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历史由来以及沿革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32
消防的发展历史---中国现代消防中国现代的消防队制度始建于晚清。
1868年,香港成立了中国地区最早的现代消防队,成员是当时英国驻香港总督召集的志愿者。
内陆第一支消防队,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才出现的。
意大利首先效法其国内,招募了一批华人在天津租界组织起一支官办救火队,随后英租界也组织了天津志愿消防队。
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由清政府管理,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成为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的消防队。
次年,清政府在北京也组建了消防警察队。
其后,国内的哈尔滨、保定、南京、昆明、广州、沈阳、长沙等省会城市也相继组建了地方的消防队,这些消防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
1905年,清政府成立巡警部,下设五个司和一个部属消防队,部属消防队专司救火。
1906年,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消防队仍属民政部直辖。
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49年至今,我国的消防体制总共经历了6次变革:1949年10月—1965年5月,实行职业制时期全国解放以后,各级公安机关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公安部于1955年10月成立了消防局,各地陆续组建了公安消防队。
1965年5月—1969年3月,改义务兵役制时期1965年1月15日,国防部、公安部、内务部、财政部、国家编委联合发通知指出:全国公安消防队伍自1965年5月1日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为五年。
实行义务兵役制后,公安消防部队单列编制,由国家行政经费开支。
1969年3月—1973年12月,由军队代管时期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消防事业受到了严重挫折。
自1969年3月25日,消防部队由省军区、军分区或警备区代管。
服役期由5年改为3年。
这个时期,许多行之有效的消防规章制度受到错误的批判,消防工作的群众基础遭到破坏,消防监督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1973年12月—1976年10月,重归公安机关管理时期1973年10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规定:自1973年12月1日起,公安消防队伍由公安机关统一领导,公安消防队伍的征兵退伍,随同全国年度征兵命令由省军区、军分区或警备区一并负责代征代退。
消防救援队伍发展历程一、创建初期我国的消防救援队伍起源于清朝末年的消防警察,最初由外国人组织建立,主要负责城市的消防安全工作。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消防救援队伍才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起。
当时,国家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设立了专门的消防队,承担起城市的消防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改革转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救援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局面。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消防救援工作需要,我国开始对消防救援队伍进行改革和转型。
2018年,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式组建成立,承担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
三、现代化建设为了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现代化水平,我国不断加大对消防救援队伍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消防装备和技术,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同时,加强消防救援队伍的训练和管理,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应对处置能力。
四、应急救援主力军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始终冲锋在前,发挥了应急救援主力军的作用。
无论是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事故,还是化学事故、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消防救援队伍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国际救援行动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消防救援队伍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救援行动中。
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在参与国际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受灾国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六、科技创新引领为了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科技水平,我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领。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在消防技术、装备、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智能消防系统、无人机灭火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战斗力和应对处置能力。
七、人才培养与建设为了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我国加强了对人才培养与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级消防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人才,例如选拔优秀干部参加高等学历教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专业培训等。
