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因
发病机制
• 骨肉瘤的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它的组织学特点 是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直接产生骨样基质或不成 熟骨。但其发型不同,组织学特点也不同。 • 骨肉瘤来源于原始祖细胞,这种细胞有多潜能的 特征,可以分化为骨、软骨及纤维,因此骨肉瘤 中除有恶性骨母细胞外,还有软骨母细胞及成纤 维细胞分化。根据这3种细胞成分的多少,中心型 骨肉瘤可以分为骨母细胞型(成骨型)、软骨母 细胞型(成软骨型)及成纤维细胞型(成纤维 型)。
血管扩张型骨肉 • 血管扩张性骨肉瘤是传统的髓内型骨肉瘤的一种 瘤
变型,在所有的骨肉瘤中所占比例不足3%。X线 上,肿瘤表现为大的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坏区。 • 肉眼观,肿瘤为充满血液的大囊腔,其内有间隔。 骨样基质的量很少,间隔内含有恶性基质细胞, 良性巨细胞也很常见。 • X线上和病理学上主要需同动脉瘤样骨囊肿相鉴别。 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治疗和预后与传统型骨肉瘤 相似。
阳性体征
骨肉瘤概述
•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它来源于有成骨潜能的间叶细胞,由恶性增殖的肉瘤细 胞直接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或不成熟骨,也称为成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 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1993年,WHO为避免“成骨”在“来源”和“产生”两 种意义上造成的混乱而将其统称为骨肉瘤。 骨肉瘤是骨的原发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浆细胞骨髓瘤。它的组织学特点 是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直接产生骨样基质或不成熟骨。但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保 持非常幼稚的状态,并不产生骨样基质或骨,使得对肿瘤的分类非常困难。 骨肉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可于数月内出现肺部转移,截肢后 3~5年存活率仅为 5~20%。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约占所有骨肉瘤的四分之三,其它处如肱骨、股骨 上端、腓骨、脊椎、髂骨等亦可发生。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成骨性,发病年龄:可发 生在任何年龄,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在小儿骨恶 性肿瘤中最多见,约为小儿肿瘤的5%,男性较多。肿瘤多处于骨端,偶发生于骨干或骨骺。 骨肉瘤含有不同成份的软骨,纤维组织及生骨组织。骨膜下骨皮质及髓腔部均可发生浸润扩 散。早期肿瘤主要部分在骨膜下,融合于骨皮质,溶骨性瘤组织,软骨成份少,骨破坏较快, 循环丰富,骨坏死区可形成包裹,肿瘤向邻近软组织扩散,可发生病理骨折,少数肿瘤骨质 坚硬。一般骨肉瘤不侵入关节,偶有破坏皮质或病理骨折后累及关节。由于肿瘤的发展及骨 膜反应,常有骨膜高起形成三角通称考德曼( Codman)氏三角,并有与骨干呈垂直的阳光样 放射骨针。显微镜下可见许多瘤细胞、细胞及细胞核大小,形状不一,有小型多核巨细胞, 梭形细胞,不成熟的软骨细胞及恶性成骨细胞,细胞核大,染色很深。几乎所有转移均经血 液转移至肺,少数转移至脑、内脏、肾及经淋巴管至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