. 第五课时:木材(1)木材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木材的加工与防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筑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3. 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课件:相关建筑材料的教学PPT;3. 实验器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样品及实验设备;4. 实地考察:建筑工地或建材市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概念的理解;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6周。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每周安排相应课时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建筑案例,引发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2. 讲解:结合教材和课件,详细讲解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施工方法;3. 实验: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建筑材料的变化;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建材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5. 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6. 总结:对本周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势互动法:讨论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1.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建筑材料的相关文章和视频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建筑材料分类和发展趋势的掌握第二章:混凝土2.1 教学目标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和组成掌握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了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2.2 教学内容混凝土的定义和组成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混凝土的定义、组成和性质实践法:参观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现场2.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混凝土的相关文章和视频实践资源: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现场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混凝土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报告:学生对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观察和分析第三章:钢材3.1 教学目标了解钢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钢材的性质和应用了解钢材的连接方式3.2 教学内容钢材的定义和分类钢材的性质和应用钢材的连接方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互动法:讨论钢材的应用和连接方式3.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钢材的相关文章和视频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钢材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钢材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第四章:木材4.1 教学目标了解木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木材的性质和应用了解木材的加工工艺4.2 教学内容木材的定义和分类木材的性质和应用木材的加工工艺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木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实践法:参观木材加工厂和施工现场4.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木材的相关文章和视频实践资源:木材加工厂和施工现场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木材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报告:学生对木材加工工艺的观察和分析第五章:建筑玻璃5.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玻璃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玻璃的性质和应用了解建筑玻璃的选择和安装5.2 教学内容建筑玻璃的定义和分类建筑玻璃的性质和应用建筑玻璃的选择和安装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玻璃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互动法:讨论建筑玻璃的应用和选择5.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建筑玻璃的相关文章和视频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建筑玻璃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建筑玻璃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第六章:砌体材料6.1 教学目标了解砌体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砌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了解砌体结构的施工工艺6.2 教学内容砌体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砌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砌体结构的施工工艺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砌体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实践法:参观砌体施工现场6.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砌体的相关文章和视频实践资源:砌体施工现场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砌体材料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报告:学生对砌体结构施工工艺的观察和分析第七章:防水材料7.1 教学目标了解防水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防水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了解防水施工的基本方法7.2 教学内容防水材料的定义和分类防水材料的性质和应用防水施工的基本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防水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互动法:讨论防水材料的选用和施工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防水的相关文章和视频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防水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防水材料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第八章:保温隔热材料8.1 教学目标了解保温隔热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了解保温隔热施工的基本方法8.2 教学内容保温隔热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保温隔热施工的基本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保温隔热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互动法:讨论保温隔热材料的选用和施工方法8.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保温隔热的相关文章和视频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保温隔热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保温隔热材料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第九章:装饰材料9.1 教学目标了解装饰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装饰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了解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9.2 教学内容装饰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装饰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装饰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互动法:讨论装饰材料的选用和设计原则9.