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中数学会考最应该背诵的39个数学公式(会考必备!!)】
- 格式:pdf
- 大小:388.55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好词好句、文案短句、作文大全、读后感、观后感、诗词歌赋、语文知识、文言知识、名言警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pywriting short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poetry, song and fu, Chinese knowledge, classical Chinese knowledge, famous aphorism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2023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很多人想知道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上有哪些需要背的公式,高考数学中必背的重点公式有哪些呢?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_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 2、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公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_2=2py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_h斜棱柱侧面积S=c_h正棱锥侧面积S=1/2c_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_r2圆柱侧面积S=c_h=2pi_h圆锥侧面积S=1/2_c_l=pi_r_l弧长公式l=a_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_l_r 锥体体积公式V=1/3_S_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_pi_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_h圆柱体V=pi_r2h3、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a)(p-b)(p-c)](海伦公式)(p=(a+b+c)/(2)和:(a+b+c)_(a+b-c)_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 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2、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_2/n)+sin(α+2π_3/n)+……+sin[α+2π_(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_2/n)+cos(α+2π_3/n)+……+cos[α+2π_(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3、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4、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5、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n+(1)/(2)^2 1_2+2_3+3_4+4_5+5_6+6_7+…+n(n+(1)=n(n+(1)(n+(2)/36、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7、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8、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9、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 ≤b10、|a-b|≥|a|-|b| -|a|≤a≤|a|高中数学所有公式大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_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_h 斜棱柱侧面积 S=c_h正棱锥侧面积 S=1/2c_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_r2圆柱侧面积 S=c_h=2pi_h 圆锥侧面积 S=1/2_c_l=pi_r_l弧长公式 l=a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_l_r锥体体积公式 V=1/3_S_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_pi_r2h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_h 圆柱体 V=pi_r2h数学基础不好怎么办1.先把你以前学过的却不懂的知识再复习,直到弄懂为止.2.上学前一天把地二天要学的内容看一次,不用弄懂,只要过目一次就可以了.3.上课时精神一定要非常集中.这个很重要,因为往往老师说的一句话会在考试的题目中出现.4.打了下课铃后不要急着冲出教室,要把上可是老师讲过的内容在脑海里过一次.因为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规律:当你记了一样事情,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忘记,所以这样对你回很有帮助.5.做功课要很认真.不能一边看电视或干其他事而一边做功课.6.除了完成老师不止的功课以外,最好自己买一些课外书多做练习.(光光学书里的知识是不够的,通常考试时不只靠书里的内容) 学好数学的诀窍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效益,做完题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或数学思考方法是什么等。
数学公式高中必背公式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对于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高中数学中一些必背的公式:1.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高中数学中最基础的公式之一,它陈述了两个数的和的n次方的展开形式。
二项式定理可以表示为:$$(a+b)^n=a^n+\\binom{n}{1}a^{n-1}b+\\binom{n}{2}a^{n-2}b^2+...+\\binom{n}{n-1}ab^{n-1}+b^n$$其中,$\\binom{n}{k}$表示组合数,定义为:$$\\binom{n}{k}=\\frac{n!}{k!(n-k)!}$$2.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在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最常用的函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in^2x+\\cos^2x=1$$这个公式称为三角恒等式,它表明对于任意角度x,正弦函数的平方加上余弦函数的平方等于1。
