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一
- 格式:docx
- 大小:21.31 KB
- 文档页数:9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叙事性散文是用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散文。
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一、散文的特点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2023中考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一)
引言
随着中考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为2023年中考的考生提供一些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的建议,希望对考生提高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建议一:多读经典叙事类文章
在进行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时,建议考生多读一些经典叙事类文章,例如鲁迅的《药》、的《窗》、丁晓南的《叫魂》等,这些文章有深度、思考性,涉及人生、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培养考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建议二:注重文章结构与语言
在读叙事性文章时,考生需要注重文章的结构与语言,尤其是叙事的技巧,例如时间顺序、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到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建议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重这些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建议三:多做相关阅读理解练
最后,建议考生多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例如完形填空、阅
读理解等,这些练能够帮助考生加深对叙事性文章的理解,增强语
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结论
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
我们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够在
中考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以上是本文提
供的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建议,希望对考生提高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第七章: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一、基础知识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情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文章主要记叙一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
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楚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
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要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层次包括: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层次;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最后,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的中心。
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二、热点题型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考查的题型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三、答题技巧1、概括能力:考查对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要求在读完文章后学会提炼信息,语言要简练。
2、写作方法:主要考查叙事类文章脉络的把握,叙述的顺序以及分段概括段意等。
要求认真通读全文后,抓住文章的“六要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析表达:主要从认知、体会、感悟等几方面进行考查。
要求在认真读文的过程中,紧扣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四、典例剖析爱心项链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
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
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
记叙文阅读指导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剖析】一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全文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了。
有些记叙文,所写的事情较复杂,时间、地点都有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内容不断深化,中心不断显现。
如果不考虑时间、地点的变化和有关的人物,就很难弄清文章的脉络。
对于记叙要素的交代,作者往往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既巧妙又明确,有时在不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下,其中的某个要素也可以省略。
弄清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 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2.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这种方式就叫倒叙。
阅读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换处的句、段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应当强调的是,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
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
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
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
其次,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顺叙、倒叙、插叙三者之间,无高下之分,阅读文章要注意分析作者安排顺序的意图。
考点二:领会主旨是关键记叙文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内容的概括和提炼,是通过文中的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作者对生活的看法。
【考题形式】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联系文章的主旨,谈谈你的体会。
【答题方法】①“找”:找文章标题;找开头、结尾。
②“抓”:抓主旨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关键句。
③“括”:概括主要情节事件和人物形象,从中体会作者态度、感情,感悟文章主旨。
④“联”: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答题格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歌颂、赞美、揭露、鞭挞、讽刺、揭示、反映)了……,或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举例】《春》一文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例文引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六年级叙事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六年级叙事专项阅读训练姓名____________指导教师:XXX(一)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XXX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XXX”。
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
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XXX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XXX太太。
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很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XXX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XXX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每天放学后,XXX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
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
