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枚戒指》公开课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六枚戒指教学构想职高语文体现的是实用性,语法需要重视但是不应成为中心。
对小说类文章,教学中应该重视对事件的分析和把握,能够从事件中得到什么感悟才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对人物的分析和把握,明确人物性格决定事件发展的原则,从中得到收获。
教学目标1、品位本文流畅含蓄的语言,学习说话的技巧。
2、领悟本文对人性善良和自尊的赞美。
3、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明确事件的发展是由人决定的。
教学重点1、注意从本文的对话中学习说话和听话的技巧。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技法,学会分析人物。
3、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他们的品质。
教学难点1、说话与听话的技巧。
2、对人的分析。
3、学会宽容,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二课时导入同学们,我们看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看,试着分析看这段视频的主人公是什么性格?(学生分析)我们知道要从人物的言行、表情、衣着、爱好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现在,我们看看分析人物性格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分析我们课文里的人物形象。
课程讲授1、人物形象分析(表格法分析)(1)主人公(学生思考,提问)讨论明确:工作努力,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宽容、善良、机智、活泼(2)男子(学生思考,提问)讨论明确:内心深处有善良存在。
有自尊,处境艰难但未堕落(3)主管(学生思考,提问)讨论明确:宽容,能够体谅下属(4)结论学会说话的艺术学习工作的态度学会宽以待人学会看人2、拓展探究回顾一下文章内容,从几个重点细节着手讨论(1)思考讨论如果主管看到主人公打翻戒指立刻训斥她,,结果会怎么样?如果主人公大叫起来会怎么样?如果男子不承认会怎么样?结论对人要宽容;给别人留有余地;做事要讲究方法(2)思考讨论明明是短期工,为什么主管要留下主人公?结论工作的态度。
由主人公的工作态度想到我们将来的工作态度。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3)思考讨论为什么男子两次问“什么事”,主人公答非所问?结论说话的艺术。
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
作者简介:马岩,女,任教于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
[资料]一、故事:《小孩的心》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
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於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二、故事:《七颗钻石》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带给了母亲。
母亲说:“反正我就快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公开课教案授课学科:语文授课内容:《第六枚戒指》授课班级:16民旅授课地点:计算机专业部阶梯教室授课时间:2013.11.27下午第三节授课教师:唐蕾第六枚戒指简·柏特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外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中现代诗文阅读单元的第一课。
该单元文章全是精美中外小说,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关爱与和谐”的主题。
二、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是16级民旅班的学生,他们是刚进职中的学生,这是他们在职中学习的第一学期。
2.他们阅读的经验和技巧不足,对人物形象、主旨探究等问题的分析没有有效地方法。
3.他们今后的实习方向与今天课文中的女主人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相当。
4.他们活泼开朗,思维活跃,富有表现欲,对实习他们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同时他们面对现实社会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技巧还非常欠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小说三要素②了解人物描写技法2.能力目标:①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②明确事件的发展是由做事的人决定的。
③明确处理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技巧。
3.情感目标:①领悟人类善良本性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②明确态度决定命运。
四、教学重点:1. 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 掌握人物描写的技法。
五、教学难点:1.体会人性的善良。
2.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具:PPT 课件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丢失的毛巾(案例)(二)、整体感知1. 学生迅速看课文,本文体裁是什么?回顾小说有哪几要素?本篇小说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2. 学生回答并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小说三要素之一)3. 根据课文内容,理出故事梗概:艾 艾男 人(三)、人物品读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三要素之二)是谁?找回 归还丢失 捡到2. 两位主要人物有怎样的特点?通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句子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引导学生由外向内分别对两位主要人物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自由讨论、查找。
第六枚戒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六枚戒指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掌握第六枚戒指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理解第六枚戒指所传达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第六枚戒指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第六枚戒指所传达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第六枚戒指所传达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道德意义。