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装饰的相关文章和视频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装饰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装饰材料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第十章:建筑涂料10.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涂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涂料的性质和应用了解建筑涂料的施工工艺10.2 教学内容建筑涂料的定义和分类建筑涂料的性质和应用建筑涂料的施工工艺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涂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互动法:讨论建筑涂料的应用和施工工艺10.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建筑涂料的相关文章和视频10.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建筑涂料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建筑涂料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第十一章:建筑塑料1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塑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塑料的性质和应用了解建筑塑料的环保特性11.2 教学内容建筑塑料的定义和分类建筑塑料的性质和应用建筑塑料的环保特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塑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互动法:讨论建筑塑料的应用和环保特性11.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建筑塑料的相关文章和视频1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建筑塑料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建筑塑料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第十二章:建筑陶瓷12.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陶瓷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陶瓷的性质和应用了解建筑陶瓷的加工工艺12.2 教学内容建筑陶瓷的定义和分类建筑陶瓷的性质和应用建筑陶瓷的加工工艺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陶瓷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实践法:参观陶瓷生产和施工现场12.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建筑陶瓷的相关文章和视频实践资源:陶瓷生产和施工现场1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建筑陶瓷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报告:学生对建筑陶瓷加工工艺的观察和分析第十三章:建筑石材13.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石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石材的性质和应用了解建筑石材的加工和雕刻工艺13.2 教学内容建筑石材的定义和分类建筑石材的性质和应用建筑石材的加工和雕刻工艺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石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实践法:参观石材加工和雕刻现场13.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建筑石材的相关文章和视频实践资源:石材加工和雕刻现场1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建筑石材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报告:学生对建筑石材加工和雕刻工艺的观察和分析第十四章:建筑五金14.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五金的作用和应用了解建筑五金的选择和安装方法14.2 教学内容建筑五金的定义和分类建筑五金的作用和应用建筑五金的选择和安装方法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五金的定义、分类和作用互动法:讨论建筑五金的应用和选择14.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建筑五金的相关文章和视频1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建筑五金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建筑五金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第十五章:建筑节能材料15.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节能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节能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了解建筑节能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要性15.2 教学内容建筑节能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建筑节能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要性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节能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互动法:讨论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15.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建筑节能的相关文章和视频1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建筑节能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对建筑节能材料分类和应用的掌握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各章节的建筑材料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2)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和施工要求;(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识别和鉴赏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2. 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和施工要求;3.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2)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和施工要求。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的识别和鉴赏;(2)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要点;3. 实验法:观察和测试建筑材料的性能;4. 小组讨论法:探讨建筑材料的优缺点及环保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建筑材料的性能;3. 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要点;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测试建筑材料的性能;5. 小组讨论,探讨建筑材料的优缺点及环保问题;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列举三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并简要介绍它们的性能和用途;2. 论述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意义;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实际工程,分析其建筑材料选用和施工要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1建筑材料概述Chapter建筑材料定义与分类建筑材料定义建筑材料分类承重作用围护作用装饰作用030201建筑材料在工程中作用建筑材料发展趋势绿色环保高性能化复合化智能化02常用建筑材料介绍Chapter水泥及水泥制品水泥种类与性能详细介绍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常见水泥的种类、性能及适用场景。