3.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描述两个数的平方差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b)(a−b)=a2−b2这个公式在解决两个数的乘法运算时非常有用。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公式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x2+bx+c=0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公式可以通过求解二次方程的根来得到,即:$$x=\\frac{-b\\pm\\sqrt{b^2-4ac}}{2a}$$其中,$\\pm$表示两个解,$\\sqrt{}$表示平方根。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之间有一些特定的关系,称为三角函数关系:$$\\sin\\theta=\\frac{a}{c}$$$$\\cos\\theta=\\frac{b}{c}$$$$\\tan\\theta=\\frac{a}{b}$$其中,$\\theta$表示角度,a和b表示两条边的长度,c表示斜边的长度。
6.概率的基本公式在概率中,我们需要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总结(大全)高中数学必背公式总结(大全)数学讲究数形结合,“数”与“形”是数学这座高楼大厦的两块最重要的基石,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联系、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背公式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数学必背公式总结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α/2)]cosα=[1-tan^(α/2)]/1+tan^(α/2)]tanα=2tan(α/2)/[1-tan^(α/2)]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其它公式(1)(sinα)^2+(cosα)^2=1(2)1+(tanα)^2=(secα)^2(3)1+(cotα)^2=(cscα)^2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
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完整归纳)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一)两角和公式1、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2、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3、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4、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二)倍角公式1、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2、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三)半角公式1、sin(A/2)=√((1-cosA)/2)sin(A/2)=-√((1-cosA)/2)2、cos(A/2)=√((1+cosA)/2)cos(A/2)=-√((1+cosA)/2)3、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4、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四)和差化积公式1、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3、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4、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5、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五)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3、正方体:表面积:S=6a2,体积:V=a3(a-边长)4、长方体:表面积:S=2(ab+ac+bc)体积:V=abc(a-长,b-宽,c-高)5、棱柱:体积:V=Sh(S-底面积,h-高)6、棱锥:体积:V=Sh/3(S-底面积,h-高)7、棱台:V=h[S1+S2+(S1S2)^1/2]/3(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h-高)8、拟柱体:V=h(S1+S2+4S0)/6(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9、圆柱: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10、空心圆柱:V=πh(R^2-r^2)(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11、直圆锥:V=πr^2h/3(r-底半径,h-高)12、圆台:V=πh(R2+Rr+r2)/3(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13、球:V=4/3πr^3=πd^3/6(r-半径,d-直径)14、球缺:V=πh(3a2+h2)/6=πh2(3r-h)/3(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15、球台:V=πh[3(r12+r22)+h2]/6(r1球台上底半径,r2-球台下底半径,h-高)16、圆环体:V=2π2Rr2=π2Dd2/4(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六)椭圆公式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3、椭圆面积公式:s=πab4、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数学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公式则是数学的重要部分。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公式非常多。
下面就是必背的88个数学公式,大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记忆。
1. 两点距离公式:$d=\sqrt{(x_2-x_1)^2+(y_2-y_1)^2}$2. 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面积公式:$S=ab$3. 正方形周长公式:$C=4a$,面积公式:$S=a^2$4. 平行四边形周长公式:$C=2(a+b)$,面积公式:$S=bh$5. 菱形周长公式:$C=4a$,面积公式:$S=\frac{1}{2}d_1d_2$6. 梯形周长公式:$C=a+b+c+d$,面积公式:$S=\frac{1}{2}(a+b)h$7. 圆心角公式:$l=R\theta$8. 弧长公式:$l=R\theta$9. 扇形面积公式:$S=\frac{1}{2}R^2\theta$10. 圆周率的记法:$\pi=\frac{C}{d}$11.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b^2=c^2$12. 三角形内角和公式:$180^{\circ}$13. 正弦定理:$\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2R$14. 余弦定理:$c^2=a^2+b^2-2ab\cos C$15. 正切定理:$\frac{a-b}{a+b}=\tan\frac{A-B}{2}\cdot\tan\frac{A+B}{2}$16. 三角函数和差公式:$\sin(x\pm y)=\sin x\cos y\pm\cos x\sin y$17. 三角函数积化和公式:$\sin x\cos y=\frac{1}{2}[\sin(x+y)+\sin(x-y)]$18. 三角函数积化差公式:$\cos x\cos y=\frac{1}{2}[\cos(x+y)+\cos(x-y)]$19.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cos\frac{x}{2}=\pm\sqrt{\frac{1+\cosx}{2}},\sin\frac{x}{2}=\pm\sqrt{\frac{1-\cos x}{2}}$20. 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21. 二次函数解析式:$y=ax^2+bx+c$22. 