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原著,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价值观。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六枚戒指的故事情节第六枚戒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约翰的年轻人,他拥有了一枚神奇的戒指,这枚戒指可以让他变得非常富有和强大。
然而,约翰很快就发现,这枚戒指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和烦恼。
最终,他决定放弃这枚戒指,回归平凡的生活。
2. 第六枚戒指的主要人物形象约翰: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年轻的农民,拥有了第六枚戒指后变得非常富有和强大,但最终决定放弃这枚戒指,回归平凡的生活。
约翰的父亲:一个普通的农民,教育约翰要珍惜生活,不要贪图虚荣和权力。
商人:一个贪婪的商人,想要从约翰手中得到第六枚戒指。
3. 第六枚戒指所传达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第六枚戒指所传达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是珍惜生活,不要贪图虚荣和权力。
故事中,约翰拥有了第六枚戒指后变得非常富有和强大,但他很快就发现,这枚戒指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和烦恼。
最终,他决定放弃这枚戒指,回归平凡的生活。
这告诉我们,贪图虚荣和权力只会让我们失去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珍惜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1.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六枚戒指》教案主办单位: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承办单位: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课题:第六枚戒指主讲人:李良琼时间:二0一五年十二月六日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二○一五年十二月三日课题: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通过刻画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2、让学生体会人性的善良美。
3、让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明确事件的发展是由人决定的。
教学重点:领悟小说对人类善良本性的赞美。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流畅、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会由衷地[祝愿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
你们想想这世上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坏人一生下就是坏人吗学生:不是,是因环境、生活等因素造成……教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简柏特的一篇感人的小说《第六枚戒指》(课件一展示)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件展示:读完这篇小说,有一样东西将令你思索,这就是人性!课件展示:1、小说(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四大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3、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课件展示:(词语积累)喜忧参半精妙绝伦一无所获无以果腹永不可弃惶惑褴褛抽搐三、品味探究(赏析课文)课件展示:1、你能说说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吗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发生的事情。
(“我”(艾艾)是一家珠宝行的营业员,一天,“我”不慎碰落了一个碟子,碟子里盛放的六枚精美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我”捡起了五枚,第六枚却怎么也找不着。
此时,在场的一名男顾客向珠宝行门口走去。
“我”急忙喊住了他,在紧张的对视之后,在“我”说出“这是我头回工作。
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这些话之后,他竟然交出了他“捡到”的钻戒。
)2、总结概括故事。
时间: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圣诞节的前一天地点:珠宝店人物:艾艾高个子男子事件:第六枚戒指失而复得3、概括文章的情节结构开端:找到工作,有望留下高潮:瞥见男子,丢失戒指发展:拘留男子,寻求办法结局:感动男子,巧妙取回4、小说开头写女主人公“毛手毛脚”这一情节的作用(文她“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使六枚戒指滚落地上埋下了伏笔)5、思考:艾艾明明是短期工,为什么主管要留下她(因她的勤快)6、阅读第一部分:文章哪句话是社会环境描写(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
《第六颗钻石》的教案【学习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培育想像的力量。
2. 感受文中人物美妙的心灵,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课前预习】1、了解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纳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给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组内沟通你所收集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活动方案】活动 1 :说说自己读过、听过的童话,组内商量童话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概括。
〔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幻灯片投影展现几个有名的童话人物和故事〕活动 2 :自由感情朗读课文,圈画出重要字词,沟通后自选一名同学将最简单读错写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并带着全班稳固。
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留意交代清晰时间、人物和主要大事〕活动 3 :小组合作商量,故事中小姑娘的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奇妙的改变?〔小组商量,尝试设计一个有创意板书→各小组用图示法把这种改变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全班展现〕活动 4 :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请结合详细的语句简洁分析。
课文最终说这七颗钻石,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你认为这表达了怎样的美妙愿望?〔各自先在课文旁边做批注→ 小组沟通,其他同学准时记录别人的精彩发言→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沟通并展现本组的合作成果。