水泥制品涵盖水泥板、水泥管、水泥砖等制品的生产工艺、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
选购与使用注意事项提供水泥及水泥制品的选购技巧,如查看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外观等,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储存、搅拌、浇筑等。
钢材及钢筋混凝土钢材分类与性能钢筋混凝土选购与使用注意事项木材及木制品木材种类与性能01木制品02选购与使用注意事项03塑料及塑料制品塑料种类与性能01塑料制品02选购与使用注意事项0303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应用Chapter节能环保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火等性能,广泛用于框架结构和填充墙。
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以陶粒为骨料,重量轻、强度高,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
复合墙体板采用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和承重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应用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构件与体系钢结构构件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标准化设计和生产,具有轻质、高强、环保等优点。
木结构建筑体系01020304具有自动调节、遮阳、保温、通风等功能,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能性。
智能门窗系统可根据阳光角度和强度自动调节百叶角度,达到遮阳和通风效果。
遮阳百叶系统采用电机驱动,可远程控制窗帘开关和调节窗帘位置。
电动窗帘系统将光电技术与玻璃幕墙相结合,实现发电、隔热、隔音等多重功能。
光电玻璃幕墙智能型门窗和遮阳系统04建筑材料性能评价方法Chapter01020304压缩试验弯曲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及指标耐久性试验方法及指标测定材料长期浸水后的性能变化,评估其耐水性能。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组成、分类及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编号,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应用。
2. 掌握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具备对建筑材料进行基本性能测试的能力。
3. 熟悉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作用2. 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编号第二部分:混凝土及砂浆1. 水泥2. 骨料3.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4. 砂浆第三部分:砌筑材料1. 砖2. 瓦3. 砌块第四部分:保温隔热材料1. 保温隔热材料的基本性能2. 常用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和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实验教学:进行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和质量控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概念、性质、分类和应用的掌握,占总评的60%。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占总评的20%。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占总评的2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作者:张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出版年份:2024年。
2. 实验设备:水泥、砂、骨料、砖、瓦、砌块等建筑材料样品,实验天平、卡尺、湿度计等实验仪器。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及性能;(2)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及选用方法;(3)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建筑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性能(1)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2)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树脂等;(3)块状材料:砖、石、混凝土等;(4)细状材料:砂、石子等;(5)其他建筑材料:玻璃、钢材、木材等。
2. 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与用途(1)水泥:强度、硬度、耐久性等;(2)钢材:强度、韧性、可塑性等;(3)木材:强度、韧性、耐久性等;(4)玻璃:透明度、硬度、热稳定性等;(5)陶瓷:强度、硬度、耐磨性等。
3. 建筑材料的选用与使用(1)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2)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掌握建筑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及性能;(2)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及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选用时的综合考虑;(2)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 实验法:观察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用及使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建筑材料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实验器材:各种建筑材料样品、实验仪器等;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建筑材料的教学课件;4.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建筑材料的资料、图片等。
重大高职(建筑材料)配套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耐久性等。
建筑材料的用途:结构材料、装饰材料、防水材料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提交课后作业,巩固对建筑材料的学习。
第二章:无机建筑材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机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无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无机建筑材料的种类:石灰、水泥、砂浆、混凝土等。
无机建筑材料的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等。
无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施工技术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无机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采用实验法,进行无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无机建筑材料的理解。
让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有机建筑材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有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有机建筑材料的种类:木材、塑料、涂料、胶粘剂等。
有机建筑材料的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环境适应性等。
有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施工技术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采用实验法,进行有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有机建筑材料的理解。
让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有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复合建筑材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复合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复合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学时:72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等6.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天然建筑材料(如:岩石、矿物、土等)3. 合成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沥青等)4. 建筑钢材5. 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如:玻璃、涂料、保温材料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