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之管见作者:岳嵩李凌春来源:《重庆行政》2021年第06期加强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是构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内容。
理论和实践证明,建立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在消防救援体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核心作用,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明确其在救援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把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成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综合性的政府消防救援力量。
一、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历史沿革1852年,上海成立了第一支义勇消防队伍,1902年我国第一支国家消防警察队在天津设立,1929年,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在消防组织大纲中规定,各市各县要为消灭水灾火灾等问题设立消防组,直辖于本市所在的公安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将原来的消防组织机构改造成了服务于人民的消防队伍,在此基础上逐渐设立一些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消防组织机构,同时也建立起相关的消防管理工作体制,开启了我国的消防历史新篇章。
1955年,公安部门开始设立消防管理局,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于消防行政管理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同时也有利于建设专业化的消防救援队伍。
1965年5月,公安消防民警开始实施义务兵役制,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建立了较为先进的消防人事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经过了重新整顿和恢复,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78年,公安部恢复了消防局。
1982年6月,中共中央设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公安消防工作的警察被列为武警队伍当中。
1995年国务院制定了《消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消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
1998年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2009 年 5 月 1 日,我国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新的消防法强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消防的起源作者:麻庭光来源:《百科知识》2012年第19期在遇到重大灾难时,消防队员往往是最先出现的“救兵”,他们常被人们视为危难时刻的英雄。
但消防到底起源于何时?古代人是如何进行消防工作的?这要从我国的宋代开始说起。
宋代已有全职消防队说起我国消防的起源,总是要提及宋代的军巡铺,这是世上第一支全职消防队伍。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鲁襄公九年,公元前562年),就有乐喜(又名子罕)组织队伍从事灭火战斗。
不过,这种队伍是临时性的,随着火灾风险(主要是气候变化)的消除,消防队伍就不存在了。
中国历史上,常设消防队伍的年代,只有宋代。
这是为什么呢?宋代是火灾高发的年代,早在北周建都开封时,北周世宗柴荣就考虑了居民防火的消防规划问题。
和汉唐的市坊制比起来,汴梁城的街道宽度明显变窄,而且人口密度增加。
宋代城内涌入了大量平民人口,他们居住的户型较小,占地不多;而汉唐时期城市中居住着大量官僚地主,后者的深宅大院占地广阔,因此火灾风险小。
从宋代开始,城市虽然仍保留着坊名,但那只作为城市保甲管理的范围,各坊之间已经没有墙垣为限了。
这样,城市平民住宅之间的火灾风险大大增加,一处失火,处处闻灾。
宋代的火灾隐患,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上看到,不但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木材,而且建筑之间缺乏有效的防火隔离,各种燃料把火灾隐患沟通起来,构成了宋代多城市大火的环境背景。
其次,宋代商业和手工业发达。
为了满足对北方邻国的纳贡需要,北宋政府广开工商业之门,大规模的手工业的发展,为城市蓄积了大量的燃料。
另外,宋代实行的强干弱枝政策,豢养了大批终身服役的禁军,这些人员和物资的集中调度,给中央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火灾风险。
燃料即风险,在某些气象条件下,尤其如此。
第三,宋代气候变冷,这是气象学家竺可桢的重大发现,也是宋代沈括等人注意到却没有认识清楚的自然现象。
气候变冷意味着干旱缺水并风干物燥,燃料长期冷却和干燥导致极易点燃,快速蔓延。
与前朝相比虽然火灾的概率差不多(因为生活方式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蔓延成灾的概率却大大增加了。
消防事业的发展史消防,是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防灾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事关全民安全的重要工作。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消防工作,颁布火令,设置火政。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我国“人之初祖”黄帝在安排国民生计时,就曾提出“节用水火财物”的要求,以防火灾,并设置了专门管理用火的官——火政。
唐朝的《永徽律》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律,其中有关消防的规定比较全面,这在各国消防法制史上占领先地位。
无论是防火,还是灭火,都要有人去实施,前人深知这一点。
因此,在以法治火的同时,也很重视消防组织。