一次函数的斜率:$k=\frac{\Delta y}{\Delta x}=\frac{y_2-y_1}{x_2-x_1}$23. 一次函数的截距:$b=y-kx$24. 常数函数:$f(x)=c$25. 幂函数:$f(x)=x^a(a\in R,a\neq0)$26. 指数函数:$f(x)=a^x(a>0,a\neq1)$27. 对数函数:$\log_a x=y\Leftrightarrow a^y=x(a>0,a\neq1)$28. 指数函数的底数为e的情况:$f(x)=e^x$29. 对数函数的底数为e的情况:$f(x)=\ln x$30. 指数函数的性质:$a^x\cdot a^y=a^{x+y},(a^x)^y=a^{xy}$31. 指数函数的导数:$(a^x)'=a^x\ln a$32.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_a(xy)=\log_ax+\log_ay,\log_a\frac{x}{y}=\log_ax-\log_ay,\log_aa^x=x$33. 对数函数的导数:$(\log_ax)'=\frac{1}{x\ln a}$34.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int_a^bf(x)dx=F(b)-F(a)$35. 实数幂次根的存在性定理:$a>0,n\in N^*$,则存在唯一的$b>0$,使得$b^n=a$。
数学考试主要考察大家的公式运用情况,所以要想数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牢记住数学公式。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总结了整个高中都会用到的数学公式,一共有五十条,大家一定要熟背哦~1 . 适用条件[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
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
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1)若f(x)=-f(x+k),则T=2k;(2)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
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b)中心对称4 . 函数奇偶性(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5 . 数列爆强定律(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²mS(n)可以迅速求q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²(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会考数学公式总结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会考数学公式的总结:在咱们学习数学的这条“漫长道路”上,公式那可真是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各种难题的大门。
今儿个,我就来给大家好好捋一捋会考中那些重要的数学公式。
先来说说代数部分的公式。
像完全平方公式,(a+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表妹家,她正在为这个公式发愁,小脸皱成一团。
我就问她:“咋啦?”她嘟囔着说:“这公式太难记了,总是弄混。
”我笑着告诉她:“你看啊,你把(a+b)²想象成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边长是(a + b),那是不是就可以分成 a²、2ab 、 b²这几块呀?”她听了眼睛一亮,好像突然开窍了。
再看看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
这个公式在简化计算的时候特别有用。
比如说,计算 101² - 99²,直接用平方差公式,就变成(101 + 99)×(101 - 99)= 200×2 = 400 ,是不是一下子就简单多啦?还有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这个公式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可是“大功臣”。
有一回我自己做数学题,遇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怎么都解不出来,脑袋都快想破了。
突然想到这个公式,一用,嘿,答案就出来了,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亮光,别提多兴奋了。
函数部分也有不少重要公式。
比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y = kx + b ,其中 k 是斜率,b 是截距。
咱们通过给定的条件求出 k 和 b ,就能得到函数的表达式,然后就能知道函数的走向和特点啦。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y = k / x ,这里的 k 决定了函数的图像在哪个象限。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 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 = ax² + bx + c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A±B)=sinAcosB±cosAsinB3.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cosA4.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5.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的相应角相等,且相应边成比例,则称两个三角形相似。
6. 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 sinC7. 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8. 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指在平面上的有向线段,它由起点和终点确定,其长度和方向确定。
9. 向量的加法:a+b=b+a10. 向量的减法:a-b=b-a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1、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ax^2+bx+c2、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sinA=a/c,cosA=b/c,tanA=a/b3、勾股定理:a^2+b^2=c^24、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5、椭圆面积公式:S=πab6、圆的面积公式:S=πr^27、梯形面积公式:S=1/2(a+b)h8、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b9、正方形面积公式:S=a^210、圆柱体体积公式:V=πr^2h探索澳洲金融数学,展开你的金融数学之旅澳洲金融数学是一门涉及金融统计学、投资分析和金融工程的综合性学科。
它侧重于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中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的结合。
本文将为您提供了解更多澳洲金融数学的指南,帮助您开启探索之旅。
一、澳洲金融数学的定义澳洲金融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金融统计学、投资分析和金融工程等领域。
它涉及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相关的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