2. 实验:进行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和检测等方面的问题。
四、教学要求1. 理论知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
2. 实验能力:能熟练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工程应用: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
4. 讨论能力:能针对建筑材料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占总评的70%。
3. 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及分析,占总评的20%。
4. 小组讨论报告:讨论成果及展示,占总评的10%。
5. 课程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建筑材料选型设计,占总评的1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第四版),作者:张xx,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
2. 实验设备:力学性能实验仪、耐久性能实验仪、样品处理工具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工程案例、政策法规等。
4. 课件:PowerPoint课件,内容包括图文并茂的建筑材料知识讲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教学:64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2. 教学计划:绪论(2学时)天然建筑材料(8学时)合成建筑材料(16学时)建筑钢材(8学时)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8学时)建筑材料检测方法(8学时)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学时)课程设计(4学时)3. 实验计划:岩石、矿物、土的物理性能实验(2学时)水泥、混凝土、沥青的力学性能实验(2学时)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实验(2学时)木材的物理性能实验(2学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初中建筑材料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建筑材料模型或实物。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建筑材料,引发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常见的建筑材料有哪些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二、探究常见建筑材料(15分钟)1. 教师展示PPT或黑板,介绍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建筑材料,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提供操作指导,学生根据指导进行操作。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四、创新设计(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建筑场景,要求学生设计一种适合的建筑材料。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设计。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分享设计思路和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疑问和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建筑材料市场,深入了解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2. 开展建筑模型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和设计,使学生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建筑材料》教案.doc 全文免费范本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3. 理解建筑材料的选材原则和应用范围;4. 学习建筑材料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概念和分类1.1 建筑材料的定义1.2 建筑材料的分类1.3 建筑材料的功能和要求2. 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2.1 木材的性能和特点2.2 砖块的性能和特点2.3 橡胶的性能和特点2.4 钢材的性能和特点3. 建筑材料的选材原则和应用范围3.1 建筑材料选材的原则3.2 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4. 建筑材料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4.1 建筑材料的施工方法4.2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授课:依次讲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能和特点3. 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材和施工实践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及要点四、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讨论质量3. 学生实践成果附件:1. 建筑材料选材表格2.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检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规范建筑行为和建筑质量控制。
2. 建筑材料安全法:用于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的法律法规。
范本二:教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2. 掌握建筑材料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3. 了解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1.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概念1.2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1.3 建筑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建筑材料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2.1 木材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2.2 砖块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2.3 橡胶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2.4 钢材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3. 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3.1 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3.2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授课:依次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场景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施工工艺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建筑材料的施工实践和质量控制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及要点四、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讨论质量3. 学生实践成果附件:1. 建筑材料选用指南2. 建筑材料施工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规范和管理建筑行为的法律法规。
《建筑材料》教案课程名称:建筑材料教学对象: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2.掌握一些常见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提高材料选择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讲:建筑材料的分类1.常见的建筑材料有哪些?2.根据性质和用途分类建筑材料。
3.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第二讲:水泥及其制品1.水泥的种类和制备方法。
2.水泥制品的常见类型和应用。
3.选择适当的水泥和水泥制品。
第三讲:砂浆及其制备1.砂浆的组成和分类。
2.砂浆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3.砂浆应用的案例分析。