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这个春天,XXX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有一次,XXX太太问起了XXX长大后最想做什么。
XXX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
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
XXX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址点头。
在初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韵的时分,不快意也寂静降临了。
XXX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仓卒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医治。
大夫说那是一个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题目就解决了。
不过,主刀大夫的手术排得太满,XXX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XXX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
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XXX太太那儿了,她畏惧手术。
一个黄昏,XXX太太来到了XXX的家。
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形,摸了摸XXX的头,鼓励她顽强一些。
接下来的两天,XXX太大再也没有来过。
XXX有点想她了。
可是,XXX太大家的门一向紧闭着。
XXX的手术很成功。
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到了自己的家。
叙事类文章阅读指导叙事类文章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观点、传达信息的文章。
它通常以时间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通过描写人物、场景和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对故事的共鸣和思考。
以下是关于如何写好叙事类文章的一些建议。
1.选择一个有趣、具有情感共鸣的主题叙事类文章的主题通常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所以选择一个有趣、具有情感共鸣的主题非常重要。
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他人的故事、历史事件等方面找到合适的主题。
确保故事中有足够的冲突和转折,这将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2.确定故事结构叙事类文章的结构通常包括引子、起始动机、事件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引子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起始动机是故事中主人公的目标或动机,事件发展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的过程,高潮是故事达到最高点的部分,结尾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合理的结局。
3.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4.运用具体的细节和场景来增强阅读体验通过运用具体的细节和场景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可视化效果,读者会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可以描写人物的情感状态、周围的环境和发生的事件等,让读者感觉好像亲临现场。
5.合理运用描写和对话描写和对话是叙述故事的两种重要手段。
通过适当的描写来营造氛围和烘托情感,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样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人物的发展。
6.注意故事要点的安排和衔接在叙事类文章中,合理安排故事要点的顺序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时间顺序或者其他逻辑来衔接故事的发展,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逻辑。
7.增加故事的深度和思考性好的叙事类文章不仅仅是故事的叙述,还可以通过反思和探索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可以在文章中加入一些观点、感悟或者教训,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8.仔细修改和润色文章最后,仔细修改和润色文章是写作的必要环节。
检查文章的逻辑关系、语法错误和表达清晰度,确保文章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总的来说,要写好叙事类文章,需要选择一个有趣、具有情感共鸣的主题,确定故事结构,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运用具体的细节和场景,合理运用描写和对话,注意故事要点的安排和衔接,并增加故事的深度和思考性。
记叙文阅读训练方法指导考点1.概括文章内容要从全局把握。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技巧: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赞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公式为:人+地点+时间+事件考点2.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线索: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在文章中起到连贯作用。
1.线索的种类(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以写景、参观访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为线索。
(3)以具体的事、物或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写了”难忘背影—描绘背影—再现背影”三个场景。
(4)以人物为线索。
如鲁迅的《孔乙己》中以“小伙计”为线索。
(5)以情感为线索。
情感往往是作品的“魂”,它在文中直接点明或暗示中心,或作为文章的思想情感红线贯穿全篇。
如《永久的悔》以“吃的”为明显,以“永久的悔”为暗线组织材料。
2.如何快速找到文章线索的方法。
1.根据文体找线索。
2.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如《周庄水韵》以“周庄的水”为线索。
3.有的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如《月光饼》中“月光饼”反复出现,它就是文章的线索。
4.有的文章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
如《勇气》中的议论句: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它即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是文章的线索。
5.有的文章同时具备两条线索,即明线和暗线。
《心声》中,李京京的“心声”是明线,而李京京的身世是暗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以“鲁提辖伸张正义”为明线,以“镇关西横行乡里”为暗线。
记叙文的阅读指导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和具体的人物、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于记叙文的阅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记叙文的阅读指导。
一、阅读前的准备在开始阅读记叙文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专注和耐心,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其次,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写作手法,这样有助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二、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文章中提取这些关键信息,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比如,一篇记叙文可能会这样开头:“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北京旅游。
”这里就交代了时间(去年暑假)、人物(我和爸爸妈妈)和地点(北京)。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把握,我们能够初步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
三、关注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物品、情感等。
常见的线索有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以物品的变化为线索,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等。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记叙文就是以“衬衫”为线索,围绕衬衫展开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通过寻找线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分析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倒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比如,《背影》一文就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父子分别时父亲的背影,然后再回忆往事,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一、基础知识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情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文章主要记叙一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