二、澳洲金融数学的内容澳洲金融数学的内容包括:金融数学基础、金融数学模型、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统计学、金融工程、投资管理、金融市场分析等。
高二数学必背公式归纳数学中存在很多公式,高中数学特别注重必须背诵的公式,因为在数学学习中公式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东西。
下面我们对高二数学中必须背诵的公式进行归纳整理,方便广大学生学习和复习。
一、平面几何公式平面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分支,它包含了许多公式,而这些公式不仅是考试考点,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高中数学中平面几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面图形的性质,二是坐标系和向量,下面对这两部分的公式进行分类。
1.平面图形的公式(1)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关系:$$a^2=b^2+c^2-2bc\cos A$$$$b^2=c^2+a^2-2ac\cos B$$$$c^2=a^2+b^2-2ab\cos C$$- 海伦公式(海龙公式):$$S=\sqrt{p(p-a)(p-b)(p-c)},\ S=\dfrac12bh,\p=\dfrac{a+b+c}{2}$$(2)圆形- 圆的周长公式:$$C=2\pi r$$- 圆的面积公式:$$S=\pi r^2$$- 弧长公式:$$L=\theta r$$(3)多边形公式- 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S_n=(n-2)\times180^\circ$$- n边形的外角和公式:$$S_n=360^\circ$$- 多边形的对角线公式:$$d=\dfrac{n(n-3)}{2},\ (n\geq3)$$2.坐标系与向量公式坐标系和向量是高中数学中平面几何中的基础知识,它们也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它们的公式。
(1)坐标系公式-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d_{AB}=\sqrt{(x_B-x_A)^2+(y_B-y_A)^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dfrac{|ax_0+by_0+c|}{\sqrt{a^2+b^2}}$$(2)向量公式- 向量加减公式:$$\textbf{a}+\textbf{b}=(a_1+b_1,a_2+b_2),\ \textbf{a}-\textbf{b}=(a_1-b_1,a_2-b_2)$$- 向量点积公式:$$\textbf{a}\cdot\textbf{b}=|\textbf{a}||\textbf{b}|\cos\theta$$- 向量叉积(叉乘)公式:$$\textbf{a}\times\textbf{b}=\textbf{n}|\textbf{a}||\textbf{b}|\sin\ theta$$二、初等代数公式初等代数是数学中一个基础内容,它包含了许多公式和定理。
高三数学公式必背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需要严谨性和逻辑思维的学科,而公式则是数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高三数学的备考中,熟练掌握并背诵数学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对高三数学公式的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复习备考之用。
一、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其根可由以下公式求得:x₁=[-b+√(b²-4ac)]/2ax₂=[-b-√(b²-4ac)]/2a2. 二项式定理:对于任意实数a和b,以及正整数n,有以下展开式:(a+b)ⁿ = C(n,0)·aⁿ + C(n,1)·aⁿ⁻¹·b + C(n,2)·aⁿ⁻²·b² + ... +C(n,k)·aⁿ⁻ᵏ·bᵏ+ ... + C(n,n)·bⁿ其中,C(n,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3. 分式的运算公式:(1) 两个分数相加:a/b + c/d = (ad+bc)/bd(2) 两个分数相减:a/b - c/d = (ad-bc)/bd(3) 两个分数相乘:(a/b)·(c/d) = (ac)/(bd)(4) 两个分数相除:(a/b)÷(c/d) = (a/b)·(d/c) = (ad)/(bc)二、几何公式1. 直角三角形相关公式:(1) 勾股定理:c² = a²+b²(2)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3) 余弦定理:c² = a²+b²-2ab·cosC2. 平面图形相关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S = 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S = 边长²(3) 圆的面积:S = πr²(4) 圆的周长:C = 2πr(5)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的乘积等于两对角线所夹扇形面积之和三、概率公式1. 事件概率:对于一个试验,其样本空间为S,事件A为S的子集,定义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 n(A)/n(S)其中,n(A)表示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个数,n(S)表示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总个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1)a m • a n = a m + n , (2)nm nmaa a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 n • b n (5) nnnb a b a =⎪⎭⎫ ⎝⎛ (6)a 0 = 1 ( a ≠0) (7)n naa 1=- (8)mnmn a a=(9)mnmn aa1=-2、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4、指数函数y =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 (3)log a a = 1(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N(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NM) = log a M -- log a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aNb b log log(10)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11)log a N =aN log 1(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其中 e = 2.71828…)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六、幂函数y = x a 的图象:(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例如: y = x 2 21x x y ==11-==x xy 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 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数学公式是提高数学能力和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88个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d=√((x2-x1)²+(y2-y1)²)2.两点之间的中点公式:((x1+x2)/2,(y1+y2)/2)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公式:x = (-b±√(b²-4ac))/2a4.