组长合理分工,力求展现有特色〕活动 5 :文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假如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思索→ 组内沟通→组内推举一个最合情合理又有新意的在全班沟通〕活动6 :爱心像一抹照耀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格外的暖和;爱心像一泓流淌在沙漠中的清泉,使面临绝境的人们重新获得盼望;爱心像……〔组内各人仿照上面的句型,写出你对爱心的理解→组内朗读,形式多样→全班展现〕独特调整课堂随笔【反馈练习】1、文学常识。
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通过刻画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2、让学生体会人性美。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听到这首歌曲,我们都会由衷地[祝愿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
你们想知道谁是好人吗?学生:想教师:其实你们都是好人。
教师:你们还想再理解一些好人吗?学生:想教师: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N·Petper的一篇感人的小说《第六枚戒指》(课件一展示)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课件二展示:读不顺了,不妨看看这里……课件三展示(发现好人)教师提问:1、你发现了几个好人?你有话对她或他说吗?2、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三、品味探究课件四展示(走近好人)1、假想小说中的艾艾和高个子男人从小说中走出来,你会愿意与谁交朋友?原因是什么?2、全文内容,说说到底是什么让第六枚戒指失而复得.3、一下:文中的“我”,如果不是讲出自己的处境,而是用“拿”或“偷”去责怪那个男人,那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发挥你的想像力,结合文章内容,把“我”和男人之间的对话描写出来.四、体验反思1、课件五展示(学做好人)当你与同学之间有了疙瘩,有了矛盾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善良、坦诚、宽容、有同情心……)3、课件六展示(品味好句)五、小结六、布置作业(课件七展示:好人的故事在继续……)给予是一种快乐,我想那个男人因为给予而变得不再憎恨那个社会,这会成为他活下去的动力。
“好人一生平安!”同学们,我们也希望那个男人一生平安,你是否给他续写一个故事呢?请把它写在作文本上。
2024年《第六颗钻石》教学设计2024年《第六颗钻石》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真诚、善良的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善互助。
教学难点通过两个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人们善良的美德。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阅读提示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自学词句,认识生字。
2、带着提示的要求朗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汇报1、汇报朗读情况。
2、__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汇报自学的词句。
4、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5、学生质疑。
四、读懂课文1、结合学生质疑的情况,老师提出思考题:(1)失业者“总在柜台前溜达”要干什么?“他正往外走”说明什么?“他伸出手握住我的手”干什么?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什么?(2)失业者的神态描写在文中两次出现。
流露出的神态,表明失业者的处境如何,他神态的变化说明什么?(3)我是怎样成功地处理这件事的,我当时是怎样想的?(4)从这二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2、学生结合思考题,读书解疑五、填补空白1、学生自由练读两个人的对话,从字里行间体会当时他们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为文中的两个人补上心理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课文小结说说对“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的理解。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感悟“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美好品质。
板书20 第六颗钻石弄丢我———第六颗钻石相信‖归还‖拾到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失业者2024年《第六颗钻石》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独立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基本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道“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含义。
第六枚戒指教学构想职高语文体现的是实用性,语法需要重视但是不应成为中心。
对小说类文章,教学中应该重视对事件的分析和把握,能够从事件中得到什么感悟才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对人物的分析和把握,明确人物性格决定事件发展的原则,从中得到收获。
教学目标1、品位本文流畅含蓄的语言,学习说话的技巧。
2、领悟本文对人性善良和自尊的赞美。
3、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明确事件的发展是由人决定的。
教学重点1、注意从本文的对话中学习说话和听话的技巧。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技法,学会分析人物。
3、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他们的品质。
教学难点1、说话与听话的技巧。
2、对人的分析。
3、学会宽容,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二课时导入同学们,我们看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看,试着分析看这段视频的主人公是什么性格?(学生分析)我们知道要从人物的言行、表情、衣着、爱好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现在,我们看看分析人物性格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分析我们课文里的人物形象。
课程讲授1、人物形象分析(表格法分析)(1)主人公(学生思考,提问)讨论明确:工作努力,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宽容、善良、机智、活泼(2)男子(学生思考,提问)讨论明确:内心深处有善良存在。
有自尊,处境艰难但未堕落(3)主管(学生思考,提问)讨论明确:宽容,能够体谅下属(4)结论学会说话的艺术学习工作的态度学会宽以待人学会看人2、拓展探究回顾一下文章内容,从几个重点细节着手讨论(1)思考讨论如果主管看到主人公打翻戒指立刻训斥她,,结果会怎么样?如果主人公大叫起来会怎么样?如果男子不承认会怎么样?结论对人要宽容;给别人留有余地;做事要讲究方法(2)思考讨论明明是短期工,为什么主管要留下主人公?结论工作的态度。
由主人公的工作态度想到我们将来的工作态度。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3)思考讨论为什么男子两次问“什么事”,主人公答非所问?结论说话的艺术。