第四讲:混凝土及其应用1.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能。
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要点。
3.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第五讲: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分类。
2.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其性能。
3.金属材料的应用和保护措施。
第六讲:玻璃和塑料1.玻璃和塑料的分类和特点。
2.玻璃和塑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3.选择适当的玻璃和塑料材料。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
2.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建筑材料的认识。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
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材料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闭卷考试: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2.多媒体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实验设备和材料: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教学参考书目:。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和常见类型。
2、使学生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3、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评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常见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木材、砖石等的性能特点。
(2)建筑材料在不同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2、难点(1)理解建筑材料性能与建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掌握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建筑案例分析建筑材料的应用。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建筑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如埃菲尔铁塔、故宫等,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建筑材料。
2、建筑材料的分类(约 20 分钟)(1)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等)、有机材料(如木材、塑料、橡胶等)和复合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玻璃钢等)。
(2)按使用功能分类,可分为结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围护材料(如砖、砌块、保温材料等)和功能材料(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
3、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约 40 分钟)(1)钢材优点: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
缺点:易生锈、耐火性差。
应用:广泛用于建筑的框架结构、钢结构桥梁等。
(2)水泥分类:常见的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性能:凝结时间、强度、耐久性等。
应用: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建筑的基础、梁、柱等结构。
(3)木材优点:轻质、强度较高、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缺点:易腐朽、易燃、各向异性。
应用:用于建筑的门窗、地板、木结构房屋等。
(4)砖石砖:常见的有红砖、青砖、空心砖等,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石:如花岗岩、大理石等,质地坚硬、美观。
应用:用于建筑的墙体、基础等。
4、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评估(约 20 分钟)(1)考虑因素: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要求、环境条件、经济成本等。
XXXXXXXXXXXX学院建筑材料教案本学年 20XX-20XX 第 2 学期课程建筑材料教材建筑材料班级专业总计划课时本学期计划课时教学系(部)教研室任课教师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重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
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绪论0.1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地位建筑材料是指土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
例如:砖瓦、水泥、砼、木材、钢材等。
这些材料是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没有这些材料,我国的基本建设将一事无成。
0.1.1.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般占到60%到75)结构材料、装修材料、建筑施工各占1/3某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A=10200平方米,总投资为13.26万元,其中材料费用为87.5万元,占了总投资的66%。
所以,在我国进行体制改革,强调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必须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提出坚固、耐久和造价低廉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才能投标的成功(成本低、工期短、质量好)0.1.2建筑材料与建筑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建筑结构就是按材料来分类的。
例如:钢结构、木结构、砖石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建设要求更高的质量。
在工业化的现代建筑中要求建造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建筑物,如:大跨度厂房、高层建筑、桥梁、海港以及给排水、采暖通风系统。
然而,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水平显然是受生产水平的限制的。
例如:美国最大的拱桥长达D=226m,为钢结构;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110层,高达442m;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3层,高160m。
0.1.3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能否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不仅影响着工程造价,还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
大材小用,优材劣用,显然会增加工程造价,但如果错误的选用材料,轻则降低工程质量,重则造成事故,甚至房倒楼塌,这在工程中并不是罕见的。
例如:(1)1965年电影“上海姑娘” 中,由于不恰当采用了东北某工程比较成功的沥青配方,用在南方某地建筑工地中的沥青防水工程,以致在太阳暴晒下发生沥青流淌事故,造成全面返工。
(2) 湖北大型水电工程—丹江中水库,由于不重视、不讲究科学施工(大跃进年代)出现重大事故。
经检查发现有2426条裂缝,其中贯穿性裂缝17条。
结果炸掉几千万方砼,添加了2m厚的砼防水渗板才解决问题。
第二节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按组成成份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二、按建筑功能分类1.结构材料承受荷载:主要用于基础(椿)、墙、柱、梁、屋盖等2.围护结构防风挡雨、保温隔热3.防水材料防水、防渗(雨水、地下水)作用4.装饰材料达到美观,起装饰作用:用于地板、外墙、天花板。
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第三节建筑材料课程的任务对于各种材料需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料生产组成结构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从材料科学出发,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成份、结构、性质。
通过结构改造,可改。
变其性质,如:硅铝陶瓷就是通过结构改造(由硬脆的陶瓷变成有韧性、高强度、耐高温的陶瓷)并成功制造出陶瓷发动机。
由于省却了冷却系统,大大减轻了自重,并降低了成本。
第四节建筑材料的学习方法一、从思想上适应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体建筑材料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的特点是:名词多、概念多、叙述性内容多,理论性不强,是经验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功课。
