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90
第1章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1.1 原子结构1.1.1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物质粒子,直径大约是10-10m 。
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不能再分割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许多新发现,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分割的,并且,原子具有自己的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是一种物质微粒,其质量为1.6726×10-27kg ,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电量为1.6021892×10-19C (这个电量常简记为e )。
中子也是一种物质微粒,其质量为1.6748×10-27kg ,不带电荷。
电子是一种更小的物质微粒,其质量为9.1095×10-31kg ,仅为质子质量的1/1836,其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关于原子结构,曾提出过多种不同的模型。
20世纪初物理学家汤姆孙提出了一种“葡萄干面包”球体模型。
这种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均匀的阳电球体,电子均匀地嵌在球体中,按一定频率围绕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
由于与实验结果不符合,很快被抛弃。
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他设想,原子中的带正电部分集中在很小的中心体内,即原子核,并占有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原子核外边散布着带负电的电子。
这个模型很快被广泛接受。
但是,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并不清楚。
1913年,物理学家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人称为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的原子结构模型,即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认为,原子由带正电荷Z e 的原子核和Z 个核外电子组成,Z 为原子序数。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但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不是任意的,也不能连续变化。
电子只能沿一些分立的满足一定条件的轨道运动,这些轨道称为量子轨道。
关于原子结构玻尔提出了两条假设:一是原子只能存在于一些具有一定分立能量E 1、E 2、E 3、…的稳定状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