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6课抗日战争专题1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项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君主立宪B.殖民地C.军国主义D.霸权主义2.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60年代3.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昭和执政B.天照变法C.明治维新D.幕府改革4.19世纪60年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
A.侵略中国B.侵略朝鲜C.侵略琉球D.侵略马六甲5.日本1874年租借美国军舰进犯中国台湾遭挫,但侵占了()。
A.马六甲王国B.琉球王国C.朝鲜国D.斐济王国6.日本1894年进兵(),挑起甲午战争。
A.琉球王国B.斐济王国C.朝鲜国D.马六甲王国7.日本1894年进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了中国()。
A.旅大B.青岛C.台湾D.山东8.1904年日本发动()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
A.日德战争B.日美战争C.中日战争D.日俄战争9.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国宣战,占领中国()。
A.青岛B.大连C.济南D.山东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国家,对外疯狂扩张。
A.殖民主义B.法西斯军国主义C.霸权主义D.军事独裁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成为亚洲()。
A.殖民新霸主B.战争策源地C.英美抗衡国D.领土扩张国12.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御前会议B.东方会议C.内阁会议D.昭和策对13.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宣示八条(),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田中奏折》B.《对华政策纲要》C.《东方对策》D.《大陆政策纲要》14.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高考知识点抗日战争随着高考的临近,备战的学生们又开始为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而苦恼。
而其中,历史科目中的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而且复杂的考点。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不仅仅对中国人民性命财产的安危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历史事件和一些争论的角度介绍这一考点。
首先,抗日战争的起因需要我们对历史背景进行了解。
掌握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动态,了解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以及九一八事变等事件对中华民族觉醒的推动作用,以及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战区的争夺和发展。
这些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战争中各个战役和战斗的地点、时间、指挥官、战略等都是考点。
我们需要记住著名的战役,如淞沪战役、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等,了解战斗双方的兵力对比、战术手段、胜败原因等,以及战斗对中国军队士气的影响。
在这些战斗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如抗日军民的抗争、八路军、新四军的建立和日军的残暴行径等,也需要我们留意并厘清。
另外,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在军事、政治、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与国民党军队的合作与争斗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时各个力量的对立与妥协,对判断战争的走向有所帮助。
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对于和平解放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要了解重庆谈判、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以及日本对中国投降的背后等,加深我们对整个战争过程的认识。
著名的抗日战争还存在一些争论,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地方。
其中,莫斯科和重庆谈判的背后利益以及中共在战争中的表现等是一些有争议的话题。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文献,了解不同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的观点和解释,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除了这些事件和争论,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成果、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知识也是我们备考的重要内容。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鄂尔多斯一模)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宣言。
此后,东北义勇军一度达到50余万人,活动范围达100余县。
东北抗日联军至1937年10月,发展到11个军,共3万余人。
材料可以表明()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东北B.东北民众开创了全民抗战局面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获得有力支援D.国民政府积极组织对日作战解析:选A。
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积极抗日,军队人数不断增加,这表明中华民族的抗战开始于东北,故选A项。
2.(2020·蓉城名校联盟联考)1932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宣言中声称:“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A.全力围剿西北工农红军B.积极应对日本的侵略C.全力镇压各地反蒋运动D.推行兼顾内外的政策解析:选D。
根据题干“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可知,国民党既对外应对日本侵略,又对内剿共,推行内外兼顾的政策,故选D项。
3.(2020·四川省教考联盟诊断性考试)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
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
这些措施()A.为持久抗战准备了物质条件B.反映了围剿红军的意图C.旨在削弱西南地方军阀力量D.推动了西南工业的迅速发展解析:选A。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军工企业和交通的建设,再结合此时日本已发动局部侵华,所以这些措施应是国民政府在为持久抗战准备物质条件,故选A 项。
4.(2020·石家庄质检)1938年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
高考历史抗日时期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艰辛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抗战。
这段历史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考中也成为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高考历史抗日时期的相关内容。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
这次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侵占了东北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
随后,日本对中国其他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行动。
这些侵略行动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抗议,最终演变成全面抗战的局面。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一致,组织和领导了广大的农民抗日武装。
他们带领农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维护了中国光明的前途。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敌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整个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中国国民党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之一。
虽然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初期面临了一些困境,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合作下,两党共同抵抗了日本侵略者。
特别是抗战后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相对和谐的合作关系,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抗日战争中有许多重大战役,这些战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比如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武汉保卫战等等。
这些战役上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团结抗战的重要象征。
五、国际抗日运动的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苏联等共产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和援助。
同时,中国也得到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如美国、英国等。