直线的斜率公式:m=(y2-y1)/(x2-x1)5.直线的点斜式公式:y-y1=m(x-x1)6.直线的一般式公式:Ax+By+C=07.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的夹角公式:tanθ = ,(m1-m2)/(1+m1m2)8.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By+C,/√(A²+B²)9. 解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10. 解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11.正弦函数的周期:T=2π/ω12. 船头相对于岸的速度:v = vw + vb13.波速公式:v=λf14.频率公式:f=1/T15. 倍角公式:si n2θ = 2sinθcosθ16.三角形内角和公式:A+B+C=180°17.弧长公式:s=rθ18.扇形面积公式:A=1/2r²θ19.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20.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S = 2πr² + 2πrh21.球体积公式:V=4/3πr³22.球体表面积公式:S=4πr²23.二次函数的顶点公式:(h,k)24.两个集合的交集公式:A∩B25.两个集合的并集公式:A∪B26.两个集合的补集公式:A'=U-A27.两个集合的差集公式:A-B=A∩B'28.同位角公式:∠a°=∠b°29.异位角公式:∠a°+∠b°=180°30.子午线长度公式:s=2πR31.等周角公式:∠A°=∠B°=∠C°=∠D°32.相邻角公式:∠a°+∠b°=180°33.平行线之间的角公式:∠1=∠234.对顶角公式:∠1=∠335.余角公式:∠a°=90°-∠b°36.同行角公式:∠a=∠b37.一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公式:(-x,-y)38. 两圆相交面积公式:A = r²arccos((d²+r²-R²)/(2dr)) +R²arccos((d²+R²-r²)/(2dR)) - √(s(s-d)(s-r)(s-R))39.在方程中求极值的一般方法40.二项式展开公式:(a+b)ⁿ=Cⁿ₀aⁿb⁰+Cⁿ₁aⁿ⁻¹b¹+Cⁿ₂aⁿ⁻²b²+...+Cⁿⁿa⁰bⁿ41. 对数运算公式:(a^x)^y = a^(xy)42. 对数运算公式:log(a^m) = mloga43.指数函数的斜率公式:y=a^x44.速度的平均值公式:v=Δx/Δt45.加速度的平均值公式:a=Δv/Δt46. 速度的瞬时值公式:v = ds/dt47. 加速度的瞬时值公式:a = dv/dt48. 速度的平均值与瞬时值之间的关系:v = lim(Δt→0) Δs/Δt49. 加速度的平均值与瞬时值之间的关系:a = lim(Δt→0)Δv/Δt50. 一维随机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51. 一维随机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₀ + at52. 一维随机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² = v₀² + 2ax53. 二维随机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₀xt + 1/2at²54. 二维随机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₀ + at55. 二维随机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² = v₀² + 2ax56.匀速圆周运动的角度公式:θ=ωt57.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ω=Δθ/Δt58.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v=ωr59.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v²/r60.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T=2π/ω61. 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₀xt62. 平抛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₀ + gt63.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² = v₀² + 2gx64.平抛运动的竖直上升时间公式:t=v₀/g65. 平抛运动的竖直上升高度公式:h = v₀t - 1/2gt²66. 平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公式:h_max = v₀²/2g67. 圆锥曲线的焦距公式:f = ae68.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公式:e=c/a69.圆锥曲线的短轴长度公式:b=a√(1-e²)70. 均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₀t + 1/2at²71. 均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₀ + at72. 均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² = v₀² + 2as73.均匀变速运动的时间公式:t=(v-v₀)/a74. 斜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公式:x = v₀xt75.斜抛运动的水平速度公式:v_x=v₀x76. 斜抛运动的竖直位移公式:y = v₀yt - 1/2gt²77. 斜抛运动的竖直速度公式:v_y = v₀t - gt78. 斜抛运动的参数方程:x = v₀xt, y = v₀yt - 1/2gt²79. 阻力的特征速度公式:v = mg/k80. 阻力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m = (v₀/g)(k - kv₀/g)81. 阻尼振动的运动方程公式:mx'' + bx' + kx = 082.声音强度的公式:I=P/A83. 声音强度的分贝公式:L = 10log(I/I₀)84.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85.牛顿万有引力公式:F=G(m₁m₂/r²)86.功的计算公式:W=Fs87.功的机械功率公式:P=W/t88.功的势能转换公式:W=ΔPE+ΔKE以上是88个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反复背诵和练习,掌握这些公式,并应用于解题中,提高数学能力。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一、集合1.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A∩ B = {x|x∈ A且x∈ B}- 并集:A∪ B={x|x∈ A或x∈ B}- 补集:∁_U 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元素个数关系(容斥原理)- n(A∪ B)=n(A)+n(B)-n(A∩ B)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 分式函数y = (f(x))/(g(x)),g(x)≠0。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f(x)≥slant0。
2. 函数的单调性- 设x_1,x_2∈[a,b],x_1≠ x_2- 对于函数y = f(x),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增。
- 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减。
3. 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函数y = f(x)定义域内任意x- 若f(-x)=f(x),则y = f(x)是偶函数。