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
举例:婚礼致辞的经典故事说话不当的视频《天下第二》片段3、课外材料结合分析(注意时间)《失而复得的项链》(学生讨论,不固定答案,学生能说出大概就可以)○1、为何母亲认为项链可能是女孩拿的?○2、母亲又是怎么做的?○3、为什么会这么做?(由此让学生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4、母亲的做法,使得女孩子怎么样了?(从她的神情的变化,揣摩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
公开课教案授课学科:语文
授课内容:《第六枚戒指》
授课班级:16民旅
授课地点:计算机专业部阶梯教室授课时间:2013.11.27下午第三节授课教师:唐蕾
第六枚戒指
简·柏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外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中现代诗文阅读单元的第一课。
该单元文章全是精美中外小说,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关爱与和谐”的主题。
二、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是16级民旅班的学生,他们是刚进职中的学生,这是他们在职中学习的第一学期。
2.他们阅读的经验和技巧不足,对人物形象、主旨探究等问题的分析没有有效地方法。
3.他们今后的实习方向与今天课文中的女主人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相当。
4.他们活泼开朗,思维活跃,富有表现欲,对实习他们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同时他们面对现实社会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技巧还非常欠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小说三要素
②了解人物描写技法
2.能力目标:
①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②明确事件的发展是由做事的人决定的。
③明确处理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技巧。
3.情感目标:
①领悟人类善良本性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②明确态度决定命运。
四、教学重点:
1. 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 掌握人物描写的技法。
五、教学难点:
1.体会人性的善良。
2.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具:
PPT 课件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丢失的毛巾(案例)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迅速看课文,本文体裁是什么?回顾小说有哪几要素?本篇小说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
2. 学生回答并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小说三要素之一)
3. 根据课文内容,理出故事梗概:
艾 艾
男 人
(三)、人物品读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三要素之二)是谁?
找回 归还
丢失 捡到
2. 两位主要人物有怎样的特点?通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句子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引导学生由外向内分别对两位主要人物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自由讨论、查找。
A.外貌描写:高个子、白皮肤、约摸30岁。
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
(说明他的处境艰难)
B.语言描写:“什么事?”他问,“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是的,的确如此。
”
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我可以为你祝福吗?”(善解人意)我低声地说:“也祝你好运。
”
C.神态描写: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
他用一种永不可企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说明他内心深处有善良存在)
D.动作描写:“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说明“我”性格活泼)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
(他很聪明,用了一个只有握手的两人才知道
真相的方式归还戒指)
E.心理描写:紧张、兴奋、忧虑。
(害怕因什么闪失而失去工作)
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
(有同情心)
…………
4.总结这两个主要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一颗善良的心。
(三)、探究拓展
1.为什么艾艾很紧张这份工作?男人“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那就是所处的环境——大萧条。
(引出小说三要素之三:环境。
)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艾艾表现出的是什么呢?男人表现出的又是什么呢?
(1)学生自由讨论完成任务。
(2)请学生发言。
(言之有理即可)
(3)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我们应该选择积极向上的一种态度,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行为。
2.如果艾艾直接指出男人偷或者说捡到了第六枚戒指,结果会是怎样的?(1)相互讨论后回答。
(2)教师引导总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首先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因为好(理智)的处理方法会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冲动、鲁莽的行为只会给自己增添麻烦,甚至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严重而不可逆转的后果。
3.回到新课导入的案例,思考假如你是那个客房服务员,要怎么做才能圆满收场呢?
(1)相互讨论后回答。
(2)教师引导总结: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对待我们的客人,要多留给他们:一份尊严、一个台阶、一丝体谅、一些安慰。
(四)、课堂小结:
小说的结局圆满吗?是什么让小说有了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呢?善良的人性、做事的人的态度。
艾艾在关键时刻用礼貌的态度和委婉的语言唤醒了男人的良知,既保住了男人的自尊,又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刻善良的人性战胜了贪念的诱惑。
人与人之间只要友善相处,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和谐社会;而我们做事的态度将会决定我们的命运!
(五)、课后作业
语文练习册:字词句段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积极参与的同学进行平时课堂表现加分,由科代表记入成绩册中)
教学反思:。