国际抗日运动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抗日战争的结束和意义抗日战争于1945年胜利结束。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挫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图谋,捍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同时,抗日战争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加强,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6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考点一民族危机的加剧与中国人民的救亡(一)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抗争与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①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2)内容①政治:允许官绅士民参政,精简机构等。
②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③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
④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
(3)评价①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②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③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④社会生活上: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2.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辛亥革命(1)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第六分册要点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1、含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
2、解决:应张学良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
中共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六项承诺。
3、影响: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七七事变1、含义: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1、标志:①西北红军主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②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四、抗战初期日本的主要侵略行径1、八一三事变和上海沦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它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2、南京沦陷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进城后抢劫掳掠,无恶不作,并疯狂杀害中国被俘士兵和平民达30万以上。
其暴行激起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
五、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平型关大捷1、概况:1937年9月,日军入侵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在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歼敌1000余人。
2、意义: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二、台儿庄战役1、概况: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抵抗,毙伤日军1万余人。
2、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项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君主立宪B.殖民地C.军国主义D.霸权主义2.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60年代3.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昭和执政B.天照变法C.明治维新D.幕府改革4.19世纪60年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
A.侵略中国B.侵略朝鲜C.侵略琉球D.侵略马六甲5.日本1874年租借美国军舰进犯中国台湾遭挫,但侵占了()。
A.马六甲王国B.琉球王国C.朝鲜国D.斐济王国6.日本1894年进兵(),挑起甲午战争。
A.琉球王国B.斐济王国C.朝鲜国D.马六甲王国7.日本1894年进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了中国()。
A.旅大B.青岛C.台湾D.山东8.1904年日本发动()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
A.日德战争B.日美战争C.中日战争D.日俄战争9.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国宣战,占领中国()。
A.青岛B.大连C.济南D.山东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国家,对外疯狂扩张。
A.殖民主义B.法西斯军国主义C.霸权主义D.军事独裁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成为亚洲()。
A.殖民新霸主B.战争策源地C.英美抗衡国D.领土扩张国12.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御前会议B.东方会议C.内阁会议D.昭和策对13.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宣示八条(),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田中奏折》B.《对华政策纲要》C.《东方对策》D.《大陆政策纲要》14.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第16课抗日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日军不断侵华的史实及其暴行。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典型事例及其作用。
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4.认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一、全民族的抗战┄┄┄┄┄┄┄┄①1.背景(1)局部侵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前期概况(1)敌后战场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4.结果(1)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地区.(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进行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试验.三、抗战的胜利1.敌后战场(1)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华北地区,彭德怀指挥;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2)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1)目的: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2)概况: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解救出被围英军7 000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③4.胜利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一、九一八事变1.原因:_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4.结果:①东北三省沦陷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二、七七事变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2.影响:①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总结:防御阶段日军的军事行动主要有哪些?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④1937年七七事变⑤ 1937年“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⑥1938年5月占领徐州,10月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三、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1.军事进攻—6次2.野蛮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人数超过30万)、潘家峪惨案、三光政策3.生化实验—细菌战和毒气战 (东北“七三一”部队)4.进行殖民统治(表现:a.扶植傀儡政权b.实行殖民统治(以华治华)c.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d.推行奴化教育)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国民党态度的变化③中共的努力④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⑤国际因素。
2.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地点:北平对象:学生意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新④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高考历史第6课抗日战争专题12020.031,2001上映的国产反法西斯影片《紫日》中,有一段情节描写日本军官为将日本青年训练成暴虐杀人者,强令他们将中国百姓活活刺死。
这场深刻揭露了侵略者恶魔本性的戏,却在天津、上海、北京的几场学校包场放映中,引来银幕下孩子的哈哈大笑,这让《紫日》导演冯小宁始料不及,痛心疾首。
2001年,红极一时的影星赵薇惹出了“军旗装事件”,却有很多人认为无所谓,这是个人喜好问题。
请问:面对上述事实,你认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加强我们的历史教育?2,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均为中日两国,然而结局却完全不同,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3,下面这些战役中有明显与其它三个不同,请找出()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4,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三反法西斯战争伤亡损失统计近现代史参考资料》(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计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请你结合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5,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是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也只在隐隐作痛。