北宋年间(960-1126年)汴京城内驻扎在望火楼下专司救火的军队和南宋年间(1127-1279年)临安(今杭州)等地建立的“潜水队”可以说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的官办专职消防队。
到了清代,在光绪年末年创立消防警察以前,消防组织主要是民办或商办的救火会一类组织。
救火会又称水会、水局、水社、水龙局等,始建于南宋年间,在清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清代末期,国家创立了一种新的消防组织形式,即消防警察。
“消防”一词并非我国古已有之,它是20世纪初从日本引进我国的。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消防队,这是我国第一支近代消防警察部队。
1903年,北京创立官办消防警察队。
继后,哈尔滨、昆明、广州、吉林、安庆相继建立了这类消防队。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设立京师警察厅,厅内设有消防处。
但各地消防队伍发展缓慢,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许多县未设立消防队,一些城市的消防队也为数很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消防事业的发展,把消防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经50年的努力,消防组织有了巨大的发展。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大体经历了6个发展时期。
它们分别是:实行职业制时期改义务兵役制时期,由军队代管时期重归公安机关管理时期,恢复时期纳入武警序列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党中央于1982年6月19日批转了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将全国现有实行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3个警种,连同从解放军接收的内卫部队,统一组建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消防部队的光辉历程教学目的:通过教育,使新兵了解消防部队的光辉历程及职责使命,感受消防部队的魅力,帮助其树立献身消防的个人价值观。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方法:集中授课授课提纲:一、我国消防工作的历史进程;二、在红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大家好,今天,我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了解消防部队的光辉历程,感受消防部队的魅力,探讨如何在红门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一、我国消防工作的历史进程1、我国消防工作的历史沿革。
大家都知道,火的应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火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人类从开始用火那一天起,就注意对火的控制和管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消防工作。
中华民族是最早支配火这种自然力和最早创造消防文化与消防科学技术的民族之一。
相传五帝时期,就设有“火正、火师”的官,掌祭祀火星和“行火之政令”,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掌管用火。
到了秦汉时期,设立了治安消防管理机构。
皇宫和京城的警卫军队负责消防任务,这是中国早期警察、消防体制的萌芽。
唐代针对消防设立“武侯铺”,宋代设立“防隅巡警”,元代、明代设立“救火兵丁”,清代设立“防范火班”,民国时期在公安部门设立消防科室,这些都是专职的消防组织机构。
从这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到哪个时候,无论是阶级消亡、还是朝代更迭,消防则不会灭亡,是一项事关社会安全的重要工作。
建国以后,我国的消防体制进行了多次变革:实行职业制时期(1949年10月—1965年5月) 全国解放以后,各级公安机关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公安部于1955年10月成立了消防局,各地陆续组建了公安消防队。
改义务兵役制时期(1965年5月—1969年3月) 1965年1月15日,国防部、公安部、内务部、财政部、国家编委联合发通知指出:全国公安消防队伍自1965年5月1日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为五年。
实行义务兵役制后,公安消防部队单列编制,由国家行政经费开支。
由军队代管时期(1969年3月—1973年12月)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消防事业受到了严重挫折。
消防部队历史沿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消防部队体制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动。
建国初期到现在,大体经历了6个发展时期:一、实行职业制时期(1949.10-1965.05):全国解放后,随着全国各地人民政府的建立,人民公安机关先后接受了国民党政府警察机关的消防队。
经过对留用的消防警察进行清理教育和对一批进步青年的培养吸收,重新组建起了一支新型的公安消防民警队伍。
紧接着,各地公安机关相继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公安部于1955年10月成立了消防局。
二、改义务兵役制时期(1965.5-1969.3):根据形势的需要,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自1965年5月1日起实行义务兵役制,从此全国公安消防民警队伍小队长(班长)以下人员都实行了义务兵役制。
改为义务兵役制后,较好地解决了消防民警的来源和去路问题,既符合人员精简、经费节约的原则,又促进了部队的年轻化,增强了战斗力。
二、改义务兵役制时期(1965.5-1969.3):根据形势的需要,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自1965年5月1日起实行义务兵役制,从此全国公安消防民警队伍小队长(班长)以下人员都实行了义务兵役制。
改为义务兵役制后,较好地解决了消防民警的来源和去路问题,既符合人员精简、经费节约的原则,又促进了部队的年轻化,增强了战斗力。
三、由军队代管时期(1969.3-1973.12):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消防事业受到了严重挫折。
“砸烂公检法”的浪潮席卷全国,公安机关的工作陷入瘫痪。
1969年3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共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关于征集消防民警问题的报告》决定“消防民警的政治思想工作、征兵退伍和一般行政工作,分别由省军区、军分区或警备区代管”,这个期间,全国各地消防监督机构和消防队伍受到了很大冲击,消防工作处于停滞瘫痪状态。