二、培养自学及思考能力根据学校规定,每门课要有一部分内容安排自学。
因此,课堂上只讲基本原理、主要概念、重点和难点,叙述性较强的,同学们能看懂的,就不再详述。
三、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动手能力。
实验课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认真对待。
不参加实验,不交实验报告,不得参加考试。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徐变、材料的强度等级,材料的冲击韧性,材料的硬度,磨损,导热性,比热;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耐水性,抗渗性,耐久性; 教学难点 密度,视密度,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空隙率,孔隙率,含水率计算,建筑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指材料处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时,通常必须考虑的最 基本的、共有的性质。
因为土木建筑材料所处建(构)筑物的部位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人 们对材料的使用功能要求不同,所起的作用就不同,要求的性质也就有所不同。
第一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1. 材料的密度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ρ=m/v式中:ρ—密度, g/cm3 或 kg/m3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V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 或 m3测试时,材料必须是绝对干燥状态。
含孔材料则必须磨细后采用排开液体的方法来测定 其体积。
2. 材料的体积密度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式中 ρ0—材料的体积密度, g/cm3 或 kg/m3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V0—材料的体积体积,cm3 或 m33. 材料的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00V m =ρ'0'0V m =ρρρ0001-=-=V V V P 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按下式计算:式中 ρ0,—材料的堆积密度, g/cm3 或 kg/m3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V0,—材料的堆积体积,cm3 或 m34. 孔隙率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孔隙率P 按下式计算: V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 或 m3V0—材料的表观体积,cm3 或 m3ρ0—材料的表观密度, g/cm3 或 kg/m3ρ—密度, g/cm3 或 kg/m35. 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其堆集体积中, 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空隙率P , 按下式 计算:ρ0—材料的表观密度;ρ0,—材料的堆积密度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程度。
空隙率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级 配与计算含砂率的依据%100)1()1(0'0'00'00'0'⨯-=-=-=ρρV V V V V p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二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与水接触时,有些材料能被水润湿,而有些材料则不能被水润湿,对这两种现象来说,前者为亲水性,后者为憎水性。
材料具有亲水性或憎水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材料的分子结构。
亲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亲合力,大于水分子本身之间的内聚力;反之,憎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合力,小于水分子本身之间的内聚力。
2.材料的吸水性材料能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吸水的大小以吸水率来表示。
质量吸水率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水量占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百分比,并以wm表示。
体积吸水率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并以WV表示。
3. 材料的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4. 材料的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衡量材料耐水性的指标是材料的软化系数KR5. 材料的抗渗性抗渗性是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水渗透的性能。
工程中许多材料常含有孔隙或其它缺陷,材料两侧的水压差较高时,水可能从高压侧通过内部的孔隙、孔洞或其它缺陷渗透到低压侧。
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6. 抗冻性材料吸水后,在负温作用条件下,水在材料毛细孔内冻结成冰,体积膨涨所产生的冻胀压力造成材料的内应力,会使材料遭到局部破坏。
三、与热有关的性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围护材料要遮风挡雨,又要使室内保持一定温度。
随着当前现代化建筑标。
准的不断提高,普遍采用空调采暖设备,因此材料的热学性质直接影响能耗第二节材料的力学性质1.材料的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材料在应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拉、抗压、抗剪、抗弯(抗折)强度等。
2其他力学性质第三节材料的耐久性材料的耐久性是泛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受各种内在或外来自然因素及有害介质的作用,能长久地保持其使用性能的性质。
材料在建筑物之中,除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之外,还经常要受到环境中许多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
这些破坏作用包括物理、化学、机械及生物的作用。
化学作用包括大气、环境水以及使用条件下酸、碱、盐等液体或有害气体对材料的侵蚀作用。
机械作用包括使用荷载的持续作用,交变荷载引起材料疲劳,冲击、磨损、磨耗等。
生物作用包括菌类、昆虫等的作用而使材料腐朽、蛀蚀而破坏。
教学了解石灰、石膏、水玻璃的主要技术性质目标教学气硬性材料的几个区别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第二章无机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或继续发展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称为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或继续发展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称为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主要有:石灰、石膏、菱苦土和水玻璃。
2.1 石灰天然碳酸岩类岩石——(石灰石、白云石)经高温煅烧,其主要成分CaCO3分解为以CaO为主要成分的生石灰。
石灰的熟化和硬化1.石灰的熟化和“陈伏”工地上使用石灰时,通常将生石灰加水,使之消解为消(熟)石灰—氢氧化钙,这个过程称为石灰的“消化”,又称“熟化”:生石灰烧制过程中,往往由于石灰石原料的尺寸过大或窑中温度不均匀等原因,生石灰中残留有未烧透的的内核,这种石灰称为“欠火石灰”。
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应在储灰坑中放置两周以上,这一过程称为石灰的“陈伏”。
“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有一层水分,与空气隔绝,以免碳化。
2石灰的硬化石灰浆体在空气中逐渐硬化,是由下面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完成的:(1)结晶作用:游离水分蒸发,氢氧化钙逐渐从饱和溶液中结晶。
(2)碳化作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钙结晶,释出水分并被蒸发:三.石灰的技术性质(1)可塑性好(2)硬化慢、强度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2.2 水玻璃水玻璃俗称泡花碱,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组成,属可溶性的硅酸盐类。
2.2.1水玻璃的硬化液体水玻璃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无定形硅酸凝胶,并逐渐干燥而硬化。
2.2.2 水玻璃的技术性质(1)粘结力强。
水玻璃硬化后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2)耐酸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