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靖国神社、教科书上、钓鱼岛、潜在的核武器……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我们不能遗忘,请你以“历史不容忘却”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6,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A.英美支持其抗战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C.日本扩大侵略威胁其统治D.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7,1945年8月,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
”也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才取得的。
”你赞同上述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9,抗战初期,在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其中,发出“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呼喊的是()A.谢晋元 B.姚子青 C.蔡廷楷 D.张自忠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1,对抗日战争的特点概括地最为全面的是A.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性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B.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战争C.在两条抗战路线指导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D.世界现代史上最早起来单独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12,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一方面是一致的…()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13,童谣也能证史。
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4,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
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
材料一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
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引自有关报道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定制。
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担忧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低祖国日本,”欲掩盖二战罪行。
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略行径。
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编纂会”几乎网罗了所有右翼学者,在三菱、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元。
“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
肆意篡改历史是一股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15,关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击了敌人的后方 B.配合了正面战场C.抗击了日军的主力 D.加速了相持阶段的到来16,日本早在1931年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件,而我们通常把1937年“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的主要依据是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D.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17,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请问这是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潘家峪惨案D.南京大屠杀18,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 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侵略的民族解放的双重性19,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决定B.国内形势决定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20,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2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全民族共同抗战②国际上的援助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1, 对历史和耻辱的漠然说明我们有些人已被经济的刺激和时尚的潮流淡化、湮没了应有的基本原则。
在历史教育中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历史,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2, D[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归功于国共合作,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及军事上的妥协退让,未能有效地组织民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3, A4,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争上的兵力不足。
(2)设想的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将腾也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未出现的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
(3)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
5, 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具有感染力的号召力。
稿件应该围绕(1)再现日本侵华史实及暴行(2)谴责日本当局否认侵华史及破坏和平行径(3)呼吁世界正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来写。
6, C7, 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 1945年8月上旬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入了两颗原子弹,给日本统治集团以极大的震慑,最终下定决心,宣布无条件投降。
可见,日本的最终投降很大程度上屈服于美国原子弹的威力。
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1945年时日本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力量还相当强大,而正是随着苏联红军的参战,迅速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赖以继续抵抗的精锐力量,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才得以实现。
同意第三种观点。
理由: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人民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坚持了十几年,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最终击败日本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从最终加速日本投降的直接因素来看,苏军的参加,美国的原子弹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第三种观点更为全面。
8, D9, B10, D11, A12, B13, C14, 写信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揭露事实真相:1、“满洲国问题”:“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日军在东北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和疯狂掠夺;2、“南京事件”问题:“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独立契机”问题: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起到世界霸权;其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点明原因:1、由来已久:可引用材料二中50年代以来的信息;2、国内原因:应指出其“封建”、“军事”的历史原因和战后改革的不彻底;3、国际原因:应指出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4某些人的支持:应引用材料二中的信息或其他课外信息,指出政府和大企业中少数人的这种做法是要复活军国主义。
(三)应符合写信格式且文字通顺。
也可加上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或呼吁和平与发展。
15, C[解析]防御阶段的敌后战场,主要任务是配合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同时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16, D17, D[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对时事的关注。
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的不断抬头,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应该作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