四、重归公安机关管理时期(1973.12-1976.10):1973年10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公安消防队伍领导关系问题的通知》规定:自1973年12月1日起,公安消防队伍由公安机关统一领导,省、市自治区公安局设消防总队;市和地、县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设置消防支队、大队、中队。
应急救援队伍发展历程说到应急救援队伍的发展历程,嘿,真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啊!你要知道,咱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些英勇的救援人员,背后可不只是几句话的事儿。
他们的成长,简直就像一部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的英雄史诗。
来,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群“逆行者”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么从最初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到如今成了全民的“救命稻草”。
最早啊,咱们的救援队伍其实并不像现在这么专业、这么系统。
那时候,老百姓如果发生灾难,基本上就只能靠自己或者周围的邻里朋友帮忙。
要是碰上大火、山洪暴发或者地震这种天灾人祸,那简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其实在20世纪初期,救援的概念几乎是空白,大家顶多就是自己拼一把力,能救一个是一个。
要说有组织的救援,那可真是从零开始,什么都得从头摸索。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咱们国家才慢慢有了一些正规的救援队伍。
那时候,大家心里其实是没有“应急救援”这种概念的,甚至还觉得“救援”不过就是个“事后诸葛亮”的角色,灾难过后才想着去“收拾残局”。
但随着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才逐渐唤醒了社会对救援力量的重视。
尤其是70年代中期,随着抗震救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专业化的救援力量开始有了雏形。
但你知道吗,最初的救援队伍那是真的不够专业。
你看,队员们虽然都是壮汉子,个个身强力壮,但手头的工具也就那么几样,简单的绳索、铁锤、钳子啥的,救援的手段更是原始,很多时候真的是凭着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儿,在泥泞和废墟中与死神赛跑。
别看这些人身强力壮,他们当时要想救人那可是得冒着极大的风险。
有时候就差一寸,可能救不成,或者自己也有个三长两短。
要说他们那个时候的“救援精神”,真是让人泪目。
到了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救援队伍的建设开始加快了步伐。
人们渐渐意识到,光靠“拼命”是不行的,得讲究点科学,得有点“智慧型救援”。
于是,救援设备的引进、训练的规范、技术的提升,渐渐成为了主旋律。
尤其是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的普及,救援队伍有了更多的高科技工具,比如卫星定位系统、通信设备、先进的救援器材等等。
消防部队的性质和任务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人:教学目的:通过教育,使官兵了解消防部队的性质和任务,增强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授课要点:消防部队的性质、任务、沿革和业绩。
授课内容:一、消防部队的性质和任务(一)消防部队的性质消防部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个警种,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担负着公安消防保卫和社会抢险救援双重职能,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消防部队的具体任务消防部队的具体任务就是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消防监督管理,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的损失,积极参加社会抢险救援,保卫国家经济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消防监督机构的职权和任务。
概括起来,消防监督机构的主要职权有:(1)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险隐患。
1(2)督促部门,单位制定消防安全办法和技术标准。
(3)监督检查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情况,参加竣工验收。
(4)督促城建,公用等部门建设,改造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
⑤进行火灾统计。
2、基层消防中队的职责和任务。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是实施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必须昼夜执勤,常备不懈,接到报警迅速出动,积极抢救被围或遇险人员,保护疏散物资,迅速控制灾情发展,尽快消除险情,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了保证完成上述任务,公安消防队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定,技术熟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安消防部队。
第二、要善于组织群众。
第三、认真贯彻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
第四、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
第五、认真贯彻“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
二、消防部队的沿革与业绩(一)消防部队的沿革消防部队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大体经历了6个发展时期:1、实行职业制时期(1949.10-1965.5)2、改义务兵役制时期(1965.5-1969.3)3、由军队代管时期(1969.3-1976.12)4、重归公安机关管理时期(1973.12-1976.10)5、恢复时期(1976.10-1982.12)26、纳入武警序列时期(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