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楚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
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要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层次包括: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层次;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最后,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的中心。
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二、热点题型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考查的题型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三、答题技巧1、概括能力:考查对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要求在读完文章后学会提炼信息,语言要简练。
2、写作方法:主要考查叙事类文章脉络的把握,叙述的顺序以及分段概括段意等。
要求认真通读全文后,抓住文章的“六要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析表达:主要从认知、体会、感悟等几方面进行考查。
要求在认真读文的过程中,紧扣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四、典例剖析爱心项链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
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
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
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②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③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
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④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
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
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⑤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洒爱的种子。
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将我们手中的这本杂志,当作一份礼物,送给那些在贫困中却强烈渴望着知识的同学手中吧!1、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写出这个故事的相关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自然段所叙的事能否省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四自然段点题,作者用“爱心项链”作比,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项链》答题思路1、做这类题要先通读全文,然后针对涉及的问题一一作答。
对于时间、地点、和人物在文中都不难找出来,可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要在通读文章后用自己的话作回答,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的是写作素材的巧妙安排。
先要通读全文,然后再重点读第三自然段,弄清楚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题的理解。
做这类题目,要将文章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想题目与文章的内容有何关联,“项链”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五、高效训练选文1孩子,请系好鞋带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终于也挣得了一张票,便兴冲冲去领奖。
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往前挤。
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
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了,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把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
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
”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松开了。
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心里不止一次埋怨母亲。
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也曾经受了许多成败与得失,现在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用心良苦!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如果我任由自己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
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对待生活。
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难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终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第六自然段中“我”听完母亲的话后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试以“我想”开头,结合上下文,简要写一下。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A.顺叙B.插叙C.倒叙D.补叙选文2他打开了我的心灵他坐在草地上,面前摆着一张硬纸板,他的狗蹲伏在旁边。
硬纸板上写着他“陷入了困境和饥饿”,恳求得到帮助。
没有人为他停留。
我看见别的司机只对他看一眼,就立即把目光移向别处去了。
外面很热。
我从那个男人的深蓝色眸子里看出他非常沮丧、厌倦和疲惫。
汗水正从他的脸上像细细的溪流一样流下来。
我把手伸进钱包,抽出一张l0美元的钞票。
我那12岁的儿子尼克立刻知道我要做什么了。
“我能把它拿去送给他吗,妈妈?”“小心点,亲爱的。
”我一边警告他一边把钱递给他。
我从后视镜里注视着他飞快地向那个男人跑去,带着羞涩的微笑将它递给他。
我看见那个男人震惊地站起来,接过钱,把它放进自己的后面口袋里。
“好极了,”我心想,“至少,他今晚可以吃一顿热乎乎的晚饭了。
”我对自己感到既满意又骄傲。
当尼克回到汽车里的时候,他用一种含着悲伤和恳求的眼神看着我。
“妈妈,他的狗看起来是那么饿,那个人真的很好。
”我知道我还得再做一些事。
我们开车跑到最近的一家商店里,仔细地挑选礼物——一包狗食,两瓶水,还为那个男人买了一些快餐食品。
我们迅速返回去,他还在那儿。
仍然没有人为他停留。
我颤抖着双手,抓起购物包,爬出汽车,我的孩子们跟在我身后,手里拿着礼物。
当我们向他走去的时候,我的心里闪过一瞬间的恐惧,希望他不是一个连续杀人犯,或者其他什么危险人物。
我在他的眼睛里,看见了某种让我震惊并使我为自己的判断感到汗颜的东西。
我看见了眼泪。
我含着眼泪,微笑着说:“你什么也不必说。
”当我们登上我们的有篷货车,开着它继续前进的时候,他在草地上跪下来,用胳膊搂着他的狗,亲吻它的鼻子,微笑着。
我高高兴兴地挥了挥手,然后任由泪水像开闸的河水一样恣意流淌。
这时候,我的女儿布兰迪转身面对我,用最甜美的小女孩的声音说:“我现在感觉真的好极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我们帮助了他,但实际上,他却给了我一件令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礼物,那就是,这件事对我的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而有意义的。
在其后的数年里,我的孩子们陆续长大成人。
他们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入。
在一次演讲中,我的儿子向听众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他在最后总结时说道:“那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懂得,不管一个人的外表是怎样的,我们的内心都是应该充满善意、同情和包容。
是那个陌生人打开了我的心灵。
”1、请简要概括文章写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明是我们”帮助了“他’’,文章为什么以“他打开了我的心灵”为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他”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了,请你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写道,“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我们帮助了他,但实际上,他却给了我一件令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礼物”。
谈谈你对“礼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引用“我”儿子的话作结,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