- 若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
4. 一次函数- 表达式y = kx + b(k≠0),斜率k=(y_2 - y_1)/(x_2 - x_1)。
5. 二次函数- 表达式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6. 指数函数- 表达式y = a^x(a>0,a≠1)- 当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7. 对数函数- 表达式y=log_{a}x(a > 0,a≠1,x>0)- 当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
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高中公式高中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公式引言高中数学学考是学生们进入大学的重要关卡,掌握必考知识点公式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学生们整理和梳理高中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公式,帮助大家复习和备考。
知识点一:函数与极限•函数求导法则:(u±v)′=u′±v′,(uv)′=u′v+uv′,(k×u)′= k×u′•高中常用极限公式:lim x→0sinxx =1,lim x→∞(1+1x)x=e,lim x→0(1+x)1x=e知识点二:数列与级数•通项与前n项和:a n=a1+(n−1)d,S n=n2(a1+a n)•等差数列公式:a n=a1+(n−1)d,S n=n2(a1+a n)•等比数列公式:a n=a1⋅q n−1,S n=a1⋅q n−1q−1知识点三:解析几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00√A2+B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x2−x1)2+(y2−y1)2•直线的斜率公式:k=y2−y1x2−x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知识点四: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公式:A n m=n!(n−m)!,C n m=n!m!(n−m)!•二项式定理:(a+b)n=C n0a n b0+C n1a n−1b1+...+C n n a0b n知识点五:三角函数•基本三角函数公式:sin2x+cos2x=1,tanx=sinxcosx•三角函数的周期性:sin(x+2π)=sinx,cos(x+2π)=cosx结语本文仅列举了高中数学学考中的一部分必考知识点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习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必背数学公式汇总1、常用数学公式表(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5)判别式1)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2)b2-4ac\u003e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3)b2-4ac 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2、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2)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3)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有哪些高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
数学虽然更注重逻辑思维,但是公式的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好公式,做题的时候会有帮助。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高中数学必须背的公式。
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一)两角和公式1、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2、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3、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4、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二)倍角公式1、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2、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三)半角公式1、sin(A/2)=√((1-cosA)/2)sin(A/2)=-√((1-cosA)/2)2、cos(A/2)=√((1+cosA)/2)cos(A/2)=-√((1+cosA)/2)3、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4、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四)和差化积1、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3、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4、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5、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五)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3、正方体:表面积:S=6a2,体积:V=a3(a-边长)4、长方体:表面积:S=2(ab+ac+bc)体积:V=abc(a-长,b-宽,c-高)5、棱柱:体积:V=Sh(S-底面积,h-高)6、棱锥:体积:V=Sh/3(S-底面积,h-高)7、棱台:V=h[S1+S2+(S1S2)^1/2]/3(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h-高)8、拟柱体:V=h(S1+S2+4S0)/6(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9、圆柱: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10、空心圆柱:V=πh(R^2-r^2)(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11、直圆锥:V=πr^2h/3(r-底半径,h-高)12、圆台:V=πh(R2+Rr+r2)/3(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13、球:V=4/3πr^3=πd^3/6(r-半径,d-直径)14、球缺:V=πh(3a2+h2)/6=πh2(3r-h)/3(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15、球台:V=πh[3(r12+r22)+h2]/6(r1球台上底半径,r2-球台下底半径,h-高)16、圆环体:V=2π2Rr2=π2Dd2/4(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高中必背的圆的公式(一)圆的公式1、圆体积=4/3(pi)(r^3)2、面积=(pi)(r^2)3、周长=2(pi)r4、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二)椭圆公式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3、椭圆面积公式:s=πab4、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